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肝病毒标志物与PCR-HBV定量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长义  王山梅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2):1480-148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与其HBV-DNA含量的临床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定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HBV-M和HBV-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HBeAg/IC及单纯HBcAb阳性的4个组中,HBV-DNA阳性率分别是97.17%,30.56%,100%和25%;在HBsAg,HBeAg,HBeAb、HBcAb定量检测高、低值两组HBV-DNA含量对比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6.92%,58.14%;100%,97.26%;20.00%,11.42%;64.62%和27.63%。结论:HBV-DNA比HBV-M更能及时准确反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程情况。  相似文献   

2.
香港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与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香港1979~1993年间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水平和趋势。在假定年龄别死因别死亡率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在1979~1993年和1993~2020年间对主要死因别粗死亡率的影响。主要死因别标化率按其在1979~1993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依次为:脑血管病(男:-4.9%;女:-3.5%)、心脏病(男:-4.3%;女:-2.8%)、呼吸系病(男:-2.8%;女:-2.2%)和恶性肿瘤(男:-1.0%;女:-0.6%)。人口老龄化因素可使主要死因别粗死亡率在1979~1993年间增加33%以上,在1993~2020年间增加50%以上。  相似文献   

3.
甲基汞对大鼠脑突触体谷氨酸摄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卫国  陈学敏 《卫生研究》1999,28(4):196-197
应用高亲和性摄取试验研究了甲基汞在体外对大鼠脑突触体谷氨酸摄取的影响。结果表明,1×10-9~1×10-4mol/L甲基汞可使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突触体3H-L-谷氨酸摄取量分别下降0.7%~74.4%、7.5%~91.1%、1.4%~76.6%和4.4%~77.0%,其中在1×10-6~1×10-4mol/L范围内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7.9、3.6、2.2和4.3×10-6mol/L。本研究结果提示甲基汞可明显抑制大鼠脑突触体高亲和谷氨酸摄取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维吾尔族,彝族人群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MspI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PL)对214名新疆维吾尔族人和144名云南彝族人的ALAD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维吾尔族人群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占82.71%,ALAD1-2杂合子占15.89%,ALAD2-2纯合子基因型占96.53%,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65%和9.35%,在彝族人群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占96.53%,ALAD1-2杂合子占2.87%,而ALAD2-2纯合子付占0.69%,ALAD1和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7.92%和2.08%。结论:中国维吾尔族人群的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文献报道的欧洲白人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近,在彝族人群的ALAD2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文献报道的亚洲人群相近。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同时检测调味品中三种氯内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了GC-ECD同时分析调味品中三种氯丙醇的方法。方法 采用柱层析方法,用乙醚及正已烷和乙醚(1+1,v/v)的混合液对样品进行提取与净化,经七氟丁醚咪唑衍生,最后通过GC-ECD测定调味品中氯丙醇的含量。结果 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化,本法可以同时测定调味品中的1,3-二氯-2-丙醇、2,3-二氯-1-丙醇和3-氯-1,2-丙二醇,检出限为0.01mg/kg。当氯丙醇的添加范围在0.01-0.5mg/kg时,1,3-二氯-2-丙醇(1,3-DCP)的回收率可达89.5%-97.5%;2,3-二氯-1-丙醇(2,3-DCP)的回收率可达93.8%-100.8%;3-氯-1,2-丙二醇(3-MCPD)的回收率可达90.4%-102.1%。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6.
人群HAV和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德州市农村.对186名健康人群间隔1年取双份血清.检测HAV和HBV感染标示。结果,首次检测抗-HAV、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6.88%、15.05%、43.55%和2527%、HBV感染率为61.29%。各标志无性别分布差异.年龄别阳性率除抗-HAV外.其他标志均无明显区别.1年后检测,在易感人群中.抗-HAVIgM阳性率和抗-HAV阳转率分别为13.95%和16.28%,HAV新感染率为30.23%;HBsAg抗-HBs和抗-HBc阳转率分别为3.16%.20.00/和13.04%.HBV新感染率为29.17%。提示该农村是HAV和HBV高感染地区.  相似文献   

7.
