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于院内接受手术麻醉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3例。护理组采取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平均交接时间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麻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有利于提高Steward评分及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景华 《妇幼护理》2022,2(4):896-898
目的 探究前瞻性护理对小儿鼾症手术全麻苏醒期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间在我院择 接受手术治疗的 80 例鼾症患儿。采用随机规范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 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苏醒时躁动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发生率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鼾症手术全麻苏醒期对其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 发症发生风险,减少患儿苏醒时的躁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6例入住麻醉恢复室的患者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加强麻醉恢复室控制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麻醉苏醒期并发症,躁动发生次数、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症、高血压、苏醒延迟、寒颤、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苏醒期并发症,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麻醉的患者18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麻醉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苏醒时间、Steward评分、躁动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应用于麻醉恢复室中,能有效缩短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并发症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Stewar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王莹 《妇幼护理》2023,3(4):939-942
目的 探讨术前体验式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对减轻 HoLEP 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19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90 例接受 HoLEP 术患者分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观察组采取术前体验式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心率与血压水平、苏醒期躁动程度与 躁动发生率、再次手术率、术后 1d 尿道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麻醉后 30 分钟内,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指 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程度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 Id 尿道舒适度(0 级+I 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oLEP 术患者实施术前体验式护理 联合麻醉苏醒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水平,降低苏醒期躁动程度与躁动发生率、再次手术率,提高患者后 1d 尿道舒适度与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吴芸  张雪华 《妇幼护理》2023,3(6):1445-1448
目的 探讨患者手术循证护理服务对其手术室护理质量、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干预;研究 组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护理质量及生命体征。结果 研究组麻 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显著优 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临床使用循证护理模式干预手术室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能够稳定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 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苏醒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JCI理念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降低麻醉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唐洁  伊同英  李生斌 《妇幼护理》2022,2(12):2814-2817
目的 研究手术麻醉患者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本院收治行手术麻 醉治疗患者 104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52 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 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时间次数与平均交接时间,拔管与苏醒时间,心理状态,生 命体征指标和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苏醒期躁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护理差错事件及平均交接时 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拔管及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 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对比分析心率、血压指标发现,两组 DBP(舒张压)、SBP(收缩压)、HR (心率)与干预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 DBP(舒张压)、SBP(收缩压)、HR(心率)低于常规 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手术麻醉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能够减少苏 醒期躁动及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苏醒,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9.
付静羚  连丽虹  余婉婷  刘然 《妇幼护理》2023,3(17):4200-420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112 例老年高血压,随机 分为观察组(56 例)和对照组(56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健康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血压 达标率、知识掌握优良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的血压达标率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健康知识和血压达标率,缩短住 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患者采取基于人文关怀的舒适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行全麻手术的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舒适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命体征、舒适度、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和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前1 d血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舒适状况量表(GCQ)中生理、社会文化、心理及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9.23%(P<0.05);入室1 h观察组苏醒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的舒适性护理能够减轻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患者不良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靶向预控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靶向预控护理。比较两组麻醉复芳时间、麻醉复苏评分、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麻醉躁动及苏醒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靶向预控护理能有效提升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管理质量,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在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6月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实行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完全苏醒。比较两组疼痛情况、生理功能、躁动发生率、苏醒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室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室时生理功能中意识、血压、血氧、呼吸及活动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围麻醉期情绪感受、麻醉后身体症状、麻醉人员的沟通技能、疼痛、麻醉人员的关怀与友善、等候时间与延迟、麻醉信息提供、麻醉计划理解等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可减轻PACU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间疼痛,促进患者生理机能恢复,有效减少躁动发生,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结合循证护理对围术期病人护理质量及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医院进行手术的病人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结合循证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室环境、设备管理、器械及急救药品的准备、手术流程、护理配合度及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患关系、护理责任、护理态度及护理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结合循证护理的干预模式明显降低了手术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了围术期护理质量及手术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李燕凤  张丽  何楚雁  葛辽  陈晓婷 《妇幼护理》2023,3(21):5130-5132
目的 分析家属陪伴对全麻苏醒期躁动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麻醉一科 2021 年 4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 间收治的 150 例住院全麻手术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抽签法分将患者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75 例。对照组采取无家属陪 伴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家属陪伴。对比两组的麻醉苏醒时间、躁动与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麻醉苏醒相关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室前观察组 PAED(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与 FLACC (儿 童疼痛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陪伴能够降低全麻苏醒期 患儿的躁动与疼痛,加快患儿苏醒,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蒋俊瑶 《妇幼护理》2023,3(14):3435-3436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接收 178 例 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89 例)和观察组(89 例)。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 护理满意度、SAS 评分与 SDS 评分、生活质量、并发症、舒适度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3%)显著高于对 照组(87.64%)(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与 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3.37%)显著低于对照组(11.24%)(P<0.05)。观察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和 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6.
叶秋霞 《妇幼护理》2023,3(7):1691-1693
目的 研究针对性麻醉护理对甲状腺癌患者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到本院接受甲状腺癌手术 治疗的患者 120 例,依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针对性麻醉护理。比较两组 的护理满意度、非计划拔管风险指标、NRS 评分、麻醉复苏时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非计划拔管风险指标、NR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复苏时反应躁动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 (P<0.05)。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运用针对性麻醉护理,可降低患者麻醉苏醒后躁动的程度、疼痛感、非计划拔管风险指 标,改善临床指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刘守萍 《妇幼护理》2023,3(3):515-517
目的 探讨围麻醉期预见性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收治的 80 例妇科 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手术 室护理与围麻醉期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血压及心率变化、麻醉恢复状况、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静息期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期研究组患者血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期 躁动发生率(10.00%)较对照组(25.00%)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5.00%)较对照组(20.00%) 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较对照组(80.00%)更高(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围 麻醉期预见性护理,能够稳定苏醒期血压及心率,预防及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术后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8.
何芬芳 《全科护理》2023,(23):3266-3270
目的:观察问题导向性护理在腹腔镜全身麻醉患儿麻醉苏醒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将9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问题导向性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苏醒质量、苏醒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躁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实施问题导向性护理可有效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加快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缓解/减少患儿苏醒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梁晓玲 《妇幼护理》2024,4(6):1293-1295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留置尿管耐受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 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施。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麻醉苏醒期躁动和留置尿管耐受度。结果 在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麻醉 时长、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和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尿管的耐受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根治 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提高留置尿管的耐受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6例入住麻醉恢复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通过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加强麻醉恢复室控制管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低血压、高血压、寒颤、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有效降低苏醒期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