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宫颈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590名妇女采用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进行筛查,初筛异常和临床高度怀疑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或颈管内诊刮,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590例样本中,细胞学及HPV均阴性者无高度病变发生,细胞学阴性、HPV阳性者中大于等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的检出率为10.1%,细胞学阳性及HPV阳性同时存在的病例中大于等于CINⅡ的检出率为39.4%,而仅细胞学阳性、HPV阴性者CINⅡ检出率为12.3%,无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生。结论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HPV检测准确、快速、敏感,可用于大规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且阴性预测值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用液基细胞学检测系统(TCT)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TCT和HPV-DNA检测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并观察TCT基础上对ASC进行HPV-DNA检测,观察联合检测是否提高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TCT检测和HPV-DNA检测与病理的符合率分别为87.0%和72.0%,在TCT基础上对ASC进行HPV-DNA检测,发现联合检测与病理检测的符合率高达92.0%。结论:TCT和HPV检测能够提高检出敏感度和高度病变的阳性符合率,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可以用TCT或HPV检测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与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妇科门诊同时做HPV-DNA检测与TCT检查者并有活检资料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细胞学诊断标准按照TBS(2001)分类.HPV-DNA检测以高危型病毒量RLU/CO1.O为阳性,TCT诊断≥ASCUS为阳性,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 Ⅰ为阳性.结果 高危型HPV-DNA检测对活检诊断≥CIN Ⅰ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为89.1%;TCT检查对活检诊断≥CIN Ⅰ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为78.3%,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敏感性较液基细胞学(TCT)检查高,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TCT检查对CIN Ⅰ、CIN Ⅱ、CIN Ⅲ及浸润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PV-DNA检测(均P<0.05).结论 TCT检测与HPV-DNA检查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两者结合可以提高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阎臻 《中国卫生产业》2012,(11):138-139
目的 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巴氏涂片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6月,选择在我院因宫颈疾病而就诊的患者600例,分别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以金标准,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查与巴氏涂片检查的检出率和符合率.结果 TCT在LSIL、HSIL、癌的检出率高于巴氏涂片法,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TCT对LSIL、HSIL的符合率高于巴氏涂片法,对癌的符合率两者都达到了100%.结论 TCT用于妇科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具有检出率高、与病理结果符合率高等优点,且无创,是宫颈病变普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危型HPV-DNA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TCT)在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参加宫颈普查的绝经后妇女346例,同时进行高危型HPV-DNA和TCT检查,发现阳性者即进行病理学活检。结果 HPV-DNA和TCT两种筛查方法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CT及HPV-DNA两种筛查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9.05%和44.64%,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2.91AB和12.17AC,P<0.05),与TCT联合HPV筛查的双阳性结果比较,单独HPV筛查的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ASCUS、LSIL、HSIL、SCC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56%,27.03%,40.00%,85.71%。结论单一高危型HPV-DNA检测可以作为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取材及制片均比较简单,能够进行系统程序化的处理,对宫颈上皮内异样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巴氏涂片法,同时能够弥补传统涂片的不足与缺陷,提高标本的可信度,降低假阴性率。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高危型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高危型HPV DNA检测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能够减低TCT检测的假阴性率。并且高危HPV检测的阳性率随着TCT检测分级的增高而上升,对TCT检测中的不能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病变行高危HPV检测能够分流检测结果,更精准地筛选高风险人群,提高早期筛查的针对性。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能够提高宫颈癌的筛查效率,提高检查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妇女宫颈癌筛查方法。方法运用宫颈巴氏涂片法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 )检测法分别对47554和12226例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以宫颈活检后病理组织学结果为标准。结果宫颈巴氏涂片法筛查出宫颈病变48例,检出率为10.1/万,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检出率为8.2/万,宫颈癌检出率为1.9/万。HPV检测法筛查出宫颈病变检出率为53.2/万,其中CIN检出率为47.4/万,宫颈癌检出率为5.7/万。HPV检测法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宫颈巴氏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检测法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灵敏度为95.4%,特异度为91.3%。结论和宫颈巴氏涂片法相比,HPV检测法有利于早期检出CIN以及宫颈癌。细胞学检查对高危型HPV阳性人群分流管理可增加HPV检测的特异度,提高筛查效能。高通量基因测序HPV检测法操作简单,一次可检测大样本,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该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筛查和诊治的1 000名妇女进行TCT及高危型HPV-DNA检查。对1项或2项结果异常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1 000名妇女中1项或2项结果异常者348例。对其进行活检病理学诊断,发现宫颈炎症18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级53例、CIN II级38例、CIN III级65例和宫颈浸润癌患者10例。组织病理学≥CIN II组与≤CIN I组比较,高危型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DNA检测对活检诊断≥CIN I宫颈病变的敏感性为94.58%,TCT对活检诊断≥CIN I宫颈病变的敏感性为92.17%,两种检测没有关联性(P>0.05),同时检测可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结论:TCT和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史艳丰 《现代保健》2011,(34):81-83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其对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妇科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自愿、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1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CT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巴氏涂片进行检查。