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发现为人造干细胞体内分析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小动物模型。在经放射线照射的SCID小鼠静脉内注入人骨髓、脐血或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均能使小鼠受体内产生人造血干细胞的移植物。本文主要介绍了C.B17-SCID小鼠、hu=SCID小鼠及NOD-SCID小鼠模型体系。观察人造血干细胞植入SCID小鼠后,在体内的增殖、分化情况,同时探讨了该模型体系在基因  相似文献   

2.
SCID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因scid基因突变而表现为T、B淋巴细胞功能联合缺陷,能接受人体器官移植物。接受人体器官移植物后的SCID小鼠称为SCID-hu小鼠。SCID小鼠及SCID-hu小鼠模型可替代人体进行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为人类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人混合脐血对SCID小鼠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混合脐血移植的特性。方法:将人单个脐血或两个HLA不相合的混合脐血输入经亚致死剂量照射后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观察两组脐血在SCID小鼠体内的植入率和SCID小鼠的造血重建及免疫功能的特性。结果:在输入造血干/祖细胞总量相等时,两组移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混合脐血组的植入率较单个脐血组的低[人CFU-GM为2.80±1.79/2×105MNCs比13.40±8.14/2×105MNCs(P<0.05);CD45+细胞为0.91%±0.60%比8.96%±1.79%(P<0.01)];混合脐血组SCID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也较低(4.00%±4.18%比24.60%±18.32%,P<0.05)。用多聚酶链反应-寡聚核苷酸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人HLA-DPB基因发现,两个脐血混合移植只有1个脐血植入SCID小鼠,该脐血含造血干/祖细胞数(CFU-GM、CD34+细胞)较多。结论:HLA不相合的两个脐血混合移植SCID小鼠可以重建其造血和免疫功能,但仅有含造血干/祖细胞较多、增殖活性较高的那个脐血植入SCID小鼠。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人类急性白血病细胞在SCID小鼠内生长、浸润特点和SCID小鼠-人类白血病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模型在研究白血病发病学、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和临床诊疗措施等方面的可能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小鼠FBL-3红白血病细胞皮下接种C57BL/6小鼠建立荷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了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的抗原预激的树突状细胞体内治疗作用。结果:采用GM-CSF基因修饰的抗原预激的树突状细胞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白血病细胞表达CD34水平增加,同时MHC-Ⅱ,B7-1,B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小鼠FBL3红白血病细胞皮下接种C57BL/6小鼠建立荷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了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的抗原预激的树突状细胞体内治疗作用。结果:采用GMCSF基因修饰的抗原预激的树突状细胞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白血病细胞表达CD14水平增加,同时MHCⅡ、B71、B72、VCAM1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组织学观察显示瘤组织内具有不同分化阶段的单核细胞,电镜下可见白血病细胞体积减小、细胞器较成熟、胞浆中出现较多的溶酶体、核/浆比值减小及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肿瘤内部及外周血中,CD8+细胞百分率亦较各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采用GMCSF基因修饰的抗原预激的树突状细胞治疗,可以体内诱导白血病细胞向成熟单核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7.
圹增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重建SCID小鼠造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Flt-3配基(FL)、Tpo、SCF等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干/祖细胞的扩增及自我更新能力的维持作用。方法 用FL+Tpo+SCF-IL-6+IL-3+G-CSF组合,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14天,将其移植给亚致死剂量照射的SCID小鼠。结果 扩增的脐血造血细胞可顺利植入SCID小鼠并重建造血,18只小鼠移植后存活6周的有8只,其骨髓中仍可检测到人的造血细胞,死亡率56%,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三株人白血病细胞系/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3株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CEM和J6-1/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长特点。发现人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T淋巴细胞系(CEM)给SCID小鼠静脉或腹腔移植后均发生全身性白血病,外周血可见白血病细胞。J6-1细胞(可能来自恶性淋巴瘤)眼眶后静脉移植后具有恶性淋巴瘤生长特点,在局部形成瘤块(与瘤细胞漏出血管有关),并侵及颌下淋巴结,无全身性播散。由此可见,人白血病细胞/SCID小鼠模型更类似于人类白血病,是进行人类白血病研究新的良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扩增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重建SCID小鼠造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Flt3 配基(FL) 、Tpo、SCF等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干/ 祖细胞的扩增及自我更新能力的维持作用。方法 用FL+ Tpo+ SCF+IL6 +IL3+ GCSF组合,体外扩增脐血CD34 + 细胞14天,将其移植给亚致死剂量照射的SCID小鼠。结果 扩增的脐血造血细胞可顺利植入SCID小鼠并重建造血,18 只小鼠移植后存活6 周的有8 只,其骨髓中仍可检测到人的造血细胞,死亡率56 % ,与对照组( 死亡率100%) 比较,χ2 =10.08,P<0.01。结论 FL+ Tpo+ SCF+IL6 +IL3 + GCSF组合在有效扩增造血细胞的同时可保留造血干/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及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适当的体外研究模型对推动人类白血病的实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70年代初期,研究者们建立了小鼠红白血病细胞株和小鼠髓性白血病细胞株,作为研究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模型。稍后,一些人类白血病细胞株相继建立,为开展人类白血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稳定、均一、方便的模型系统。对这些细胞株在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为阐明人类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间关系和基因表达调控提供了重要资料和依据;为应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手段深入研究在分  相似文献   

