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发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分析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孕妇的临床资料,主要探讨其临床症状、发病孕周、围产儿结局.结果 确诊李斯特菌感染的孕妇6例,1例妊娠中期发病流产,5例妊娠晚期发病,围产儿预后不良,其中3例早产, 4例新生儿败血症,2例新生儿脑膜炎,2例新生儿死亡.结论 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可导致母婴传播,妊娠晚期感染者围产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的首发表现、治疗情况、胎儿/新生儿结局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的11例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例孕产妇中血培养阳性7例,阴道分泌物培养阳性5例,首发表现中产前发热6例,先兆早产6例,胎膜早破4例,胎儿宫内窘迫3例,9例入院时CRP升高,3例送检胎盘病理均为急性绒毛膜羊膜炎。11例孕产妇中活产分娩7例(63.64%),其中足月2例,早产5例,胎死宫内3例(27.27%),孕早期感染难免流产1例(9.09%)。7例活产新生儿中,1例孕产妇经抗感染治疗痊愈后足月分娩健康新生儿,其余6例生产后均转入新生儿科治疗,母婴共患李斯特菌感染,治愈/好转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易诱发早产,导致死胎、流产,母婴共患率高。对发热、先兆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的孕产妇应高度警惕李斯特菌感染,及时完善相关检查,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孕35~37周孕妇300例纳入本次研究,分别取研究对象阴道、肛分泌物进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健康孕妇(200例),观察组为感染孕妇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者(100例)。分别观察与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产褥感染、宫内感染、羊水污染、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剖宫产))及新生儿状况(新生儿感染、黄疸、肺炎、窒息)。结果:孕妇妊娠结局:两组产妇感染和宫内感染、羊水污染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状况:观察组产后新生儿感染、黄疸、肺炎及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母婴预后具有一定影响,因此临床需加强对孕妇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排查及防治,以降低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晚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母婴结局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诊疗的孕妇600例,为所有孕妇开展阴道、肛分泌物培养,其中400例健康孕妇成立常规组,200例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者成立实验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状况。结果:两组孕妇宫内感染、产妇感染、产后出血、羊水污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剖宫产比例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黄疸、感染、窒息、肺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结局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孕妇生殖道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影响,临床中需积极排查和预防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围生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间在晋煤集团成庄矿医院接受检查的围生期孕妇进行研究,所有孕妇均予以快速免疫层析法(ICA)进行检测,选取其中正常围生期孕妇3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其中41例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孕妇作为研究组。分析围生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结果研究组在年龄≥35岁、有流产史、有阴道炎、无孕前检查、未应用抗生素、新生儿出生后未进行相关检查等方面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高、有阴道炎、有流产史,无孕前检查、未应用抗生素、新生儿出生后未进行相关检查是围生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6.83%,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1.71%,对照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8.57%,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1.43%,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围生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做好预防对母婴良好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孕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孕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孕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产妇44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分娩的44例未感染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感染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钳助产率、羊水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增加孕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故临床应在围产期实施筛查,尽早对带菌者实施治疗,以有效降低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母婴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围生期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深圳市宝安第二人民医院(集团)总医院就诊的100例围生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族链球菌鉴定结果,将其分为B族链球菌感染组(38例)和非感染组(62例),分析B族链球菌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间的关系。结果 100例孕妇中共检出B族链球菌携带者32例,带菌率为32.00%。30岁以上孕妇的带菌率高于30岁以下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族链球菌对四环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耐药率为0.00%。B族链球菌感染组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围生期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族链球菌会增加孕妇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围生期感染的发生率,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对围生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进行控制,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B族链球菌带菌状况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533例孕妇检测B族链球菌带菌状况,其中51例检测出B族链球菌阳性者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产检482例检测B族链球菌阴性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于孕35~37周在阴道下段及肛周取样,采用链球菌B族快速检测卡检测,并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GBS阳性组孕妇并发宫内感染、产后出血以及婴儿感染、婴儿窒息发生率比GBS阴性组较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BS感染不但会对孕妇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引起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增加。