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河南省四类慢性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和早死概率变化情况,探讨实现“健康中国2030”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的可能性。  方法   收集整理2015—2020年河南省36个国家级监测点的死亡数据资料,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 通过与“健康中国2030”早死概率目标(下降30%)比较,评价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  结果   2015—2020年河南省四类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87.67%升高到90.47%,呈上升趋势(APC=0.57%)。 总人群、男性、女性的四类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早死概率由2015年的17.98%下降到2020年的17.19%;男性(APC=?0.81%)、女性(APC=?1.45%)、城市(APC=?0.91%)、农村(APC=?0.90%)均呈下降趋势。 相同年份早死概率比较,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农村高于城市。 四类慢性病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最为明显(APC=?6.81%),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糖尿病呈上升趋势(APC=1.94%)。 根据平均下降速度预测,到2030年,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外,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以及分病种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均难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结论   2015—2020年河南省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但难以实现目标。 应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工作,降低慢性病的早死概率,为顺利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2.
魏余琴  王晓玉  凌莉 《疾病监测》2020,35(9):831-835
目的分析2015 — 2019年四川省雅安市4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政府制订慢性病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导出的死亡个案,人口资料来源于公安系统数据,标化人口采用四川省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算2015 — 2019年雅安市主要慢性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分析其变化趋势。 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结果2015 — 2019年雅安市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由496.35/10万上升到535.30/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1.91%,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标化死亡率由372.48/10万上升到393.87/10万,APC为1.41%,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3)。 2015 — 2019年雅安市4类主要慢性病的过早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22.38%,早死概率从14.92%下降至14.58%,APC为?0.57%,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2015 — 2019年雅安市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逐年上升,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缓慢下降,但防控形势仍严峻。 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导致居民过早死亡的主要慢性病,应优先对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居民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以及四类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4 — 2018年杭锦后旗居民死因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通过Excel 2010及SPSS 24.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和早死概率等指标;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4 — 2018年杭锦后旗居民粗死亡率为558.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4.52/10万,男性、女性和全人群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203.30/10万)、恶性肿瘤(122.26/10万)、脑血管疾病(96.97/10万)、损伤和中毒(34.02/10万)和呼吸系统疾病(13.22/10万),共占总死亡的84.14%。 各年龄组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45~64岁年龄组死亡率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9.29,P< 0.05);死亡主要集中于≥45岁年龄组,占比92.65%。 四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3.30,P<0.001);男性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P< 0.05)。 砷中毒病区主要死因标化死亡率高于全旗总人群(P< 0.001),死因顺位前4位与全旗人群相同。  结论  2014 — 2018年杭锦后旗居民死亡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已成为该地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应通过加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等工作,降低慢性病的早死概率,提高居民的健康寿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山东省泰安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糖尿病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慢病防控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死因监测系统中2014 — 2019年泰安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平均年增长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 用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  结果   2014 — 2019年,泰安市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88.67%,早死概率由17.08%下降至16.46%,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8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男性早死概率APC为?0.2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女性APC为?1.78%,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男性4种主要慢性病的平均早死概率(22.58%)高于女性(10.81%),4种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男性分别是女性的2.02、2.38、2.37和1.06倍。  结论   泰安市4种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但与“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仍存在差距。 