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对体外培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增殖功能及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用足容积法测量关节肿胀度;采用collagenasetypeⅡ消化法分离、培养滑膜细胞,MTT法检测重组人内抑素体内用药对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放免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CFA致炎后d10,AA大鼠出现继发性炎症,此时皮下注射重组人内抑素(1·25,2·5,5mg·kg-1),连续7d,对照组于d10给予MTX(1·0mg·kg-1)。各剂量组能明显抑制AA大鼠的继发性足肿胀;重组人内抑素体内用药可明显减少AA大鼠滑膜细胞数量,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各剂量组均可明显抑制AA大鼠滑膜细胞产生过高的IL-1β和TNF-α。结论重组人内抑素抑制AA大鼠滑膜细胞过度的增殖及过高的细胞因子是其治疗AA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rhEndostatin)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细胞周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rhEndostatin抑制AAFLS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AA大鼠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hEndostatin对AA FLS细胞周期的影响;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定量分析rhEn-dostatin对AA大鼠滑膜组织PCNA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A FLS G1期细胞减少(P<0.01),S期和G2/M期细胞增加(P<0.01);AA大鼠滑膜组织PCNA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与AA模型组相比,rhEndostatin治疗组细胞G1期比例增加(P<0.0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0.01);滑膜组织PCNA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rhEn-dostatin可引起AA FLS细胞周期G1期阻滞,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AA FLS 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34):4779-4781
目的:研究彝药刺三甲醇提物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阳性对照(尼美舒利,0.03 g/kg)组和刺三甲高、中、低剂量[7、3.5、1.75 g(生药)/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于右后足趾部sc弗氏完全佐剂(0.1 ml)复制AA大鼠模型,致炎后,各组大鼠ig相应药物,每天1次。30 d后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10、TNF-α、NO、PGE2含量,并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NO、PGE2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刺三甲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NO、PGE2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刺三甲组部分切片滑膜细胞轻度增生、纤维组织轻度增生、炎细胞不同程度浸润、巨噬细胞有轻度增生;正常对照组无此变化。结论:彝药刺三甲醇提物对AA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NO、PGE2的含量,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静  孟楣  王晓玉  葛平  江莹  张贺  王芳 《中国药房》2015,(22):3083-3086
目的:研究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取7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中药[祛风止痛胶囊0.4 g(生药)/kg]组、阳性对照西药(来氟米特片2.1 mg/kg)组和新风胶囊低、中、高剂量[0.8、1.6、3.2 g(生药)/kg]组,依次记为A、B、C、D、E、F、G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复制AA模型,致炎第12天开始连续ig给药28 d。检测并计算各组大鼠给药前、后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于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关节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升高,血清及关节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给药前比较,C、D、E、F、G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F、G组大鼠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降低,血清及关节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B组大鼠踝关节组织出现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C、D、F、G组大鼠滑膜增生和炎症情况较B组均减轻。结论:新风胶囊对AA模型大鼠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滑膜细胞凋亡、抑制滑膜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叶静  谈弋 《安徽医药》2017,21(8):1384-1387
