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53名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53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使用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在职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使医务人员能及时填写质控中心统一使用的《针头刺伤与锐器损伤统一报告表》,通过监测系统监测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53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工龄、职业、暴露地点、部位、方式、损伤程度、暴露源、局部处理、预防用药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是锐器伤造成,锐器类型以输液器针头占首位,致锐器伤操作环节以输液结束拔针与回套针帽时发生率最高;危险因素为针头处理不正确,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教育的培训及防范管理,改善医疗操作环境,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风险,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预防控制和监测处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发生职业暴露的87名医务人员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科室:手术系列科室最多,占62.07%,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发生率最高为67.82%,医师为32.18%;职业暴露源前三位分别为乙型肝炎、梅毒、不明暴露源,分别占33.33%、28.74%和21.84%;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主要是锐器伤;损伤锐器类型中针刺伤为主;锐器伤操作环节以操作完成后处理锐器发生率最高为31.03%,其次是输液拔针和回套针帽,分别占25.29%和16.09%;经过规范的处理和预防用药,随访6月(HIV随访1年)无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加强防护知识的培训是减少职业暴露最根本的途径,规范操作是避免失误发生的基本要求,标准预防是防止职业暴露的最佳方法,必要的防护用品配备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物质保证,采用安全注射系统切断了职业暴露发生的必要环节,完善报告流程是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的重要保证,保护暴露者隐私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是帮助暴露者减轻精神压力和提高处置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方法 对登记的83例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地点、暴露方式及操作环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暴露地点主要是手术室,其次是病房;暴露源病种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暴露方式以锐器伤占首位,而输液器针头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锐器。结论 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流程,落实标准预防各项措施,完善登记、报告流程,强化职业防护,是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5,他引:2  
目的 探讨避免医源性锐器伤发生的有效措施,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引发医务人员感染的危险.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法,随机对23所医院医源性锐器伤发生、HIV/AIDS职业认知和标准预防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建立防护体系防止血源性职业暴露.结果 23所医院锐器伤的发生率为64.07%,平均每年受伤2.81次/人,折断安瓿与安装针头、输液注射与拔针、重套针帽与分离注射器针头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医务人员不同学历和不同职称的HIV/AIDS职业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标准预防依从性得分低,通过建立血源性职业防护体系的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结论 医源性锐器伤发生率高,职业暴露防护认知低,血源性职业防护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的提高,避免锐器伤引发血源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状况,探寻职业暴露发生规律,促进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防护观念;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监测管理系统,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所有临床工作人员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分布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监测周期内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63人次;护士发生率最高占61.9%,其次为医师占30.16%;职业暴露类型主要以锐器伤为主;锐器伤以操作后未及时正确处置锐器导致的损伤、手术操作中的锐器伤和治疗过程中患者躁动发生率最高;经追踪随访,无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发生。结论广泛地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建立监测系统、暴露后及时规范处理和干预,不失为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报告流程,探寻防控策略,以有效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方法对2015-2017年我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59例医务人员的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最高(77.97%);工龄≤5年的占62.71%;发生科室手术室较高占13.56%;暴露主要方式为针刺伤;暴露操作环节以输液拔针发生率最高为37.29%、其次为手术缝合针和穿刺,分别占16.95%和15.25%;暴露后经过正确处理和预防用药,随访监测半年(HIV监测12个月)无1例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感染。结论强化职业暴露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诊疗操作、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和安全注射、完善上报流程及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才能有效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探讨防护对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271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报告、随访登记表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暴露情况进行评估与干预,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1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中护士发生率最高占61.99%,其次为实习生和医师,分别占15.87%和15.50%;暴露以锐器伤为主占86.35%,锐器伤发生的操作环节主要以拔输液针和测血糖居多;暴露源病种主要以乙型肝炎为主,占29.52%;经监测随访,尚无1名医务人员因发生职业暴露而感染。结论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实施标准预防,建立职业暴露监测系统,完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正确有效处理和干预,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重要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状况,为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2004年1月-2009年12月69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对其职业、科室分布、职业暴露发生的操作环节、暴露源病种等进行分析。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为55.07%,其次医师,为26.09%;外科发生职业暴露最多,占55.07%;手术中发生锐器伤占首位,占30.43%,其次为护士拔针操作,占23.19%;暴露源以乙型肝炎占首位,占60.87%。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操作培训,规范操作环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正确处理损伤性废物,积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触后的应急处理、随访与咨询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方旭  刘兰  杨晋红  王志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05-3206