选择283名静脉吸毒者(IVDAs)和121名献血员(BDS)进行Anti-HIV、HBsAg、Anti-HBs、Anti-HBc、Anti-HCV和Anti-HTLV-1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283例IVDAs的Anti-HIV、HB-sAg、Anti-HBs、Anti-HBc、Anti-HCV和Anti-HTLV-1的检出率分别为0%、23.67%、44.17%、91.17%、97.17%和0%;121例BDs的上述6项指标分别为0%、11.57%、88.43%、65.29%、0.83%和0%。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蜚蠊种群、栖息生境和不同场所不同灭蟑方法灭效的调查研究,探讨铁路待等客运站的蜚蠊防制对策。方法:采用以环境防制防为主,加强监测、分类实施、重点防制等综合防制措施。结果:措施实施后2年各场所与实施前相比,斐蠊成、若虫密度分别降低77.99%-90.26%和77.48%-98.24%,卵鞘密度分别降低85.00%-100%和100%;不同场所一次用药后3、7、15、30d蜚蠊成、若虫密度分别降低66.67%-88.89%、74.11%、-88.00%、70.00%-79.07%和70.59%-75.71%;重点部位蜚蠊成、若虫密度从实施前平均密度的2.38-2.93倍,分别降为1.16-1.30倍和0.38-1.18倍;而且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灭蟑经费。结论:有效地控制了蜚蠊滋生繁殖,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反相HPLC法同时测定头发尿和血中锌铜铅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meso-四(对羟基苯)卟啉与金属离子配位反应条件,配合物稳定性以及色谱分离条件的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头发、尿和血中锌铜铅镉离子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四种金属离子的检出限分别为0.05μg、0.03μg、0.02gμ、0.04μg;线性范围分别为0-40μg、0-15μg、0-4.0μg、0-3.0μg;测定发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8%、8.9%、6.5%、12.1%;尿样的RSD分别为5.6%、4.2%、13.3%、14.3%;血样锌、铜的RSD分别为9.2%、3.8%;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94%、86%-93%、100%-101%、84%-100%。经与原子吸收光度法对照试验,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职业性哮喘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3例可疑与职业有关的哮喘住院病例,进行了职业史、病史、物理检查,结合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A-BPT)、变应原皮试(ST)、特异性IgE(S-IgE)及特异性IgG4(S-IgG4)等项检查。结果表明:A-BPT阳性率67.4%,阳性组的ST、S-IgE、S-IgG4阳性率分别为53.0%,54.5%和59.0%,明显高于激发阴性组。ST、S-lgE、S-IgG4与A-BPT的符合率分别为71.0%,69.4%及73.9%,S-IgE与S-lgG4符合率为78.3%。以上指标在评价职业病因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几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则能极大地提高病因诊断的正确性与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3岁以下儿童何偻病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儿保门诊对622名0-3岁儿童进行佝偻病患病调查。结果0-、1-、2-3岁组患病率分别为78.5%、67.7%、29.4%;未补充、间继补充和经常补充维生素D制剂发病率分别为81.81%、64.15%、37.68%;户外活动晒太阳每日1小时和不足1小时发病率分别为51.60%和65.8%。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测定209例肾透析患者血液中HBV-DNA和HCV-RNA,阳性率HBV-DNA为2.4%、HCV-RNA为16.3%;76例肾移植后患者阳性率HBV-DNA为2.6%、HCV-RNA为23.7%;对照组阳性率HBV-DNA为1.8%、HCV-RNA为2.0%。HBV-DNA阳性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透析组和肾移植组HCV-R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肾移植组高于肾透析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阳性合并HCV-RNA阳性为42.9%(3/7)。52例HCV-RNA阳性患者基因分型为Ⅱ型76.9%、ⅡⅢ型11.5%、Ⅲ型11.5%。介于目前的状况,对献血检测,对阳性患者进行HBV-DNA、HCV-RNA检测,对阳性患者实行分机透析,是降低血透及肾移植患者乙、丙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运用ELISA,SPRIA对宜昌市209名药瘾者和同期正常人群检测甲型-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药瘾者各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的检出率,抗-HAV.IgM4.6%,HBsAg16.3%,,抗-HBs43.1%,抗-HBc53.1%,抗-HCV36.4%,抗-HDV36.4%,抗-HEV6.7%,抗-HGV10.5,除后2种因正常人群较少外,均显著地高于或低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4.
