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检2011年5月—2011年10月儿科门诊处方共3 000张,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 0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共1 973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247张,占处方总数的8.2%,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2.5%。其中,选药不当11张,占4.5%;无指征用药36张,占14.5%;联合用药不当23张,占9.3%;用法用量不当172张,占69.6%;溶媒选择不当5张,占2.1%。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较为突出,应该引起儿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7-2011年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降低细菌耐药风险,为门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结果。结果 2007-2011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4.78%、31.67%、33.03%、33.98%、36.53%,其中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分别为7.69%、7.31%、5.90%、5.91%、5.11%;静脉用药率分别为29.90%、29.40%、32.48%、30.22%、31.35%;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无指征用药、围术期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结论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仍普遍存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基层医院中青年医师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为提高基层医院中青年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地区5所基层医院门诊中青年医师作为调查对象,回收411份有效问卷,调查基层医院医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相关问题的了解程度;再选择同院门诊400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历资料以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院医师对于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及联合使用指征认知率均较低,分别为30.09%及32.85%,而对于药敏学检查的认知率较好为77.61%;基层医院医师认为抗菌药物疗效不佳的原因主要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占70.07%,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占52.80%;400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处方中86.75%处方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高档抗菌药物的应用、联合用药不合理、超疗程用药、药理拮抗、溶媒不当以及重复用药等。结论基层医院中青年门诊医师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足,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强中青年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规范化、合理化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郑红  郑刚  范荣 《职业与健康》2006,22(16):1314-1315
目的对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03年度门诊、急诊处方,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9 600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 023张,占21.07%;不合理处方197张,占9.74%。主要表现在联用不合理、配伍不当、给药方法不当、剂量不合理和选药不合理等方面。结论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处方审核将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妇幼保健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以后院内抗菌药物的监管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12月50例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对病案中所涉及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查找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初步提出对策。结果我院抗菌物的应用存在选药不当、用法用量不当、给药时间及疗程不当、药敏检测未受到重视、频繁换药、违反抗菌药物分线管理使用原则而盲目选用高档药及无指征联合用药、溶媒选择不当等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2010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与分析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抽取医院2010年每个月某天的门诊处方,对使用抗菌药物的3028张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2.1%,其中口服、静脉、局部外用处方分别占49.6%、36.7%、13.7%;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是用药指征掌握不严、用药针对性不强、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及给药途径不合理。结论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应加快抗菌药物使用卫生行政立法,强化监督,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7,(8):1223-1225
目的了解某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儿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7年1月—3月儿科门诊处方1 087张,对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7.01%,不合理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21.92%,主要表现为β-内酰胺类药物给药剂量和频次不合理、阿奇霉素剂型选择不当。口服、静脉滴注给药分别占33.66%、66.34%。抗菌药物处方以一联用药为主,占96.67%,药物选择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主,占63.56%;二联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33%,均为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结论某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需不断改进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我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分析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的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抽查,对其用药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共分离出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处方146张,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 146张不合理中成药处方经统计后,共分为6个不合理用药原因,分别为合并用药不当、用量不当、药物配伍不当、重复用药、禁忌证用药不当、诊断与用药不符.结论 门诊中药师应干预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处方合格率,指导中成药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方面,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抽查医院2009年1-6月的处方,统计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使用情况,并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了分析。结果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涉及110个品种,其中口服药43个,注射剂67个;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6%,主要表现在联合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无指证使用抗菌药物。结论针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证门诊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儿科合理应用的方法与对策。方法对2003年1月~6月儿科门诊13260张西药处方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联合用药指证、给药方法是否合理等。结果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占43.3%。不合理应用抗菌药主要表理在应用适应证过宽、选药不当、联合用药指证把握不严、给药方法不合理等。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应用抗菌药物知识培训,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587例剖宫产患者术中均使用抗菌药物,位于前3位的为头孢呋辛钠(48.55%)、青霉素G(16.35%)和甲硝唑(12.93%);抗菌药物平均用药疗程均超过7d。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所有患者均在术前30~60min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集中在3~6d。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之处。结论我院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用药开始时间、用药持续时间、剂量、给药方法及联合应用不合理,临床医生应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医院门诊输液室抗菌药物针剂利用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调查2009年12月医院门诊输液患者抗菌药物针剂使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以Excel表格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在640例患者中分别有66.1%、18.0%、11.6%的患者使用了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头孢菌素类,加替沙星、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居于用药频次前3位;47例使用了两种抗菌药物,除头孢菌素外,其他抗菌药物利用指数偏低;抗菌药物超适应证用药(62.3%)和联用不合理现象普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以静脉炎(52.3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8.10%)为主。结论医院门诊输液患者使用抗菌药存在超适应证、联用不合理、输液速度过快等现象,应加强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13.
