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在腕关节的主要MRI表现.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早期RA78例,进行腕关节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各种异常MRI征象,评价主要MRI征象对于早期RA的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早期RA的MRI征象:滑膜增厚78例,血管翳强化78例,骨髓水肿65例,骨侵蚀50例,关节积液54例,腱鞘炎3例.结论腕关节MRI可以反映早期RA的病理改变,是诊断早期RA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访至明确诊断为早期RA患者32例纳入研究。所有病例均进行腕关节X线平片和MRI平扫+增强检查,其中15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X线平片异常征象及MRI异常征象、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测量滑膜厚度,并对X线平片和MRI显示的骨侵蚀病灶分别进行计数。结果:32例早期RA患者,X平片仅发现3例骨侵蚀,1例骨质疏松。MRI异常征象包括:滑膜增厚和滑膜炎32例,关节积液18例,骨髓水肿17例,骨侵蚀15例,腱鞘炎21例,滑膜增厚和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及腱鞘炎均有不同程度强化。15例早期RA动态增强扫描病灶的TIC:2例为快速上升型,12例为上升平台型,1例为延迟上升型。滑膜增厚为(3.5±0.4)mm。MRI对骨质破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1。结论:MRI可反映早期RA的病理改变,对骨侵蚀的检出明显优于传统X线检查,在早期RA诊断中有重要意义;CE及DCE-MRI可评价RA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3.
杨天富 《当代医学》2013,(19):96-97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在腕关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临床与生化检查证实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腕关节MRI表现。结果 58个腕关节滑膜受累,其中双侧受累25对,单侧受累8个,表现为滑膜增厚、T2WI信号增高,增强扫描明显强化;7例腕关节少量积液,8例腕关节构成骨骨质破坏、骨髓水肿等异常改变。结论 MRI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早期RA的病理演变过程,是诊断腕关节早期RA、观察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和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MRI表现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对于鉴别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及非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早期RA而未确诊的患者103例,男性34例,女性69例,年龄19~78岁.对研究对象进行平片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各种主要MRI征象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的指标,观察RA与非RA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关于RA诊断标准,对103例患者进行随访直至临床明确诊断者97例.符合RA 临床诊断标准者78例,非RA者19例.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阳性、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增快、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值升高诸指标在RA组与非RA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MRI各主要征象中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骨髓水肿、骨侵蚀诸指标RA组与非RA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以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ESR增快、RF阳性、CRP值升高、血管翳强化、滑膜增厚、骨侵蚀、骨髓水肿为指标时对于鉴别早期RA与非RA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手腕关节的滑膜改变、骨质侵蚀及关节腔积液等在MRI上的表现。同时探讨MRI表现与血清学检查指标相关性。方法:将根据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检查结果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其腕关节行X线平片检查未见骨质破坏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RA关节病变MRI影像学表现的特点。对MRI所见滑膜评分与血清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RI发现16例手腕关节有骨质侵蚀或骨髓水肿,其中骨质侵蚀共26处,12例无骨质侵蚀或骨髓水肿。所有病例腕关节均见有不同程度滑膜增厚,增强扫描可见血管翳强化。并发现腕关节滑膜评分分值与临床血清检查结果(RF、IgA、IgG、IgM)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与CRP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26,P>0.05)。此外,MRI还可显示早期RA的骨髓水肿、关节积液等征象。结论:MRI能清楚显示早期RA手腕部小关节病变,且明显优于传统X线平片检查。MRI可以对早期RA的滑膜炎进行半定量化分级评分,为早期RA滑膜炎的诊断及活跃程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尤其是早期RA的核磁共振(MRI)表现,为新标准下临床诊断RA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搜集RA病例77例,观察不同部位的各种异常MRI征象,评价主要MRI征象对于RA的诊断价值。结果:MRI可早期、清晰显示RA滑膜增厚、血管翳、骨髓水肿、骨侵蚀、腱鞘炎、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半月板改变等。结论:MRI可显示RA发病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为RA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腕关节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腕关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早期RA患者22例,女19例,男3例.临床诊断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行双腕关节X线平片及MRI检查.MRI均采用SE T1WI,TSE T2WI加压脂序列及增强后行Flash 2d T1WI加压脂序列扫描,成像平面为横断及冠状面.结果 22例患者,MRI下均见滑膜增厚及血管翳形成,其血管翳均见明显增强.22例均见骨质侵蚀、骨髓水肿及关节腔积液征像,其中15例见肌腱炎,而X线平片仅发现4例轻度骨质疏松,余18例均为阴性.