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雪侠  陈刚  王锋 《山东医药》2014,(45):28-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2DM患者84例(T2DM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SBP、DBP)、血糖(FPG、2 h PG)、C反应蛋白(CRP)、血脂(TC、TG、HDL-C、LDL-C)、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IMT增厚、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增高( P均<0.05)。两组BMI、HbA1c、FPG、2 h PG、TC、HDL-C、LDL-C、LDL/H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TC及LDL/HDL是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年龄、HbA1c、TC和LDL/HDL是T2DM并发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T2 DM并发颈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科》2015,(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糖尿病足(D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219例,按是否合并DF分为DF组(n=32例)和非DF组(n=18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DF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F组与非DF组患者在年龄、T2DM病程、BMI、SBP、DBP、DR、DPN、DN、2h PG、Hb A1C、Scr、BUN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史、FPG、TG、TC、LDL-C、HDL-C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Hb A1C、DPN、DN是T2DM患者合并D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的T2DM病程、Hb A1C、DPN、DN为D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7月-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收治9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56)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39)。收集2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体格检查结果、生化指标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和颈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与斑块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收缩压、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餐后2小时血糖(2hBG)、甘油三脂(TG)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收缩压、CRP、LDL-C、2hBG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收缩压、2hBG、TG、CRP和LDL-C。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已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应及早发现和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MD)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血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84例T2DM合并NAFLD患者和150例单纯T2MD患者,检测两组患者身高、体重、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等并进行比较;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T2DM合并NAFLD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T2DM组比较,T2DM+NAFLD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胺酰转肽酶(GGT)、血尿酸(SUA)水平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BMI)、TG、HOMA-IR、ALT、SUA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存在明显血脂代谢紊乱,同时也与BMI、SUA、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确诊的150例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将其分为斑块组(70例,46.7%)与非斑块组(80例,53.3%)。对两组病人进行常规指标采集与实验室指标检查,对各指标项目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脑梗死病史、T2DM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及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性别、吸烟、腰臀比、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浆胰岛素(2hINS)、24h尿微量白蛋白(UAlb)、TG、HDL-C、C肽等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T2DM病程、SBP、LDL-C进入方程,提示该6项为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T2DM病程、SBP、LDL-C等是T2DM合并CAS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相关脑血管并发疾病的整体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Resistin)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的关系。方法研究共入选130例,分为健康对照组40例,T2DM 90例。根据超声对T2DM患者颈部及下肢血管斑块的检查,分为有AS组及无AS组。分别检测各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血清Resistin水平,并分析血清Resistin水平与T2DM合并AS的关系。结果 T2DM及T2DM合并AS患者血清Resistin水平升高(P<0.05);年龄、吸烟及高血压在T2DM合并AS和无A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年龄、吸烟及糖尿病病程为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结论 Resistin不是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早期肾损害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老年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发生早期肾损害将其分为早期肾损害组(96例)和非早期肾损害组(104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早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早期肾损害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非早期肾损害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BMI、HbA1c、TG、SUA、CRP、Hcy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均是老年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建立具有统计学意义、构建有效、拟合效果较好。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者与IR、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66例T2DM患者,按照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A)组和SUA正常(B)组,比较两组肾功能、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T2DM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5.5%,A组BMI、DBP、TG、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Scr、HOMA-I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动脉硬化指数(ASI)均高于B组,eGFR、ISI低于B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肾功能正常者中SUA与血脂、HOMA-IR和肾功能存在相关性。