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乳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文献报道的例数很少,而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大约只占乳腺癌的0.04%~0.10%~[1]。大多数的乳腺鳞状细胞癌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激素受体一般为阴性且进展较快,对其治疗方案和预后尚存争议~[2]。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无意中发现右乳外上象限一绿豆大小结节,轻压痛,两个月后自感肿块增大,遂于2011年9月7日在局麻下行右乳肿块切除活组织检查+右乳囊肿穿刺抽吸术。术后病理提示:纤维腺瘤囊性变,穿刺液中未见恶性细胞。术后两个月因肿块再次增大入院并体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收集1981年1月至2008年12月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6例,12例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高分子细胞角蛋白(HCK)、Ki-67,并获得随访,对所有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低,占该院28年间所有乳腺癌的0.8 %,发病年龄25 ~ 72岁,中位年龄49岁。16例均行手术治疗,7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ER一般阴性,大部分表达HCK。结论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乳腺癌相比无特异性,确诊需经组织病理学诊断。预后评价不一,有针对性的规范性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少见。占乳腺癌的0.07%-2.00%。我院44年间(1956-2000年)经治疗乳腺癌12836例。其中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仅13例。占0.1%。发病年龄39-79岁,中位54岁,全部以乳腺单个肿块为首发症状就诊,根据TNM分期,其中Ⅰ期1例,Ⅱ期7例,Ⅲ期5例,治疗以改良根治术为主。术后辅助放疗及化疗,乳腺鳞状细胞癌归类于浸润性特殊型癌,病理形态特殊,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结果:本组13例,5年生存率为75.0%(6/8)。10年生存率为66.7%(4/6)。优于相同期别的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结论:由于其临床表现与一般乳腺癌无特征性差别。确诊需靠组织学诊断。并排除其他类型乳腺癌伴鳞状上皮化生及由皮肤或表皮样囊肿发生的鳞状细胞癌。本组13例镜下观察结果支持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导管上皮鳞状上皮化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黏液癌(breast mucinous carcinoma,MBC)的X线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黏液癌患者75例,其中单纯性乳腺黏液癌(pure MBC)患者54例,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MBC)患者2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X线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两组乳腺癌患者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与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比较,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更多表现为淋巴结转移阳性(P=0.002);在年龄、月经状况、家族史、ER、PR、HER2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钼靶x线检查,肿块平均大小及肿块边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患者年龄、肿块形态及微钙化特征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乳腺黏液癌的X线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征,可帮助临床医师预测乳腺黏液癌及其亚型和患者的预后,有利于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乳腺转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例以乳腺转移包块为首发症状的晚期胃癌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的观察,探讨外周血化疗疗效相关基因检测与个体化化疗方案疗效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资料、随访结果观察治疗效果、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乳腺包块就诊,乳腺包块穿刺活检病理及胃镜病理结合免疫组化确诊为胃癌转移.经外周血基因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联合腹腔灌注化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无进展生存期已达一年以上.结论:胃癌乳腺转移非常罕见,其生存时间短、预后差,需与原发性乳腺癌相鉴别.根据患者化疗疗效相关基因表达选择个体化化疗可获得病理完全缓解并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成为晚期胃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我院8例乳腺化生性癌进行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结果:2例为鳞状细胞癌,6例为癌肉瘤,其中2例伴软骨化生。免疫组化检测鳞状细胞癌表达p63、CKH,癌肉瘤上皮成分表达Ckpan,间叶成分表达Vimentin,伴软骨分化者表达S-100。2例淋巴结转移,完整随访6例,3例复发,1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原发于乳腺的化生性癌较罕见,诊断需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级、乳腺原发性肉瘤、恶性叶状肿瘤等相鉴别。免疫组化Ckpan、Vimentin、S-100、p63、CKH等是一组有用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Hu WG  Zhang BN  Xuan LX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82-68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以乳腺单发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最大直径为2.5~10.0cm。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与国际抗癌联盟(U1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标准分期,Ⅱa期6例,Ⅱb期2例,Ⅲa期2例,Ⅲb期2例。10例患者有随访资料,平均随访时间54.2个月,6例存活,4例死亡。结论 原发性单纯乳腺鳞状细胞癌在大多数情况下诊断采用排除其他癌的方法,最初可从穿刺细胞学诊断中得到提示。目前尚无规范性的治疗方案,预后评价不一。  相似文献   

8.