11.
Thy-1是细胞表面GPI连接分子属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成员,它表达在早期造血细胞表面,是除CD34以外造血干细胞表面又一抗原标志。CD34^+Thy-1^+细胞富含长期培养起始细胞,可使受致死量照射的SCID小鼠获得长期造血重建,并在小鼠体内增殖分化为T,B,粒,红系细胞。  相似文献   

12.
DCC基因在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CC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 1 8q2 1 .3 ,在 88%结肠癌、直肠癌患者中 ,DCC基因的表达明显减少或缺失。为了评价DCC基因在白血病发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转化为白血病的作用 ,我们检测了 3 1例白血病患者和 8例MDS患者的DCC基因表达情况。病例和方法1 病例 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儿科、血液内科。白血病患者 3 1例 ,年龄为 6个月至 73岁 ,其中 6个月~ 1 4岁 1 0例 ,1 5~ 73岁 2 1例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1 4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1 0例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 7例。MDS 8例 ,均按FAB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在流式细胞仪上利用细胞分化抗原CD45(CD45)和侧向角光散射(SSC)坐标图辅助设门的方法,确保在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时设门的准确无误。方法根据CD45在所有白细胞上都有表达,但在不同系成熟细胞和同系不同发育阶段细胞表面表达密度不同的特点,在不同荧光抗体检测组合中配以CD45荧光单克隆抗体,分析前先按常规在前向角光散射(FSC)与SSC坐标图中设门,再利用CD45-SSC图辅助设门选择低CD45表达细胞群,并以此门返回检查FSC-SSC图,确认这群细胞恰好落在门中后再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通过对10例正常骨髓;髓系白血病M1~M7,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等300例实例分析,证实该方法易于掌握,重复性好,可正确捕获病理细胞群。结论CD45辅助设门提高了白血病免疫学分型的准确性,特别对白血病残余病变,缓解与复发的监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患者来源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接种于NCG小鼠,建立稳定的人类T-ALL白血病动物模型。方法:分离初诊T-ALL患者骨髓来源的白血病细胞,鉴定后经尾静脉接种于NCG小鼠。定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hCD45阳性的细胞比例,通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小鼠骨髓、肝脏、脾脏等脏器组织白血病细胞浸润情况。第一代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取脾脏细胞接种于第二代小鼠,第二代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取脾脏细胞进一步接种于第三代小鼠,定期采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各组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生长情况,以评估此T-ALL白血病动物模型的稳定性。结果:第一代小鼠在接种d 10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hCD45阳性的白血病细胞,其后比例逐渐增高,平均第6-7周小鼠出现精神萎靡,小鼠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可见大量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小鼠脾脏明显肿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hCD3阳性的白血病细胞广泛浸润骨髓、肝脏、脾脏等。第二代、第三代小鼠能稳定发生白血病,平均生存期为4-5周。结论:采用T-ALL患者骨髓来源的白血病细胞,经尾静脉接种于NCG小鼠,可以成功构建患者来源的肿瘤细胞异种移植(PDTX)模型。  相似文献   

