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表》对某院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发生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暴露246例。职业暴露人群以在职护士为主(95例,占38.62%);职业暴露发生地点主要为病房(148例,60.16%);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219例,占89.0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的操作环节主要为手术意外(69例,占28.05%);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共123例(占50.00%);暴露医务人员经局部处理和预防用药后,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相关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预防控制和监测处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发生职业暴露的87名医务人员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科室:手术系列科室最多,占62.07%,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发生率最高为67.82%,医师为32.18%;职业暴露源前三位分别为乙型肝炎、梅毒、不明暴露源,分别占33.33%、28.74%和21.84%;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主要是锐器伤;损伤锐器类型中针刺伤为主;锐器伤操作环节以操作完成后处理锐器发生率最高为31.03%,其次是输液拔针和回套针帽,分别占25.29%和16.09%;经过规范的处理和预防用药,随访6月(HIV随访1年)无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加强防护知识的培训是减少职业暴露最根本的途径,规范操作是避免失误发生的基本要求,标准预防是防止职业暴露的最佳方法,必要的防护用品配备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物质保证,采用安全注射系统切断了职业暴露发生的必要环节,完善报告流程是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的重要保证,保护暴露者隐私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是帮助暴露者减轻精神压力和提高处置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建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监测管理系统,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监测了2005年11月-2008年11月,95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职业、高危因素、致锐器伤操作环节、暴露后的风险评估以及预防用药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75.79%),其次是医师(16.84%);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造成,锐器类型以输液器针头占首位;致锐器伤操作环节以输液结束拔针与回套或徒手拔针帽时发生率最高;经风险评估,3名HIV职业暴露者,给予预防用药,无1名因职业暴露而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建立监测系统、完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正确有效处理和干预,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职业暴露风险的现状及职业防护的重点,为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93名手术室医护人员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2009年1月-2010年3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结果 63名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发生率为67.74%,37名医护人员发生血液/体液暴露,发生率为39.78%;锐器伤的种类主要是缝合针,占27.81%、手术刀剪占25.83%,其次是玻璃占21.85%;主要在医护间配合传递器械,占39.07%,掰安瓿占21.19%,配加药治疗及处理使用后锐,各占10.60%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锐器伤人员中,20.63%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30.16%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7.94%锐器伤后处理伤口欠规范。结论手术室存在较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是锐器伤的高发场所,管理者应提供科学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有效地预防与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某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134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暴露人群中,护士所占比率最高(59.70%),其次是医生(19.40%)、医技人员(9.70%)。职业暴露主要原因为锐器管理不规范(占46.27%,62例),其次为操作意外(占42.54%,57例)、防护措施不足所致(占11.19%,15例);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4.78%,127例),黏膜接触暴露占5.22%(7例),暴露源不明确者占42.54%,暴露源明确者占57.46%,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分别占35.82%、12.69%、3.73%、2.24%;HBV、HCV合并感染占2.24%(3例);HIV、HBV、HCV、TP合并感染占0.74%(1例)。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率为95.52%。结论护士是职业暴露高危群体,做好职业防护,并规范锐器管理,可以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5,他引:2  
目的 探讨避免医源性锐器伤发生的有效措施,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引发医务人员感染的危险.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法,随机对23所医院医源性锐器伤发生、HIV/AIDS职业认知和标准预防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建立防护体系防止血源性职业暴露.结果 23所医院锐器伤的发生率为64.07%,平均每年受伤2.81次/人,折断安瓿与安装针头、输液注射与拔针、重套针帽与分离注射器针头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医务人员不同学历和不同职称的HIV/AIDS职业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标准预防依从性得分低,通过建立血源性职业防护体系的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结论 医源性锐器伤发生率高,职业暴露防护认知低,血源性职业防护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的提高,避免锐器伤引发血源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人群分布特征和风险环节,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12月该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发生锐器伤者的职业类别、暴露地点及环节、暴露源等情况。