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保健模式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92例并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保健组采用保健模式.就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理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腰臀比、体质指数和满意度、1年内入院治疗率进行比较.结果:保健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保健组1年内入院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腰臀比、体质指数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保健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腰臀比、体质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保健模式及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提高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体质指数和腰臀比,降低入院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永丰社区高血压患者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对永丰社区2125名30岁以上自然人群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结果:男女间高血压患病差异无显著性,在体质指数及腰臀比超常状态下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调查人群的高血压患者中男性肥胖率高于女性。结论:体质指数和腰臀比超常均增加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肥胖对男性的影响高于对女性的影响。当腰臀比异常时,体质指数对男女高血压患病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年肥胖者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内脏脂肪面积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根据Framingham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比较各组AIP、年龄、腰臀脂肪比、血压、体重指数、血糖和血脂,分析高血压肥胖患者AIP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高血压肥胖组AIP、腰臀脂肪比、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高于高血压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和高危组腰臀脂肪比、收缩压、体重指数、AIP均明显高于低危组,高危组腰臀脂肪比、收缩压、体重指数、AIP均明显高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IP与心血管因素呈正相关(P<0.05)。 结论 高血压肥胖者患者均有明显的血脂紊乱和高AIP值以及10年心血管风险,AIP可作为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分析不同性别肥胖与非肥胖人群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行多导睡眠检测的229位男性患者和127位女性患者采集相关数据,包括体质指数(BMI)、颈围、臂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年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等。根据性别和BMI分组,按BMI分为肥胖组(BMI≥28),非肥胖组(BMI28)。对所收集数据与是否患睡眠呼吸暂停(AHI≥5)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寻找不同性别肥胖与非肥胖组患者患睡眠呼吸暂停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患者中,肥胖患者患OSA的危险因素有,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多元回归分析后,腰围身高比与患OSA有关;非肥胖的男性患者患OSA的危险因素有颈围、年龄。女性患者中,肥胖患者患OSA的危险因素有颈围、腰围、年龄。非肥胖女性患者尚未找到危险因素。结论不同性别肥胖与非肥胖患者患OSA的危险因素是不同的,肥胖是OSA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代表全部患者,应关注非肥胖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与脑出血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脑出血组155例与脑梗死组259例进行对照比较,检测两组的血压、血糖、血脂、体质指数和腰臀比,利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体质指数、腰臀比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组中超重和肥胖者103例(66.45%),中心型肥胖104例(67.10%)。脑梗死组中超重和肥胖者124例(47.88%),中心性肥胖142例(54.83%)。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脑出血组年龄较轻,收缩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体质指数和腰臀比水平增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超重/肥胖者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与脑出血呈正相关。血糖、甘油三酯、腰臀比与脑出血的体积呈正相关。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和腰臀比水平与脑出血的预后密切有关(P〈0.01)。结论:脑出血中超重/肥胖者较脑梗死为多。与超重/肥胖有关的收缩压、血脂、血糖增高及中心性肥胖是诱发、加重和影响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建议从青少年起加强预防超重/肥胖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流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及双侧下肢动脉常规检查,并设同期相应年龄的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其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管壁、管腔、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大小、血流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2型糖尿病组患者颈动脉及下肢近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60例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测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可以直观地观察大血管管壁及管腔病变,对于预测疾病的高危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它对糖尿病患者尽早了解下肢远端血管供血情况至关重要,可作为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深圳市高层管理人员脂肪肝危险因素。方法对深圳市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1515例体检者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腹部B超、血脂等检测,并按腰臀比值、体质指数、高脂血症进行分层分析各组危险因素与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受检者脂肪肝患病率为21.19%(男性:28.09%,女性:8.84%),中心性肥胖组(按WHR分型)和外周肥胖组(按BMI分型)的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和正常体重组(P〈0.01)。中心性肥胖的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外周肥胖(P〈0.01)。