乳腺同时或者异时出现肿块 ,不可轻易诊断为转移癌。原发肿瘤与转移癌 ,在治疗上有根本的区别 ,一种是姑息治疗 ,另一种是手术根治 ,2种方法在患者预后及生存期上有很大的差别。1 临床资料根据刘复生对重复癌的诊断标准 ,及Robbing Haagensen对双侧乳腺癌的 4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einoma of the breast,PSCC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4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生存超过5年的7例,3例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回顾性研究的结果提示,PSCCB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普通类型的乳腺癌比较无特异性,确诊需依据病理诊断,由于其发病率低,规范的治疗和预后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SCC)是乳腺癌中一种少见的类型,为乳腺化生性癌的一种,所占比例不到乳腺癌的1%。在组织学上,乳腺鳞状细胞癌与其他部位的鳞状细胞癌并无区别,以癌珠及细胞问桥形成为特点。本文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8例口腔鳞癌未探及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依据临床触诊及影像学结果将淋巴结分为三组,并对比各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结果:cN0期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与年龄、原发灶的大小、病理分化及生长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牙龈癌及颊黏膜癌原发肿瘤越大发生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几率越高。临床影像学未探及肿大淋巴结组其淋巴结阳性率与原发肿瘤大小及肿瘤生长方式密切相关(P<0.05),影像学肿大淋巴结小于1 cm组其颈部淋巴结阳性率与原发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的隐匿性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明确隐匿性转移的危险因素,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玮  袁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9,(15):2752-2757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Q1(forkhead box Q1,FOXQ1)在宫颈鳞癌细胞系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宫颈鳞癌细胞系SiHa和CaSki及人宫颈永生化鳞状细胞系Ect1/E6E7中FOXQ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别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FOXQ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宫颈鳞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用Kaplan-Meier计算不同FOXQ1表达情况下患者的生存率曲线。结果:与Ect1/E6E7相比,SiHa和CaSki中FOXQ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FOXQ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3.096±0.109 vs 0.902±0.040,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Q1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为68.33%,且FOXQ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浸润及FIGO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Kaplan-Meier 单因素分析显示,FOXQ1蛋白是宫颈鳞癌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P<0.05),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OXQ1蛋白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2.703,95%CI:1.081~6.758,P<0.05)。结论:FOXQ1的高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有望成为评估宫颈鳞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检测了NEK5在人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量变化对于临床病理发展的影响,旨在研究NEK5蛋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宫颈鳞癌患者癌转移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50对宫颈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制成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EK5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确认NEK5 mRNA在宫颈鳞癌病理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我们收集了140例新鲜冻存宫颈鳞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组织,包括3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 级组织,35例CIN Ⅱ-Ⅲ级组织及35例宫颈鳞癌组织,运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检测NEK5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量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相比癌旁正常组织,NEK5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上调(P<0.001);NEK5蛋白表达上调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NEK5蛋白表达水平、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都是宫颈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qRT-PCR结果显示,NEK5 mRNA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上皮内瘤变CIN Ⅰ 级组织、CIN Ⅱ-Ⅲ级组织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相比正常组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在宫颈癌病理发生发展中,NEK5表达水平异常上调,提示其可作为宫颈鳞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后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对我院 1990年~ 1999年间宫颈癌放疗后骨转移 2 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颈癌放疗后骨转移率为 1 8% ,腺癌转移率较鳞癌高 ,骨转移部位以腰、骶椎多见 ,其次骨盆。骨转移发生后大约 1年内死亡 ,预后差。结论 宫颈癌放疗后骨转移率与病理类型、淋巴转移有关 ;有效的止痛治疗可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参数对宫颈鳞腺癌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02例宫颈癌患者,探讨了鳞腺癌组间构成差别,分别采用单因素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了各自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在702例宫颈癌中,鳞癌630例,占89.4%,腺癌72例,占10.6%。与鳞癌相比,腺癌趋于年轻化、小体积、淋巴结转移,腺 癌5年生存率低于鳞癌(58.3% VS 57.3%),但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分化、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鳞癌独立预后评价指标,而腺癌预后独立评价指标为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 结论 尽管宫颈鳞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组间构成存在差异,但两者预后评价参数基本一样,即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可能是评价两者最重要的临床、病理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例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鳞癌的混合性癌患者病例的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10月收治的1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鳞癌混合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49岁男患,因“发现肉眼血尿2月余”入院,全麻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膀胱混合性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角化型鳞癌)。结论:膀胱小细胞癌(包括其与移行细胞癌、腺癌和鳞癌等复合癌)临床表现主要以肉眼血尿为主,呈现高度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具有发现晚、进展快、转移早、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需尽早完善病理学诊断,明确肿瘤的临床分期以达到早期治疗与有效改善其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Li XM  DI B  Shang YD  Li J  Cheng JM 《癌症》2005,24(2):208-212
背景与目的口腔癌淋巴结转移率在50%~59%之间,对其处理好坏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拟探讨影响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1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数目、转移颈淋巴结累及区域、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等淋巴结病理学因素对预后生存的影响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口腔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8.7%。χ2分析显示,仅肿瘤浸润深度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关。Cox回归分析表明,临床N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累及区域数、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因素影响患者预后,特别是临床N分期、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因素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结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了解其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提高口腔鳞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局部晚期(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169例ⅠB2、ⅡA2期宫颈癌(鳞状细胞癌149例,腺癌或腺鳞癌20例)患者,根据治疗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同期放化疗组、根治性手术组、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治疗模式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析120例接受过根治性手术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类型与其他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比较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组中不同病理类型局部晚期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结果截至随访结束,随访超过2年者137例,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3.9%(115/137),其中,鳞状细胞癌患者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高于腺癌或腺鳞癌患者(P﹤0.05)。同期放化疗组、根治性手术组、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组患者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7.3%、87.0%、87.2%。接受根治性手术或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中,肌层浸润情况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可能有关(P﹤0.05)。接受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的62例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患者58例,包括CR患者14例,PR患者40例,SD患者4例;腺癌/腺鳞癌患者4例,包括CR患者1例,PR患者3例。鳞状细胞癌患者与腺癌/腺鳞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预后较好,腺癌或腺鳞癌患者的预后较鳞状细胞癌患者差。对于病理类型为腺癌/腺鳞癌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建议在治疗方式上较鳞状细胞癌更激进,不建议保留卵巢功能,更倾向于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巨细胞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肺巨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对肺巨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例肺巨细胞癌患者因刺激性呛咳、左侧胸部闷痛3个月入院。胸部CT检查及病理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肺巨细胞癌。采取多西他赛联合顺铂3周方案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临床症状轻微好转且疗效评价稳定(SD),化疗4个周期后疗效评价进展(PD),口服阿帕替尼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后疗效评价亦是PD。结论:肺巨细胞癌临床罕见,生存期短,预后差,目前无标准的治疗方法,化疗可能短暂延缓肿瘤进展,阿帕替尼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效果可能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