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比较连续解剖缝合和传统间断逐层缝合、银离子泡沫敷料和传统敷料对肠造口术后造口旁表浅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预防效果,并探索择期开腹肠造口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造口旁表浅SSI的影响因素。方法 (1)前瞻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和结直肠疝微创外科行首次择期开腹肠造口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连续解剖缝合组30例和间断逐层缝合组30例。(2)前瞻性纳入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和结直肠疝微创外科行急诊手术的开腹肠造口手术患者27例,以及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于上述科室行择期开腹肠造口手术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银离子敷料组30例和常规敷料组30例。(3)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和结直肠疝微创外科行择期开腹肠造口手术的184例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SS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术后发生SSI连续解剖缝合组1例(3.3%),间断逐层缝合组5例(16.7%),2组患者的SS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2)术后发生SSI银离子敷料组2例(6.7%),常规敷料组9例(30.0%),银离子敷料组的SSI发生率较常规敷料组低(P=0.020)。(3)184例择期手术患者中有28例(15.2%)发生SSI,27例急诊手术患者中有11例(40.7%)发生SSI,急诊手术患者的SSI发生率高于择期手术患者(P=0.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者的SSI发生风险低于≥25 kg/m2者(OR=0.383,P=0.023),永久性结肠造口者的SSI发生风险高于保护性回肠造口者(OR=4.370,P=0.004),行腹会阴联合手术者的SSI发生风险高于远端吻合者(OR=4.406,P=0.005)。结论肠造口手术对于切口而言是SSI的高风险因素,尤其是对肥胖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病例;术后采用银离子泡沫敷料对于预防这种SSI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结肠、直肠切除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择期性手术如不预防应用抗生素,切口感染率约为40%,应用抗生素后,也仍高达18%左右。我院从1983年8月至1984年2月,共收治26例结肠、直肠切除病例,全部预防应用甲硝哒唑(以下简称Ⅰ组),并与以前未用甲硝哒唑的26例结肠、直肠切除病例(198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直肠手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等问题。方法:经腹腔镜行结肠直肠手术43例,包括右半结肠切除11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5例,乙状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2例,Dixon手术15例,Miles手术7例。结果:40例成功地完成手术,3例因肿瘤侵及邻近器官或肥胖而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78.5±50.7)min,结肠癌切除标本上下切缘长度分别为(12.6±2.8cm和10.2±3.4)cm;直肠癌分别为(10.2±2.6)cm和(4.3±2.2)cm,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0.4±3.9)枚,其中14例有淋巴结转移。有4例(10%)术后出现并发症。术后13.2±8.1个月,根治性切除的病例平均有2例(6.4%)发生局部复发,1例(3.2%)出现肝转移,无切口和穿刺孔种植转移的发生。结论:腹腔镜结肠直肠手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并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笔者单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经验,对该方法的手术操作技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单孔腹腔镜手术的21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手术体会。结果 21例患者中,行右半结肠切除者5例,行乙状结肠切除者2例,行经骶前直肠癌切除术者9例,行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者2例,行全结肠切除者1例,行结肠造瘘术者2例。其中20例患者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另1例在离断低位直肠时增加了一处12 mm的穿刺切口。手术操作时间40~335 min,(189±75)min;术后住院时间7~16 d,(11.5±3.4)d。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无感染、裂口、疝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在合理掌握适应证条件下,单孔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肿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其具有更好的微创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12例FAP的临床资料,4例癌变者行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切除、末段回肠造口术,6例直肠下段未扪及明显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直肠次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直肠吻合术,2例直肠下段有少量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及直肠次全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2~3天肛门排气,住院时间8~12 d。随访3~24(13±3)月,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除回肠造口4例外,其余8例术后控便较好,3个月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日。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FAP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结肠直肠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技术因素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病人的预后,甚至导致死亡。美国CDC国家医院感染监视系统资料显示SSI是第3位常见的院内感染.占住院病人院内感染的14%~16%,其中结肠直肠外科手术的SSI发生概率较高,为8.6%~9.7%。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颁布的SSI预防指南指出.除外术中环境因素、无菌材料、无菌术等,手术技术和操作对SSI的防治具重要意义口。SSI其诊断标准已达成共识,包括切口浅部感染、切口深部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等。现就结肠直肠外科SSI相关手术技术及其预防作一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切除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肿瘤患者24例,按肿瘤良恶性分成A、B两组。A组于腹腔镜监视下,经结肠镜切除直肠腺瘤4例,结肠间质瘤2例,结肠腺瘤样息肉7例。B组在结肠镜指示下,经腹腔镜切除结肠癌7例,直肠癌4例。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4)min,术后发生肠道出血2例,无肠穿孔病例。B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肿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9±17.5)min,术后无切口感染或吻合口漏。A组患者术后第3天痊愈出院,B组术后第9天痊愈出院。结论:结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切除结直肠肿瘤可以优势互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结肠切除后住院时间一般为 6~ 12天 ,并发症率为 10 %~ 2 0 %。限制早期恢复的因素有应激引起的器官功能不全、麻痹性肠梗阻、疼痛和乏力 ,一种加速多形式康复措施包括缓解疼痛、用局麻减少应激、早期肠道营养和起床活动可加快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作者观察一项结肠切除术后 4 8小时康复程序的可行性。丹麦 Hvidovre大学医院外科于 1998年 1~ 10月对 6 0例结肠择期性手术病人 (不包括低位前切除和直肠切除病例 )按计划进行 4 8小时术后留院康复治疗。A组 4例 ,分别有术前脑栓塞、严重郁抑、因类风湿关节炎而坐轮椅、亚急性深静脉血…  相似文献   

9.
