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主要是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保护心脏功能.但临床上却发现,有些病例虽然冠脉造影显示心外膜血管已开通,但前向血流无或缓慢,使心肌组织无灌注或灌注不良,即为"无复流"(non-reflow).目前PCI广泛应用于冠心病(CHD)的临床治疗,尽管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仍有一部分发生"无复流",是PCI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ACS行PCI患者326例,根据PCI术后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l分级),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2级患者37例为无复流组,随机抽取TIMI3级患者40例为对照组,于术后第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术后第7天无复流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PCI术后6个月无复流组AMI、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S行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明显低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提示ACS行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为凶险。及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急性STEMI患者最主流的再灌注策略。而部分患者在PCI术后仍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即出现无复流现象(NRP),与随后的不良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有效恢复再灌注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的血流,防治冠状动脉NRP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NRP的定义、诊断和临床表现,以病理生理机制为桥梁,提出通过相关预测因子来选择防治策略从而提高PCI疗效。  相似文献   

4.
车志  黄伟光  宋华锋 《广东医学》2016,(24):3781-3783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STEMI )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的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STEMI 患者应尽早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IRA),恢复有效的血流灌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效果最为显著的治疗手段。但IRA的开通并不意味着血流灌注的恢复,有研究发现,接受PCI血管再通治疗的患者中有5%~50%于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NRP)[1-2]。无复流现象是指STEMI患者行PCI术后IRA恢复再通,管腔内也无机械阻塞,但梗死的心肌组织并未获得有效灌注的现象。无复流使PCI带来的效益大大减少,并引起一系列心血管不良反应事件( MACE),很大程度上影响了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3]。然而,无复流现象的发展机制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针对发病机制的特效治疗目前尚不完善。因此,有效地预防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有重大意义,而想要预防无复流现象,先要明确发生无复流现象的高危人群,提防无复流现象的发生,这体现了进一步探究无复流现象发生的预测因素的必要性。本文就无复流现象的预测因素在近年来的进展作一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8例,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可能原因、处理结果和出院转归。结果68例患者中,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8.82%),其中1例于术后24h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胸闷,TIMI血流1~2级,经冠状动脉内单独或联合注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替罗非班处理后,TIMI血流恢复到3级,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最终好转出院。结论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可明显增加术中处理难度和风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提高对无复流现象的认识,及时恰当的处理,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0年7月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8例,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可能原因、处理结果和出院转归。结果 68例患者中,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8.82%),其中1例于术后24 h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胸闷,TIMI血流1~2级,经冠状动脉内单独或联合注射硝酸甘油、维拉帕米、替罗非班处理后,TIMI血流恢复到3级,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最终好转出院。结论 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可明显增加术中处理难度和风险,预后差、病死率高,提高对无复流现象的认识,及时恰当的处理,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是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开通相关动脉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开通罪犯血管是急性STEMI的首选再灌注策略,然而,约半数患者PCI术后仍得不到充分的微循环灌注,出现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 NRP),这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现综述PCI术后NRP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可并发无再流现象,可发生于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是目前再灌注治疗时代的热点。本文就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机制、检测、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59例ACS患者PCI术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与同期常规PCI术治疗的患者相比,评价国产替罗非班在ACS中的效果。结果PCI术中出现慢血流或无血流现象应用国产替罗非班38例,血流明显改善29例。国产替罗非班组出血2例。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对改善冠脉PCI术慢血流、无再流有明显作用,能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无复流现象是指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尽管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是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其与不良的临床结果和预后有关。无复流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有缺血性损伤、远端栓塞、再灌注损伤和个体易患性等多种发病机制。对这些发病机制采取合适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有望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本文主要阐述了无复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宫鑫  杨军  方毅民 《医学综述》2006,12(8):480-482
心肌无复流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内干预(PCI)后,部分患者即使解除了心外膜血管阻塞,其所供应心肌组织仍未获得有效血流灌注的现象。其本质是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研究证实无复流可导致梗死的延展、心功能恢复障碍、左室重构等更多的合并症。尽管无复流的确切机制不明,但结果是微循环阻塞、再灌注损伤等导致微循环的破坏。无复流的诊断主要在于冠脉造影提供的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近年来心肌对比造影超声心动图(MCE)、核素心肌显像技术、多普勒导丝等广泛应用于无复流的检测及诊断,提高了无复流的检出率。本文对心肌无复流病理生理学、诊断方法、相关因素及治疗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45例,依次给予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和替罗非班,观察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分级。结果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替罗非班组与硝酸甘油组或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硝酸甘油组与维拉帕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即刻效果不理想者,持续应用替罗非班,24h再次造影均改善了无复流。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n=92),分为正常复流组(n=73)和无复流组(n=19)。通过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来分析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0.7%(19/92),无复流组与正常复流组相比,两组之间入院时的收缩压(SBP)、2型糖尿病患病数、肌钙蛋白T峰值、发病到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植入支架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SBP<100 mmHg (1 mmHg=0.133 kPa)、合并2型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肌钙蛋白T峰值、右冠状动脉病变和发病至再灌注时间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2型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肌钙蛋白T峰值、右冠状动脉病变及发病至再灌注时间这6种临床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腺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PCI术中无复流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腺苷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观察用药后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分级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情况和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腺苷组术后靶血管TIMI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90 min心电图明显改善,l周内主要终点事件中死亡、缺血性胸痛、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并发严重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腺苷可以有效改善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并减少术后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措施和首选的治疗策略,但术中元复流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左心室功能下降、病死率增高,明显影响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该文就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元复流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2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病人的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均成功进行急诊PCI治疗,其中有16例发生无复流,发生率12.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1.647,95%CI:1.242~1.845,P < 0.05)、发病至急诊PCI时间(OR=5.281,95%CI:2.782~10.018,P=0.002)、术前TIMI血流分级(≤1级)(OR=2.735,95%CI:1.040~3.062,P=0.020)和术前收缩压(OR=1.844,95%CI:1.153~3.638,P=0.015)。结论无复流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对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凌政 《医学综述》2008,14(16):2517-2520
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导致心肌梗死的延展、心功能恢复障碍、左室重构等合并症,严重影响了介入治疗的效果。因此,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成为当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新热点。本文就无复流现象的治疗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Successful revasculariz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especially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does not always mean optimal 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 a portion of patients because of no-reflow phenomenon.We hypothesized that statins might attenuate 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no-refiow when used befor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ummarize the evidence of pre-procedural statin therapy to reduce myocardial no-reflow after PCI.Methods We searched the MEDLINE,Cochrane,and clinicaltrials.gov databases from inception to October 2012 for clinical trials that examined statin therapy before PCI.We required that studies initiated statins before PCI and reported myocardial no-reflow.A DerSimonian-Laird model was used to construct random-effects summary risk ratios.Results In all,7 studies with 3086 patients met our selection criteria.The use of pre-procedural statin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ost-procedural no-reflow by 4.2% in all PCI patients (risk ratio (RR) 0.56,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35 to 0.90,P=0.016),and attenuated by 5.0% in non-STEMI patients (RR 0.41,95% CI 0.18 to 0.94,P=-0.035).This benefit was mainly observed in the early or acute intensive statin therapy populations (RR 0.43,95% CI 0.26 to 0.71,P=-0.001).Conclusions Acute intensive statin therapy before PCI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hazard of post-procedural no-reflow phenomenon.The routine use of statins before PCI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