妊娠晚期孕妇产前常规筛查GBS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孕35-38周围产期孕妇300例,取阴道及直肠分泌物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B族链球菌进行检测,统计B族链球菌感染率,并根据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分组,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B族链球菌感染的阳性组与未感染的阴性组的年龄、孕周、剖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B族链球菌感染的阳性组孕妇发生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的几率较阴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B族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带来不良影响,妊娠晚期应该进行B族链球菌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130例患者产前发热的相关性因素以及发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2013年于我院就诊的产前发热的产妇130例,随机分为低温组(92例)和高温组(38例),回顾性分析其产前发热的相关性因素,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死亡、羊水污染以及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上呼吸道感染(44.62%)以及下生殖道上行感染(23.85%)是引起产前发热的主要原因。高热组剖宫产率(81.58%),羊水污染率(47.37%),胎膜早破的发生率(60.53%),均显著高于低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生殖道上行感染是引起产前发热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相关因素,高热导致剖宫产、羊水污染、胎膜早破以及产后出血等母婴并发症,应尽快加以控制,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雷祎  赵焱  孙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5):3049-3054
背景 双向转诊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但目前仍存在转诊不畅、上转易下转难、单向转诊等问题,了解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现状,分析社区居民双向转诊行为影响因素,为医联体制定转诊方案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量性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转诊预约中心提供的上转人数及科室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第二部分选取2018年2-6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北医三院医联体有转诊经历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情况、转诊经历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4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2%。质性研究选取1例医联体核心医院门诊部领导、2例三级医院医生、2例基层医生、10例有转诊经历的社区居民进行访谈。结果 2014-2016年,医联体上转人数增加2 507例,增幅为106.5%,2017年上转人数较2016年有所下降。547例社区居民中,474例(86.7%)有上转经历,106例(19.4%)有下转经历,33例(6.0%)有双向转诊经历。居民上转最主要的原因为认为三级医院诊疗水平高(73.0%),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和医保类型是居民上转的影响因素(P<0.05);下转最主要的原因为离家近(51.9%),月收入、是否了解双向转诊是居民下转的影响因素(P<0.05)。质性访谈结果显示促进居民转诊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满足转诊居民需要和转诊方便居民就医,阻碍居民转诊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基层宣传力度不足和基层医生主观能动性较差。结论 实施双向转诊以来,北京市海淀区医联体在转诊方面总体呈良好发展趋势,但尚未实现真正意义的双向转诊。为贯彻落实医联体双向转诊政策,可从加大基层医院投入、提高居民双向转诊的认知水平、建设基层医院优势科室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中国死亡质量指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原因之一是在言生讳死的文化传统影响下,大众很少去思考死亡或临终相关问题,导致死亡来临时出现诸多社会问题。死亡被忽视的背后隐藏着大众对死亡不正确的认知、恐惧或焦虑。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死亡焦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引导和启发全科医生认识和熟悉个体和群体的死亡焦虑状态。方法 2017年5-8月在北京市1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1 100例被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就诊机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月收入、婚姻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同一卫生机构就诊次数、对就诊卫生机构满意度、生命威胁事件(如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生命威胁事件发生次数、丧亲经历、死亡咨询、死亡教育、死亡知识储备情况〕和中文版多维死亡焦虑量表(C-MFODS)〔对自己尸体的恐惧(维度一)、对死后未知世界的恐惧(维度二)、对濒死过程的恐惧(维度三)、对失去重要他人的恐惧(维度四)、对早逝的恐惧(维度五)、对其他尸体的恐惧(维度六)、对死后尸体被损坏的恐惧(维度七)〕进行现场调查。C-MFODS总得分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1 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31份,有效回收率为93.73%。1 031例患者C-MFODS总得分为(2.30±0.53)分,维度一、维度二、维度三、维度四、维度五、维度六、维度七得分分别为(2.72±0.77)、(2.64±0.75)、(1.95±0.66)、(1.88±0.55)、(2.08±0.71)、(2.18±0.70)、(2.73±0.9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机构、婚姻状况、同一卫生机构就诊次数、生命威胁事件发生次数是C-MFODS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死亡焦虑的主要内容是对濒死过程、丧亲、早逝的恐惧。就诊机构、婚姻状况、同一卫生机构就诊次数、生命威胁事件发生次数是死亡焦虑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社区卫生机构为代表的社会支持及家庭支持具有缓解死亡焦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9月,《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病毒病杂志》联合召开了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s)治疗研讨会。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住院人数和卫生费用支出增加明显。糖尿病住院病例属于可避免住院范畴,我国关于糖尿病可避免住院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分析东部某地区农村居民糖尿病可避免住院的相关情况,为减少可避免住院的发生、降低卫生费用支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东部某地区2008-2013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民的报销数据中获得136 887例住院病例随机样本。依据糖尿病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抽取糖尿病住院病例17 015例。依据可避免住院的纳入排除标准,获得13 052例可避免住院糖尿病病例。对可避免住院病例占总住院病例占比、糖尿病可避免住院病例住院费用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在糖尿病住院病例中,可避免住院的占比高达76.71%(13 052/136 887)。2008-2013年,糖尿病可避免住院量占总抽样病例的占比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2008-2009年为11.15%(3 423/30 678),2010-2011年为10.35%(5 423/52 364),2012-2013年为7.80%(4 206/53 845)。2008-2013年,糖尿病可避免住院病例主要发生在二级医院,占比为68.83%(11 776/15 994)。2008-2010年,糖尿病可避免住院的次均费用从6 177.24元/例上升到6 842.87元/例,2012年下降到6 560.78元/例,2013年上升至6 593.70元/例。2008-2013年糖尿病可避免住院费用占比从9.10%(883.71/9 674.68)下降至4.73%(1 393.91/29 478.02)。结论 在糖尿病住院病例中,可避免住院的占比较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卫生费用支出的增加,应当围绕改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系统入手,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加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协作。  相似文献   

15.