应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医防融合,以男性人群为重点,加速降低早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0—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户籍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21年海淀区户籍人口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构成比、死亡粗率及标化率、早死寿命损失(YLL)率及其标化率,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估计平均年度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1年海淀区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居全死因首位,全死因占比30.23%,年均粗死亡率142.47/10万,标化死亡率93.32/10万;粗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8,P<0.05),各年份标化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相比2010年,2021年恶性肿瘤死因构成降至26.77%(降幅-15.37%),总人群、男性、女性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62%、1.82%、1.42%,均P<0.01],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1.50%、-1.13%、-1.85%,均P<0.01)。前10位死因以肺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为主,前6位死因顺位基本无变化,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膀胱癌、乳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20年青海省调查地区居民死亡特征,掌握死亡原因及死因顺位,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2020年青海省死因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20年青海省居民总死亡率为613.60/10万(标化率813.94/10万);城市死亡率为607.79/10万(标化率722.26/10万);农村死亡率为647.95/10万(标化率844.03/10万);牧区死亡率为580.08/10万(标化率854.70/10万);牧区死亡率最高,其次是农村,城市最低。 居民前6位的死因分别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占报告死亡数的87.0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3.66%;主要慢性病PYLL占总PYLL的48.25%。 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9.87%,城市为15.74%、农村为21.12%、牧区为21.02%。 居民期望寿命为73.97岁,男性71.90岁、女性76.27岁。  结论   4类慢性病已成为青海城市、农村和牧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降低慢性病过早死亡和PYLL是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主要目标,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朱瑶  赵军  颜玮  陈轶英  徐艳 《疾病监测》2022,37(7):891-894
  目的   分析2014—2021年江西省常住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2014—2021年江西省20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计算呼吸系统疾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运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衡量死亡率随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14—2021年江西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56 196例,粗死亡率为83.14/10万,标化死亡率为73.32/10万,标化死亡的AAPC为?4.16%,呈下降趋势。 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0~、1~4、50~59、60~69、70~79岁年龄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尘肺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2014—2021年江西省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应重点关注COPD,加强对农村、男性、高龄老人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骆小波  李晓弈  刘玲  黎昌兰  常悦 《疾病监测》2023,(11):1391-1397
目的 了解我国2010—2021年人群自杀疾病负担现状与趋势,为相关预防措施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0—2021中国死因监测数据,计算不同组别自杀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率;采用Joinpoint 4.9.0软件描述不同组别自杀标化死亡率和标化YLL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1年自杀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4.60%,P<0.001),标化死亡率由的9.94/10万下降至5.71/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3.89%和-5.62%(均P<0.001)。2017—2021年10~24岁年龄组自杀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APC=17.17%,P<0.001);2010—2021年25~44和75岁及以上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97%和-7.22%(均P<0.001);2010—2021年45~59和60~74岁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5.69%和-8.65%(均P<0.001)。2010—2021年YLL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3.21...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99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人群跌倒的疾病负担变化,为制定跌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7研究结果,采用死亡数、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YLD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等指标,利用2017年全球标准人口对各项率进行标化,描述内蒙古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跌倒的疾病负担情况,采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反映跌倒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结果   2017年内蒙古因跌倒造成的死亡数、YLD、DALY分别为854人、3.68万人年、6.34万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32.53%、204.22%、37.98%, 而YLL下降了21.46%。1990—2017年标化死亡率由4.21/10万下降到3.23/10万,AAPC为?1.0%;标化DALY率由216.71/10万下降到208.10/10万,AAPC为?0.4%;标化YLL率由155.70/10万下降到97.53/10万,AAPC为?2.0%;标化YLD率呈现上升趋势,AAPC为2.20%,以上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男性的标化死亡率,标化YLL率、标化YLD率、标化DALY率均高于女性。 人群死亡率、YLL率、DALY率随年龄先下降后上升,在5~14岁年龄组最低,7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 与1990年相比,0~14岁人群因跌倒所致的死亡和疾病负担有所下降。  结论   1990—2017年内蒙古人群因跌倒所致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因跌倒导致的伤残疾病负担则上升,70岁以上老年人为重点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跌倒所致的死亡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烟台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情况及发展趋势,为烟台市人群伤害防控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1年烟台市居民伤害死因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计算,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2012—2021年烟台市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53.