目的 研究紫草素抑制由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的机制.方法 以淀粉培养基注射BALB/c小鼠腹腔,诱导并分离巨噬细胞,以APC标记F4/80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巨噬细胞情况;用1 mg·L-1的LPS刺激上述分离的巨噬细胞,分组如下:DMSO溶剂对照组,LPS对照组,LPS+低剂量紫草素组(0.1 μmol·L-1);LPS+中剂量紫草素组(1 μmol·L-1);LPS+高剂量紫草素组(10 μmol·L-1);通过ELISA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测定各处理组培养上清液以及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分别测定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的p65亚基磷酸化表达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可知,APC标记的F4/80染色巨噬细胞的纯度可达97.8%;ELISA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紫草素处理后可以抑制由LPS刺激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P<0.05),并增加IL-10的表达(P<0.05),且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紫草素能下调由LPS刺激的TLR4的表达水平和NF-κB的p65亚基磷酸化表达.结论 紫草素的抗炎机制可能是通过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活化NF-κB,抑制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并促进IL-10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阚晶  李俊  冯利杰 《安徽医药》2011,15(11):1348-1351
目的研究苦参素(OM)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AA)的影响,并探讨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AA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足爪肿胀度、多发性关节炎指数(AI),HE染色观察关节病理学改变,放免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 OM(60、120 mg.kg-1)剂量组能明显抑制AA大鼠继发性足肿胀,改善膝关节的病理学病变,使AA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OM对AA大鼠有治疗作用,调节体内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A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马颖  颜海燕  刘梅  周兰兰 《中国药房》2008,19(6):411-414
目的:研究鸡矢藤提取物(EPS)对尿酸钠晶体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的影响。方法:采用尿酸钠晶体制备大鼠GA模型,用足爪容积测量仪测定造模后不同时间大鼠的踝关节肿胀度;观察造模24h后大鼠步态并进行行为学评分;以HE染色观察大鼠关节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关节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EPS能显著降低GA模型大鼠的踝关节肿胀度,改善其步态异常。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EPS可减轻GA模型大鼠踝关节的组织水肿,减少关节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以及改善滑膜增生等病理改变。放射免疫分析检测结果显示,EPS可显著降低GA大鼠滑膜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论:EPS对尿酸钠晶体诱导大鼠GA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1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白芍总苷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CIA模型,并分离培养正常大鼠和CIA大鼠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考察TNF-α在0.02~20μg.L-1浓度时对培养的正常大鼠FLS和CIA大鼠FLS的增殖反应和FLS分泌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和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选择TNF-α的最佳刺激浓度。观察不同浓度(15.625~250 mg.L-1)的白芍总苷在TNF-α的最佳刺激浓度时对CIA大鼠FLS的增殖反应和FLS分泌PGE2,cAMP和IL-1β的影响。用MTT法检测FLS的增殖反应,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PGE2,cAMP和IL-1β的水平。结果:TNF-α在20μg.L-1的浓度时均显著抑制正常大鼠FLS和CIA大鼠FLS分泌cAMP,显著促进PGE2和IL-1β的分泌,故选20μg.L-1为TNF-α的最佳刺激浓度。TGP能显著抑制20μg.L-1TNF-α对CIA大鼠FLS的促增殖反应,明显上调降低的cAMP水平,明显下调升高的PGE2和IL-1β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TNF-α可以促进CIA大鼠FLS的增殖,降低cAMP,升高PGE2和IL-1β。TGP则能明显逆转TNF-α对FLS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木瓜苷通过抑制滑膜细胞功能减轻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Dai M  Wei W  Shen YX  Zheng YQ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3,24(11):1161-1166,1176
目的:观察木瓜苷(GCS)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作用,分析该作用与改善滑膜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方法: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AA,足容积法测量AA大鼠继发侧足容积,对关节疼痛和多发性关节炎进行评分,用11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和分离滑膜细胞,透射电镜进行滑膜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l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中TNFα和PGE2含量.结果:GCS(60,120mg/kg)连续灌胃8天,可明显减轻大鼠AA的继发性足肿胀、炎性疼痛反应和多发性关节炎指数,改善滑膜细胞形态的异常并降低其高分泌的IL-1、TNFα和PGE2含量;GCS(120mg/kg)在减轻继发性炎症、疼痛和抑制滑膜细胞分泌PGE,方面明显优于阿克他利.结论:GCS具有减轻大鼠AA的作用,该作用的发挥可通过改善滑膜细胞异常的超微结构并抑制其过度分泌IL-1、TNFα和PGE2。  相似文献   

10.