三种快速测定水中化学耗氧量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比色法,微波消解法与标准回流法在测定各种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时的优缺点。方法:利用比色法,微波消解法与标准回流法对各种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对各种实际样品测定中比色法,微波消解法与标准回流法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4.3%-9.59%,3.58%-5.61%及4.03-4.27%,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0%-95%,90%-96%及90%-98%,结论:微波消解法具有简单、快速和准确等特点,在未来的环境样品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宝山区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HBV感染情况。[方法]用ELT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HBV总感染率49.92%(322/645),标化感染率47.44%。接种过乙肝疫苗的1-19岁组HBsAg阳性率0.96%,显著低于20-59岁组的8.71%;抗-HBc阳性率3.21%,显著低于20-59岁组的18.62%;抗-HBs阳性率56.41%,显著高于20-59岁组的27.63%。[结论]宝山区乙肝疫苗接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铅对大鼠海马脑片谷氨酸递质体外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铅损害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采用大鼠海马脑片观察铅在体外对谷氨酸递质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3.1~50.0μmol/L铅使海马脑片无钙状态下的3H-DL-谷氨酸自发性释放量增加23.2%~66.2%,并有剂量-效应关系。但在含钙介质中,当铅染毒剂量从1.0μmol/L增加为50.0μmol/L时,3H-DL-谷氨酸的自发性释放量减少22.6%~55.3%,而高钾去极化释放量增加89.3%~332.1%,而且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表明铅对谷氨酸递质自发性和去极化释放过程均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推广应用甲肝疫勒后人群免疫水平的动态变化,为逐步使高危人群得到免疫覆盖,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提供依据。方法:1998-2000年连续3年检测健康人群抗HAVIgG。结果:1998、1999年人群抗HAVIgG阳性率分别为74.24%、76.36%,至2000年时,人群抗HAVIgG阳性率为83.68%;2-4岁、6-8岁、13-15岁、20-29岁;30-39岁的抗HAVIgG阳性率分别达到74.02%、68.49%、79.41%、85.71%、90.80%。甲肝不同流行强度的三个地区,抗HAVIgG阳性率不同,尤以甲肝高发区的东台抗HAVIgG阳性率上升明显。东台肝炎监测点在使用疫苗后的1994年,1995年抗HAVIgG阳性率分别为45.17%和58.42%,而1998年抗HAVIgG阳性率达68.19%,1999年抗HAVIgG阳性率为75.16%,至2000年时,抗HAVIgG阳性率为85.71%。0-,10-,20-,30-,40-岁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上升80.62%、76.62%、84.42%、86.67%、91.53%。结论:大规范推广接种甲肝疫苗后,能大量消除易感人群,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输血后丙型肝炎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展筛查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之前,在河北省甲、乙两地前瞻性调查了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甲地献血员在献血前筛查HBsAg和ALT,观察了64名受血者;乙地献血员献血前不筛查任何指标,观察了90名受血者。PTHC发生率,甲地为21.9%,乙地为44.4%;输血后抗-HCV阳转率分别为18.8%和45.6%;输入抗-HCV阳性血发病率甲地为55.6%,乙地为83.3%;输入抗-HCV阴性血发病率甲地为7.3%,乙地为4.2%。ALT首次异常距输血时间甲地为51.9±20.9天,乙地为48.2±16.8天;抗-HCV阳转距输血时间甲地为42.4±15. 9天,乙地为38. 4±11.8天。对PTHC病例随访 5年,临床痊愈率,病后1、2、3、4、5年分别为45.8%、51.7%、55.9%、62.1%和74.5%;ALT异常率各为40.7%、44.8%、32.2%、15.5%和12.8%;抗-HCV阳性率各为98.3%、94.8%、79.7%、72.4%和75.5%;HCV RNA阳性率各为73.9%、69.6%、58.8%、缺和41.2%。这些结果表明抗-HCV阳性血有强传染性.抗-HCV和HCVRN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细胞表面免疫分子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MSC和T细胞;电镜观察MSC和T细胞共同培养时的相互作用;检测MSC对T细胞表面分子CD54,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PDL)-1,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MHC—II表达的影响。结果MSC与T细胞共培养时,大量MSC和T细胞连接在一起:T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率:离体实验一买验组:CD54:(66.0±1.3)%;PDL-1:(61.0±19)%,MHC-I:(23.4±3.4)%,MHC-II:(27.5±1.2)%;对照组:CD54:(52.1±2.0)%,PDL-1:(42.1±2.0)%,MHC-I:(19.5±3.0)%,MHC-II:(9.2±0.8)%;在体实验一实验组:CD54:(59.0±2.6)%;PDL-l:(57.4±2.4)%;MHC-I:(22.6±2.7)%;MHC-II:(22.4±2.0)%;对照组:CD54:(51.5±1.0)%,PDL-1:(50.0±3.3)%,MHC-I:(18.1±1.5)%,MHC-II:(9.7±0.6)%。结论MSC与T细胞相互接触后促进T细胞表达CD54,PDL-1,MHc-I,MHC-II,这可能在MSC对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免疫状况10年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95年,运用SPRIA对宜昌市部分人群进行三次乙肝标志物检测。三次检测结果,HBsAg由16.3%,防至9.9%和5.2%,抗-HBs由34.7%升至46.8%和64.9%,抗-HBc由52.8%降至26.1%和24.2%,其差异均极为显著。0-14岁人群HBsAg由18.9%降到0,抗-HBs由18.9%上升57.1%和62.5,抗,-HBs单项阳性由12.4%升到33.0%和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