结论 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IR、肥胖及高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7,(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与T2DM合并DN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DN组患者的病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视网膜病变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是T2DM患者合并D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长,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较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是T2DM患者合并DN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定期监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时纠正和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从而有效降低DN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西汉族人群对氧磷酶1(PON1)Q192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牙周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64例正常人(N组)、61例单纯T2DM(DM组)患者、64例T2DM合并牙周病患者(DM+P组)PON1 Q192R基因型。分析江西地区汉族人群PON1 Q192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特点,以及T2DM和T2DM合并牙周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3组间临床资料比较:与N组比较,DM、DM+P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均显著偏高;DM组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收缩压(SBP)平均水平高于N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平均水平低于N组;DM+P组的TC、TG、FPG、Hb A1c、SBP平均水平高于N组,而HDL平均水平低于N组(P<0.05)。与DM组相比,DM+P组平均年龄约高7岁,SBP平均水平和吸烟率均高于DM组(P<0.05)。23组内不同性别临床资料比较:N组女性的TG平均水平和吸烟率低于男性(P<0.05);DM组女性的HDL平均水平高于男性,而吸烟率低于男性(P<0.05);DM+P组女性的BMI、Hb A1c平均水平均低于男性(P<0.05)。3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TT、CC、TC基因型频率和T、C等位基因频率在3组之间两两比较,P值均>0.05。4在N组和DM组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TG、TCH、SBP的OR值均>1,为发生DM的独立危险因素;在DM组和DM+P组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SBP和BMI的OR值均>1,而BMI的OR值<1,提示年龄和SBP是发生T2DM合并牙周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则有保护作用(以α=0.05为纳入标准,以α=0.1为剔除标准)。结论 1在其他因素存在的情况下,PON1 Q192R基因多态性不能作为T2DM合并牙周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高年龄、高TG、高TC、高SBP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年龄、高SBP是T2DM合并牙周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肱指数(AB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87例T2DM患者根据ABI分为PAD组和非PAD组,进行病史回顾,体格检查,测定血脂、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T2DM合并PAD组与非PAD组相比,年龄大,病程长,BMI、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FPG明显增高,多因素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BMI、收缩压、TC、LDL-C、HbAlc是影响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样是加剧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应重视此类患者心血管危险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2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3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GFR计算结果分为肾功能正常[A,eGFR≥90ml/(min·1.73m2)]组496例;肾功能下降[B,eGFR90ml/(min·1.73m2)]组177例。分析eGFR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结果 B组年龄、病程、SBP、Scr、BUN、SUA及UAlb水平均高于A组(P0.05),而HbA1c、eGFR、血浆血红蛋白(Hb)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性别构成比、BMI、DBP、FPG及血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DR、高血压(HBP)、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的患病率高于A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GFR与年龄、病程、SBP、Scr、BUN、SUA、UAlb水平呈负相关(r=-0.497、-0.212、-0.226、-0.745、-0.384、-0.275、-0.306,P0.05),与FPG、HbA1c、Hb、ALB呈正相关(r=0.189、0.246、0.281、0.2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cr、DR、HBP、LEAD为T2DM患者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eGFR下降与年龄、合并HBP、DR、LEAD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Hcy的表达水平与骨密度(BMD)间的关系。方法接受治疗的102例老年T2DM患者参照腰椎2、3、4椎体BMD检测结果分成A(OP)组32例、B(低骨量)组40例和C(骨量正常)组30例。另外选择性别、年龄相仿的28例健康体检者为D(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三酰甘油(TG)、碱性磷酸酶(ALP)、血磷、血钙、Hcy的水平。结果 A、B两组的BMI水平明显比C、D两组低(P<0.05);T2DM各组(A、B、C组)的Hb A1c水平均比D组高(P<0.01)。与D组比较A、B、C组LDL-C、HDL-C、TC、TG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Hcy水平明显比C、D组高,且A组比B组高,C组比D组高(P<0.05);各组ALP、血磷和血钙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OP患者高血浆Hcy水平与其腰椎的BMD值的下降可能相关,血浆Hcy水平的上升可能是老年T2DM患者OP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护骨素(OPG)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作为病例组(T2DM组),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C组)。应用彩色高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ELISA法检测血浆血清OPG含量。结果与NC组相比,T2DM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及血清OPG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颈动脉IMT与血清OPG均有相关性。T2DM组血清OPG与IMT、FPG、Hb A1c、HOMA-IR具有线性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与年龄、收缩压(SBP)、血清OPG呈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年龄、(SBP)与血清OPG是影响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筛选T2DM患者119例,依据B超结果分为2组:T2DM组(62例),T2DM合并NAFLD组(57例)。