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48/10万,随年份变化伤害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5.45%,P<0.001)。男性伤害粗死亡率为73.5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1.79/10万,随年份变化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6.67%,P<0.001),死因前3位分别是道路交通事故、跌落和自杀。女性伤害粗死亡率为31.8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78/10万,随年份变化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4.78%,P<0.001),死因前3位是道路交通事故、自杀和跌落。0~1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粗死亡率为8.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8.20/10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疾病负担的变化,为帕金森病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及其标化率评估中国帕金森病发病和死亡水平,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来评价不同性别、年龄组帕金森病疾病负担情况,分析1990—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203.93%和140.63%,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分别上升152.98%和100.37%,标化发病率上升15.33%,标化死亡率下降17.58%。中国总体标化DALYs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变化百分率(AAPC)=-0.50%,P<0.001],相较于男性,女性下降速度较快(AAPC=-0.95%,P<0.001)。15~49岁人群DALYs率呈上升趋势(AAPC=0.93%,P<0.001),50~74岁和75岁及以上人群呈下降趋势(AAPC=-0.57%,AAPC=-0.56%,均P<0.001)。DALYs构成中,早亡所致生命年损失(YLLs)占比大于伤残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0 — 2018年江苏省因主要肾脏疾病所致死亡及其寿命损失的变化特征,为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死因监测系统和公安部门搜集江苏省户籍居民的死亡个案信息和人口数,死亡个案的死亡时间为从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人口数为2009 — 2018年的年末分性别、分年龄段人口数;使用SPSS 18.0和Joinpoint 4.6软件计算死亡率、标化寿命损失率(YLL?率)、平均寿命损失年(YLL)、年龄标化率和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以评价疾病负担。结果2010 — 2018年江苏省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因主要肾脏疾病死亡分别为41 819、23 969和17 850例;2010、2018年主要肾脏疾病的死亡率分别为6.17/10万和6.96/10万,标化死亡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PC(95%CI)为?2.75%(?3.72%~?1.78%)。 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因主要肾脏疾病死亡所致的YLL分别为966 493.40年、575 115.70年和391 377.70年,所致的平均YLL依次为23.11年/人、23.99年/人和21.97年/人;2010、2018年YLL率分别为1.53年/1 000人和1.55年/1 000人,标化YLL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PC(95%CI)为?2.59%(?3.53%~?1.64%)。 主要肾脏疾病的年龄别死亡率和年龄别YLL率在30岁之前均处于较低水平,3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0岁后快速上升。 2010 — 2018年,肾脏肿瘤、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和肾衰竭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YLL率分别呈显著上升、无显著变化、无显著变化和显著下降的趋势。结论2010 — 2018年,江苏省四类主要肾脏疾病合计死亡负担和早死负担均显著下降;男性居民肾脏疾病的死亡负担和早死负担均高于女性;肾脏肿瘤死亡负担和早死负担均显著上升,提示在未来应重视其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990年和2010年中国人群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分性别和年龄对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指标包括发病数和发病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L)、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结果 2010年中国人群感染性腹泻发病886000955.60例,标化发病率71009.26/10万,死亡4364.14例,标化死亡率0.37/10万,造成的YLL、YLD和DALY分别为226660.71人年、1070780.40人年和1297441.10人年,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24.66/10万、97.96/10万和122.62/10万。与1990年相比,2010年发病指标有所下降,发病数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下降6.94%和14.24%,死亡指标大幅下降,死亡数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下降93.88%和93.86%,YLL、标化YLL率、YLD、标化YLD率、DALY和标化DALY率降幅分别为95.17%、93.90%、18.81%、14.43%、78.43%和76.35%。中国感染性腹泻的疾病负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是我国5岁组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疾病负担,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是5~69岁组和70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0年我国人群感染性腹泻疾病负担大幅降低。5岁以下儿童是我国感染性腹泻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0 –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结直肠癌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整理2010 –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因资料,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等指标对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进行分析。 结果 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从2010年的14.40/10万上升至2015年的17.58/10万,上升22.08%(男性上升28.75%,女性上升14.14%);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从2010年的9.67/10万升至2015年的9.76/10万,上升0.93%(男性上升5.34%,女性下降4.64%);结直肠癌去死因期望寿命从2010年81.05岁增至2015年82.25岁,对期望寿命的损失从2010年0.24岁增至2015年0.30岁;结直肠癌造成的每10万人YLL从2010年154.75人年升至2015年173.06人年,上升11.83%(男性上升19.71%,女性上升2.19%)。 结论 北京市结直肠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对期望寿命的损失及造成的疾病负担逐年增加,提示结直肠癌是影响北京市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5.
