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前后评分结果,对两种方法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作出疗效评价。[结果]两种方法在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后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Ashworth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与传统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都能较好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治疗组P〈0.001,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F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衡针刺法结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侧针刺结合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疗效。方法研究以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对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技术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结果经简化Fugl-M eyer运动评分、Ashworth痉挛评定、ADL日常能力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能明显地抑制痉挛,有提高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瘫的方法及临床疗效,以探索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麦粒灸配合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麦粒灸+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井穴麦粒灸配合针刺治疗(靳三针疗法),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和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Ashworth痉挛分级、改良BI评分和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配合靳三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痉挛程度有明显改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靳三针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中痉挛期的针刺方法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末采用改良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肌痉挛,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进入分离运动期(BrunnstromⅣ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现代康复技术相比,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邓俏  陈超 《当代医学》2022,28(11):23-26
目的 探究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弛缓瘫和痉挛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中风弛缓瘫和痉挛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日...  相似文献   

7.
基于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理论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策略是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神经发育学疗法的有机结合。根据Brunnstrom理论,在弛缓阶段用针刺诱发肌肉张力,痉挛阶段针刺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以平衡阴阳,分离运动阶段将针刺重点转移到局部,后遗症阶段用多种针灸适宜技术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均比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大部分中风后瘫痪患者在发病2周后开始出现患肢痉挛,常为瘫痪与痉挛并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理疗法是中医学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随着各种治疗手段不断完善,综合理疗疗效有所提高,但在选用何种理疗效果最佳方面报道较少.现通过对2008年以来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与概括,分别对针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针刺放血、按摩疗法、拔罐、刮痧、中医综合康复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讨中医理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例采用中药熏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对照组9例采用单纯作业疗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4.44%,对照组有效率占77.78%,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洗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体针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的科学选经取穴方法,观察体针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体针透穴治疗,上肢瘫痪取健侧经穴,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瘫取患侧经穴,太冲透涌泉.昆仑透太溪,绝骨透三阴交.阳陵泉透阴陵泉.施以提插、捻转、疾徐补泻相结合的综合针刺手法.结果:126例患者治疗3个月,痊愈77例(61.11%),显效21例(16.670%),有效15例(11.91%),无效13例(10.32%).总有效率89.68%.结论:上肢瘫透刺健侧经穴,下肢瘫透刺患侧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衣爱枝 《中外医疗》2008,27(32):33-33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6例中风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结果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总有效率为96.67%. 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是治疗中风的一种重要方法,早期进行系统规范和个体化康复治疗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头针加体针)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70例,并与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针刺疗法)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针刺配合功能训练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功能训练疗法是治疗中风后遗症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补缓泻急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肌痉挛疗效差异,从而对补缓泻急针刺法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技术规范.方法 采用三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给予补缓泻急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肘、膝关节痉挛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肘、膝关节痉挛程度评分均有所减低,其中肘关节痉挛程度减轻情况分别为(1.07±0.71)分和(0.37±0.78)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痉挛程度减轻情况分别为(1.1 4±0.73)分和(0.56±0.73)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增加情况分别为(30.31±1 2.58)和(19.70±10.02).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缓泻急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肢体肌痉挛较之常规针刺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风偏瘫后出现的肢体痉挛现象是中风后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痉挛时会引起相应的异常运动模式和(或)关节的僵硬畸形,严重阻碍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肢痉挛对提高偏瘫肢体运动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近年针刺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现将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体针治疗1·1按痉挛优势劣势侧选穴位针刺依据现代康复医学理论,Brunnstrom提出了偏瘫六阶段恢复过程,依肢体痉挛异常运动模式,分出痉挛优势肌和痉挛拮抗肌,按照抑制痉挛肌原则选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1·1痉挛拮抗肌取穴肖淑杰等[1]采用拮…  相似文献   

16.
足内翻是中风痉挛期的常会出现的症状.针刺治疗已经成为常用的治疗手段,笔者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随机将90例中风痉挛期足内翻患者分为电针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45例,分别采用刺针下肢胆经穴位结合电针治疗和常规针刺下肢穴位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两组皆有矫正足内翻的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针刺下肢胆经穴位配合电针对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针刺能促进骨骼肌功能的恢复。针刺对瘫痪性疾患如面瘫、脊髓灰质炎、中风有效。不过,因双盲法对照研究不能有效地进行,加之骨骼肌瘫痪的并发症之一——痉挛,又为多种原因所引起,因而这一看法的问题在于不能把疾病的自然恢复和针刺疗效区别开来。而一般疗法,如物理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对缓解痉挛效果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运动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行走功能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至我院住院治疗的中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功能和痉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功能评分表(FMA)、临床痉挛指数(CSI)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为68.2分高于对照组的59.5分,下肢FMA为33.1分高于对照组的26.7分,CSI为8.1分低于对照组的8.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针刺法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下肢的运动功能,缓解下肢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痉瘫外洗剂结合中药蜡疗治疗中风后痉挛期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中风痉挛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和常规针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院内制剂痉瘫外洗剂结合中药蜡疗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痉瘫外洗剂+中药蜡疗+针推治疗比单纯针推治疗临床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恢刺和关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恢刺和关刺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均于治疗20d后进行症状体征、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测定评价。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恢刺和关刺组与常规针刺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6.67%和56.67%,恢刺和关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2)治疗后恢刺和关刺组的痉挛Ashworth评级降低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3)治疗后恢刺、关刺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4)两组治疗后SFMA运动功能评定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记分均增高(P<0.05),但恢刺和关刺组增高较常规针刺组明显(P<0.01)。结论恢刺和关刺法能缓解中风后上肢痉挛,改善其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