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丽红  雷益  吕贵文 《放射学实践》2019,34(10):1092-1095
【摘要】扩散磁共振成像是唯一可以在活体组织内显示大脑白质纤维微观结构的方法。扩散频谱成像(DSI)是扩散磁共振成像中的一种,对比扩散张量成像(DTI),DSI是基于无模型多b值多方向的q空间的成像技术,能够更真实、更细微地显示复杂纤维束的特点并准确判断纤维束的走向。DSI技术在精神障碍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卒中及糖尿病等常见临床疾病的研究中发现了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有助于对其神经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儿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助产及诊疗积累实践性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325例分娩巨大儿的单胎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325例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体重4000~4100 g 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体重4100~4250 g 及≥4250 g 的剖宫产率(P <0.05);体重4100~4250 g 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4250 g 的剖宫产率(P <0.05)。研究组剖宫产、头盘不称、活跃期停滞、产后出血、会阴裂伤、胎膜早破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产次、妊娠期糖尿病、肥胖症等诸多因素会影响巨大儿的发生,临床医生、助产士、护士及家属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寻求最佳的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007年至2011年在我院出生的640例巨大儿的的分娩方式、危险因素、产后并发症的分析,探讨巨大儿的产前预测及分娩方式,以减少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1年在我院出生的640例巨大儿和32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计算巨大儿的发生率、剖宫产率等指标,并采用χ2检验对比各体重阶段新生儿分娩所产生的产后并发症是否存在差异,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巨大儿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07年至2011年巨大儿发生率基本保持稳定,平均为6.81%,巨大儿的剖腹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顺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共筛选出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体重、过期妊娠、新生儿性别、母亲年龄5个危险因素(P<0.05);各种体重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各种合并症的发生率情况,出生婴儿体重越大,发生妊娠合并症的风险越大。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体重、过期妊娠、新生儿性别、母亲年龄是巨大儿发生的高位因素,出生婴儿体重越大,发生妊娠合并症的风险越大,对于巨大儿应该多采取剖宫产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286例,支原体和(或)衣原体感染哮喘患儿824例设为试验组,并与非肺炎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感染患儿46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1286例哮喘患儿中,出现肺炎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感染824例,感染率为64.07%,其中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583例,单纯肺炎衣原体感染201例,40例患儿同时感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试验组患儿年龄段1岁多于对照组,对照组实验室指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分别为(284.24±48.33)×106/L与(6.84±0.73)mg/L低于试验组(396.34±64.63)×106/L、(7.94±0.83)mg/L;白细胞计数和前降钙素原(PCT)分别为(7.84±0.83)×109/L和(0.72±0.07)μg/L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胸片胸腔积液、云雾状改变、肺间质浸润、肺间质和肺实质混合浸润、扇形浸润、肺实质浸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96.84%、头痛60.92%、咳嗽71.48%、胸痛30.70%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流鼻涕22.13%、喘鸣13.38%高于衣原体感染患儿12.44%、6.97%,腹泻8.92%、呕吐8.40%均低于衣原体感染患儿17.41%、14.43%(P0.05)。结论哮喘患儿并发肺炎支原体和(或)衣原体感染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患儿经验性用药选择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绒毛膜癌是滋养细胞疾病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早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破坏组织或器官,50%继发于葡萄胎,肺部转移最多,肺转移后常易发生脑转移,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1].此类病人再次妊娠至足月几率低,因此做好剖宫产术后护理,对于产妇术后恢复、母婴平安出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双硫腙水相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进双硫腙水相光度法。方法 利用表面活性剂Tween 80对双硫腙螯合物的胶束增溶作用 ,建立了一种水相直接比色测定水中微量锌的新方法。结果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0 5mg/L ,检测限为 0 0 3mg/L ,测定低、中、高浓度锌标准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9 2 %、2 9%和1 0 %。水样的低、中、高浓度加标回收率分别为 71 7%~ 110 0 %、83 5 %~ 10 5 5 %和 90 5 %~ 10 5 5 %。测定锌标准物质和盲样 ,与标准值相符。结论 通过与国标法进行试验对比 ,两法标准系列的回归直线、加标回收率、低浓度的标准偏差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两法中 ,高浓度的标准偏差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双硫腙水相光度法优于国标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极化液配合黄芪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8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轻度中毒者24例、中度中毒者26例和重度中毒者31例,按随机分层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44例,常规治疗 极化液配合黄芪注射液(B组)37例;采用动力学法和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分别对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进行检测;心电图检查采用床旁心电图监测.观察各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动态变化情况,并对相关机理进行探讨.结果 入院时A、B两组血浆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明显增高,但组间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8 h,A组血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相对于B组增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床旁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A组出现严重心电图异常的几率较B组更显著.治疗后7天病人上述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极化液配合黄芪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极化液帮助恢复心肌正常生理功能,黄芪可能通过抑制TNF和Il等炎性因子作用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实施口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20例,随机均分为2组(n=60)。对照组实施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实施口服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实施口服抗生素治疗,能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并评价欣母沛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间选择12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124例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治疗,每组均有62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接受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欣母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出血量方面的差异,以明确欣母沛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患者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疗效为显效和有效的例数较对照组多,有效率较高,经检验,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出血量的测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产后2h、24h阴道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欣母沛可迅速控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梁丽红 《中外医疗》2016,(16):168-170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发病时间均大于6 h,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n=72)与对照组(n=68),对照组行常规西医疗法联合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疗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等。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5.56±2.45)分﹑(4.50±2.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5±3.70)分与(5.65±3.78)分(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41.43±15.48)分﹑(53.54±16.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3.54±16.52)分与(44.05±17.20)分(P<0.05);观察组血hs-CRP浓度(11.22±1.50)mg/L﹑(7.46±1.84)mg/L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18.15±11.18)mg/L与(11.10±1.49)mg/L(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显著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大大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