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耐药特征。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临床分离的345株CNS药敏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表皮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模仿葡萄球菌菌种间耐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甲氧西林耐药的CNS(MRCNS)和甲氧西林敏感的CNS(MSCNS)分别占61.74%和38.26%;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检出率为86.89%(232/267),MRCNS显著高于MSCNS(χ2=76.41,P〈0.01)。除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利福平外,MR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11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2%~100%之间,显示了高度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结论MRCNS的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形势严峻,加强对CNS的耐药性监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不同地区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2008-2010年湖北省15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 2009版标准判断结果;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产β 内酰胺酶情况。结果共分离流感嗜血杆菌855株,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673株,78.71%);以呼吸道标本多见,占87.37%(747株);成人分离575株(67.25%),儿童分离280株(32.75%),其中157株(56.07%)分离自2岁以下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最高,为58.0%,其他依次为氨苄西林42.9%、氯霉素16.9%、氨苄西林/舒巴坦16.2%,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10%。232株产β 内酰胺酶,产酶率为27.13%;产β 内酰胺酶率,成人分离株为22.26%,儿童分离株为37.14%。共分离32株β 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株(BLNAR)。结论湖北省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呼吸道标本;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儿童组β 内酰胺酶检出率高于成人组。产β 内酰胺酶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病区和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变化特别是ORSA的耐药情况。方法:应用MicroScan AutoScan-4专用PC12鉴定板检测2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8种的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根据仪器专家系统自动分析病原菌对抗生素的MIC浓度和β内酰胺酶阳性结果。结果: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β内酰胺酶阳性,OR-SA菌株以白带最高(85.7%)、其次为精液(76.4%)、尿液(55.0%),伤口分泌物(31.2%)和脓液(5.3%)最低,门诊(标本主要为白带、精液等)、一般住院病人、ICU中ORSA菌株分离率分别为79.6、41.9、25.0%;ORSA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耐药率99.2%,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OSSA)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耐药率也超过83.0%;ORSA菌株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高于OSSA菌株(P〈0.001),并有耐万古霉素菌株的出现;不同病区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诺氟沙星、四环素、苯唑西林耐药率高低出现门诊、一般住院病人、ICU依次递减的现象(P〈0.05);来自精液、痰液标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和白带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脓液(P〈0.05)。结论:来自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高ORSA分离率与标本来源有关,不同标本之间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性,ORSA与OSSA对抗生素耐药性不同。  相似文献   

4.
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医院产β-内酰胺酶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及耐药性.方法 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60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MRSA.结果 1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94.3%,耐苯唑西林的菌株占28.6%,主要分离于脓液/创面占52.0%,其次是痰液/咽拭子占32.0%.结论 β-内酰胺晦阴性的菌株宜首选青霉素;β-内酰胺酶阳性、苯唑西林敏感菌株宜首选一代头孢;β-内酰胺酶阳性、耐苯唑西林菌株宜首选呋哺妥因和利奈唑胺;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应慎用.  相似文献   

5.
医院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CNS进行鉴定,以K-B法检测药敏,Nitrocefin色原法测定β-内酰胺酶,刚果红平板法检测黏质。结果在162株CNS中,检出表皮葡萄球菌83株,占51.2%;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02株,100.0%产β-内酰胺酶,黏质阳性率17.6%;苯唑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60株,5.0%产β-内酰胺酶,黏质阳性率1.7%;MRCNS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高于MSCNS(P<0.01);所有CNS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CNS已为重要医院感染菌;CNS耐药性增高与产β-内酰胺酶和黏质有关;临床应积极进行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1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各类感染标本分离的1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苯唑西林与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并进行比较;用克林霉素与红霉素纸片进行D-试验。结果共检出67株(52.34%)MRSA。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均达100%;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利福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非常强,MRSA对其的敏感率达85.07%,MSSA对其的敏感率达96.72%;MRSA对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达70.15%;MRSA和MS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MRSA检出率为53.03%,高于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MRSA的检出率42.42%(χ^2=4.00,P〈0.05)。D-试验诱导阳性率为53.85%。结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多重耐药,应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MRSA优于苯唑西林。  相似文献   

7.