中心性肥胖与外周肥胖都与脂肪肝的患病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深圳地区高层管理人员脂肪肝患病率较高,肥胖、高脂血症是导致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心性肥胖比外周型肥胖危险性更大。腰臀比值与体质指数都可作为脂肪肝的危险预测因素,腰臀比值比体质指数特异性更高,两者结合进行可明显提高脂肪肝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非肥胖T2DM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腹部B超检查结果,将未合并NAFLD者92例纳入对照组,合并NAFLD者96例纳入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压情况,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检测其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及餐后2 h血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非肥胖T2DM患者NAFLD发生率为51.1%(96/188),其中男性为51.5%(50/97),女性为50.5%(46/9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两组腰臀比及FPG、TG、HD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及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OR=1.42,95%CI(1.13,1.65)〕、TG〔OR=1.37,95%CI(1.08,1.74)〕及HOMA-IR〔OR=1.01,95%CI(0.98,1.04)〕对Logistic回归方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肥胖T2DM患者NAFLD发生率较高,腰臀比增大、TG水平及HOMA-IR增高是非肥胖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非肥胖T2DM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腹部B超检查结果,将未合并NAFLD者92例纳入对照组,合并NAFLD者96例纳入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压情况,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检测其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及餐后2 h血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非肥胖T2DM患者NAFLD发生率为51.1%(96/188),其中男性为51.5%(50/97),女性为50.5%(46/9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两组腰臀比及FPG、TG、HD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及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OR=1.42,95%CI(1.13,1.65)〕、TG〔OR=1.37,95%CI(1.08,1.74)〕及HOMA-IR〔OR=1.01,95%CI(0.98,1.04)〕对Logistic回归方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肥胖T2DM患者NAFLD发生率较高,腰臀比增大、TG水平及HOMA-IR增高是非肥胖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廖春梅  马薇 《医学综述》2015,(4):729-731,734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诊断T2DM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T2DM无斑块组(42例)和T2DM伴斑块组(43例),另外同期选择4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指标,计算稳态模式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分析网膜素1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血清网膜素1在对照组、T2DM无斑块组、T2DM伴斑块组中逐渐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BMI、腰臀比、TC、TG、LDL-C、Hb A1c、hs-CRP、HOMA-IR、FINS、FBG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HDL-C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BMI、HOMA-IR是影响血清网膜素1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网膜素1水平的改变与胰岛素敏感性、肥胖密切相关,故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血管形成素相关生长因子(AGF)表达水平及其与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正常人和4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浆AGF水平,并分析了AGF水平与BMI、WC、W...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脂蛋白及亚组分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52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脂蛋白亚型,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者28例。分析脂蛋白亚型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血管病变组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阳性比率及高血压病程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大血管病变组HDL血清水平低于无血管病变组,HDL亚型水平低于无血管病变组,LDL及亚型高于无血管病变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后,大血管病变与HDL,HDL2呈负相关;TG与HDL和HDL2呈负相关,与空腹血清血糖、LDLb呈正相关。增龄和HDL水平下降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罹患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可能与HDL下降有关,对于此类患者应进行综合调脂治疗以防治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3.
<正>11.体质指数和腰围的监测糖尿病患者要每月监测体重和体质指数的变化,每6个月监测其腰围的变化。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BMI介于18.5~23.9千克/米2为正常,BMI≥24千克/米2为超重,BMI≥28千克/米2为肥胖,腰臀比(WHR)=腰围/臀围,WHR(男)≥0.9为肥胖,WHR(女)≥0.85为肥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不同肥胖指标与老年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纳入949例住院患者,年龄(65.4±4.6)岁,其中男性402例,女性547例,测定其血尿酸及各项肥胖指标(腰围、体质指数、腰臀比)、代谢指标.结果 本组老年患者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6.6%,男性(27.6%)显著高于女性(8.6%).以腰围或体质指数为肥胖指标,不管男性还是女性肥胖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以腰臀比为指标,仅男性肥胖组血尿酸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06).血甘油三酯[ OR:1.539(1.247,1.900)]和血肌酐水平[OR:1.022(1.003,1.042)]是女性患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腰围[ OR:1.044(1.013,1.076)]、血甘油三酯[OR:1.376(1.117,1.695)]和血肌酐[OR:1.028( 1.013,1.043)]是男性患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肥胖指标对老年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腰围是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高层职业人群腰臀比值、体质指数与代谢综合征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2004年9月~2005年8月深圳市企事业单位中高层职业人群1515例进行健康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按腰臀比值、体质指数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受检者肥胖、超重、中心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27.9%、21.6%、24.8%、55.2%、10.7%、7.9%、13.1%。