背景 2017-04-08北京市正式实施新医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事服务费适当拉开价格差距,目的是实现利用价格杠杆引导患者合理分级诊疗,但是尚未有研究从需方的角度分析北京市新医改对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目的 了解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社区门诊患者的就医行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促进分级诊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典型调查方法,对2017-11-20至2017-12-05在燕山地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的2 100例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就医行为变化、政策及服务知晓情况等。结果 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 077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8.90%。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前后社区门诊患者预期首诊机构和预期慢性病复诊机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349,P<0.05;χ2=255.112,P<0.05)。社区门诊患者中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预期首诊机构由房山区三级医院变为社区医疗机构的患者占15.12%(314/2 077),预期慢性病复诊机构由房山区三级医院变为社区医疗机构的患者占21.62%(449/2 0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总收入、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了解程度、社区就医比到医院方便程度是患者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从区三级医院下沉到社区首诊的影响因素(P<0.05);家庭月总收入、是否患慢性病、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了解程度是患者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从区三级医院下沉到社区慢性病复诊的影响因素(P<0.05)。社区门诊患者中没有因挂号费上涨而减少到医院看病次数的患者占80.74%(1 677/2 077)、开药频率与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前相比减少的患者占15.07%(313/2 077),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月医疗支出减少的患者占11.22%(233/2 077)。结论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促进了患者下沉到社区医疗机构就医,但少量患者回流到三级医院就医;就医机构的转变主要为从三级医院到社区医疗机构,社区患者慢性病复诊机构的转变比疾病首诊机构的转变更加明显;社会经济状况、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知晓情况、社区就医方便程度和患有慢性病影响患者从三级医院下沉到社区就医。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社区患者就医负担变化不大,社区药物不全问题影响患者下沉到社区就医。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目前国内适用于孤独症儿童初级筛查的量表少。研究显示,孤独症谱系商儿童版-简化版适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初级筛查。目的 检验孤独症谱系商(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的信效度,为我国孤独症儿童的初级筛查提供新的有效工具。方法 选取2015年6-9月、2017年9-12月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连续就诊的孤独症儿童101名为孤独症组(低功能孤独症者58名,高功能孤独症者43名),同期按照年龄与孤独症组相匹配的原则,选取天津市一所普通幼儿园及一所普通小学的儿童124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评估受试者孤独症症状。孤独症组、正常对照组均由最了解儿童情况的1名家长(多为儿童母亲)填写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同时分别从孤独症组、正常对照组中各选取10名儿童,由了解其情况的另1名家长单独填写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2周后,再次分别从孤独症组、正常对照组中各选取10名儿童,由首次填写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的家长(同1名家长)再次填写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使用区分效度和效标效度进行效度分析;使用评分者信度、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信度分析。结果 低功能孤独症者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总分与高功能孤独症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独症组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总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以儿童精神科主任医师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做出的诊断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97(P<0.01);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总分临界值为15.0分时,灵敏度为0.94,特异度为0.89。评分者信度分析结果显示,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0(P<0.05),各条目的ICC为0.60~0.86(P<0.05)。重测信度分析结果显示,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总分的ICC为0.97(P<0.05),各条目的ICC为0.82~0.92(P<0.05)。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P<0.01)。结论 AQ儿童版-中文简化版的信效度较好,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可用于孤独症儿童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如何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效率,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研究重点。目的 了解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趋势,分析原因并给出建议。方法 利用2012-2016年乌鲁木齐市卫生统计年报数据,采用比例法、数据包络分析(DEA)BCC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析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效率。结果 DEA-BCC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6年,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有效的机构占比分别为52.9%(18/34)、33.3%(12/36)、40.0%(14/35)、33.3%(14/42)、15.2%(7/46)。2016年政府办、公立医院办、企业办、个人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有效的机构分别占0(0/6)、20.0%(3/15)、18.2%(2/11)、14.3%(2/14)。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要素生产效率下降了17.2%,其中21.7%(10/4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高,企业办的中心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的中心占比最高〔27.3%(3/11)〕,高于公立医院办〔26.7%(4/15)〕、个人办〔21.4%(3/14)〕及政府办〔0(0/6)〕。