1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各类感染标本分离的1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自痰液,占68.3%,其次是伤口分泌物标本,占18.3%;1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3株,检出率为70.2%,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31株,检出率为29.8%;MRSA和MS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MRS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多药耐药性,MRSA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均100.0%耐药,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83.6%、84.9%、86.3%、97.3%、20.5%和47.9%;MSSA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8%、87.2%、67.7%、35.5%、38.7%。结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多药耐药,尤其是MRSA感染的耐药更为严重,应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携带及药敏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某院168名医务人员,分别采集其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前后的手部皮肤拭子标本(共336份)进行MRS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医务人员手MRS携带率在洗手前高达66.67%,而洗手后仍有41.07%,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2.14,P<0.01)。所携带的MRS均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未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的MRCNS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外,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头孢噻肟表现出高度耐药,耐药率为70.37%~100.00%;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达42.33%~80.42%;其耐药率显著高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并表现出多重耐药。结论医务人员手MRS的高携带率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有助于减少MRS携带,减少医源性MRS的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细菌性乳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细菌性乳腺炎患者的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24例标本病原菌的分离率为47.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72.8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0.70%和76.74%,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呋喃妥因及苯唑西林等的耐药率均<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0.93%,44.19%可产生β-内酰胺酶.结论 细菌性乳腺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对青霉素、红霉素有较高耐药性,可将苯唑西林作为治疗细菌性乳腺炎首选药物;应加强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董合勤  张玲  董年生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614-2615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应用Walk Away96SI微生物自边分析仪对2009—2010年各科室分离的10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0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0.8%)对青霉素、头孢唑啉、本唑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0%耐药,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链阳性菌素复方制剂100%敏感。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占79.2%)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1.3%和75.0%,对利奈唑胺100%敏感。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表现出高耐药性外,体外抗菌活性均较好,尤其是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可作为临床用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临床和门诊的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收集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别收集社区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140株和135株,两组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22.86%(32/140)和50.37%(68/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2,P=0.000);标本来源部位,两组均以皮肤软组织和呼吸道为主,但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41,P=0.000),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部位分布更为广泛。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四环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均P<0.01)。结论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感染部位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等方面均有差异,临床应予重视;应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重视消毒隔离措施,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家庭和医院中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监测重症监护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性变化,探讨重症监护室综合性干预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某医院2011年和2012年重症监护室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前后,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两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下降(P0.05)。两年间重症监护室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率最高,均达100.00%。[结论]通过综合性干预,重症监护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得到改善,耐药率总体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0年9月间ICU住院患者MRSA医院感染病例,对分离的阳性菌株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2009年9月-2010年9月,对ICU MRSA医院感染患者实施具体干预、监控,并与干预前一年的MRSA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评价干预效果。结果ICU环境中MRSA检出率,干预前为29.90%(87/291),干预后为7.90%(23/2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10,P<0.05); ICU住院患者MRSA医院感染率,干预前为35.87%(113/315),干预后为14.66%(51/3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1,P<0.05)。干预前后ICU内的MRSA感染危险因素相同,主要是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操作、神经外科大手术、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未采取隔离措施等。MRSA新发感染主要集中在入住ICU 2周后,入住时间越长,干预效果越不明显。结论ICU获得性感染MRSA发生率较高。早期强化干预措施,加强监测、控制,可有效降低MRSA医院交叉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湿疹皮炎皮损处细菌学(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特点及其药敏情况,探讨抗感染治疗在治疗湿疹皮炎中的作用。方法对某院100例湿疹皮炎患者靶皮损及60例健康对照者前臂皮肤进行采样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将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外用卤米松乳膏;实验组加用敏感抗菌药物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口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100例湿疹皮炎患者皮损处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88.00%、58.