张瑶  屠莹  胡占嵩  陈丽娟 《安徽医药》2019,23(3):454-457
目的 研究祛风舒筋丸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建立弗氏完全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检测体外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血清细胞因子含量以及滑膜VEGF、ICAM-1的表达水平。 结果 祛风舒筋丸能显著抑制模型大鼠足趾肿胀,抑制体外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抑制VEGF、ICAM-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山蒟提取物(EPH)、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单核巨噬细胞U937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的抑制作用。方法:以80 mg·L~(-1)的oxLDL刺激U937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时间点IL-1β、TNF-α释放量,绘制释放曲线,并考察EPH、EGB对其释放的影响。结果: oxLDL刺激U937细胞释放IL-1β、TNF-α;在24 h时,IL-1β与TNF-α释放量均极显著性增加(P<0.01),EPH、EGB均在100、10 mg·L~(-1)浓度下对IL-1β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EPH在100、10 mg·L~(-1)浓度和EGB在100 mg·L~(-1)浓度下均对TNF-α释放有显著性抑制作用。结论:oxLDL(80 mg·L~(-1))在体外可显著诱导U937细胞释放炎性因子IL-1β、TNF-α, EGB、EPH对炎性因子释放有抑制作用,且在100 mg·L~(-1)浓度下EPH的体外抗炎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戊地昔布联合阿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MCF-7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阿霉素(0.25mg·L-1)组、戊地昔布(25、50、100μmol·L-1)组及联用组(阿霉素0.25mg·L-1+戊地昔布25、50、100μmol·L-1),加入相应药物继续培养,检测培养24、48、72h(n=6)后各组人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检测戊地昔布25μmol·L-1时培养48h后各组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及环氧酶2(COX-2)蛋白表达。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除戊地昔布25μmol·L-1培养24h外,阿霉素组、戊地昔布组及联用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增加(P均<0.01),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与阿霉素组和戊地昔布组比较,联用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增加(P均<0.01)。戊地昔布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联用组细胞阻滞于G0/G1期和G2/M期。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戊地昔布组、阿霉素组及联用组PCNA、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仅戊地昔布组和联用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戊地昔布与阿霉素联用具有协同抑制人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抑制CyclinD1和PCNA蛋白表达从而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对铝负荷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离体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7d,分成空白对照组(200μmol·L-1NaCl)、铝模型组(200μmol·L-1AlCl3)、美洛昔康小、中、大剂量(10-8、10-7、10-6mol·L-1)组,给药24h后,检测各组神经元光密度值、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铝模型组光密度值降低、LDH漏出率升高、SOD活性减弱、MDA含量升高(P<0.01),神经元形态发生明显损伤;与铝模型组比较,美洛昔康各剂量组光密度值升高、LDH漏出率降低、SOD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P<0.01或P<0.05),神经元形态出现明显改善。结论:美洛昔康对于铝负荷致离体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李建勋  华海婴  李瑞 《中国药房》2010,(45):4238-4239
目的:研究紫苏醇亚微乳剂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紫苏醇溶液为对照,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50、100、200、400、800μmol·L-1)紫苏醇亚微乳剂处理不同时间(24、48、72h)后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率及半数抑制量(IC50)值,并设立空白组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作用24h、浓度高于400μmol·L-1,48h、浓度高于100μmol·L-1,72h、浓度高于50μmol·L-1时均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P<0.05);后2组抑制作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对MCF-7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353.9、377.9μmol·L-1。结论:紫苏醇制成亚微乳剂后与其溶液比较,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相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熊晶  白莉  方伟蓉  孔毅  李运曼 《药学进展》2011,35(8):367-372
目的:体外实验评价pENW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提供pENW可开发成为抗血栓药物的依据。方法:原代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以消化合并刮取法取自牛胸主动脉。H2O2(800μmol.L-1)和LPS(1 mg.L-1)分别用于模拟氧化应激损伤和炎性损伤,经典的G riess Reagent法用于检测一氧化氮的含量。LPS(100μg.L-1)用于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在考察pENW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时,设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模型组(分别给予H2O2800μmol.L-1或LPS 1 mg.L-1进行造模)、阳性药给药组(在H2O2造模前给予依达拉奉10-5mol.L-1或在LPS造模前给予阿司匹林10-4mol.L-1)和不同剂量pENW给药组(造模前分别给予pENW 10-4,10-5,10-6和10-7mol.L-1)。在探讨病理条件下pENW对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调节作用时,设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模型组(给予LPS 100μg.L-1)、阳性对照组(造模前给予阿司匹林10-4mol.L-1)和不同剂量pENW给药组(造模前分别给予pENW 10-4,10-5,10-6和10-7mol.L-1),而在进行正常生理条件下pENW调节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作用的研究时,除不设模型组外,其余各组亦不给LPS。结果:pENW能剂量依赖性地减轻H2O2和LPS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pENW10-4mol.L-1+H2O2和pENW 10-4mol.L-1+LPS组,细胞存活率分别升高至(97.6±40.4)%和(64.7±8.0)%;10-4mol.L-1的pENW使血管内皮细胞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合成的一氧化氮由空白组的(15.50±2.82)升高至(48.68±10.81)μmol.L-1(P〈0.01);但pENW能抑制LPS(100μg.L-1)引起的一氧化氮大量升高,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pENW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调节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与维拉帕米逆转乳腺癌细胞耐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宛丽  赵家太  栗兵霞 《中国药房》2008,19(25):1945-1947
目的:研究α-干扰素与维拉帕米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方法:以对药物敏感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经阿霉素(ADM)诱导具有MDR表型的人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CF-7/ADR为体外试验模型,分别单用及联用α-干扰素与维拉帕米对细胞系进行处理,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耐药倍数和逆转倍数;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表面P-170的表达。结果:α-干扰素与维拉帕米联用后使乳腺癌细胞耐ADM的IC50降低为0.32μmol·L-1,优于二者单用(2.29、1.23μmol·L-1),逆转倍数升高到51.88(二者单用为7.25、13.49),P-170表达低于二者单用。结论:单独应用α-干扰素、维拉帕米均可达到部分逆转MCF-7/ADR对ADM的耐药作用,但二者联用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7.
