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多烯磷脂胆碱,8 mg·kg-1)、黄芩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采用高脂饮食饲喂12周造模。灌胃给药5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肝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6(IL-6)、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IL-23IL-17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 p65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脂、肝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异常(P<0.01)。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肝组织中TLR2MyD88NF-κB p65IL-6RORγtIL-23IL-17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明显提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组大鼠血脂、肝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得到明显恢复(P<0.05,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得到纠正;上述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抑制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和IL-23/IL-17轴治疗NASH。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百秋李醇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小鼠胃炎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化学致癌剂和幽门螺杆菌联合诱导法建立胃炎模型, 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铋剂四联疗法)、百秋李醇高剂量组(40 mg·kg-1)、百秋李醇低剂量组(20 mg·kg-1)。灌胃给药, 连续治疗4周后, 行快速尿素酶试验, 评价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定植程度;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胃黏膜Wnt2、β联蛋白(β-catenin)及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 各给药组小鼠胃黏膜的腺体排列、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典型增生等病变现象均有显著减轻, 百秋李醇高、低剂量组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78%、70%, 与模型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 百秋李醇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 百秋李醇高、低剂量组小鼠胃黏膜Wnt2、β-catenin和NF-κB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百秋李醇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及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活化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高表达, 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 防止胃黏膜细胞上皮-间质样转化的发生, 从而阻止或延缓胃肠癌前病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桂枝、荆芥挥发油对核因子κB/I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大肠肝菌内毒素(LPS)制作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通过桂枝挥发油和荆芥挥发油治疗后,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细胞中核蛋白NF-κB P65的含量和肺组织溶浆中磷酸化IκB-α、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正常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IκB-α、TNF-α和IL-1β有微量表达,LPS经尾静脉注射6 h后,各指标表达均显著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桂枝、荆芥挥发油组NF-κB P65、磷酸化IκB-α、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桂枝、荆芥挥发油对急性肺损伤时高度活化的核因子κB/IκB信号通路有显著的抑制或拮抗作用,提示核因子κB/IκB信号通路可能是桂枝、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龙胆苦苷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自身免疫性慢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评估龙胆苦苷对大鼠前列腺器官指数、组织病理形态,以及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和炎症介质COX-2、PGE2的表达水平及iNOS酶活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NF-κB和MAPKs通路相关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龙胆苦苷对慢性前列腺炎有保护作用,其可以降低前列腺器官指数,缓解前列腺组织病理损伤,此外,龙胆苦苷下调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和炎症介质COX-2、PGE2的表达水平及iNOS酶活性,下调p-p65、p-ERK/ERK、p-JNK/JNK、p-p38/p38的表达水平。结论龙胆苦苷对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SAa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对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O信号通路的调节。方法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构建体外炎症细胞模型,采用Griess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SAaB干预下,RAW264.7炎症细胞中的NO、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RAW264.7细胞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RAW264.7细胞在LPS(10 mg·L~(-1))诱导下,NO、iNOS、TNF-α、IL-6的含量以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SAaB(0.3、3、30 mg·L~(-1))可明显降低RAW264.7炎症细胞中NO、iNOS、TNF-α和IL-6的含量(P<0.01),且明显下调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SAaB可通过调节NF-κB-iNOS-NO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排气汤对术后肠梗阻小鼠胃肠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7周龄SPF级C57BL/6J小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排气汤组,每组6只,采用经典小肠干扰术诱导小鼠术后肠梗阻模型。