结论 MRI能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对于临床怀疑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且X线平片又不能明确诊断者,建议行双腕MR检查,这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类风湿关节炎(RA)腕关节、手部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30例,RA病人4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观察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滑膜的厚度,血流供应、骨面及软组织情况。结果RA组共检查出73%腕关节滑膜增生,11%手部关节滑膜增生,89%腕关节及29%的手部关节增生的滑膜内见血管过度增生。病变关节数的10%见软骨下骨侵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显示RA病变关节的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软骨下骨侵蚀等病理改变,由于其无辐射、易重复的特点,是诊断RA病人腕关节、手部关节病变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采用动态增强MRI进行诊断,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进行治疗的3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RA组,另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动态增强MRI扫描和MRI平扫,观察各种MRI异常征象,并对其早期RA的诊断值进行分析.结果:早期RA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后与对照组相比,ERmax值明显较高,Slopemax值与对照组相比也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滑膜厚度RA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对其进行动态增强MRI检验能够对充分了解患者关节炎的发展状况,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RI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疑似早期RA病人行双手掌指关节及腕关节X线平片检查和MRI扫描。同时搜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分析MRI对早期RA诊断价值。结果:MRI异常征象滑膜增厚及强化、骨髓水肿、骨侵蚀诊断早期RA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3.85%和75.00%、65.38%和87.50%、19.23%和87.5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和20.00%、97.14%和28.00%、90.90%和14.29%。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2.15和0.62、5.23和0.22、1.54和0.92。ROC曲线下的面积为滑膜增厚或强化0.644(95%可信区间0.447~0.841),骨髓水肿0.764(95%可信区间0.604~0.925),骨侵蚀0.534(95%可信区间0.325~0.742)。结论:MRI能显示早期RA手腕部关节的病理改变,对骨侵蚀的检出优于传统X线检查。其中骨髓水肿敏感性最高,如联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使RA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腕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临床确诊为早期RA患者的腕关节X线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确诊为早期RA的40例患者中,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8例(20%),关节积液2例(5%),未发现滑膜病变、骨髓水肿、腱鞘炎等。MRI表现为滑膜病变(滑膜增生和滑膜炎)20例(50%),骨髓水肿32例(80%),骨侵蚀27例(67.5%),关节积液16例(40%),腱鞘炎3例(7.5%)。MRI在显示病变关节的滑膜病变、骨髓水肿、骨侵蚀、关节积液等方面与X线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以很好地显示早期RA滑膜和骨质的病变,在RA早期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退行性骨关节炎的MRI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方法50例膝关节OA及30例膝关节RA的病人行膝关节MRI检查,并分析各自MRI特点。结果RA组病人均可见广泛、弥漫的滑膜增生,其中25例病人可见滑膜血管翳形成,而OA组仅7例病人可见轻度滑膜增厚,未见滑膜血管翳形成者(X2=55.78P〈0.005);RA组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改变较严重且弥漫,而OA组软骨退变则较局限,且以关节摩擦大的部位受损为著,其软骨下骨改变较为局限,常常见于IV软骨退变;关节腔积液、半月板及韧带改变,在OA组与RA组之间无差异。结论根据膝关节滑膜、软骨、软骨下骨改变的程度、部位,MRI对OA及RA的诊断及鉴别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的MRI各种主要征像改变,探讨MRI在早期RA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3例以多关节肿痛为主诉的患者,经随访确诊87例,68例早期RA为观察组,19例非RA为对照组.2组分别双手腕部X线平片和MRI扫描检查,动态观察MRI改变及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68例早期RA患者MKI示关节积液50例、滑膜增厚40例、骨髓水肿16例、软骨及骨侵蚀28例,8例软组织病变 (包括腱鞘炎6例) .19例非RA患者MKI示关节积液6例,滑膜增厚为1例,骨侵蚀5例,腱鞘炎1例.关节积液、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骨髓水肿的阳性率RA组高于非RA组 (P<0.005) .MRI敏感性97.06%,特异性57.89%.24例进行了增强造影,滑膜强化/血管翳形成的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85.71%.实验组28例出现软骨和骨侵蚀 (28/68) ,33.33%在病程3月内;而12~24月出现软骨和骨侵蚀为100%.X线平片仅有3例出现轻度骨侵蚀 (3/28) .结论 手腕关节MRI可以反映早期RA的病理改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X线平片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与骨关节炎(OA)滑膜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RA、24例OA患者经关节 腔镜手术获得的滑膜标本病理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经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对滑膜细胞(FLS)增生程度、血管增生程度、 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几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对有无浆细胞浸润采用计数统计。并结合临床分析RA、OA滑 膜病理形态学的差异。结果OA滑膜也存在着血管翳形成,但OA-FLS增生程度、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和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 浆细胞浸润比例明显低于RA血管翳;血管增生程度低于RA血管翳,但无统计学差异。OA血管翳在显微镜下可表现的与RA 难以区分。结论OA滑膜存在着血管翳病理变化,FLS增生程度、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和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浆细胞浸润比例 明显低于RA血管翳;OA与RA血管翳的差异给诊断和治疗提示了一定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岩  李建军  赵应满  余宁 《海南医学》2010,21(12):26-27