观察和比较两组宫颈病变活检结果及标本满意率。结果观察组160例患者中组织学诊断阳性结果121例,诊断符合率为75.6%;对照组160例患者中组织学诊断阳性结果92例,诊断符合率为57.5%,两组比较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标本满意145例,满意率为90.6%,对照组标本满意123例,满意率为76.9%,两组比较观察组标本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1,P〈0.01)。结论与巴氏涂片方法相比,TCT能显著地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提高细胞学检查的质量,为临床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给予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也是防治宫颈癌发生的有力措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脱氧核糖核酸(DNA)检验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验对宫颈癌早期病变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效果和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经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2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纳入者分别单独予以HPV检查、TCT检查及HPV-DNA联合TCT检验,将所有纳入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纳入SPSS 21. 0软件处理,比较3组受试者宫颈慢性炎症、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敏感程度、准确性和假阳性率。结果①HPV-DNA检测阳性:217例患者中单纯HPV-DNA检测阳性率为86. 18%,其中HPV16型阳性检出率为44. 39%,HPV18型阳性检出率为31. 55%,其他12种标本阳性检出率为72. 73%。②TCT检测阳性:宫颈上皮内病变总检出率为24. 84%,HPV阴性检出率为4. 61%。而HPV阳性患者中,TCT宫颈上皮内病变检出率为53. 59%,其中HPV16型阳性检出率为64. 71%,HPV18型阳性检出率为41. 67%,其他12种的检出率为48. 89%。HPV阳性检查者病变率高于HPV阴性检查者(P0. 05)。③宫颈组织病理结果:在纳入的217例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病变检出率为97. 24%,而HPV阳性检出率为97. 21%,HPV18型、HPV16型及其他12种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 00%、97. 67%、95. 08%。④HPV-DNA联合TCT检测与病理活检结果:HPV阳性总检出率为99. 08%。HPV18型、HPV16型及其他12种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 00%、96. 12%、98. 36%,与宫颈组织活检病理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HPV-DNA与TCT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筛查方法,虽然两者单独检测对宫颈癌早期病变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与两者联合应用相比还是略有不足,故两者联用能有效减少宫颈病变,对预防宫颈癌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大港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妇科就诊的500例宫颈病变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荧光PCR法检测HPV-DNA(16/18型)的表达水平,阳性者提取宫颈组织的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依据其病变情况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根据TBS分级系统进行判定,500例患者标本检测结果 TCT阳性253例,阳性率为50.60%,感染HPV16/18型305例,阳性率为61.00%;TCT和HPV-DNA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50.60%、6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P<0.05),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TCT、HP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4.63%、89.97%,HPV-DNA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CT(χ~2=13.27,P<0.05);与正常或炎性改变组相比,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组HPV检测阳性率得到明显增高(F=7.82,P<0.05),CINⅢ与宫颈癌组HPV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PV16/18型DNA感染率逐步递增;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后,发生宫颈癌的指数较高(OR=46.34、25.43),发生CINⅢ的指数也较高(OR=15.98、21.17)。结论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密切相关,其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hin-cytologic test,TCT)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DNA联合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2~10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采用HPV-DNA和TCT检测的妇科检查者653名,对TCT阳性、HPV-DNA阳性病例进行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结果 HPV-DNA单一检测的灵敏度最高,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最低;TCT单一检测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最低;TCT联合HPV-DNA检测的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TCT、HPV-DNA单一检测(P0.05)。结论 TCT和HPV-DNA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实施宫颈癌筛查的23~67岁7 16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CT法筛查宫颈癌及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进行13种高危型HPV基因亚型的检测,对上述检查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而对于阴性者则采取自愿进行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的方式。根据TCT、高危型HPV检测及宫颈活组织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受检女性TCT涂片结果阳性率为1.5%(106/7 160),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占60.4%(64/10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占34.9%(37/106),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占4.7%(5/106)。与病理结果对照,TCT诊断LSIL的符合率为41.7%(43/103),诊断HSIL的符合率为71.4%(5/7),诊断SCC符合率为71.4%(5/7),TCT诊断与组织学检查总体符合率为65.0%(106/163);7 160例受检者中HPV感染者占7.4%(533/7 160),HPV感染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检出率为72.8%(75/103),CINⅡ+CINⅢ的检出率为86.8%(46/53),检测出SCC 4例,占57.1%,HPV检测的总体符合率为76.7%(125/163)。其中,宫颈的病变越重,检测出的HPV感染阳性率越高,各级的病变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P0.01);患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年龄多集中在30~55岁,占检出病变的78.6%,其中30岁和55岁的受检者病理诊断为阳性的构成比为17.5%和3.9%。30~55岁年龄段患病率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P0.01);HPV对于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为65.0%,TCT的总检出率为76.7%,二者联合筛查病变的总检出率为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检测的检出率高于TCT检测,且二者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更高。