15.
CD3AK细胞,环磷酰胺和硒酸多糖联合治疗小鼠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DBA/2小鼠脾淋巴细胞诱生的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过继输入及联合化疗和生物反应调节剂对小鼠白血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P388细胞移植到DBA/2小鼠腹腔建立白血病模型,用CD3单抗和小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从小鼠脾细胞中诱生CD3AK细胞。  相似文献   

16.
AIDS患者血清巨细胞病毒DNA的检测及其与视网膜炎的关系(||HansenKK,etal.JID,1994;170:1271)AIDS患者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容易继发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约25%AIDS患者并发严重的CMV感染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Vp16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指导白血病临床治疗中正确使用GM-CSF。方法:在构建高效表达GM-CSF的逆转录载体N2A/CMV/GM-CSF表达系统的基础上,对转GM-CSF基因和未转GM-CSF基因的白血病HL-60细胞进行研究。结果:未转GM-CSF基因及转空载体N2A的HL-60细胞经Vp16处理后均出现凋亡的特征性表现:DNA电泳呈梯状;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呈现特征性的亚二倍体(亚G1)峰;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可见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Vp16具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而GM-CSF能够抑制Vp16诱导的细胞凋亡。以上结果表明,白血病临床治疗中为预防和改善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而应用GM-CSF时,应谨慎地选择时机,在化疗前和化疗期间不宜使用,以避免白血病细胞对抗癌药物诱导的凋亡产生抵抗而导致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基因修饰的瘤苗体内免疫小鼠后的抗肿瘤效应以及对抗原提呈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腺病毒载体介导mGM-CSF基因修饰FBL-3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灭活后用作瘤苗腹腔免疫小鼠,检测免疫后体内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观察小鼠存活期;计数免疫后腹腔中抗原提呈细胞(APCs)的数量,流式细胞仪分析腹腔贴壁细胞中33D1^+树突头细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保守序列结合蛋白 (ICSBP)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 ,通过酪氨酸磷酸化过程发挥其生物活性[1 ] 。ICSBP主要表达在造血起源的细胞中 ,缺失ICSBP基因的突变小鼠主要表现为对病毒的易感性增高 ,发生粒细胞白血病伴淋巴结肿大 ,其特点与人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似。ICSBP- - 小鼠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比ICSBP+ /- 小鼠易发生急变 ,前者 5 0周内有 33%发生急变 ,而后者仅有 9%发生急变[2 ,3] 。我们应用RT PCR方法研究了ICSBP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1 标本来源 骨髓标本取自住院和门诊患者及健…  相似文献   

20.
用部分纯化的白血病细胞膜相关因子(MAF-J6-1)对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免疫,然后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杂交瘤,经3次再克隆得到能产生MAF-J6-1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用ABC免疫酶标法检测,该单抗在J6-1细胞上产生强阳性反应,并与rh-M-CSF单抗对MAF-J6-1及rh-M-CSF产生交叉中和反应。MAF-J6-1单抗还对J6-2、LCL、K562等细胞系呈膜阳性反应,对白血病患者骨髓中部分原始和幼稚的单核、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在24例被检测的白血病患者中,有三例呈强阳性反应,MAF-J6-1可用作研究m-M-CSF与白血病关系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