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3):1860-1862
目的: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载体应用于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固体脂质纳米粒""中药""经皮给药""纳米载体""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Nano-carrier"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2014年Pub Med、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常用脂质材料、透皮机制、优劣势及其在中药经皮给药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查阅文献167篇,有效文献32篇。固体脂质纳米粒常用脂质材料为甘油三酯、甘油酯、类胆固醇等,经皮给药时常用表面活性剂有豆磷脂、卵磷脂等。其透皮机制尚不明确,可提高药物物理稳定性、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刺激性,同时具有促渗、缓释、靶向作用。其劣势为载药量相对较低。现已有鬼臼毒素、灯盏花素、雷公藤内酯醇、青藤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等用于经皮给药中。存在的不足有药物包载有限以及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尚缺乏系统评价等,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甲酯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乳剂中反式脂肪酸。样品经甲醇钠作用甲酯化,采用强极性毛细管柱,程序升温。甲酯化法对典型甘油三酯的酯化效率为100.1%~101.3%,C18:1、C18:2、C18:3区域的反式脂肪酸与邻近的顺式脂肪酸分离完全,检出限为3~6.37μg/ml。6批脂肪乳剂样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1.24-3.40mg/ml。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柱前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罂粟籽油中的20种脂肪酸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样品经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皂化、三氟化硼甲醇溶液甲酯化、正庚烷萃取后,使用WM-CN100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以全扫描(Scan)和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进行测定。其中,36种脂肪酸甲酯均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0;检测限均小于40 ng/ml;系统精密度RSD≤8.9%;样品测定重复性RSD(SD)≤9.6%;四种较大组分平均回收率为98.4%~108.5%,RSD≤9.1%。3批市售罂粟籽油中存在主要脂肪酸组分4种、微量脂肪酸组分13种、反式脂肪酸2种及1种未知组分。其中,反式脂肪酸总量为2.59e-02~3.08e-02g/100g。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结果准确,能对罂粟籽油等植物油中的主要及微量脂肪酸组分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13):1853-1856
目的:综述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为开发高效低毒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1,3,4-噁二唑""抗菌活性""1,3,4-oxadiazole derivatives""Antimicrobial bioactivit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2014年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有关1,3,4-噁二唑衍生物方面的文献,就其合成方法及抗菌活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共查询到相关文献80余篇,有效文献35篇。目前,除传统合成方法外,还可采用催化法、无溶剂法、聚合物载体法和微波辐射法等新的合成方法制备1,3,4-噁二唑衍生物。经过不同结构改造的含金刚烷基、脂肪酸、磺酰、氰基、吡啶基、苯骈咪唑类的1,3,4-噁二唑衍生物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等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1,3,4-噁二唑是药物化学发展至关重要的先导化合物,其衍生物对致病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分析不同结构改造的1,3,4-噁二唑衍生物的抗菌活性,有助于寻找更加高效、新颖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盐酸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 Med数据库,收集盐酸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随机对照实验,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94只大鼠。Meta分析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ISI[WMD:-0.67,95%CI(-1.03,-0.31),P<0.000 01],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结论:盐酸小檗碱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ISI。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34):4862-4865
目的:为狗肝菜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其药物制剂或保健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L.)Juss."为关键词,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Google学术、Medline 4个中外文数据库或搜索引擎,查阅国内外所有与狗肝菜相关的文献,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有关其栽培(7篇)、生药学(3篇)、化学成分(12篇)、药理作用研究(13篇)以及产品开发(2篇)的文献共37篇,其中有效文献31篇。狗肝菜含有挥发油、脂肪酸、黄酮、苯丙素、甾体、多糖等化学成分;其多糖具有抗氧化、调节肝酶活性、抗炎性因子作用与免疫调节功能,有望将其开发为一种具有保肝作用的药物制剂或保健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34):4868-4871
目的:总结、归纳苍耳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苍耳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倍半萜内酯""Xanthium""Xanthii fructu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6年1月-2015年5月Pub 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苍耳子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查阅到相关文献106篇,其中有效文献38篇。经整理,苍耳子中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酚酸类、水溶性苷类、倍半萜内酯类以及挥发油、脂肪酸、噻嗪二酮和生物碱等;其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炎镇痛、降血糖等作用。加强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传统中药。  相似文献   

8.