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的66.67%和6.67%(均P<0.01)。皮损处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87.93%)最高,其次为红霉素(68.97%)和四环素(62.07%)等;对米诺环素、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及呋喃妥因的敏感率则达100.00%。实验组痊愈率(40.91%)及显效率(81.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18%、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细菌清除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09%(χ2=14.07,P<0.01);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实验组为93.10%(27/29),对照组为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P=0.019)。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湿疹皮炎与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加强对湿疹皮炎细菌的耐药性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对不同标本来源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变化。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测定MRSA万古霉素MIC值;并按不同标本来源,对菌株万古霉素MIC值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1 434株,其中分离自痰标本857株,血液标本239株,其他标本338株;2010-2012年MRSA检出率分别为41.12%(169/411)、44.96%(214/476)和48.08%(263/547)。2010-2012年血液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29.03%、30.86%、30.21%,痰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46.89%、51.03%、57.10%;3年间痰标本MRSA检出率均高于血液标本(χ2值分别为6.41、10.36、21.43,均P<0.05)。血液及痰标本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均敏感。2010-2012年血液标本分离的MRSA万古霉素MIC≥1.00 μg/mL菌株分别占38.89%(7株)、40.00%(10株)及37.93%(11株),3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99);痰液分离的MRSA万古霉素MIC≥1.00 μg/mL菌株分别占36.28%(41株)、40.94%(61株)及49.73%(92株),3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5.72,P=0.057)。结论该院2010-2012年临床MRSA检出率呈增高趋势。痰标本的MRSA检出率及万古霉素MIC值有所增高;血液标本的MRSA检出率及万古霉素MIC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周剑波  董筱莉  金花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60-2762
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江阴市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0年5月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广谱抗生素、且有感染体征的216例患者,在其发热当天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同时留取血液、呼吸道、泌尿道和肠道标本做真菌培养。通过回顾性调查,以临床用药及患者症状缓解与否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并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216例患者中使用抗真菌药物且症状缓解64例,使用抗真菌药物症状未缓解和未使用抗真菌药物并症状缓解152例。在216例患者中,(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阳性62例,阴性154例;真菌培养阳性118侧,阴性98例。(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与真菌培养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9,P0.01);(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与临床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5,P0.05);真菌培养与临床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5,P0.01)。结论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明显优于真菌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院近4年血液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体构成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血液培养标本资料,并对其分离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作统计分析。结果4年血液培养标本分离病原体633株,阳性率10.32%(633/6 135)。其中,革兰阴性(G-)菌240株(37.92%),革兰阳性(G+)菌354株(55.92%),假丝酵母菌属39株(6.16%)。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为检出病原体的前3位,分别占18.17%、17.22%、15.64%。G-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耐药率仅为1.67%;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 2009年显著高于2006年(P<0.05)。G+菌对万古霉素除发现2株肠球菌属菌株耐药外,未发现其他耐药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009年显著高于2006年(P<0.05)。结论该院血液培养病原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居检出G+菌和G-菌的首位,耐药菌株逐年增加;应及时检测病原体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枢纽分子β-连接蛋白(β-catenin)在绒毛膜癌亲本细胞株(JEG-3)及耐药细胞株(JEG-3/VP16)中的表达情况,探讨β-catenin在绒毛膜癌耐药性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EG-3和JEG-3/VP16细胞株中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试出两种细胞株中β-catenin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JEG-3细胞及JEG-3/VP16细胞中均可检测到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但JEG-3/VP16细胞中β-catenin mRNA(1.43±0.24)和蛋白的表达(1.49 ±0.17)水平均明显高于JEG-3细胞(0.65±0.14,0.66±0.16,P<0.01),而β-catenin在JEG-3/VP16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40.13±5.17)%]明显高于在JEG-3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13.15±1.48)%,P <0.01].结论 β-catenin在耐药性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VP16中高表达,提示β-catenin可能参与了绒毛膜癌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益阳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三元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205-1206
目的了解益阳市不同无偿献血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为血站选择低危无偿献血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益阳市59447名无偿献血者,运用TP-ELISA法检测所有标本,并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益阳市近4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为0.61%(364/59447),且各年份间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女性别梅毒阳性率(0.64%、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05)。初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78%、多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5,P〈0.01)。不同年龄组人群梅毒阳性率(0.26%、1.16%)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80,P〈0.01)。不同职业人群梅毒阳性率(0.08%、1.16%)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60,P〈0.01)。不同文化程度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0.75%、0.33%)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9,P〈0.01)。结论多次献血者、低年龄段、学生和大专及以上人群为低危人群,血站在选择无偿献血志愿者时,应考虑把重点放在这些人群上。同时应提高梅毒抗体检测水平,从而保证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