手术24 h后观测各组小鼠胃肠运动功能、肠道组织结构,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小肠中Toll样受体4(TLR4)、活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p38MAPK)和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下降(P<0.01),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排气汤组小鼠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排气汤组能显著降低术后肠梗阻小鼠小肠TLR4、p38MAPK和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结论:中药排气汤可以改善术后肠梗阻小鼠胃肠道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恢复ICC的功能,抑制TLR4、p38MAPK和NF-κB p65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才真  何占坤  邹江  王东强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4):1400-1405,1422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法建立CAG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酶素300 mg·kg-1)、苦参碱高剂量组(200 mg·kg-1)、苦参碱低剂量组(100 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连续治疗8周后,于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并进行病理程度分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黏膜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I 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胃黏膜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有显著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固有腺体萎缩程度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GAS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SS含量则出现显著降低(P<0.01);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高剂量组大鼠胃黏膜TLR4、MyD88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苦参碱低剂量组TLR4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碱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活化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减轻CAG炎症反应,阻止炎症细胞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发挥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LR4/MAPK信号通路在藁本内酯(LIG)抗急性神经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IG低剂组和LIG高剂组。模型组及LIG组:双侧icv给予LPS(50μg/只),其中LIG给药组在LPS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给予LIG(10和20 mg·kg-1);正常组:同法给予等体积人工脑积液。LPS给予后6 h,LIG组同前重复给药;24 h后取大脑、-80℃保存备用。采用比色法测定NO含量,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PEG2)含量,试剂盒测定iNOS与COX-2酶活性、以及NF-κB DNA结合活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p-ERK/ERK,p-JNK/JNK,p-p38/p38,p-STAT3/STAT3以及核内NF-κBp65蛋白表达,定量PCR检测TNF-α,COX-2及iNOS的mRNA水平。结果 LPS通过激活TLR4/MAPK介导的NF-κB和STAT3信号通路,上调其主要的炎性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诱导急性神经炎性反应;LIG可剂量依赖性地显著抑制LPS激活的ERK,JNK及p38 MAPK通路,抑制其下游的转录因子NF-κB和STAT3活性,降低IL-1β,TNF-α和PEG2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以及iNOS和COX-2的mRNA水平和酶活性。结论 LIG对LPS介导的神经炎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MAPK/NF-κB与MAPK/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鹅去氧胆酸(CDCA)抗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BV2细胞与CDCA 25~100μmol·L~(-1)预孵育2 h,加LPS 200 mg·L~(-1)继续培养22 h,采用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G蛋白偶联受体5(TGR5)mRNA表达水平。BV2细胞与CDCA 25~100μmol·L~(-1)预孵育2 h,加入LPS 200 mg·L~(-1)继续培养1 h,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入核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培养基中NO含量显著增加(P<0.01);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TGR5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并且NF-κB,IκBα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NF-κB入核增多。与模型组相比,CDCA显著减少培养基中NO含量(P<0.01),降低COX-2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显著下调TNF-α,IL-6和IL~(-1)βmRNA表达(P<0.01);显著上调TGR5 mRNA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CDCA显著降低NF-κB,IκBα和AKT磷酸化水平(P<0.05,P<0.01),并观察到NF-κB核转位减少现象。结论 CDCA可显著抑制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TGR5、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祛湿清肺方提取工艺,并对祛湿清肺方提取液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方法:以绿原酸、虎杖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汉黄芩素、大黄素成分含量及得膏率为指标,加水量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熵权法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祛湿清肺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为炎症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一氧化氮(NO)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p-IKK)、磷酸化NF-κB p65(phosphorylated NF-κB p65,p-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评价祛湿清肺方提取液抗炎活性。结果: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所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3倍,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105 min。祛湿清肺方提取液能降低IL-6、IL-1β、TNF-α、NO的含量,抑制p-IKK、p-NF-κB p65蛋白表达,促进IκBα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结论:熵权法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的祛湿清肺方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得提取液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为祛湿清肺方开发和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半枝莲黄酮(SBF)对脑室注射Aβ25-35联合AlCl3和RHTGF-β1(复合Aβ)建立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脑室注射复合Aβ建立AD模型,Morris水迷宫进行AD模型筛选。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3个剂量药物组。药物组灌胃35,70和140 mg·kg-1SBF,连续38 d,硫堇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和尼氏小体,IHC和Western blot检测脑内小胶质细胞(MG)标志性蛋白CD11b的表达,IHC检测脑内nNOS和iNOS蛋白表达,qPCR检测脑内eNOS mRNA表达,ELISA测定脑内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 脑室注射复合Aβ可引起大鼠神经病理学改变、神经元丢失和尼氏小体减少;脑内CD11b、iNOS蛋白及eNOS mRNA表达增加(P<0.01)、nNOS蛋白表达降低(P<0.01);脑内IL-1β和IL-10的水平降低(P<0.01)、TNF-α、IL-6和IL-8的水平升高(P<0.01)。然而,模型大鼠灌胃SBF 38 d不同程度地逆转复合Aβ所致大鼠脑内上述异常改变(P<0.05,P<0.01),抑制MG增殖,调节NOS,降低炎性因子,减轻神经炎症。结论: SBF抑制复合Aβ所致的神经炎症与其抑制MG增殖、调节NOS和炎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细胞因子IL-6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非可控性肠道炎症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导师沈洪教授所拟清肠化湿方(QHR),治疗轻、中度UC,取得良好效果[2]。