亚麻种子油提取工艺及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亚麻种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及测定其组成成分的最佳脂肪酸甲酯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烘干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等对亚麻子进行种子油提取,比较其得油率,并对不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得到的脂肪酸进行GC-MS分析。结果:种子在40℃恒温箱中烘干8 h,以石油醚-乙酸乙酯(6∶1)为溶剂,索式提取8 h为最佳提取方案。脂肪酸甲酯化以酸碱法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亚麻种子油提取及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简单科学,适用于亚麻种子油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何首乌药材中脂肪酸的组成,并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何首乌中油脂类成分,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甲酯为参照物,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评价.结果:何首乌含2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有7种,占脂肪酸含量的72.14%;初步建立了以9个共有峰为特...  相似文献   

10.
特色:大型医学专业现期期刊目录摘要型数据库 收刊齐全:1300余种中文医学期刊 收录年代:1994~最新 文献量大:累计200余万篇,每年递增30万篇 更新及时:半月更新,24期光盘/年,与期刊出版同步 用户广泛:遍及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 主要用途:课题查新报奖,快速浏览最新文献,疑难病症治疗方法,追踪国家课题研究进展,论文选题,综述撰写,单位发表文章统计  相似文献   

11.
栾琳  赵霞  孙会敏 《中国药事》2013,27(7):711-714
目的建立了聚山梨酯80中7种脂肪酸组成的测定方法,为提高聚山梨酯80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采用甲酯化法。以聚乙二醇20000为固定液,采用火焰离子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温为210℃保持25min,以2℃·min-1升温至240℃,保持20min;分流比为10∶1;进样量为1μL;柱流量恒定方式,载气为高纯氮气,柱流速为2mL·min-1。结果选定的色谱条件下,7种脂肪酸甲酯分离良好;精密度均小于2.0%(n=6);重现性均小于3.0%(n=6);平均回收率均在95.6%~107.5%范围内(n=3);检出限分别为十四烷酸甲酯0.9μg·mL-1,棕榈酸甲酯0.8μg·mL-1,棕榈油酸甲酯1.0μg·mL-1,硬脂酸甲酯0.9μg·mL-1,油酸甲酯1.0μg·mL-1,亚油酸甲酯1.0μg·mL-1,亚麻酸甲酯1.5μg·mL-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聚山梨酯80中脂肪酸组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5,(34):4877-4879
目的:为中药药理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药""药理研究""动物模型""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Pharmacology""Animal model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5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作用、分类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得到相关文献114篇,其中有效文献34篇。动物模型在中药的药理研究中可用于筛选中药成分、评价中药疗效、健全中药实验研究体系等;可大致分为疾病动物模型、证候动物模型和病证动物模型3类;目前应用中主要存在实验动物选择不适宜、照搬西医动物模型、缺乏标准的评价体系等问题。中药药理动物模型在中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不断丰富中医药动物模型、总结分析相关理论、完善评价标准体系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29):4146-4150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TM(以下简称"WoS")核心合集为检索数据库,以"Rheumatoid arthritis""Rheumatoid-arthritis""Drug therapy""Medication"为主题词,文献类型设置为"Article""Review",检索2007-2016年的所有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的文献按年发文量、来源期刊、所属学科、发文机构、发文作者和热点问题等项目进行排名和分析。结果:在Wo S核心合集中共检索得到文献2 528篇。文献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文献来源于800余种期刊,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共刊载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文献689篇(占27.25%);共涉及18个学科,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领域文献数量最多,有1 884篇(占74.53%);共涉及3 431家研究机构,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哈佛大学,有68篇(占2.69%);共涉及14 325名研究者,排名前10位的研究者共发表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的文献240篇(占9.49%);关键词出现频次≥100次的有25个,≥150次的有12个,"Rheumatoid-arthritis"出现频次最高(1 740次);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高被引论文共35篇。结论: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文献呈逐年递增,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药物临床疗效上。我国尚无机构和研究者在该研究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应重视我国在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7,(22):3143-3146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中药口服结肠靶向递药系统(OCDDS)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口服结肠定位""结肠靶向递药系统""Chinese herbal medicine""Colon-specific delivery system""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2016年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各种类型中药OCDD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96篇,其中有效文献35篇。传统的单触发性OCDDS有pH依赖型、时滞型、酶触发型、压力型、生物黏附型、特异型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为pH-时滞型、pH-酶依赖型、酶降解-时滞型等多触发性OCDDS。OCDDS虽基础研究较多,但因临床实际情况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实际产品上市并于临床应用的较少。目前唯一应用于临床的是pH依赖型,研究热度较高的是酶触发型及多触发性OCDDS。结合更新的现代药物传递技术,开发新型口服结肠靶向制剂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以"小分子核糖核酸""类风湿关节炎""microRNAs""miRNA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6-2013年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s或miRNAs)和RA的研究文献,对miRNAs在RA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查询到文献130篇,其中有效文献29篇。共有11种miRNAs和RA关系的研究,包括miRNA-221/222、miRNA-323-3p、miRNA-146a、miRNA-155、miRNA-223、miRNA-24、miRNA-26a、miRNA-125a-5p、miRNA-18a、miRNA-34a、miRNA-203等。其在人RA或动物RA模型的滑膜组织或滑膜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加强对miRNAs与RA关系的研究,对明确RA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临床提供治疗或诊断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6.