周少丹  过晶  丁永娟  吕娟  谢芬 《中国药师》2011,14(6):766-769
目的:研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方法。方法:收集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样,选择5,10,20μmol·L^-1不同浓度的ADP测定血小板1,3,5min的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结果:5μmol·L^-1ADP组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聚集率与10,20μmol·L^-1ADP组差异显著(P〈0.01),10μmol·L^-1ADP组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聚集率与20μmol·L。AD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血小板聚集率有直方双曲线和波形图两组有代表性的图形。结论:对于普利生公司的LBY—NJ4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10μmol·L^-1为最适ADP诱导剂浓度。初步推断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图形为直方双曲线,可能对氯吡格雷的反应较高,氯吡格雷能起到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利  李荣霏 《中南药学》2013,(10):729-73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probucol,PRB)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at mesangial cells,RMCs)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①将RMCs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1)、高糖组(葡萄糖30.0mmol·L^-1)、高糖+不同浓度PRB纽(葡萄糖30.0mmol·L^-1+10、20、50μmol·L^-1PRB),MTT法检测培养24、48、72h后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24h后TGF-β1分泌量。②将RMCs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1)、渗透浓度对照组(5.5mmol·L^-1葡萄糖+24.5mmol·L^-1甘露醇)、高糖组(葡萄糖30.0mmol·L^-1)、高糖+20μmol·L^-1PRB组,ELISA法检测培养12、24、48、72h后TGF-β1分泌量。结果①培养24h后,高糖刺激RMCs增殖,PRB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MCs的增殖(P〈0.05)。②高糖刺激24h后,TGF-β1分泌量增多,PRB能抑制高糖诱导的TGF-β1,分泌(P〈0.05)。结论PRB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的分泌,抑制高糖条件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子痫前期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以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tHcy水平及其与叶酸、维生素B12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320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轻度236例,重度84例)和320例正常同期妊娠妇女血浆tHcy水平,同时用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叶酸水平,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浆tHcy水平为(11.65±3.54)μmol·L^-1,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6.73±2.58)μmol·L^-1](P〈0.01),且重度患者[(16.57±5.21)μmol·L^-1]显著高于轻度患者[(10.48±4.11)μmol·L^-1](P〈0.01);血清叶酸水平子痫前期组[(11.82±3.67)nmol·L^-1]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4.71±3.89)nmol·L^-1](P〈0.01);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子痫前期组[(338±91)pmol·L^-1]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406±88)pmol·L^-1](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浆tHcy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浆tHcy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血浆t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云南红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2 mg.kg-1,云南红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云南红药0.4、0.2和0.1 g.kg-1,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01 mL.g-1,所有大鼠均为每日给药1次,连续28天。记录各组大鼠右后足肿胀程度变化情况,并于第28天处死大鼠,检测其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15天,云南红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大鼠分别在注射Ⅱ型胶原蛋白后的第22、20、18天右足肿胀率达100%;与模型组相比,云南红药高、中剂量在给药16天后即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而云南红药低剂量组在给药24天后才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云南红药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152.34 ng.L-1和31.76μg.L-1,高剂量组分别为69.64 ng.L-1和15.37μg.L-1,中剂量组分别为82.21 ng.L-1和19.44μg.L-1。结论:云南红药能够有效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