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该方能调控UC大鼠NF-κB/COX-2通路、PPAR-γ/NF-κB及Toll通路,减少IL-1β、TNF-α等促炎因子分泌,促进抑炎因子IL-10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鼠曲草提取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鼠曲草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0.75,1.5,3g·kg-1)和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药,27mg·kg-1),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香烟烟熏联合气管内滴注脂多糖建立COPD大鼠模型。造模15d后,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每日1次,连续14d。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肺泡灌洗液、血清中IL-6、IL-8、IL-17、IL-1β、TNF-α、TGF-β含量;RT-PCR法检测右肺组织中NF-κB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右肺组织中NF-κB、IKKβ、IκBα及其p-IκB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不同剂量的鼠曲草提取物干预后,均可显著提高大鼠肺功能参数FEV0.3、FVC、FEV0.3/FVC,明显降低肺泡灌洗液中IL-8、IL-17、TNF-α及血清中IL-1β、IL-6、IL-8、IL-17、TNF-α、TGF-β含量,改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显著降低p-IκB、IKK蛋白及NF-κB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论:鼠曲草能够改善COPD模型大鼠的肺功能,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42只。除正常组外,造模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32只D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益气养阴活血方低剂量组及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6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总量(24 h-UTP);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肾脏NFAT2、COX-2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病理损伤较重,血清Scr、BUN、FBG、24 h-UTP、肾组织NFAT2、COX-2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养阴活血方干预组大鼠肾脏病理明显改善,血清Scr、BUN、FBG、24 h-UTP、肾组织NFAT2、COX-2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能通过下调NFAT2/COX-2信号通路而减轻肾脏病理损害,保护肾功能,降低尿蛋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鱼腥草素钠(SH)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培养基),模型组(等体积培养基),SH低、中、高剂量组(1.25,5,10μmol/L),以含不同浓度SH的常规培养基培养细胞2 h,后4组细胞加入LPS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上清液,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提取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蛋白及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NF-κB-P-P65蛋白和P-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H中、高剂量组细胞NO水平显著降低,SH低、中、高剂量组细胞TNF-α,IL-6,PGE2水平和COX-2,NF-κB-P-P65,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SH中、高剂量组细胞i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2.5、5、10μmol·L-1丹皮酚组,0.5 mg·L-1脂多糖(LPS)诱导炎症反应。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κBα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及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1),胞浆IκBα蛋白表达受抑(P<0.01),IκBα蛋白磷酸化和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5、10μmol·L-1丹皮酚能减少LPS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P<0.05或P<0.01),增加胞浆IκBα蛋白表达(P<0.05或P<0.01),抑制LPS上调的IκBα蛋白磷酸化和胞核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能抑制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IκBα/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丹皮酚对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桂枝、荆芥挥发油对核因子KB/IK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用大肠肝菌内毒素(LPS)制作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通过桂枝挥发油和荆芥挥发油治疗后,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细胞中核蛋白NF-KB P65的含量和肺组织溶浆中磷酸化IKB-a、TNF-a和IL-β的含量.结果 正常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IKB-α、TNF-α和IL-1β有微量表达,LPS经尾静脉注射6 h后,各指标表达均显著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桂枝、荆芥挥发油组NF-KB P65、磷酸化IKB-α、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桂枝、荆芥挥发油对急性肺损伤时高度活化的核因子KB/IKB信号通路有显著的抑制或拮抗作用,提示核因子KB/IKB信号通路可能是桂枝、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原花青素二聚体B2(procyanidins di-mer B2,PCB2)对大鼠滑膜细胞NF-κB核转运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炎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p65在细胞中的定位,RT-PCR检测PCB2对诱导细胞的COX-2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COX-2蛋白含量变化,ELISA测定各处理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VEGF的含量变化。结果 TNF-α(10μg.L-1)诱导RSC-364细胞NF-κB从细胞质转运至细胞核,50μmol.L-1 PCB2明显抑制NF-κB/P65核转运;PCB2剂量依赖性抑制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CB2下调了TNF-α诱导的IL-1β、VEGF的水平。结论 PCB2能有效抑制COX-2、IL-1β及VEGF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核转运,抑制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发新型抗炎药,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吡唑并[4,3-d]嘧啶衍生物,并揭示了新化合物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Griess法测定新型化合物对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NO产生的影响;通过qRT-PCR评估TNF-α、IL-6和IL-1β的基因相对转录水平;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测量环氧化酶-2表达,以及对NF-κB/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进行检测。小鼠体内实验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变化。结果该新型化合物借助NF-κB/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可有效抑制RAW264.7细胞中NO的产生以及COX-2、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同时,它还可以改善细胞的形态和缓解小鼠急性肺损伤。结论新型吡唑并[4,3-d]嘧啶衍生物通过NF-κB/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来产生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