结论 TCT技术和高危型HPV检测的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项技术检测,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保定市第一医院妇科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5 00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行TCT检查,对于TCT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行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TBS分级标准,5 000例宫颈病变筛查患者标本检测结果显示,TCT阳性999例,其中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521例(52.1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63例(26.33%)、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148例(14.8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7例(6.71%)。TCT阳性的999例患者中HPV阳性717例,HP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71.77%;HPV-DNA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率随着TCT检查诊断级别的升高呈逐渐升高趋势;ASCUS、LSIL、ASC-H、HSIL联合HPV-DNA检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16%、82.10%、99.26%、100.00%,说明TCT联合HPV-DNA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随着TCT诊断级别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结论H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在CIN中检出符合率高,可有效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评价几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3月共为756名符合标准的妇女进行普查,分别进行子宫颈照相,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筛查,部分对象行高危型HPV—DNA检测,根据细胞学。HPV—DNA结果阳性及阴道镜图象异常情况,在阴道镜下取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液基细胞学的诊断效果最好,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75.0%、96.9、75.0%、96.9%、94.9%,液基细胞学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巴氏涂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最佳方案:液基细胞学(LCT)联合高危型HPV—DNA检测可提高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凤玲  张燕  李海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96-3997
目的:研究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方法:63 615名妇女随机分为4组:A组仅行TCT检测,B组行TCT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C组仅行宫颈刮片检查,D组行宫颈刮片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B组宫颈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TCT是一种准确、简便的宫颈病变细胞学检查方法,结合高危型HPV-DNA检测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行宫颈病变筛查的5458例女性,行TCT、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TCT和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价值.结果 TCT阳性者和/或高危型HPV阳性者1153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正常或慢性炎性反应5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338例,CINⅡ~Ⅲ196例,宫颈癌27例.其中高危型HPV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和正常或慢性炎性反应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特异度明显高于单独TCT和高危型HPV检测[98.0% (580/592)比58.8%(348/592)、82.9%(491/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阳性预测值也明显高于单独TCT和高危型HPV检测[96.2%(303/315)比67.4%(504/748)、76.9% (337/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61例CIN和宫颈癌患者随访中发现术后34例患者病灶残留或复发,以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特异度明显高于单独TCT和高危型HPV检测[100.0% (527/527)比98.5% (519/527)、96.4% (508/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阳性预测值也明显高于单独TCT和高危型HPV检测[100.0%(19/19)比78.9%(30/38)、57.8%(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的应用能有效地提高筛查结果的准确性,不仅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而且对宫颈病变相关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颢研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558-2560
目的:对比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HPV检测和巴氏涂片检查联合HPV检测筛查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妇科体检的1 012例女性随机分成两组:TCT组500例实施液基薄层联合HPV检测;巴氏涂片检查组512例进行巴氏涂片检查联合HPV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于宫颈异常的检出率,两种方法都以病理检查为标准。结果:TCT组特异性为79.22%、敏感性为92.87%、假阴性率为0.20%;巴氏涂片组特异性为98.24%、敏感性为56.24%、假阴性率为1.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检出率TCT组为3.40%,巴氏涂片组为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诊断中,TCT检查联合HPV检测优于巴氏涂片检查联合HPV检测,其筛查的假阴性率较低,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先进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通过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及两者联合筛查结果的比较,研究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高危型HPV筛查、TCT检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联合检查阳性以高危型HPV筛查、TCT检查任意阳性为阳性,阴性以全阴为阴性,对宫颈癌的3种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478例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炎症的患者有253例(52.93%);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共225例(47.07%);鳞癌6例(1.26%)。478例患者中高危型HPV筛查结果阳性例数为283例,阳性检出率59.21%,且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TCT检查结果中不典型磷状细胞(ASC)及以上病变有219例,阳性检出率为45.82%。对3种筛查方法的总符合率进行比较,高危型HPV+TCT联合检查符合率最高,为99.58%,其次为TCT检查符合率为81.59%,高危型HPV筛查符合率为76.99%,而2种方法联合检查对CINI以上病变的筛查,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高危型HPV联合TCT检查为当前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HPV、TCT及阴道镜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方法:对妇科门诊3801例患者行TCT检查,对其中细胞学筛查阳性或细胞学阴性而临床高度可疑的540例患者同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将其病理结果与HPV、TCT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CT细胞学检查LSIL及炎症的诊断符合率为86.69%,HSIL及SCC的诊断符合率为55.67%,TCT筛查LSIL及炎症的符合率显著高于筛查HSIL及癌变者的符合率(P<0.01);阴道镜活检后病理诊断HPV感染的准确率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应用HPV、TCT及阴道镜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是一种高效、便捷的筛查方法,能明显提高子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