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眼部淋巴增生病AgNORs的定量及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增殖活性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方法用银染色技术对眼部淋巴增生病34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14例,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进行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S)定量观察。结果发现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后二者AgNORS颗粒数量间均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P<0.001),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之间AgNORs颗粒数量相差不显著。结论二种技术对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组织学分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增殖活性与组织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0和AgNORs技术,对34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包括良性淋巴组织增生14例,不典型增生9例,恶性淋巴瘤11例)的石腊切片进行检测。结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后二者PCNA及AgNORs计数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CNA P〈0.001,AgNORsP〈0.01及P〈0.001),不典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5岁,因以眼内眦长翅状增生物10余年来诊。眼部检查:视力在1.0,左1.0,双眼内附侧球结膜可见翅状增生物,头端长入角膜缘内3mm,轻度充血。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未见异常,诊断双眼翼状胬肉。入院次日在局麻下行双眼胬肉转移埋藏术,在剥离胬肉头部后剪除头部组织,分离并剪除体部下方增厚组织,刮净并烧灼角膜缘及其后方2mm的表层血管,将胬肉头端转位置藏于下万球结膜下,缝线固定。术后每日滴“的确当”眼液,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第5天眼部充血减轻,拆线出院。术后2月复查可见双眼内眦侧睑裂部球结膜下各有一半透时圆形小囊…  相似文献   

4.
患儿李先鹏,男,12岁。学生,85年3月8日来诊。主诉:双眼红痒涩流泪二年。查:身体健康。眼部检查:双眼上下睑结膜充血,血管模糊不清,可见“石子路样”乳头增生。球结膜充血、双眼角膜缘有灰黄色胶冻样物质包围。诊断: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混合型)。给球结膜下注射强的松龙(双眼0.6毫升)治疗。注射完约半分钟,患儿突感头昏、头痛、头热。  相似文献   

5.
CT对眼眶淋巴细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辛保时,储宪群眼部淋巴细胞性肿物临床统计约占眼眶种物的8-15%,以病变组织学分类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亦称良性淋巴瘤、非典型淋巴细胞增生和恶性淋巴瘤三种类型)。其临床病变表现极为相似,其影象...  相似文献   

6.
红斑痤疮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常累及患者面部皮肤和眼部.面部常表现为额、颊、鼻及下颌部的皮肤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脂腺增生,临床上容易识别;若患者眼部受累,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难于辨认,易致临床医师误诊.2007年我院诊治2例红斑痤疮并发双眼病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眶内化学感受器瘤一例王巾霍凤娟康艳秋患者女,18岁,于1995年1月觉左眼球突出,在当地按眼眶炎症抗炎治疗2周,眼眶痛及眼球突出略有好转。1个月后左眼球突出加重。来我院门诊以“左眼球后占位性病变”收入院。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为12...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d于2040年8月3日来我科就诊.否认眼部外伤史,自诉无夜盲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直系亲属无眼病史.全身体格检查及血常规、尿常规、生物化学等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4.7,左眼4.2,矫正不能提高.双眼验光无明显屈光不正.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无明显混浊;双眼眼底可见弥漫性黄白色结品样闪光点,大小均匀,后极部较为密集,周边部稀疏,大部分化于视网膜内,小部分位于视网膜血管平面及覆盖于视网膜血管表面,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淡红,右眼黄斑中心凹反光不能分辨,左眼黄斑处可见视网膜下直径约为1.5个视盘直径(DD)大小的视网膜下出血及灰黄色视网膜下增生组织,出血区周围视网膜水肿,双眼视网膜血管正常(图1,2).  相似文献   

9.
112例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临床组织病理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You QS  Li B  Zhou XG  Sun XL  An YZ  Shi JT  Li LQ  Gao F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0):871-876
目的初步探讨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分型。方法收集1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的116份石蜡切片标本,分析归纳临床相关资料,进一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根据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及血液组织肿瘤分类方案进行重新分类诊断。结果患者年龄8~80岁,平均49岁。病程20d至22年,平均22个月。双眼患病者16例(14.3%)。临床常见表现为眼球突出、局限性肿块(69例,占61.6%)。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11例(9.8%),非典型淋巴细胞增生10例(8.9%),淋巴瘤91例(81.3%)。其中,黏膜相关组织型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74例(占淋巴瘤患者81.3%)。结论眼附属器淋巴增生性病变以黏膜相关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慢性迁延性病程,双眼发病并不少见。(中华眼科杂志,2005,41:871-876)  相似文献   

10.
后天获得性双行睫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天获得性双行睫一例刘志刚患儿女,13岁。因双眼畏光、流泪、痒7年,于1992年2月以“双眼倒睫”入院。患者7年前因口服安乃近致药物过敏,全身皮肤多处水泡,双眼充血、水肿、畏光、流泪,经治疗后全身皮肤水泡好转,但眼部症状至今无改善。眼部检查:右眼视力...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6岁。主诉"双眼红痛流泪6h"于2013年春节期间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患者就诊前一晚持续燃放、观赏烟花约1.5 h,期间眼部无防护,无异物入目史,夜间3时许双眼剧痛流泪,自行凉水冲洗后症状略有缓解,晨起后发现眼红,伴眼部持续疼痛流泪,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91例泪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术后随访情况。