不同术式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比观察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4种外科术式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0月至2002年11月施行的89例94例次的手术治疗资料,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行结肠全切除术6例,术后短期内腹泻6例(100%),难治性腹泻1例(16.7%),无便秘复发;结肠次全切除术73例,短期内腹泻19例(26%),明显低于结肠全切除术(t=1.90,P<0.05),无难治性腹泻,复发1例,出现吻合处梗阻1例,切口感染2例;盲直肠端侧吻合术12例,疗效与结肠次全切除术相同,但手术时间和失血量均明显少于结肠次全切除术(t=2.849和10.455,P<0.01);结肠部分切除术3例,均于短期内复发.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发生.结论结肠次全切除、结肠全切除和盲直肠端侧吻合术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均有满意的疗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术式,但结肠全切除术后腹泻发生率高,结肠部分切除术疗效不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道本院收治的2例结肠淋巴管瘤病例,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中有关结肠直肠淋巴管瘤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9月。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手术方法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共计12篇文献,15例病人(包括本院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9.1±17.5)(0.5~71.0)岁。所有病变均位于黏膜下,其中结肠11例,直肠4例。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9例行病变肠段切除术,3例行内镜治疗,1例合并直肠癌行Dixon手术。结论:结肠直肠淋巴管瘤极为罕见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内镜超声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结肠直肠淋巴管瘤首选治疗方法。>2 cm的结肠直肠淋巴管瘤行病变肠段切除,≤2 cm者可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结肠憩室的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4例结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憩室位于盲肠5例,升结肠3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4例,均行手术治疗,包括行憩室切除结肠吻合术5例,回盲部切除+回肠升结肠端端吻合术3例,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憩室切除、造口+直肠残端闭合4例(Hartmann术,6周后行二期吻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结肠憩室出现穿孔、出血、脓肿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时宜行手术治疗,应根据憩室部位、大小、并发症及腹腔感染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作者回顾分析了匹兹堡儿童医院 1 996- 2 0 0 1年间 1 37例结肠和直肠动力学检查便秘患儿的病历 ,所有患儿均做了直肠活检、脊柱磁共振、结肠造影等检查 ,排除了解剖学异常及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性疾病所致的顽固性便秘。其中 1 9例经内科治疗或顺行结肠灌肠法 ( Malond手术 ,3例 )不能缓解 (女 1 0例 ,7.6± 3.9岁 ) ,经结肠和肛门直肠测压评估异常者行手术治疗。结肠动力学异常分布及手术方法 :近端结肠异常行次全结肠切除一期吻合 2例 ;全结肠异常行全结肠切除术 2例 ;远端及乙状结肠异常 1 3例 ,其中行拖出式手术 5例 ,次全结肠切除并造口…  相似文献   

13.
术中结肠镜检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术中结肠镜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施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时,术中使用结肠镜对肿瘤定位以确定切缘,肠管吻合后使用结肠镜观察吻合口有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并对并存结直肠息肉行结肠镜下切除.结果 28例均成功完成定位和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90(120-230)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5(7-12)d.术中结肠镜检发现吻合口出血和吻合口漏各1例,近端结肠腺瘤性息肉3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1例切口脂肪液化,无吻合口漏和狭窄,无吻合口出血,术后病理标本残端无肿瘤细胞残留、浸润.结论 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肠镜能快速、精确确定切除范围,弥补了腹腔镜手术的缺陷,减少腹腔肿瘤细胞脱落,肿瘤根治彻底,可靠观察吻合口情况,有效预防和治疗吻合日出血和吻合口漏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期手术策略应用于结肠代食管术的临床经验。方法行结肠代食管手术病人35例,均采用了分期手术策略,其中合并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病人20例,食管癌术后再发食管癌5例,胸胃癌4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存在并发症4例(气管食管瘘2例,胃坏死2例),食管化学灼伤并瘢痕狭窄放置食管支架导致气管食管瘘2例。其中先行食管病变切除术,择期再行结肠代食管术28例;7例病人先行结肠代食管术,择期行食管病损切除。结果 35例病人均按计划方案顺利完成手术,分期行食管病变切除及结肠食管重建,手术的间隔时间为3~12个月。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乳糜胸1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病人均恢复正常饮食,体重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分期手术策略应用于结肠代食管术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多发性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多发疾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的全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2例,息肉癌变2例,结直肠多发癌3例,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2例,慢性顽固性便秘2例。