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监测组和PiCCO监测组各30例,PiCCO监测组在PiCCO技术指导下行EGDT,常规监测组患者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桡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按照EGDT方案管理血流动力学并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6 h、24 h、48 h时EGDT达标率及复苏后相关参数:血乳酸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尿量,液体正平衡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用量,死亡率。结果与常规监测组比较,PiCCO监测组6 h、24 h、48 h 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液体正平衡量升高,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PiCCO监测组6 h、24 h达标率高于常规监测组,而30 d病死率低于常规监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更快纠正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在败血症休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7例败血症休克和82例 ARDS 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PiCCO 组,在 PiCCO 监测下执行液体管理并采集两组的相关数据,比较两组间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和28 d 死亡率等。结果败血症休克患者:PiCCO 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救治6 h 后,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乳酸降低,而平均动脉压(MAP)上升(均 P <0.05);救治24 h 后,CVP、HR、乳酸显著下降,MAP 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上升(均 P <0.05);救治72 h 后,乳酸显著下降。PiCCO 组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和住ICU 的时间显著缩短(均 P <0.05)。ARDS 患者:救治6 h 和24 h 后,PiCCO 组的 CVP、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参数较对照组升高(均 P <0.05),血管外肺水指数则低于对照组(P <0.05);而救治72 h 后,两组间5个血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变化。PiCCO 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PiCCO 能够为急性重症患者临床救治提供连续、动态、准确的信息,对于败血症休克和 ARDS 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中的容量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方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PiCCO组根据监测的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以传统的中心静脉压(CVP)为指导的液体复苏目标。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PiCCO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72 h后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和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iCCO组与对照组相比28天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PiCCO组的第一次液体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也较短(P<0.05)。结论 PiCCO中的容量指标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可以提高液体复苏的成功率;EVLW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性复苏治疗曲线图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提高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将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并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处理。观察比较两组复苏6 h、复苏24 h EGDT指标的变化和两组液体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复苏6 h、复苏24 h EGDT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6 h补液量、肺水肿发生率、休克持续时间、二次复苏率、血管活性药物运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EGDT曲线图可及时、动态、系统、全面的发现病情变化,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不同疾病的危重患者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参数的比较,探讨左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在PiCCO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对行PiCCO监测的危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行PiCCO监测基线(0h)及24h的监测数值,选取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性休克组)以及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神外重症组)进行比较。结果:感染性休克组心排血指数(CI)及LVSWI在0h均低于神外重症组患者(P0.05),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高于神外重症组患者(P0.05);感染性休克组24hLVSWI较0h显著升高(P0.01),但与神外重症组比较仍低下(P0.01)。结论:LVSWI在不同的危重患者人群中存在差异;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比较,感染性休克患者LVSWI明显低下,提示存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对指导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6—2018-01期间入我院ICU治疗的感染性休克并ARD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PICCO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液体复苏后心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CI、GEDVI、GEF、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升高,EVLWI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液体复苏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MAP、CVP、SVRI较对照组升高,PVRI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24 h时,液体入量、尿量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3 d时,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低于对照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ICU时间较对照组缩短,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降低,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在指导感染性休克并ARDS患者液体复苏方面较传统CVP监测技术更为精确,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纠正休克状态、提高心肺功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在ICU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应用PICCO监测技术将患者分为PICCO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液体复苏(EGDT)达标率、乳酸水平、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72 h内液体入量、液体平衡、ICU内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ICU内72 h后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72 h内总的液体入量[(9565±1623) ml与(12 245 ±2253)ml,t=2.673,P=0.021]及正平衡[(3656±1904) ml与(5465±2765) ml,t=2.357,P=0.012]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PICCO组72 h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52.6±87.4与226.8±69.4,P<0.05),呼吸机应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34.7±42.8)h与(193.3±92.4)h,t=1.356,P=0.023].