丁晶莹  俞梅华  黃铮 《疾病监测》2022,37(10):1371-1375
  目的   分析2012—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特征分布及寿命损失时间趋势情况,为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2021年湖州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监测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率、潜在减寿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等指标,了解乳腺癌死亡分布特征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乳腺癌死亡的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12—2021年湖州市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从2012年的5.43/10万上升至2021年的7.10/10万,APC为3.98%,呈上升趋势(P<0.05);标化死亡率从3.98/10万上升至5.19/10万,APC为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死亡最早出现在18岁,死亡率主要从30岁以后逐渐增加,并在55~59岁组出现第一个小高峰(13.08/10万),在80~84岁年龄组死亡率达到最高峰(23.38/10万),其中70~74岁组死亡率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APC=7.57%,P=0.016)。 乳腺癌死亡造成的PYLL为9 985人年,PYLL率从2012年的0.66‰上升至2021年的0.77‰;WPYLL为6267人年,WPYLL率从0.43‰上升至0.44‰,变化趋势不明显。 女性乳腺癌PYLL率、WPYLL率均随年龄增长先升后降,高峰在50~54岁,分别为1.90‰和1.30‰。   结论  2012—2021年湖州市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因患乳腺癌最早死亡的为18岁, 50~54岁中年女性为高危人群。 女性乳腺癌造成的PYLL、WPY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应加强对青少年女性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中年女性的“三早”预防的宣传教育,及早治疗乳腺相关疾病,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减少癌前病变,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糖尿病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内蒙古数据通过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糖尿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反映糖尿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结果   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死亡率由3.58/10万增至8.03/10万,APC为2.8%;DALY率由2.90人年/1000人增长至6.59人年/1000人,APC为3.0%;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 死亡人数、死亡率、疾病负担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7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疾病负担严重,男性人群疾病负担及伤残疾病负担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糖尿病防控工作,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李琼燕  林启  朱夏燕 《疾病监测》2023,(10):1253-1257
目的 掌握2014—2021年浙江省岱山县居民死亡水平,分析死因顺位,为制定疾病综合防治对策、干预措施以及今后的疾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岱山县居民2014—2021年死因监测数据,统一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进行编码,统计居民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和潜在减寿年数率(PYLLR)。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4—2021年岱山县居民合计死亡12 968例,其中男性7 084例、女性5 884例,粗死亡率为894.2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6.15/10万,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χ2=142.156,P<0.001)。>45岁居民死亡率明显升高,至65岁达到高峰。死因构成居前5位的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所有死因的88.06%。居民死因减寿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PYLLR分别为23.93‰、8.39‰、3.63‰、3.12‰和1.11‰。...  相似文献   

18.
凌鑫  林秀文  张莹  肖瑶 《疾病监测》2024,(3):369-375
目的 了解2015—2021年我国居民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为制定卫生政策和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2015—2021年城乡居民死亡数据,分析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2015—2021年我国城市、农村、男性、女性年均粗死亡率分别为627.87/10万、693.31/10万、765.15/10万、574.01/10万,均呈上升趋势(AAPC=0.71%、1.54%、1.13%、1.42%,P=0.007、0.004、0.005、0.002);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76.60/10万、748.67/10万、895.45/10万、565.41/10万,均呈现下降趋势(AAPC=-4.16%、-1.95%、-2.37%、-2.89%,P<0.001、0.015、0.001、0.005)。农村居民年均粗死亡率(χ2=27 188.022,P<0.001)和年均标化死亡率(χ2=30 570.094,P<0.001)均高于城市居民,男性年均粗死亡率(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09—2018年上海市某社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方法:利用2009—2018年浦东新区王港社区户籍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等指标对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率的差别分解法分析人口年龄构成因素和其他危险因素对死亡率差异的贡献。结果:2009—2018年浦东新区某社区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310例,粗死亡率为88.7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89/10万。粗死亡率呈波动态势(APC=-0.82%,Z=-0.687,P=0.512),合计标化死亡率明显下降(APC=-5.96%,Z=-3.210,P=0.012)。男性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性和女性粗死亡率无明显变化,标化死亡率明显下降。以2009—2013年各性别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为基准,2014—2018年死亡率中由人口因素导致的增长大于其他危险因素。结论:社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需因地制宜,针对人口老龄化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是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曾晶  邓颖  季奎  胥馨尹  张新 《疾病监测》2020,35(6):503-507
目的对四川省常住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4 — 2018年四川省31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死亡数据。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 采用SAS 9.4软件计算分年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结果2014 — 2018年四川省居民死亡率分别为677.93/10万、694.56/10万、702.67/10万、705.29/10万和703.4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55.26/10万、562.55/10万、529.57/10万、531.39/10万和502.10/10万,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四川省居民分系统前3位死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病排名前3位的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或肾脏病,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有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排名前3位的为肺癌、肝癌和食道癌,均有下降趋势,仅胰腺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死亡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四川省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虽下降但高于全国平均且居全国前列,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但高于全国平均,胰腺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