结论 2016年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有效机构占低于2012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两极分化有关;乌鲁木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要素生产效率下降,与技术衰退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心室机械同步性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方法评价。单中心研究发现,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机械同步性,能够鉴别哪些患者可以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获益。但是前瞻、多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心脏机械同步性指标不能用于筛选CRT患者和预测反应性。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机械同步性指标与CRT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根据患者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的临床效果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无反应组34例、有反应组48例、超反应组4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机械同步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T无反应及超反应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QRS波时限、心室间机械延迟(IVMD)、主动脉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AV)、左房室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M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校正左心室舒张充盈时间(DFT/RR)、EA峰重叠比例、室间隔后壁机械延迟(SPWMD)、左心室射血前时间(LVPE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T后QRS波时限延长与CRT无反应有回归关系〔OR=4.383,95%CI(1.013,18.963)〕,DFT/RR≥55%〔OR=3.609,95%CI(1.124,11.584)〕和EA峰重叠比例<10%〔OR=5.267,95%CI(1.400,19.820)〕与CRT超反应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CRT反应性不同,27.4%的患者对CRT无反应,33.9%的患者对CRT超反应。CRT后QRS波时限延长与CRT无反应相关,DFT/RR≥55%和EA峰重叠比例<10%与CRT超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CHD)的复杂程度及是否合并心外畸形对胎儿预后有重要影响,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对胎儿心脏检查有较好诊断准确性,但关于超声新技术辅助二维超声检查中胎儿预后的研究却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超声STIC技术及三维超声在胎儿CHD及心外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11月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共有7 707例孕妇行孕中晚期产前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共检出32例CHD胎儿,运用超声STIC及三维超声进行超声容积数据的采集及分析,并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或病理解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胎儿CHD及其合并的心外畸形类型与临床预后。结果 CHD胎儿的检出率为0.4%(32/7 707);心脏有1处畸形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检出率为13.3%(2/15),与心脏有2处及以上畸形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检出率〔35.3%(6/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32例CHD胎儿中存活14例,心脏有1处畸形胎儿的存活率为86.7%(13/15),高于心脏有2处及以上畸形胎儿的存活率〔5.9%(1/17)〕(P<0.05)。CHD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存活率为12.5%(1/8),与CHD不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存活率〔54.2%(13/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产前超声STIC及三维超声结果均与病理解剖结果一致。在1例胎儿心脏多发畸形的病例中,二维超声显示似有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STIC显示胎儿心脏存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结论 发生2处及以上心脏畸形胎儿与仅发生1处心脏畸形合并心外畸形胎儿的检出率间无明显差异,发生2处及以上心脏畸形的胎儿存活率更低。应用三维超声及超声STIC可更全面、立体显示胎儿CHD及其合并的心外畸形,结合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可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准确的超声检查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我国各地各机构分级护理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统一,加之老年人经济水平及其他因素,影响了分级护理内容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导致实际的分级护理可能与老年人需求、能力等级不匹配。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为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老年照护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4-7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和常州市2家养老机构的老年人(≥60岁,n=575)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分别用以评价老年人的能力等级、照护问题和需求。采用interRAI-LTCF中的临床评估报告(CAPs)分析每例老年人的综合评估资料,记录发现的照护问题;采用对应分析对不同能力等级的老年人与CAPs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有效回收率92.5%。其中,能力等级评价为能力完好55例(10.3%),轻度失能264例(49.6%),中度失能71例(13.4%),重度失能142例(26.7%)。采用CAPs可将养老机构老年人存在的照护问题分为4类21个方面,老年人存在的中位照护问题数为4(3)个。对应分析结果显示:能力完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需要进行健康教育;轻度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为心理社会和躯体活动不足问题,是精神慰藉和健康促进服务的高需人群;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和临床健康问题,是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高需人群。结论 运用对应分析对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照护需求进行比较,发现能力等级不同的老年人之间照护服务需求存在差异,这可以为养老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宜的老年健康服务项目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