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 关于针感现象已有很多调查研究,薛崇成研究了截肢患者经络感作现象,认为经络感传现象是针刺穴位引起的兴奋在皮层沿特定经络模式扩延的结果。何广新根据临床观察认为针感循经传导现象与幻肢感、蚁行感不是同一过程。有人认为经络感传的形成有其相应的中枢和外周的生理、病理生理学基础。因此进一步观察分析幻肢感、幻肢痛患者的针感传导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与结果观察对象为截肢患者,共52例,共中  相似文献   

2.
从我们用磁穴疗法治疗内、妇、儿、五官等科疾病来看,磁场与经穴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原理,我们在针刺发现的循径感传显著者身上,观察磁场用于穴位能否引起循经感传,在针刺出现感传的情况下,加磁场能否起阻滞感传的作用。通过3例感传显著者的临床实验观察,我们认为,在某些感传显著者身上,磁场作用于穴位能发出与针刺引发相同的循经感传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感传  相似文献   

3.
国内就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百岁以上老人循经感传现象的专门研究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9年9~10月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百岁以上老人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调查,以补充这方面的空白. 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参加新疆百岁老人调查课题的社会科学组,在1989年6~7月对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及1987年以来公民  相似文献   

4.
经络实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浩 《中国针灸》1998,18(6):382-382
近年来,有关经络感传、经络实质的研究及临床实验的国内外文献报道日益增多,但经络实质研究中尚有一些问题值得同行们重视。1 感传出现率目前研究经络实质的基础是经络循经感传现象。我国曾于70年代中期,对6万余人进行历时6年的感传现象的普查。结果显示,感传出现率最低的是河南省为5.6%,最高的是黑龙江省为36.3%,感传出现的总人数是1万余人[1]。另有调查表明,在性别、年龄、地区、民族等方面的感传出现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对于以上矛盾,笔者认为,即使调查者们运用同样的检测器材和方法,但因忽略了人体自身在体质、性格、情绪、文化等方…  相似文献   

5.
<正> 经络感传现象是研究经络本质的重要方面。七十年代大量对感传的研究资料证明:经络感传现象在人体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此种现象在人群中比例尚少,使研究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据王卜雄和蒋敏达等报道对气功入静可提高经络感传出现率、提高针灸疗效和针麻效果有一定作用。为了探索气功对循经感传显现的影响,我们对经过气功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一次练功入静前后经络感传显现的测试。现作以报告。测试方法1.受测对象:系户县祖庵地段医院接受气  相似文献   

6.
循经感传现象是最常见的经络现象,也是目前研究中医经络理论的重要线索。近代对感传的研究,开始只是基于偶然的发现,从四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一直迟滞不前。直至1972年后,我国各省市普遍开展了感传现象的人群调查,确立此现象在人体的客观存在,方引起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使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调查所见的感传例,在人群所占比例仍然较少,特别是典型的感传例,只占人群的千分之几,从而使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面临很大困难。针对这一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在过去心包经循经感传时对心率影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心包经循经感传心阻抗图的变化,在感传过程中心率变化时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等心功能指标有何影响。方法对象:皆为7~12岁经胸透、心电、听诊检查、心肺正常之儿童,男23例、女28例共51例分二组。 1.心包经有感传组:20例 2.心包经无感传组:31例步骤:有感传儿童静卧10~20分钟后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5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研究针刺效应发挥作用的机理,60年代中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临床应用,7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又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取得了很多新进展。现仅就主要研究成果作一简略回顾。1循经感传现象的客观存在循经感传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和循经性等特点。全国经络协作组对32905人调查发现,循经感传现象存在于各种人群之中。在以低频电脉冲刺激经穴进行普查的条件下,它的出现率为20%,其中显著型者占0.2%~O.4%。在不同地区、民族、性别、年龄和职业的人群之间,循经感传的出现率无明显差异。对非洲国家居民调查发现,黑色人种同样存在循经感传现象,出现率比中国人高。环境和温度对循经感传有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循经感传现象,主要指病人或受试者在接受穴位刺激时产生的酸、麻、重、胀等沼经传导的主观感觉而言,为最常见的一种经络现象。一九七二年以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证明了循经感传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人群当中的一种生理和病理现象。一九七五年我们调查了2107例的结果表明,循经感传具有普遍性、潜在性、可激性、可控性、循经性、变异性、趋病性、效应性等规律。本着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这一  相似文献   

10.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脏象学说一样是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互相联系的学说。如能揭示它的本质,无疑对丰富祖国医学理论,更广泛的指导临床实践、阐明针麻原理都有重大意义。半年多来,我们对265例病人作了循经感传测定观察,共发现有经络感传现象者34例,现初步整理报告如下: 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多数是我院门诊针灸科及皮肤科病人,部分是内科肝病及外科胆系疾患的住院病人。观察对象应当是智力发育正常,语言表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碧英  黎宝娇 《针刺研究》1993,18(2):159-162
循经感传现象与年龄的关系,各地的报导尚有分歧。近10年来,我们对536名在校青少年的循经感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青少年受试者的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与成年人基本相同。但其循经感传的出现率,特别是循经感传的显著程度远比成年人高,结果稳定,可以重复。结果表明循经感传的显著程度与受试者年龄有密切的关系。虽然,目前还很难对此作出恰当的解释,但这一事实为进一步弄清影响循经感传“显现”的因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有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和促进循经感传机理的阐明。  相似文献   