中心型肥胖组(按WHR分型)和外周型肥胖组(按BMI分型)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和正常体重组。中心型肥胖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外周型肥胖组。中心型肥胖与外周型肥胖都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深圳市中高层职业人群以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表现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高脂血症值得关注。肥胖、高脂血症是诱发高血压、高血糖导致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心型肥胖比外周型肥胖危险性更大。腰臀比值与体质指数都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预测因素,腰臀比值比体质指数特异性更高,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代谢综合征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中年部队干部体脂含量及分布特点,探讨成人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年部队干部共203例,采集人体学参数,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根据 OGTT 结果将体检干部分为糖耐量异常(IGT)组和正常(NGT)组,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体脂分布。结果:BMI、腰围、腰臀比、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腹部肥胖程度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IGT 组体质指数、体脂率、肥胖程度、腹部肥胖阶段、腰围、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糖后1 h 血糖、糖后2 h 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后1 h 胰岛素、糖后2 h 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 -IR 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结论:内脏脂肪面积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发病率与腰臀比值、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西部医学》2007,19(5):822-82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病率与腰臀比值、体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资兴市企事业单位职业人群22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检测,并按腰臀比值、体质指数进行分层分析各组高血压相关性。结果受检者肥胖患病率为28.9%,超重的患病率为27.9%,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27.3%,高血压患病率为11.24%。中心性肥胖组(按WHR分型)和外周肥胖组(按BM I分型)的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和正常体重组(P<0.01)。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外周肥胖(P<0.01)。中心性肥胖与外周肥胖都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资兴市职业人群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腰臀比值与体质指数两者结合进行可明显提高高血压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中年部队干部体脂含量及分布特点,探讨成人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年部队干部共203例,采集人体学参数,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根据OGTT结果将体检干部分为糖耐量异常(IGT)组和正常(NGT)组,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体脂分布。结果:BMI、腰围、腰臀比、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腹部肥胖程度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IGT组体质指数、体脂率、肥胖程度、腹部肥胖阶段、腰围、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糖后1 h血糖、糖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后1h胰岛素、糖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结论:内脏脂肪面积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量中心性肥胖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男性患者的腰围、臀围,计算腰臀比,并测定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水平,来分析中心性肥胖男性患者的腰围及腰臀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软尺测量患者腰围及臀围,计算腰臀比,并记录患者睡眠监测过程中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水平,分别将OSAHS患者腰围和腰臀比与睡眠呼吸监测各指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中心性肥胖的OSAHS男性患者腰围及腰臀比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与AHI呈正相关。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的OSAHS男性患者腰围及腰臀比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寻找简便易行的筛查肥胖的新指标.方法 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肥胖的诊断标准,本研究将2 423名新疆喀什农村维吾尔族妇女的BMI指数与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进行了比较.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描述,用ROC曲线寻找筛查肥胖的最佳测量学指标及其切点值.结果 (1)农村维族妇女的BMI为(24.8±3.7)kg/m2,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高达31.9%和18.5%,均高于汉族妇女的超重率(22.8%)和肥胖率(7.1%)(P<0.05);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超标率分别为31.4%、37.9%和57.0%.(2)年龄、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之间的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而臀围与BM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0.82).教育程度分别与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BMI呈负相关,与人均日收入呈正相关.(3)臀围预测肥胖的AUC和YI值分别为0.953和0.813,均高于其它预测指标,肥胖者筛查切点值:臀围>101.5 cm.结论 臀围、腰围身高比、腰围预测肥胖均有较好的初筛价值;臀围初筛超重、肥胖效果最佳(AUC、YI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