目的分析早期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期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5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关节的MR扫描结果 ,均经临床及生化检查证实,其中男性10例,女性25例,年龄19-67岁,平均44.5岁,采用GE1.5TMR扫描仪,共扫描70个腕关节。结果 60个腕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信号异常,其中双侧受累25个,单侧受累10个,滑膜受累表现为滑膜增厚,T2加权像滑膜信号增高,7例腕间关节少量积液,9例腕关节构成骨出现骨质缺损、骨髓水肿等异常改变。结论 MR成像是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重要和可靠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出现双侧腕关节受累,滑膜增厚、强化及腕骨信号异常等,应考虑本病。  相似文献   

16.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多发性、非特异性的慢性关节炎症[1]。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多发于2040岁女性,通常自掌指关节及腕关节等小关节开始,以后侵及大关节,常为多发性、对称性,病理改变由滑膜改变开始,然后是血管翳形成,随后血管翳覆盖骨面,干扰正常营养,引起软骨破坏消失,纤维关节强直,最后骨性关节强直,直至功能丧失。如果早期使用药物治疗RA,不但可以显著减轻、延缓或遏制关节的器质性损害,也能减少药物的用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尽早的诊断相当重要。现在对30例早期RA患者双手、双腕关节骨侵蚀的X线片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MRI对早期发现RA患者骨侵蚀的敏感性优于X线片,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低场(0.35)MRI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临床确诊,影像证实的RA。35例普通关节病对照,分析早期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MRI特征。结果:膝关节RA MRI阳性表现,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90.6%),骨侵蚀(78.1%),软骨侵蚀(90.6%)等,以滑膜改变诊断膝关节RA,其敏感性、特异性、正确率分别为:70.0%、90.4%、76.8%;以软骨改变诊断膝关节RA,其敏感性、特异性、正确率分别为:76.7%、89.6%、82.5%。结论:MRI对膝关节RA定位、定性和分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脑膜瘤病变致硬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表现及MRI增强扫描在硬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MRI增强扫描显示硬脑膜异常强化的3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硬脑膜转移癌22例,脑脓肿4例,低颅压综合征4例,鼻窦霉菌感染侵入前颅窝、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32例病人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MRI平扫发现硬脑膜异常改变5例,均表现为硬脑膜线样增厚,其中4例为全硬脑膜均匀弥漫增厚,1例为右顶部硬脑膜不均匀增厚。MRI增强检查,32例病例均出现硬脑膜的线样增厚和强化,其中15例均匀增厚和强化,17例不均匀增厚,呈“鼠尾”样强化。结论MRI增强扫描是检出硬脑膜病变的重要方法,明显优于平扫。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如腕关节、掌指关节、踝关节、膝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变,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微血管增生,血管翳形成,进而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并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1])。早期诊断、合理治疗被认为是改善RA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相比于普通X线检查、关节超声,MRI能够较早反映RA病理学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RA提供客观依据,已为国际指南所推荐~([2])。本文将对RA的MRI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MR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促进MRI在RA早期诊断、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微小脑膜瘤CT与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江宁 《安徽医学》2010,31(3):266-269
目的分析微、小脑膜瘤CT与MRI的早期平扫征象,改进扫描方法,提高早期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小脑膜瘤CT、MRI平扫与增强资料,其中5例同时做CT与MRI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Plus 4排螺旋CT机及GESigna Profile 0.2 T开放式永磁型MRI机。常规CT10 mm层厚扫描后,减薄为5 mm薄层观察。MRI常规平扫后加扫另一方位的FLAIR序列;MRI增强后加扫延迟20 min的薄层增强扫描序列,层厚3 mm、层间距1 mm。结果CT平扫征象:脑皮质旁稍高密度小结节3例;结节内微细沙粒状钙化1例,周边低密度环线影1例。MRI平扫征象:脑皮质旁小结节15例,脑沟内微小结节3例;瘤周环线影7例,瘤周小血管移位3例,邻近的脑回推压轻度移位15例;瘤周轻度水肿2例。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瘤体结节高信号者16例、低信号者2例。注射Gd-DTPA薄层增强瘤体结节均明显强化,其中均匀强化者15例,不均匀强化者3例,脑膜尾征的11例。结论合理使用CT与MRI扫描技术可有效提高微、小脑膜瘤检出率;正确认识CT、MRI平扫的早期征象结合增强表现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