板蓝根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  孙东东  李祥  陈建伟  何立巍  董巍巍 《中国药房》2008,19(30):2354-2356
目的:分析、鉴定板蓝根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萃取板蓝根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结果:从石油醚萃取部位共鉴定出42种脂溶性成分,其中脂肪酸甲酯化产物占36.72%(饱和脂肪酸甲酯为8.67%、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为28.05%);有35种成分在板蓝根脂溶性成分的研究中未见报道。结论:板蓝根脂溶性成分可为其综合利用以及开发抗氧化方面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5,(28):3996-4000
目的:综述苦苣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苦苣""化学成分""研究进展""Sonchus""Chemical composi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66-2014年清华同方、Pub 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后对苦苣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查询到相关文献300余条,其中有效文献45条。苦苣属植物共含有1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倍半萜、黄酮类成分及其苷类为主,还有三萜、植物甾醇等少量成分,主要涉及到约14种植物。目前,在全球50多种苦苣属植物中仅对少数几种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其中对化学成分的研究又主要集中在倍半萜内酯及其苷类,研究范围较为局限,有待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9,(4):542-547
目的:了解银屑病治疗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为其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银屑病""生物""靶向治疗""Psoriasis""Biological""Targeted therap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0年-2018年10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PubMed、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Else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银屑病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913篇,其中有效文献48篇。目前,银屑病治疗靶向药物主要是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T细胞靶向治疗药、细胞信号传导小分子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等。此外,随着银屑病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也发现了很多新的作用靶点,如神经生长因子抑制剂、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抑制剂、转录激活因子抑制剂等可作用于新的靶点,均可能在银屑病中发挥治疗作用,这些靶点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研究点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数据库收录的我国药物滥用文献情况。方法:于2011年3月10日,采用"drug abuse in China"对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的引文信息数据库Web of Science《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数据库》1995,进行检索,对检出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本次共检索到478篇文献(论著、文摘和综述分别占82.8%、13.6%和5.8%),除去重复文献,实际文献466篇;时间跨度41个出版年(1971年-2011年);2000年以后的文献占78%以上;文献分布在204种期刊上,载文量排前10位的15种期刊的载文占检出文献的40%;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载文最多,40篇;有274篇曾被引用,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为159次;有192篇在检索时间内未被引用或未提供相关信息;检索出的文献涉及的学科很多,毒理学、物质滥用和传染性疾病排前三位;毒品滥用,特别是注射滥用和HIV\HCV等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因、预防、干预、治疗等研究较多。结论:经检索分析,对该数据库收录的中国药物滥用文献发表的基本情况、期刊分布、被引情况和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但由于主题词的选择,可能很不全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5,(16):2281-2284
目的:综述口服缓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骨架片""渗透泵片""纳米技术""缓控释制剂"等为关键词,在Elsevier期刊、清华大学镜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源检索相关文献,筛选2009-2014年口服缓控释系统的释药机制、剂型及制备技术等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51 055篇,其中有效文献237篇。口服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机制主要有扩散、溶蚀、溶出、渗透泵和离子交换等,常用剂型有骨架片、渗透泵片、胃滞留制剂、结肠定位制剂、定时脉冲胶囊等,最新的制备技术有纳米制剂技术、靶向制剂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和半固体制剂技术等。结论:口服缓控释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缓控释制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