(3)两组在相同时间段乳酸水平、CVP值、6 hEGDT达标率、ICU住院时间、72 h后ICU内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CVP指导的常规液体复苏相比,PICCO监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管理,指导早期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TTE)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96例患者(年龄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组(GEDVI组)和下腔静脉膨胀指数组(d IVC组)。GEDVI组以Pi CCO推荐液体管理方案进行液体复苏,d IVC组以d IVC阈值18%为临界点进行液体复苏,当容量无反应时,加用多巴酚丁胺强心治疗。于确诊后0 h、6 h、24 h,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GEDVI、d IVC。比较两组液体入量差异,及多巴酚丁胺针治疗介入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死亡率差异。结果两组6 h液体复苏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液体复苏达标率d IVC组高于GEDVI组(68.5%比50.7%,P=0.030);d IVC组6h(2468.85±326.20)m L、24 h(4738.60±580.35)m L液体入量均显著少于GEDVI组6 h(2896.57±445.68)m L、24 h(5810.30±890.45)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27);d IVC组应用多发酚丁胺介入时间早于GEDVI组[(2.28±0.69)h比(3.85±1.47)h,P=0.032];但两组ICU住院时间、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测量下腔静脉膨胀指数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有助于减少液体入量,适时介入强心药物纠正心肌抑制,减少容量过负荷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12-4514
目的探讨每博量变异(SVV)、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烧伤机械通气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大面积烧伤急诊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按其是否采用PiCCO监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观察组依据患者有创血压、每博量变异(SVV)、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率、每小时尿量等监测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依据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心率、每小时尿量等监测指标指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休克期内各个时间点(6h、12h、24h、36h、48h)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休克期第1个24h、第2个24h补液总量;两组患者入院72h后肺水肿、胸腔积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1个24h、第2个24h液体补充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入院72h后肺水肿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博变异、血管外肺水指数可有效监测烧伤机械通气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过程中心脏及机体液体负荷情况,减少因机械通气液体复苏时胸腔内压对CVP的影响,保证各个脏器有效灌注,减轻肺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灌注、微循环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收治的早期感染性休克(<24 h)患者,并且EGDT未达标(四项指标中至少一项未达标),排除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合并其他类型休克、重度心衰、急性心梗、未成年人、妊娠、疾病终末期、心搏呼吸骤停、大面积烧伤、口腔毁损或出血、张口极度困难、感染性休克发病时间大于24h等患者,按照EGDT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监测血流动力学、经皮氧分压(PtcO2)和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用旁流暗视野成像仪(SDF)监测舌下微循环,观察同一患者EGDT达标前后血流动力学、组织氧和舌下微循环变化.符合正态性分布者自身比较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者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变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进入本研究,1例患者EGDT未达标,未纳入分析,最终共有19例患者EGDT达标并监测了组织氧,其中4例患者同时监测了患者舌下微循环.(1)与治疗前相比,EGDT达标后PtcO2[(8.0±30.9) mm Hgvs.(62.7±24.0)mm Hg,P<0.05,1 mm Hg =0.133 kPa],组织氧合指数(PtcO2/FiO2)[(141.6±78.2) mmHgvs.(110.7 ±60.4) mm Hg,P<0.05]显著增加,PtcCO2和经皮-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 gap) (P <0.05)显著降低.(2) EGDT达标后灌注血管比例(PPV) (P =0.051)、微循环血流量指数(MFI) (P =0.074)均较治疗前有增加趋势.(3) PtcO2、组织氧合指数、PtcCO2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氧输送、氧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DT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局部组织灌注和微循环,感染性休克EGDT达标前后全身组织灌注的指标可能不能反映局部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以目标乳酸水平和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符合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和乳酸组,前6h,两组均按感染性休克的EGDT给予集束化治疗,之后中心静脉压组以CVP为指导进行液体复苏。结果乳酸组患者与CVP组患者在CVP、呼吸机使用时间、氧合指数、血管活性药物用量、B型利钠肽(BNP)及72h液体总量、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以CVP指导的液体复苏优于目标乳酸指导的液体复苏,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休克指数(SI)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研究选入98例诊断为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记录早期复苏开始时、复苏6h后的情况及6h后的休克指数。然后根据复苏6h后的情况分为A、B、C、D四组。A组为实现EGDT同时SI≤0.7,B组为实现EGDT但SI〉0.7,C组未能实现EGDT但SI≤0.7,D组未能实现EGDT同时SI〉0.7。比较四组之间6h乳酸清除率及预后。结果:6h乳酸清除率A组与其他3组均有差异,B、C两组间无差异,D与其他3组均有差异。A组的28d病死率低于D组,其余组间无差异。实现EDGT目标患者6h乳酸清除率及28d病死率均优于未实现EGDT目标者。SI≤0.7组患者6h乳酸清除率及28d病死率均优于SI〉0.7组患者。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早期复苏后,实现EGDT组预后优于未实现EGDT组,SI≤0.7组预后优于SI〉0.7组。如能同时实现EGDT目标和SI≤0.7,则预后显著优于其他组。SI能作为经早期复苏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葛凤  高燕  崔岩  滕玥 《临床急诊杂志》2013,(11):525-527
