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田同良 《江苏中医药》2007,39(10):69-69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为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提供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所以说气血津液也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物质性是气血津液共同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2.
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而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且在人体生命活动范围甚为广泛,帅血贯脉而周行于心,无处不到,无处不有.气概括人体脏腑组织各种不同的机能活动.如脾胃的消化功能,心脏的血循环功能,肺的呼吸功能,肝的疏泄功能,肾的封藏功能,都离不开气.  相似文献   

3.
骆璐 《国医论坛》2015,(1):56-58
王居易教授建立了经络学说的"缝隙理论",认为经络是生命活动的场所,经络气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经络异常是人体疾病的客观反映,调整经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畅通经络可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4.
<正> 中医学之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经络组织的功能活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尽管不同的气,有不同的运动形式,但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这些基本形式体现于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以及脏腑组织间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5.
许力行 《气功》2013,(12):1092-1094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人身呼吸之出人,阴阳之升降,营卫之运行,经络之交相贯通,五脏六腑之功能正常,全赖气之推动。  相似文献   

6.
<正>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四通八达,联系内外,沟通表里,将人体的脏器、器官及皮肉筋骨等连接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经络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改变都是通过经络来反映的。研究表明导电量是能说明经络客观存在的生物物理指标,人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看经络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这是对经络系统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是人体脏腑器官之间的联络系统,是传递信息、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8.
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经络现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络现象与人体胚胎发育过程的关系。方法:将传统经络路径与一些失无综合征进行比较。结果:描述中的比各路径与许多多发性先天异常及智力障碍综合征的特征之间存在惊人的对应关系。将二者相对比强烈地提示经络系统很可能存在于人体之中前反映了人体各部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联系。结论:本研究很可能为揭示经络的本质,并阐明人体的发育与病理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说:“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人体血液的流行,濡养着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保证着人体各部组织的正常功能,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说:“血者,神气也.”是血乃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血之为用大矣哉!  相似文献   

10.
原穴的伏安特性与寒热辨证量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石现  丁宇  张诚 《中国针灸》2002,22(2):11-19
目的;通过研究人体经络原穴的伏安特性与寒热证的关系,探索中医的人体功能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康威人体经络特性分析系统,检测分析了80例寒、热证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十二经原穴的伏安特性。结果:寒热证患者的异常经络数明显多于正常人,其伏安面积值根据寒热的程度,各有向正负两极发展的趋势。结论:这种方法有助于寒热辨证的量化诊断。  相似文献   

11.
经别求是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8,28(9):691-695
将经别置于经脉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考查,显示其属于十一脉模式经脉理论的遗存,表达阳脉与脏腑的联系及阴阳经脉具一定共性的关系,是《灵枢.经脉》之前的十二脉成分。现代对经脉体系的表述,混淆了其与《灵枢.经脉》十二脉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经穴由间隙物质构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浩然 《中国针灸》2003,23(8):463-465
目的:阐明经穴由间隙物质构成。方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学说的有关论述,结合现代经络研究的有关成果,进行对照验证研究。结果:在人体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间隙结构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神经、血管和淋巴等多种物质的复合功能。结论:经络穴位是由间隙物质构成的,组织液气是在间隙中运行着的,液气运行循经感传是有规律的,经络实质运行规律是可认识的。  相似文献   

13.
李定忠  傅松涛  李秀章 《中国针灸》2004,24(11):773-778
通过多种方法检测可见的经络现象、经络感传现象的特殊规律,证实经络的客观存在,把握经络研究方向.经络存在着先天因素,基因决定着经络的表达和循行规律.通过感传现象的现代研究证实,经络具有声、光、电、热、磁、核、体液及化学离子等循经优势扩散的特异性,经气(能量和信息流)运行的通道是以经络环的形式存在,它有效地将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组织等机体物质系统与能量信息系统联动起来,从而产生生理调衡和病理调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Zhuo LS 《中国针灸》2011,31(6):567-570
考察古人心物一元的思维方式,认识经脉的存在状态,用以检验经络实验.结果发现构建经脉理论的方式具有内观反视的生命体验,经脉之部分乃形神合一状态下心灵向肢体、躯干的投射,它与实验医学之间在基本事实的认定方面常有不同,因而实验所揭示的经络极可能与经脉的实际存在状态相去甚远.经络实验需重视与形、气、神有关的中医理论,并用以检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贾杰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7,27(1):63-65
采用文献梳理的方法对《内经》中属于经脉病候范畴的内容进行表述形式划分。结果表明《内经》中经脉病候表述形式有十二脉、足六脉、腧穴主治、脏腑病候等4种。明确经脉病候的不同表述形式,有利于认识经脉、腧穴不同形式的针灸治疗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经络与人体物质和能量信息两大系统的关系.方法:将实验结果及多方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论:经络的载体是人体的物质系统,经络运行除有神经、体液、微循环和化学因子等参与外,尚须依托以电磁振荡与化学振荡为主导的能量信息系统.所以,能量信息系统是经络的源动力.电磁振荡与化学振荡本身就具有生理调控和病理修复的功能,振荡参数之中包含了调控发育和生理活动的各种信号,协调着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活动.经络具有物质粒子与电磁和化学波动共存且相互转化的"波粒"二重"量子"特性.  相似文献   

17.
思考经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瑞玲  张仁 《中国针灸》2007,27(1):69-71
概括古人对经络实质的认识、现代研究对经络循行轨迹上的现象和经脉-脏腑相关的共识。通过分析经络实质研究的现状提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认为应该从中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建立客观评价标准、着眼于指导针灸临床,才能真正找到经络实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献对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能直接反映当时医家对"经脉"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所以不同时期经脉循行路线的变化也必然反映经脉内涵的变化。本文从对照帛书"十一脉"与《灵枢》经脉循行起止点、方向、路径等变化入手,认为引起经脉循行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脉诊的发展、古代阴阳术数思想、古代表面解剖学知识、气血营卫循环概念形成,并深入剖析了由"十一脉"发展至"十二经脉",经脉概念本质与内涵发生的重要演变。  相似文献   

19.
红外辐射光谱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轶文  丁光宏 《针刺研究》2006,31(4):252-255
中医传统的艾灸疗法利用艾燃烧过程中的热传导和热辐射来治疗疾病。人体穴位与经络红外辐射强度及光谱特性的检测与分析技术都是应用红外无损伤非接触特点来探索针灸经络的客观规律。人体红外辐射光谱还能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应用红外辐射热像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人体体表红外辐射热像图。本文旨在总结近几年来国内对红外辐射光谱应用于针灸经络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