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及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湖北省8家综合医院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对797名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现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率为33.25%,以上呼吸道感染、结核、甲肝和乙肝为主;工作中被锐器损伤581人,占72.90%,其中483人曾被污染的锐器刺伤;被锐器刺伤的原因排序为单独操作、配合时、病人躁动和被其他操作者刺伤;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之间(X^2=48.3969,P〈0.01),内、外、妇、儿科室之间(X^2=64.0316,P〈0.01),医生与护士之间(X^2=10.9625,P=0.0009)锐器刺伤情况存在差异;65.37%医护人员主观认为发生职业损伤的两大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自身疏于防范和病人不配合;此外,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态亦有不同。[结论]锐器损伤是医护人员常见的职业性损伤;不同职业、科室医护人员锐器损伤存在差异;职业损伤在不同性别、职业和职称的医护人员间存在差异;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甚至一些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未采取防护措施。医院应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锐器伤发生,并加大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2.
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感染的认知及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订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杭州市上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2 0 0 2年对本区所属医疗单位与病人有直接接触的医护人员对有关接触感染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杭州市上城区所有区属医疗卫生单位共计 8家 ,以临床上与病人有直接接触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 35 2份 ,回收有效调查表 30 4份 ,回收率为 86 36%。在被调查的 30 4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见表1 )。表 1 医护人员的人口学特征特 征例数构成比 (% )性别 男性 792 6 0 0   女性 2 2 5 74 0 0年龄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创伤骨科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 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在案的创伤骨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职业暴露50人次,其中因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污染皮肤或黏膜高达26.0%,针头刺伤占22.0%,安瓿割伤占20.0%.结论 创伤骨科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易发生职业暴露,存在较大的职业安全风险,医院应重视创伤骨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工作,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妥善处理;更新观念,提倡使用安全医疗、护理器具,严格做好标准预防,切实保证创伤骨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性传播、血液传播.医护人员属获得性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肝病病区的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时处于被病原菌感染的危险之中,且多为高危性接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方法 对登记的83例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地点、暴露方式及操作环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暴露地点主要是手术室,其次是病房;暴露源病种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暴露方式以锐器伤占首位,而输液器针头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锐器。结论 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落实标准预防各项措施,完善登记、报告流程,强化职业防护,是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特征,为预防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来源于医院院感中心质管部的2015—2019年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发生血源性暴露的手术室医护人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9年北京市某医院共报告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126例,各年依次为32、28、29、23、14例,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手术室医护人员例数逐年减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手术室医护人员以女性为主,占66.67%。年龄20~53岁,以20~39岁为主,占57.94%。以医师为主,占70.63%。大专学历的医护人员所占比例最大,为43.65%,只有32.54%的医护人员有参加过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培训,病原体以乙肝病毒为主,占53.97%,其次为丙肝病毒,占31.75%,苍白密螺旋体占5.56%。暴露发生环节以术中缝合、传递手术器械以及协助操作为主,共占总暴露病例的71.43%。结论北京市某医院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逐年减少,但仍有发生,院感防控任务仍较重,标准预防需要加强,需健全手术室安全教育培训,增强预防职业暴露能力,以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4年来,建立了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监测报告制度,在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安全教育的同时,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预防用药、免疫抗体注射和疫苗接种工作,并对职业暴露人员感染情况进行医学观察.  相似文献   

8.
医护人员职业接触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两所综合医院职业接触感染的现况调查,了解了医护人员的职业损伤和经皮肤粘膜感染的状况,了解了医护人员对职业接触感染的态度、自我保护行为、预防职业接触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普遍预防"的措施,开展职业防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通过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监控系统,加强对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培训,改进操作技术,严格的医疗垃圾分类管理,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设备等事前预防措施,以及建立血源性暴露事件报告流程,制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的事后干预等风险管理措施,在3年多的实施过程中,追踪所有暴露事件中的个案,无一人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  相似文献   

10.