桂委 《现代保健》2010,(20):86-87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5月份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192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抽查病历中,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有57份,占抽查病历的29.69%。结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督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管理干预措施对某院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效果。方法:以干预前后骨科手术出院患者病例为对象,设计手术预防用药调查统计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30DDD,下降50.10%;人均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下降48.70%(P0.01);抗菌药品占住院药品比率下降19.32%(P0.01);人均住院药品费用下降18.30%(P0.05);术前0.5~2h首次用药时机符合率上升19.21%(P0.01),但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预防用药的药物选择有待改进。结论: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异位妊娠切除术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的119例异位妊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使用频率、联合用药、疗程等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9例异位妊娠切除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1%,使用方法均为静脉滴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美唑钠占40.3%,其次是磺苄西林钠(占8.4%),头孢米诺钠(占11.5%),克林霉素(占5.9%)。预防用药的品种选择合理率仅为10.34%,用药疗程合理率仅为14.94%。结论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异位妊娠切除术患者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疗程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分析其使用情况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某院门急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运行和效果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2019年7—12月对该院门诊医生工作站开具的处方数据使用前置审核系统,记录并分析每月系统的处方合格率、预审处方情况、医生端操作记录情况、药师端干预情况、系统审核的不合理处方情况。结果使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后该院处方合格率、医生提交前主动修改处方率逐渐上升,预审不合理率、预审待确认率、医生提交的问题处方率、提交药师审核率逐渐下降,在问题处方中用法用量不合理处方占比最高。结论使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能够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问题处方率。  相似文献   

17.
刘新丰 《中国校医》2022,36(12):930-933+944
目的 分析某医院2019—2020年500例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合理性,为更安全有效地使用抗高血压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500例门诊抗高血压用药处方,从药物品种选择、药物经济学、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药品品种选择以CCB、ARB及其复方制剂为主,氨氯地平的使用频度最高,品种和WHO推荐及相关研究相符;DDDs排名前10位的药物DUI均处于0.9~1.0,药品用量基本合理且相对稳定;合理性点评中发现不合理处方28份(占总处方比例的5.60%),最主要的不合理类型为联合用药不适宜,共12例(占比42.86%);联合用药处方占比偏高(占比89.00%),联合用药中以二联用药为主(占比64.27%),以CCB联合ACEI/ARB为主,较为合理。结论本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处方较为规范,但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尤其是联合用药占比较高。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药师需要加强处方审核和临床宣教,进一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周梨 《现代保健》2013,(22):150-15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病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自2011-2012年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等级使用品种进行归纳性的统计分析,采用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对药物等级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逐年升高,但占总药品的销售比例逐年降低,比例分别为36.21%、29.26%。用药金额位居前列的药品主要为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采用药品分级管理之后,一线(非限制使用的药物)、三线(特殊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每年下降,二线(限制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上升。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指导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但也存在某些问题,需要在各个科室医师、药师以及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西药房抗菌药物的合理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合肥市某医院门急诊处方质量、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每月随机抽取门急诊处方各100张,共计1 000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进行处方点评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门急诊合理处方仅占38.9%,其中电子处方合格率(63.72%)高于手写处方合格率(31.6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66,P<0.001);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为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94.11%;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80%,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喹诺酮和大环内酯类,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0.07%、18.70%和8.18%。结论该院门急诊处方合格率较低,需重视处方质量,加强对处方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5份含醋酸氯己定女性抑菌剂体外抑菌效果及了解女性抗抑菌剂的产品现状。方法2019年1—6月采用定量悬液抑菌试验方法,对5份抑菌剂进行实验室试验观察。结果该5份抑菌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菌率均为100%。结论该5份含0.23%~0.38%的醋酸氯己定的中草药提取物复合抑菌剂对普通细菌繁殖体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结合本研究团队多年工作实践,分析女性抗抑菌产品的成分组成与消毒效果的关系及产品存在问题,建议加强女性抗抑菌产品质量的监督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