12.
循经感传现象在我国历代医籍中均有记载,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因而也是我们今天研究经络学说,探讨经络实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十多年来,国内许多研究单位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以许多确凿的实验结果深入论证了循经感传的一些重要特征,记录到感传过程中循环出现的一些机能反应。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肯定了循经感传与针刺镇痛作用和临床疗效的密切关系,并初步掌握了一些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的手段。激发感传的成功和隐性感传的发现说明循经感传是在人群之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经络现象,这一现象以已知的医学和生物学知识尚难作出恰当的解释,有其固有的生理学基础。在充分肯定现象的基础上,目前,不少单位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掌握它的规律,提高针刺疗效,并对循经感传形成的机理和反映循经感传的指标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感传研究确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针刺临床疗效,闹明针灸针麻原理和经络实质都有直接的意义,有待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气功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观察到它对高血压病长期疗效确有稳定作用.在练功时脑电图、皮肤电位、肢体血流、皮肤温度及经络感传显现均出现相应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探索气功治病强身的作用原理,我们采用国产HWX-1型热象仪,对经过练功的高血压病病员进行了探测.兹将初步观察结果介绍如下.方法一、受试对象:高血压病病员20例.其中10例为练功组,练功均在一年以上;另10例未练功病员为对照组.两组都是男性,年龄40~60~ 岁.按1974年全国心血管会议高血压病分期标准均属Ⅱ期.二、观察方法:实验室室温恒定在23℃左右.病员进入实验室先休息15分钟,然后采取站功姿势,两手自然置于身体前,手背距探测屏幕25厘米左右.先进行常态观测,然后开始练功,并于练功15分钟及停止练功10分钟后分别进行观测.对照组不练功,在和练功组同样条件下进行观测.除观察热象图图象的辉度外(以下简称图象辉度),并选定左手拇指为固定观测点,以自动显示数码记录的该点温度值(以下  相似文献   

14.
灸法循经感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关于针刺循经感传的研究,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用灸法观察感传现象的报道尚少。故我们从1984年3月~1986年5月在医疗工作中,无选择地以249例病人为对象,运用不同的灸法,观察了1201穴次的循经感传现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方法 1.对象:针灸科门诊医治病员249人,年龄在16~70岁之间,职业不限,均无经络知识,智力发育正常,能与工作人员密切配合,诉述比较清楚、可靠和真实。2.灸治穴位:肺经—列缺、太渊。大肠经—曲池、合谷。脾经—三阴交、阴陵泉。胃经—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心经—神门、通里。小肠经—腕骨、支正。膀胱经—肺俞、肾俞、昆仑。肾经—照海、太溪。心包经—大陵、内关。三焦经—阳池、外关。肝经—大敦、太冲。胆经—绝骨、阳陵泉。任脉—膻中、中脘、气海、关元。督脉—百会、大椎、命门。3.艾灸方法:用模具做成底为6mm~2,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灸法感传现象的存在,并初步总结其规律,以期为临床足三里穴灸法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温和灸法灸正常人体足三里穴30 min,观察灸感的产生及是否出现循经感传现象,并记录灸感的感觉,感传出现的时间,感传的长度、宽度、深度及方向.结果:142名健康受试者出现灸感循经感传现象,感传出现的平均时间为17.4...  相似文献   

16.
<正> 自1972年以来,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余单位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在1977年至1979年间,我们安徽、福建、陕西、辽宁四省十四经感传图谱协作组也于安徽省蒙城县进行了这方面工作,并普查出经络敏感人(循经感传显著者)100名。调查情况表明“循经感传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在人群中的分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但是,这种现象长期稳定情况如何?迄今,还未见专题报道。近几年我们查定的循经感传显著者,随机抽取54名,作了重复对照观察,借以对循经感传现象的基本特征性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量资料说明,经络感传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在临床实践和针麻原理研究中均受到很大的重视。而它的物质基础以及这种特殊刺激感进入高级中枢的途径是什么,尤为广大医务人员所关切。有些单位对脊髓有病损的患者的经络感传现象作了不少工作,但报告尚不一致。为此,我们对102例因外伤引起的截瘫患者的经络感传现象进行了调查,兹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时灸感效应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太乙神针施灸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观察在施灸30 min内局部灸感及其传导类型与患者VAS疼痛值变化的关系,并记录感传出现的时间、感传的长度、宽度、深度及方向。结果 40例患者均出现表热灸感,治疗前后VAS差值为(38.50±14.38)mm;出现透热灸感18例,治疗前后VAS差值为(38.89±12.43)mm;出现扩热灸感6例,治疗前后VAS差值为(45.00±14.10)mm;出现远处传导灸感13例,治疗前后VAS差值为(41.54±13.90)mm。出现4种灸感的患者治疗前后VAS值均最高,其次分别为出现3、2、1种灸感。不同类型灸感患者治疗10 min后与治疗20 min后及治疗20 min后与治疗30 min后VAS值差值比较,出现4种灸感的患者差值最高。结论不同灸感类型出现频率不同,灸感的出现与病情的轻重相关。出现灸感类型数量对疾病缓解过程有影响,但对最终疗效影响较小。单一的灸感(仅有表热),起效较快,多在0~10 min内。而其他灸感(透热、扩热、远处传导等)起效较慢,多在20 min前后。  相似文献   

19.
循经感传伴发的循经肌电发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循经感传机制和循经感传伴发的循经肌电发放。方法应用多导电生理技术证明,循经感传现象伴发有循经肌电发放,从而使循经感传现象有了客观化指标。结果和结论循经感传现象的出现与循经肌电的步进速度同时出现。循经感传轨迹与循经肌电步进在同一位置中。臂丛神经阻滞后,循经感传和循经肌电信号一同消失,表明这些现象有赖于中枢的功能完整。  相似文献   

20.
循经感传现象是经络现象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有两种基本活动形式,即:显性感传和隐性感传。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声电针仪治疗43例隐性感传近视眼患者的同时,观察了十二经某些俞穴温度的变化。现将观察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本文收治确测为隐性感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