方法:选取2011-01/2015-08我科收治的191例221眼泪腺占位患者,总结其临床特征,并结合病史、影像、病理资料、地域特色进行分析。所有患者行泪腺肿瘤摘除,术后随访1a。

结果:患者191例221眼中,男44例49眼,女147例172眼。炎症性病变171眼,依次是IgG4硬化性泪腺炎66眼、慢性泪腺炎27眼、泪腺脱垂伴炎性肿大54眼、Grave''s病24眼。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16眼,依次是恶性淋巴瘤6眼、良性淋巴组织增生10眼。上皮性病变34眼,依次是多形性腺瘤26眼、多形性腺癌2眼、腺样囊性癌3眼、腺癌3眼。泪腺占位性病变以IgG4硬化性泪腺炎、泪腺脱垂伴炎性肿大多见,其中汉族159眼、维族36眼、哈萨克族16眼、蒙古族10眼。手术后主要表现为眼部干涩,哭时无泪,以双侧泪腺摘除者明显,但局部使用人工泪液可以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病史及影像特点对泪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新疆地区泪腺占位,以非上皮性病变最为常见,其次是上皮性病变,多发生于汉族、维族患者,而其它民族少有发生,手术后眼部干涩及哭时无泪为主要症状。对病程短且有干眼倾向的患者需延迟摘除。  相似文献   


13.
1988年4月11日晚,12名患者因双眼剧痛来院就诊。这些患者在下午加工装过苯酐的废旧塑料袋,加热后,烟雾弥漫车间,当时未引起重视。继续工作3~4小时后,12人均感双眼不适,视者眼部有异物感,重者眼部有烧灼感及剧痛,并伴有高度畏光、流泪和睑痉挛。有些患者尚有流清涕样重伤风症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5岁。主因双眼溢泪2年于2000年3月5日就诊。双眼无炎症或外伤史,家庭史无特殊。眼部检查:视力,两眼均为1.0,前段及眼底未见异常。裂隙灯下见双跟下泪点狭窄,泪点扩张器扩张泪点后,见泪点处膜状物增生,冲洗泪道通畅。右下睑可见两个泪点,副泪点位于内眦外6 mm处,睑缘前唇皮肤与睑板交界处,呈椭圆形,约0.5~1 mm。主泪点位于内眦外6 mm,睑  相似文献   

15.
高压电击可以引起眼部损伤,电击性白内障是电击伤后最常见的一种眼部并发症,常发生在伤后2~8个月。本文将报告2例高压电击引起的眼部损伤的病例,1例为高压电击引起双眼电击性白内障,另1例为高压电击后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相似文献   

16.
眼表麻醉致急性过敏性结膜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2岁,因双眼屈光不正,进行眼部生物超声检查,采用奥布卡因滴眼液双眼表麻。表麻后15min患者双眼结膜充血,眼内有异物感、痒等症状。1h后双眼睑水肿,睑结膜滤泡,伴有黏性分泌物,眼睑及周围皮肤出现皮疹并骚痒。经局部和全身抗过过敏药物治疗3d,眼部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7.
高压电击致眼损伤(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压电击可以引起眼部损伤,电击性白内障是电击伤后最常见的一种眼部并发症,常发生在伤后2~8月。本文报告2例高压电击引起的眼部损伤,一例为高压电引起双眼电击性白内障,另一例为高压电击伤后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病变。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7岁。因孕28周、双眼高度近视(-9 D)到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检查眼底。无眼部不适主诉,否认既往全身病史。眼部检查:双眼矫正视力1.0。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未见炎症反应。广角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双眼多灶性穿凿样脉络膜视网膜病灶,周边线状脉络膜视网膜条纹(schlaegel lines )( 图...  相似文献   

19.
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ATRA)是维生素A的重要中间代谢物,其在调节眼部组织多种细胞的增生、分化以及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角化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ATRA在角结膜瘢痕性病变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以及角膜损伤性疾病中可能具有独特的疗效,同时ATRA在抑制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和治疗局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4岁9个月,因右眼肿胀4个月余,发现肿物2周,于2010年9月至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肿瘤专科就诊.患儿5个月前曾出现左侧面瘫,当地医院诊为"左侧面神经炎",行中医针灸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但治疗后1个月无意间发现右眼眼睑肿胀,并逐渐加重.患儿就诊2周前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右眼眶内占位性病变,遂来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7,双眼眼压正常.右眼上眼险偏鼻侧可触及一大小约1 cm×1 cm×1 cm的肿物,活动度差,无压痛,边界较清楚,质地中等,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左眼外眼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行眼眶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示,右眼鼻上方眶内可探及不规则、中等回声占位性病变,边界较清晰,内回声不均匀,病变内可探及血流信号.眼眶MRI结果显示,右眼眶鼻侧肌锥内外间隙约12:00 ~ 3:00位区域内可见长圆形等T1、略短T2信号影,大小约2.9 cm×1.8 cm×2.5 cm,边界清晰,增强后可见强化.部分病变包绕眼球,沿眶上壁向后延伸,与上直肌、上斜肌分界不清,病变向内侧延伸至筛窦前方软组织内,眼球受压向外下方移位,诊断为淋巴增生性病变?炎性病变不除外(图1).血常规、尿常规和生化常规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