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骨骨折多数为关节内骨折,同其他关节内骨折一样,处理较为棘手,手术治疗后有可能发生切口皮瓣坏死、切口裂开、腓肠神经损伤、跟骨体增宽、距下关节炎等并发症。自2001~2004年,我院应用切开复位俞氏可塑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4例38足,通过随访分析,结合跟骨解剖特点,探讨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住内固定治疗以及早期并发症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70例(78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外侧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辩下放置引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78足中,70足愈合优良,4足切口交角处皮辩缘皮肤坏死,4足切口内血肿形成,均经换药痊愈。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早期手术并发症与切口血供特点有关。跟骨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并发症,获得满意的疗效。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熟悉切口解剖,采用全厚皮瓣并避免过分牵拉,术后充分引流并抬高患肢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伤,足跟部着地,跟骨遭受垂直撞击所致。其中跟骨关节面粉碎、塌陷骨折治疗困难,目前多以跟骨外侧入露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主,但上种方法易出现切口转角处皮瓣坏死,有人统计约30%左右。切口转角处皮瓣坏死后住院时间长,易出现手术切口及骨的低度感染,长期困惑着患者的身心健康。我院采用中药汤剂内服观察它在预防切口转角处皮瓣坏死的疗效,自2006年8月至2010年5月,我们收治需手术治疗的跟骨关节面粉碎、塌陷骨折病人32例。分别于术后内服复元活血汤加味方、和营止痛汤加味方及十全大补汤,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波及关节面的骨折之一,多为高能量损伤造成。跟骨骨折常导致关节面塌陷、足跟增宽及跟骨内翻,远期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为恢复跟骨高度及关节面平整常需手术治疗[1]。跟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结构特殊,皮肤血供欠佳,术后切口肿胀、疼痛明显,严重干扰病人睡眠,加上长期卧床及手术打击,部分病人会出现焦虑及抑郁;另外,跟骨骨折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内固定物外露等并发症,延长了切口及骨折的愈合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适应证选择及术后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急诊手术切开复位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结果 23例(29足)患者中4足出现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4%。切口裂开1足,水疱产生1足,伤口愈合不良、切口拐角皮瓣小范围坏死2足,经换药伤口愈合,无皮瓣感染发生,无需进一步行皮瓣修复病例。结论急诊手术治疗跟骨骨折需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受伤时间(<8 h),避免二次使用止血带并控制手术时间<120 min。规范的术后处理可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孙谦  周国明 《中医正骨》2007,19(12):27-28
跟骨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治疗上跟骨骨折采用非手术疗法难以达到良好的复位和有效固定,常导致骨折畸形愈合;手术治疗易发生切口皮瓣坏死,感染,跟骨及其周围疼痛等并发症,均存在一定不足。自2002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透视下骨圆针撬拨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术前、术中、术后预防跟骨切口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2009年2月-2012年2月,采用跟骨外侧的L行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20例。结果:术后2周内出现创缘皮肤坏死,切口不愈合2例。结论:引起切口不愈合的原因较多,与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的解剖特点和对骨折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损伤估计不充分,手术操作时技术不当,钢板及螺钉的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世伟 《中医正骨》2009,21(2):57-58
跟骨骨折较为常见,其中绝大部分为关节内骨折。跟骨上方有3个关节面与距骨形成前、中、后距下关节,同时跟骨又与骰骨及舟骨相关节。由于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其骨折的形态也复杂多样。多年来对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的选择尚有争议。传统的治疗方法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而近年来手术治疗越来越受重视,但手术引起的皮瓣坏死、骨外露、内固定外露、切口感染、骨髓炎、  相似文献   

9.