目的:探索PICCO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复苏早期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3-05EICU的成人(≥18岁)感染性休克患者57例。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结果:6h复苏液体量及24h复苏液体量;PICCO组复苏液体量小于对照组,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进行的EGDT可以减少复苏液体量,降低肺水肿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及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在早期目标治疗(EGDT)前后动脉轮廓法(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变化特点.方法 3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n=23)及死亡组(n=9).同期类似病种无休克患者为对照组(n=5).于诊断即刻、6 h、12 h和24 h监测心率(HR)、血压(BP)、尿量(UV)和中心静脉压(CVP);同时利用PiCCO监测仪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结果 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初始GEDVI、MA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HR明显增快,尿量减少(P<0.01);18例 CO≥7.0 L/min,6例 CO≤4.5 L/min;SVRI均≤1700 mm Hg·min/(L·m2),EVLWI、PVPI则在正常范围内;CVP≥12 mm Hg的患者有8例,CVP≤6 mm Hg有18例,余下患者CVP在8~12 mm Hg.经EGDT方案治疗后,各组的GEDVI、CVP值较前升高,HR下降,MAP回升,但死亡组在6 h甚至12 h仍未至65 mm Hg;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CO、SVRI、EVLWI和PVPI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随时间的推移,死亡组患者CO进行性降低、EVLWI及PVPI则进行性升高(P<0.01).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存在高排低阻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即便一开始表现为低心排,经液体复苏后也会表现为高心排;持续低心排、进行性EVLWI、PVPI升高,提示预后不良.与CVP相比,GEDVI更能有效地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于PiCCO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及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复苏液体量、CVP、尿量、平均动脉压、呼吸机使用例数、肺水肿及心衰发生例数。结果经过液体复苏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步下降,72h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4h时研究组液体使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72h时液体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24h后研究组乳酸清除率、尿量、CVP、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时研究组发生心衰及肺水肿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两组患者使用呼吸机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较为准确地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精准地指导液体复苏及治疗,减少并发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进行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颅内出血进展发生率、凝血功能,休克指数、24 h平均补液量及GCS评分、GOS评分。结果 :观察组ARDS、MODS、颅内出血进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休克指数均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凝血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TT、PT、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平均补液量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稳定机体内环境,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在创伤性休克合并肺挫伤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01—2017-12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合并肺挫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EVLWI与ITBVI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指导液体复苏。记录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24h、72h时APACHEⅡ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水平(Lac)、氧合指数。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28d ARD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复苏后,MAP及氧合指数均较液体复苏前升高,Lac均较前液体复苏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MAP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ac浓度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而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苏液体总量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28d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WI和ITBVI指导创伤性休克合并肺挫伤患者进行液体管理,可有效减少液体入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ARDS、MODS发生率及28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根据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中的容量指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对照组,和依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WL)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的实验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经液体复苏治疗后的疗效与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h与6h,2组患者EVLWI、GEDV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V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EVWL和GEDV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标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纳入2008-01~2010-03收入我院ICU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24例,所有纳入患者均行PiCCO监测,收集首次PiCCO监测指标,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PiCCO监测指标的差异,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用于预后判断的PiCCO监测指标.结果 9例患者好转存活(存活组),15例病情恶化死亡(死亡组),置管后首次PiCCO监测指标中,存活组的心脏指数(CI)高于死亡组(P<0.05),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PVPI低于死亡组(P<0.05),两组间的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I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OR=5.45[95%CI(1.46~20.34)].结论 由于心功能差、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更为复杂,CI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式EGDT组,n=57)和对照组(传统EGDT组,n=59),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T0)及治疗后24 h(T1)、48 h(T2)及72 h(T3)血c Tn I、BNP、AST、ALT、TBA、BUN及Cr水平。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和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及其他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1、T2、T3时点的血c Tn I、BNP水平和T2、T3时点的血AST、ALT、TBA、Cr及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EGDT能更显著地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c Tn I、BNP、AST、ALT、TBA、Cr及BUN水平,对心肌、肝脏及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