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实验室人员、医护人员、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感染科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每天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以及化学消毒剂、噪声、辐射、臭氧及易受到针刺伤等,因此医护人员是最易发生职业暴露的人群之一.为保证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感染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险,分析危险因素并拟订防护措施如下[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询问调查、查询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某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83人,职业暴露地点以手术室居首位,主要以锐器伤(75人,占90.36﹪)为主,主要发生部位为手指(69人,占83.13﹪),手术缝合和拔针为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54例(65.02﹪),职业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未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现象,有效防护率达100﹪。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和降低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基层专科医疗整形美容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提高基层医疗美容机构医院感染控制能力探讨对策.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文件、法规制定统一评估表,对北京市72所基层专科医疗整形美容机构进行现场评估.结果 基层专科医疗整形美容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不容乐观,72所受检机构中合格28所,限期改进44所,合格率仅为38.9%,存在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隐患.结论 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分析本院41例意外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职业结构、暴露原因、暴露源、暴露级别、暴露后处理及预后,显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危害性认知不足、不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不到位,要加强管理和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控制意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22名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监测,对其发生职业暴露的物品、暴露过程、处理、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发生率:护士14名、占63.63%.医师4名、占18.18%,实习生3名、占13.64%,工人1名、占4.55%;操作者刺伤自己10名,占45.45%,配合或被其他操作者刺伤1名,占4.55%,患者躁动引起5名,占22.73%,收集或处置医疗废物1名.占4.55%,其他原因5名,占22.73%;由于熟练掌握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无一例感染者发生.结论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加强锐器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改善工作环境等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巫立琼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55-1056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范干预措施,提高对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方法分析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并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结果该院共发生职业暴露事件15起,其中8起为艾滋病的职业暴露。经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从培训前的58.8%,提高到培训后的97.4%;职业暴露事件未再发生:结论加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可以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患者经血传播疾病检测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探讨患者术前、输血前检测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2003~2004年间10 754例术前、输血前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1 163例,阳性率10.81%;抗-HCV阳性21例,阳性率0.20%;抗-HIV阳性1例,阳性率0.01%,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确证;TRUST阳性74例,阳性率0.69%,经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HA)确证;重叠感染多为HBV和HCV重叠感染及HBV和梅毒的重叠感染;消化科为乙型肝炎的高发科室(χ2=4.77,P<0.05),妇科为潜伏梅毒的高发科室(2χ=6.98,P<0.01)。结论术前、输血前检测经血传播性疾病可事先知悉患者的感染情况,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治、对医院感染控制、日后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BV危险因素评估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职业暴露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降低血液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通过1352人医护人员的问卷调查,对问卷中的43个问题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 71人职业暴露HBV,56人有针刺伤或锐器伤史;针刺伤或锐器伤、血溅皮肤黏膜、工作年限长是职业感染HBV的危险因素;感染控制知识、防护意识、洗手、戴手套、戴护目镜是保护因素.结论 减少意外针刺伤或锐器伤、接种疫苗、使用防护用品、提高防护意识对医务工作人员减少职业HBV暴露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观察及防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价 ,探讨可能的防护办法。方法 对 2位HIV职业暴露者的原因、方式、危险程度和防护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暴露方式为针刺伤穿破皮肤 ,暴露后均挤压伤口清水冲洗 ,并用碘酊和 75 %酒精消毒。 6个月后 2人HIV抗体检测均阴性。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 ,尤其临床护理人员容易HIV暴露 ,因此 ,应采取确实有效措施 ,加强对医护人员HIV暴露的防护 ,防止感染HIV。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有效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2008年1-12月10 059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测.结果 2008年发生的医院感染437例,科室感染以血液内科为主,感染率为24.9%,其次为肿瘤科,感染率15.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9.3%,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14.2%;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0.3%,其次为真菌感染,占25.4%;易感因素以抗菌药物使用为主,占40.7%,其次肿瘤基础疾病占16.2%.结论 医院感染的监控应从多发感染科室、感染部位、病原菌的生长特点、易感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制定对策,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调查与防护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晓度,以提高防护意识,建立艾滋病防护模式。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271名医护人员,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及其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结果医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认识的知晓率为83.8%~96.4%,高于护士的知晓率56.3%~96.3%,护士接触患者频率高,增加了职业危险系数;医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5.0%~92.8%,护士的知晓率为51.9%~96.3%,其防护意识差增加了职业暴露发生的概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注重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安全教育和规范化管理,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