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上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距下关节面和跟骰关节面,最大限度的恢复跟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功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但临床上往往由于手术切口选择的失当、手术时机选择的过早或术中对皮瓣保护的不当、甚至术后管理的失误都可能造成术后皮肤坏死感染,接骨板骨外露等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跟骨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后,常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笔者自1998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了足跟部烧伤皮肤坏死、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或术后慢性骨髓炎伴溃疡合并皮肤缺损21例,采用肌皮瓣移植,术后内服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跟骨骨折多数需要行手术治疗,创伤后皮下组织水肿、皮瓣坏死是跟骨骨折手术最主要的风险。皮瓣坏死后内固定物以及骨质外露,如果不能尽早覆盖,可致骨质坏死、感染等。我们用生肌膏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瓣坏死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25~65岁,平均42.67岁;最短为术后2周,最长为术后6周;面积最小1cm×2cm,最大2cm×3cm。为皮瓣全层坏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4月至2009年4月我院共急诊手术治疗闭合性关节内跟骨骨折112足,行外侧切口,复位后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3例行植骨术。结果随访103足,随访449个月,平均15个月,93足切口Ⅰ期愈合,9足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足感染,术后功能优60例,占58.2%,良28例,占27.2%,差15例,占14.6%。结论关节内跟骨骨折经急诊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选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选跟骨后外侧纵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比手术指标、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 Ⅱ型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 Ⅲ型及Ⅳ型患者治疗优良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传统中医手法复位配合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50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手法复位配合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术前、术后3d、术后1年的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进行统计分析,并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48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骨性愈合,术前、术后3d的跟骨宽度、Bo 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年的跟骨宽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41足,良4足,可4足,差1足,优良率为93.7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微创置入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达到了跟骨骨折的复位固定要求,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方法:取跟骨外侧入路,采用切开复位钛钢板置外侧壁内固定术治疗.手术治疗98例10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常规负压引流48~72 h或放置皮片引流,并加压包扎.结果:本组共发生手术并发症19例,占12.7%.其中6例切口缘浅表坏死,1例深部感染至慢性骨髓炎,1例浅部感染未发生骨髓炎,2例腓肠神经损伤,3例复位丢失.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时机不当、皮瓣血供不足、引流不畅、牵拉损伤、糖尿病、足部疾病等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重要原因.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掌握手术适应症、规范操作、引流、植骨、保护皮瓣血运,可以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急性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44例(分型为SandersⅡ,部分为Ⅲ型,不合并其他足踝部骨折)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术后第1天的VSA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及AOFAS评分,记录末次随访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VSA评分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半年AOFAS评分中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SandersⅡ型及部分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在骨折关节取得满意复位及稳定固定的同时,还具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好、明显降低软组织并发症的概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伴自体骨植骨治疗Ⅱ~Ⅳ型跟骨骨折51例63足,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35足,Ⅳ型15足。术中常规C型臂X光机监测关节面复位情况。术后切口皮瓣下放置皮片引流防止血肿形成。围手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术后所有病例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5月。结果:术中无重要血管及肌腱损伤,1足腓肠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3例发生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无骨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3足久走及负重时轻疼痛,能忍受,4足遗留慢性疼痛。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优良率88.9%。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技术成熟,直视及X线监视下能有效恢复Brhler's角和G is-sane角,有效植骨及可塑性钢板固定可靠,可早期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照射对新鲜闭合性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新鲜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0~54岁,中位数41岁。按跟骨骨折Sander分型,Ⅱ型16例、Ⅲ型10例、Ⅳ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14 d,中位数10 d。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开始采用氦氖激光照射足踝部,局部软组织肿胀或张力性水疱消退后行外侧L形扩大切口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采用氦氖激光照射足踝部,每次30 min,每天3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至切口肿胀消退和渗出消失。观察切口周围皮瓣肿胀、切口渗出、切口愈合、患足疼痛及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5个月。术后切口周围皮瓣肿胀时间(3.7±1.4)d,切口渗出时间(5.8±1.9)d。术后3 d、7 d、14 d足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8.6±2.8)分、(4.8±2.1)分、(1.3±0.3)分。切口皮缘坏死2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其余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无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新鲜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手术前后采用氦氖激光照射足踝部,能够缩短术后切口周围皮瓣肿胀和切口渗出时间,减轻足部疼痛,切口愈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周立波  戴振国  刘佰弘 《中医正骨》2011,23(3):54-54,56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而关节内的跟骨骨折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0%[1]。跟骨为松质骨且解剖结构复杂,跟骨骨折治疗困难、预后较差。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笔者采用改良切口跟距后关节面融合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47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配合中药熏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后期应用骨科洗药。观察临床骨折及切口愈合情况。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后期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折治疗有效率为91.7%,无一例出现皮瓣坏死及不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