结果:11例腹腔镜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术均成功,手术时间约(348±47)m in,术中出血量约(187±68)m 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65±18)h,辅助切口3~5 cm,术后无腹腔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随访6~24月,大便5~12次/d;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和开腹大肠切除技巧的前提下,完成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张彦  胡凯  周文  刘荆  陈冬 《腹部外科》2008,21(1):48-49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2006年12月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双吻合器行结肠直肠吻合术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直肠离断、吻合过程顺利。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漏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双吻合器应用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结肠直肠吻合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手术时间、安全等优点,可保留肛门排便功能,提高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复发癌的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切除病人1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1例。采用经左胸腹联合切口行残胃-食管吻合术3例;采用胸腹联合切口3例,其中2例行食管-空肠R-Y吻合术,另1例行横结肠-食管、横结肠-残胃吻合术;采用颈、胸、腹三切口,先行颈部食管-结肠吻合术、结肠-残胃或空肠吻合术12例。13例病人同期行食管癌切除术加消化道重建术,5例病人先行结肠代食管术,择期行食管癌切除术。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生颈部食管-结肠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4例,腹部切口感染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例姑息性切除病人于术后13个月死亡。结论对于复发食管癌肿较局限的病人,如病人体质允许,掌握手术指征,采取积极的再次手术治疗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术后感染是肝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有显著的影响。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外科病人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占到所有感染中的38%。SSI是指单独发生在切口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或脏器部位的感染。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系统(NNISS)发布2002-2004年期间SSI的总体发生率为2.6%,这其中2/3为切口部位感染、1/3为脏器部位感染。文献报道指出肝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率为4%~20%、SSI发生率为2.1%~14.5%。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肝切除术后SSI的预测因素。方法:对2005~2007年在美国173家医院接受肝切除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数据均来自于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国立外科质量改善计划数据库(ACS-NSQIP)。ACS-NSQIP收集的患者资料包括术前危险因素、术中因素、及术后30日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内的135个变量。将接受肝段切除、肝左叶切除、肝右叶切除或者肝三叶切除的患者全部纳入研究中。总计接受开腹/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患者有2332例。主要检测的结果是术后30日SSI发生率(包括浅表的、深部的或者脏器部位的SSI)。对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30日死亡率也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肝切除手术类型,使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段切除术的SSI为9.7%,肝左叶切除术的SSI为11.2%,肝右叶切除术的SSI为13.3%,肝三叶切除术的SSI为18.3%,SSI的总体发生率为11.5%。SSI的发生率在各种不同肝切除手术之间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01)。单变量分析得出的结论包括:SSI更常见于男性、吸烟、术前有开放性伤口,低白蛋白血症、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的患者;手术时间和输血与SSI发生具有相关性。与未发生SSI组(n=2064)比较,发生SSI组(n=268)的住院时间增加6.1日(13.6日vs7.5日;P<0.001)、术后30日内再手术的可能性增加12.5%(16.0%vs 3.5%;P<0.001)、死亡率增加3.1%(5.2%vs 2.1%;P=0.002)。回归模型示SSI围手术期独立的预测因子是:术前有开放性伤口/感染,血清钠>145 mmol/L,低白蛋白血症,血清总胆红素>1.0mg/dl和手术时间。而手术方式、切口等级和输血不是独立的有显著意义的术中变量。深部脏器部位SS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除上述变量以外,还包括有透析治疗史和吸烟。卡方检验示深部脏器SSI发生率与手术时间之间具有线性关系(P<0.001)。NSQIP指出术前开放性伤口常见的三大原因是:既往手术的开放性伤口、糖尿病性溃疡、褥疮。结论本研究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作用:筛选术前存在SSI风险的患者并且予以纠正,以达到降低肝切除术后SSI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最终的治疗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肿瘤性结肠梗阻的治疗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急性肿瘤性结直肠梗阻的外科处理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急性肿瘤性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经手术治疗,包括急诊手术80例,其中右半结肠癌25例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手术,左半结肠癌45例中一期切除吻合37例,直肠癌10例,均行急诊手术。择期性手术23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2例,盆腔感染1例,死亡1例,余均治愈出院。 结论:对于急性肿瘤性结肠梗阻除非有急诊手术指征,应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1~3d,尽可能转为择期性手术;只要恰当掌握适应证,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比较安全的;对于腹腔污染严重、肠壁穿孔,也应尽可能采用一期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适应证与开腹手术大致相同,亦分姑息性手术与根治性手术。对晚期伴有广泛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例行姑息性手术,包括腹腔镜肠造瘘、肠道转流及节段性结直肠切除术。根治性手术适用于结直肠任何一段的癌肿,其切除范围应包括癌肿所在肠襻、系膜及其区域淋巴结;各根治术式的要求详见各节。主要术式包括: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次全和全结肠切除术、腹腔镜TME直肠前切除术、腹腔镜TME腹会阴直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