结果2014年1-12月共监测医务人员2 643名,发生锐器伤61名,其中护士43名(占70.49%),医生13名(占21.31%)。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科室主要为骨科(9名,占14.75%),致伤锐器主要为输液针(33名,占54.10%),发生的主要操作环节为拔针(21名,占34.43%);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共36例(占59.01%);34名(占55.74%)锐器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均未戴手套。锐器伤职业暴露后进行局部处理者54名(占88.52%),进行药物治疗(含预防用药)者仅18名(占29.51%);追踪随访43名(占70.49%),均未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锐器伤职业暴露监控体系,加强对发生锐器伤高危人群的培训,强化标准预防,对风险环节进行监控和干预,有效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人群、场所、时机及源患者携带血源性病原体分布,为进一步预防职业暴露提供依据和有效防护措施,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71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1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护士、助理护士、实习护士,分别占46.48%、4.22%、19.72%,工龄≤10年者占74.64%;暴露类型中,锐器伤占95.77%;暴露发生场所前3位为病区、手术室、急诊科,分别占47.89%、35.21%、9.85%;暴露发生时机前3位为术中、拔针时、处理医疗废物过程,分别占35.21%、18.31%、16.90%;源患者携带血源性病原体38例,占53.52%。结论暴露人员操作不熟练、防护意识不到位、接触侵入性操作、锐器伤发生概率大、对操作环境是否安全未进行充分评估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行为、充分评估操作环境的安全性等措施,能有效预防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状况,探寻职业暴露发生规律,促进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防护观念;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监测管理系统,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所有临床工作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监测周期内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63人次;护士发生率最高占61.9%,其次为医师占30.16%;职业暴露类型主要以锐器伤为主;锐器伤以操作后未及时正确处置锐器导致的损伤、手术操作中的锐器伤和治疗过程中患者躁动发生率最高;经追踪随访,无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发生。结论广泛地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建立监测系统、暴露后及时规范处理和干预,不失为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暴露高危因素,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对某省级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医务人员发生的156起职业暴露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锐器伤是最常见暴露方式,占80.13%(125/156);护士发生职业暴露88起,占56.41%;以血源性为主要的暴露源者发生139起,占89.10%。结论锐器伤是造成医院职业暴露的最常见因素。应该加强医学生在校期间职业暴露知识教育,加强从业前操作规范培训和从业期间不良行为纠正,从而减少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建立防止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为完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规范化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 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医院522名医护人员2009年7月-2011年6月医源性锐器伤发生、血液/体液暴露、锐器伤人员的防护意识、全员标准预防依从性执行情况.结果 522名医护人员中,共发生职业暴露180人,发生率为34.48%,其中锐器伤152人,发生率为29.12%,血液/体液暴露28人,发生率为5.36%;锐器伤种类主要是注射针头、玻璃,其次为带翼针头及缝合针,分别占34.25%、27.12%、13.70%及10.41%;锐器伤操作环节主要是掰安瓿,其次为配加药时和处理使用后锐器,分别占26.58%、14.25%、11.23%;职业暴露人员中,69.44%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6.67%未穿戴防护用品、3.89%未规范处理伤口.结论 职业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效地预防与减少了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咨询、查询医院感染上报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2010年1-12月口腔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暴露后处理措施及防护措施.结果 口腔科医务人员共计36人,发生职业暴露26人,发生率为72.22%;其中护士5人占19.23%,医师4人占15.38%,实习学生10人占38.46,技工6人占23.08%,保洁员1人占3.85%;工作年限<2年的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人数最多,占69.23%;26人中有23人(88.46%)为针刺伤和锐器伤,3人(11.54%)为黏膜接触;所有人暴露后均能够正确处理伤口,医院感染管理科均进行跟踪随访,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 应制定并健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安全防护的意识,保障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的认知水平,评估多层次培训对职业防护实践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962名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三个层次的职业防护方面的教育培训;使用结构化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他们教育前后职业防护的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暴露发生率。
