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四乙烯基吡啶(PEO-b-P4VP)为模板制备聚联苯胺微/纳米颗粒,调节模板剂胶束溶液pH,得到了一系列形貌和尺寸可控的聚联苯胺微/纳米颗粒。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透射电镜、循环伏安、恒电流放电、交流阻抗等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模板法合成的聚联苯胺为平均直径小于200 nm的亚微米至纳米级棒状颗粒,其直径随着模板剂胶束溶液pH的降低而增加。所得聚联苯胺颗粒均显示了一定的电化学活性,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聚联苯胺的比电容量达到306.3 F/g,经过长时间的充放电测试,不同条件下合成的聚联苯胺的容量衰减率均很小,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且各样品电化学性能呈现出随着直径的减小而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羟丙基纤维素为模板,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不含表面活性剂的聚甲基丙烯酸(PMAA)纳米水凝胶。再以该PMAA纳米水凝胶为模板,合成了具有pH和温度双重敏感的聚甲基丙烯酸/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MAA-PNIPA)核壳结构纳米水凝胶。对纳米水凝胶的形态、结构、pH以及温度敏感性的表征结果表明,纳米水凝胶粒径为338.8~407.9 nm,并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其体积相转变具有良好的pH及温度响应性,这种绿色合成的生物相容性新型核壳结构纳米水凝胶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异氰酸苯酯和丙烯酰胺(AM)的取代反应,制备了疏水缔合型单体N-苯基甲酰胺-丙烯酰胺(HMAM)。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HMA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MAM单体含有疏水和亲水基团,可用于制备新型水溶性疏水缔合型聚合物,该聚合物不溶于水和丙酮等强极性溶剂,但能溶于二甲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中等极性的溶剂中。  相似文献   

4.
在水相条件下,多巴胺(DA)在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模板上自聚-复合,并进一步接枝聚乙二醇(PEG),制备了以ZIF-8纳米颗粒为核,聚多巴胺/聚乙二醇(PDA/PEG)为壳的PDA/PEG@ZIF-8复合纳米粒子。进一步将ZIF-8模板蚀刻去除,得到PDA/PEG复合纳米胶囊。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纳米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等手段对复合纳米粒子和纳米胶囊的化学结构、晶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可制备粒径为80 nm左右的PDA/PEG@ZIF-8复合纳米粒子,将ZIF-8蚀刻后得到的PDA/PEG复合纳米胶囊平均粒径缩小到34 nm,PEG的引入有利于提高纳米粒子和纳米胶囊在水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含双硫键的N,N-二(3-羧基丙烯酰)胱胺(BCCy)为交联剂,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的催化下将壳聚糖(CS)交联,在水溶液中制备了纳米微凝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纳米粒度仪和扫描电镜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和还原性环境对粒径的影响。对抗癌药物喜树碱(CPT)进行了负载,考察了载药粒子在还原性环境中对药物的控释性能。结果表明: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纳米微凝胶的粒径减小。该纳米微凝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较显著的pH和还原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磁性纳米高分子聚合物-载表柔比星的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并对其表征、载药率进行检测。方法选用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作为骨架材料。与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丙烯酸单体及抗癌药物表柔比星制备磁性纳米粒,并通过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考察磁性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体外磁场响应性。结果载表柔比星的磁性壳聚糖纳米粒直径约200nm,磁化曲线提示其超顺磁性,测得载药率15%、包封率20%。结论磁性表柔比星纳米粒粒径小,载药率和包封率高,体外具有良好的磁场响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纳米铂金颗粒的抗癌作用并分析其与小牛胸腺DNA及蜂蜜的相互作用。 方法:使用绿色纳米技术合成纳米铂金颗粒Bioplatin并确定其物理特性如颗粒大小、电动电位及表面形态学。使用圆二色光谱分光光度法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以小牛胸腺DNA和蜂蜜作为靶点检测药物-DNA相互作用。使用噻唑蓝、荧光显微镜及DNA片段分析法检测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及A375细胞的体外抗癌作用。 结果:Bioplatin的纳米直径为137.5 nm,表面电荷为-35.8 mV。Bioplatin与DNA相互作用后对DNA的结构产生了明显的作用,使其发生改变,并形成了一种能够提高DNA稳定性的新的化合物。体外实验表明Bioplatin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核染色质凝固和DNA核小体断裂。 结论:Bioplatin能够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因此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它能够与DNA相互作用,增加DNA的稳定性,从而抑制DNA的复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p H敏感性包衣材料修饰的金纳米棒(GNRs)并对其体外抗肿瘤靶向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碳二亚胺缩合法制备聚乙二醇与1-(2-氨乙基)哌啶共接枝透明质酸(PPHA)。在特定p H条件下,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PPHA包衣的金纳米棒(PPHA-GNRs)。采用核磁共振氢谱、p H计对PPHA进行表征;透射电镜与动态激光散射法测定PPHA-GNRs的形态、粒径与zeta电位。考察PPHA-GNRs对肿瘤微环境的微酸性p H值的敏感性。以He La细胞为模型,通过细胞摄取与细胞计数试剂盒-8实验考察PPHA-GNRs的肿瘤靶向性。结果 PPHA为两性聚合物,其电荷在p H 6. 8附近可发生翻转。普通GNRs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约为46 nm和30 m V; PPHA-GNRs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约为54 nm和-16 mV。透射电镜显示,与GNRs相比,PPHA-GNRs直径增加,表面粗糙不规则。肿瘤微酸性p H 6. 5对PPHA-GNRs的粒径与zeta电位均有显著影响。p H 6. 5时,He La细胞对PPHA-GNRs的摄取显著高于生理pH下的摄取;细胞计数试剂盒-8实验证明,在辅以近红外激光照射下,pH 6. 5时PPHA-GNRs对He La细胞杀伤力显著增强。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对肿瘤微环境pH敏感的金纳米棒PPHA-GNRs,其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9.
首先利用酵母菌为模板合成空心的椭球状二氧化硅,以它为硅源和模板,将作为碳源的酚醛树脂包覆在二氧化硅表面,经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备出中空碳化硅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BET)、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组分、形貌和结构表征,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碳与硅物质的量之比(nC/nSi)对产物比表面积的影响,并对产物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然后以SiC作载体制备了Ru/SiC催化剂,实验表明该催化剂用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反应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最大产氢速率可达2 280 mL/(g·min)。  相似文献   

10.
将再生丝素蛋白(SF)与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BG)粉体复合成膜,制备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复合膜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BG均匀分散在丝素膜中,随着NBG含量的增加,复合膜中丝素的构象部分由无规线团或SilkⅠ向SilkⅡ转变,同时力学性能变差。体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复合膜表面沉积出较多的类骨羟基磷灰石(HA),说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及优良的诱导类骨HA沉积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