测定正位腰椎2-4(L2-4)、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及左前臂骨密度,行肝脏彩超及血糖、血脂、空腹C肽、肝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测量身高、体重等。结果 T2DM合并NAFLD组患者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C肽、谷氨酰转酞酶、尿酸、尿微量蛋白均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前臂骨密度值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合并NAFLD与年龄、病程、左侧股骨和左前臂骨密度呈负相关(均P0.05),与体重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C肽、尿微量蛋白呈正相关。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与年龄、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总胆固醇呈负相关(均P0.05),与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肌酐呈正相关(P0.05)。体重指数、三酰甘油、尿酸与NAFLD独立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骨密度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二者有相关性。体重指数、空腹C肽、血脂是影响T2DM合并NAFLD患者骨密度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T2DM)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健康体检者(A组)35例,单纯糖尿病(B组)42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C组)38例,测定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数;测定反映心脑血管粥样硬化的早期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B组脂联素水平低于A组(P0.01),C组脂联素水平低于A组及B组(P0.01),B、C组患者均比A组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2)脂联素与CIMT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0.01)。(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脂联索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增高是T2MD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血脂、降低血压、延缓T2DM的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T2DM患者按照年龄、性别、不同肥胖程度分组,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CRP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RP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血浆CRP水平随着年龄、肥胖程度增加而升高,且与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水平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浆CRP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T2DM住院患者164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内皮细胞微粒(EMP)水平及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收集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多因素LR 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超声测定IMT值分两组,T2DM伴颈动脉硬化(CAS)组(120例),T2DM无CAS组(44例)。与T2DM无CAS组比较,T2DM伴CAS组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P<0.01),EMP、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R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P、LDLC、BMI是CAS独立危险因素(EMP OR=1.382,P=0.023;LDLC OR=5.992,P=0.050;BMI OR=1.837,P=0.01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EMP、LDLC、BMI与IMT增厚有关,为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评估其大血管病变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代谢紊乱发生情况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关于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对230例T2DM患者按合并代谢紊乱多少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n=60)、T2DM合并1种代谢紊乱组(MS1组,n=97)、T2DM合并2种代谢紊乱组(MS2组,n=50)和T2DM合并3种代谢紊乱组(MS3组,n=23)四组,比较四组患者临床及生化检查指标,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C-IMT增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糖尿病肾病(DN)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管并发症与合并代谢紊乱关系。结果 T2DM合并1种代谢紊乱患者占42.2%、合并2种代谢紊乱患者占21.7%、合并3种代谢紊乱患者占10.0%。与T2DM组患者比较,合并其他代谢紊乱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S1组患者比较,MS2组患者BMI、SBP、DBP、FBG、2hPG、UA、TG、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3组患者BMI、SBP、DBP、HOMA-IR、FBG、2hPG、UA及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S2组患者比较,MS3组患者SBP、DBP、FBG、2hPG及U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代谢紊乱组份的增加,C-IMT增厚、DR及DN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P0.01)。分别以C-IMT增厚、DR、DN为自变量,以BMI、SBP、DBP、FBG、2hPG、TG及HDL-C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DBP及2hPG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DBP和TG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SBP和TG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其他代谢紊乱与C-IMT增厚、DR及DN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易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已确诊为T2DM的76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CHD分为2组,其中单纯DM36例,DM并发CHD40例.2组病例均了解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及吸烟状况,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检测血压(SBp,DBp)、血糖(FBG,PBG)、胰岛素(FINS,PINS)、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血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24h尿白蛋白量(UAE).结果①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BMI、DBP、TC、FBG、HDL-c、LDL-c、VLDL-C、GHbA1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吸烟率、病程、SBP、INS、TG、HOMA-IR及UAE、尿酸在DM并发CHD组明显高于单纯DM组(P<0.05).结论吸烟、糖尿病病程、BP、INS、TG及胰岛素抵抗(HOMA-IR)及24h尿白蛋白量、血UA是2型DM并发CHD的高危因素,应予以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