结果 857人完成了教育培训干预后调查,失访率为10.9%。干预前,有67.2%(646/962)的医务人员了解职业防护相关知识,但只有444人(占46.2%)接受过职业防护的正式培训。干预后,医务人员对各项职业暴露认知情况均有好转,各种防护用品穿戴率明显提升(P < 0.01)。干预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率为14.8%(142/962),干预后,职业暴露率为11.6%(99/8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通过对医务人员多层次的职业防护培训,在实践中推进职业安全标准和措施的落实,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的认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2015-2018年广安市广安区手术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01/03,根据广安市广安区现有的医院数量、性质,结合本项目资金预算,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三级甲等、二级乙等和一级甲等医院各1家,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职称、HIV职业暴露经过等资料,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3家医院手术室在2015-2018年间共发生职业暴露404例,其中发生HIV暴露34例(8.42%)。三级甲等医院发生HIV职业暴露18例(52.94%),二级乙等和一级甲等医院16例(47.06%)。手术室医生和护士发生HIV职业暴露分别为15例(44.12%)和19例(55.88%)。年龄<30岁、30~岁和≥40岁组医护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分别为15例(44.12%)、11例(32.35%)和8例(23.53%)。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手术室医护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分别为18例(52.94%)、6例(17.65%)和10例(29.41%)。HIV职业暴露环节中,锐器伤为主要暴露环节(88.24%)。暴露后,立即局部挤血+冲洗+消毒、立即局部挤血+消毒、立即局部挤血/冲洗、未立即处理的比例分别为73.53%、8.82%、11.76%和5.88%,且100%的手术室医护人员HIV暴露后均进行了血液检测和使用HIV用药程序预防治疗。暴露后未进行局部规范处理的原因主要为防护意识差、缺乏正规/严格的防护教育及工作繁忙。结论广安市广安区手术室医护人员存在一定比例的HIV职业暴露,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手术室HIV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巫立琼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55-1056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范干预措施,提高对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方法分析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并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结果该院共发生职业暴露事件15起,其中8起为艾滋病的职业暴露。经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从培训前的58.8%,提高到培训后的97.4%;职业暴露事件未再发生:结论加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可以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方法 2008-2010年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填写针刺伤与锐器损伤报告表或血液、体液暴露接触报告表,并建立暴露后跟踪记录.结果 2008-2010年全院共发生职业暴露73人;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梅毒、HIV;锐器损伤58人,占79.45%;血液、体液暴露接触15人,占20.55%.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并寻求减少职业暴露的对策。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四家医院211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暴露类型、次数,医院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及其防护效果等。结果 职业暴露类型以锐器伤和意外直接接触血液为主,暴露频繁,大部分医院采取防护措施但效果不显著等。结论 应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提倡普及性预防、改进医疗器械、完善和健全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损伤、促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询问调查、查询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某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83人,职业暴露地点以手术室居首位,主要以锐器伤(75人,占90.36﹪)为主,主要发生部位为手指(69人,占83.13﹪),手术缝合和拔针为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54例(65.02﹪),职业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未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现象,有效防护率达100﹪。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和降低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BV危险因素评估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职业暴露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降低血液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通过1352人医护人员的问卷调查,对问卷中的43个问题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 71人职业暴露HBV,56人有针刺伤或锐器伤史;针刺伤或锐器伤、血溅皮肤黏膜、工作年限长是职业感染HBV的危险因素;感染控制知识、防护意识、洗手、戴手套、戴护目镜是保护因素.结论 减少意外针刺伤或锐器伤、接种疫苗、使用防护用品、提高防护意识对医务工作人员减少职业HBV暴露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工作的200名医护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调查的医护人员未实施相关管理,作为对照组,而2018年2月-2019年1月调查的医护人员接受针对性管理,作为观察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对暴露方式、暴露部位、暴露源以及暴露后的处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暴露方式、暴露部位和暴露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出现职业暴露后处理更加及时,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较多,而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对职业暴露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干预管理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