目的分析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针对性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上报登记的66例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到66例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群集中于护士,占62.12%;工作年限低于5年者易发生职业暴露,占60.61%;锐器伤为导致暴露为主要形式,占到84.69%,致锐器伤操作环节多发生在输液、注射、采血后拔针时,占57.58%;所有职业暴露者均进行了紧急及相关干预处理,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结论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预防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人群分布特征和风险环节,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1-12月该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发生锐器伤者的职业类别、暴露地点及环节、暴露源等情况。结果2014年1-12月共监测医务人员2 643名,发生锐器伤61名,其中护士43名(占70.49%),医生13名(占21.31%)。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科室主要为骨科(9名,占14.75%),致伤锐器主要为输液针(33名,占54.10%),发生的主要操作环节为拔针(21名,占34.43%);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共36例(占59.01%);34名(占55.74%)锐器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均未戴手套。锐器伤职业暴露后进行局部处理者54名(占88.52%),进行药物治疗(含预防用药)者仅18名(占29.51%);追踪随访43名(占70.49%),均未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锐器伤职业暴露监控体系,加强对发生锐器伤高危人群的培训,强化标准预防,对风险环节进行监控和干预,有效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经血源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经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为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保障医务人员健康提供参巧。方法对163例医务人员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的锐器伤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喷溅污染了粘膜或破损皮肤的原因、方式以及发生地点、工作类别、职称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追踪。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163例次,暴露率10.2%。暴露原因锐器伤146例次,占总数的89.6%。暴露率以手术室最高(占71.7%),其次为急诊科(47.5%)。暴露人群以护士、初级以下职称暴露率最高,分别为26.4%、14.3%。不同科室、职业、职称发生职业暴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进行紧急和进一步处理、追踪,无发现职业暴露感染个案。结论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感染危险性增加,锐器伤是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的最高危因素,低年资护士是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最高危群体。医务人员尤其护士的防护意识仍较薄弱,不按规程操作是导致职业暴露的最危险因素。加强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规范操作,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和行为,减少针刺伤乃是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最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监测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发生情况。结果2012年1-12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130人其中发生医疗锐器损伤121名、占93.08%,皮肤黏膜接触8人、占6.15%,离体残肢端刺伤1人、占0.77%;内外科病房和门诊输液厅是锐器伤主要发生场所;各种诊疗穿刺和注射、采血操作是常见的锐器伤环节;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者占首位为33.06%;一级暴露7人、占5.79%,二级暴露114人、占94.21%。所有医疗锐器损伤的医务人员经追踪观察,无一人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结论医疗锐器伤是医疗操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遵守操作规程,重视自身的防护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建立防止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为完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规范化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 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医院522名医护人员2009年7月-2011年6月医源性锐器伤发生、血液/体液暴露、锐器伤人员的防护意识、全员标准预防依从性执行情况.结果 522名医护人员中,共发生职业暴露180人,发生率为34.48%,其中锐器伤152人,发生率为29.12%,血液/体液暴露28人,发生率为5.36%;锐器伤种类主要是注射针头、玻璃,其次为带翼针头及缝合针,分别占34.25%、27.12%、13.70%及10.41%;锐器伤操作环节主要是掰安瓿,其次为配加药时和处理使用后锐器,分别占26.58%、14.25%、11.23%;职业暴露人员中,69.44%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6.67%未穿戴防护用品、3.89%未规范处理伤口.结论 职业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效地预防与减少了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   总被引:78,自引:1,他引:77  
目的 探讨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的管理方法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6月 1日至 2 0 0 2年 5月 31日我院锐器伤害员工资料 2 4例 ,对受伤者的职业分布、锐器种类、锐器污染情况、伤后的处理措施、锐器伤害后追踪观察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受伤人员中受伤率最高者为护士 ,占 5 4 .2 % ;锐器的器具伤害率最高为注射器针头 ,占 6 6 .6 %。锐器明确污染的占 4 1.7% ,锐器伤害后初步和进一步处理达 10 0 % ,锐器伤害后追踪达 10 0 %。追踪结果 :我院锐器伤害的职工经处理后未发现感染的病例。结论 锐器伤害应以预防为主 ,加强管理 ,降低锐器伤害后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方法 2008-2010年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填写针刺伤与锐器损伤报告表或血液、体液暴露接触报告表,并建立暴露后跟踪记录.结果 2008-2010年全院共发生职业暴露73人;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梅毒、HIV;锐器损伤58人,占79.45%;血液、体液暴露接触15人,占20.55%.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广州市HIV职业暴露情况,为加强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4—2020年广州市报告的HIV职业暴露个案,内容包括暴露者的基本情况、暴露方式、暴露等级与暴露源感染情况、暴露后紧急处理方式、暴露后预防用药时间及暴露者HIV抗体检测等信息。结果 2014—2020年,广州市累计报告HIV职业暴露个案455例,医务人员占86.8%(395/455),锐器损伤占54.3%(247/455),II级暴露占63.3%(288/455),规范化暴露后处理占93.8%(427/455),暴露后2 h内预防用药占35.4%(161/455);医务人员暴露后2 h内预防用药比例高于警务人员(P<0.01);男性、锐器损伤、皮肤/黏膜接触暴露、I级暴露、暴露源为轻度、强化用药方案、2 h内及2~24 h内预防用药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传染病专科医院、II级暴露、超过24 h预防用药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均P<0.01);传染病专科医疗机构暴露个案更倾向于及早预防用药(OR=0.305),暴露源不明的暴露个案预防用药时间更晚(OR=2.713)。结论 应重点提高医护人员和一线警务人员防护意识及技能,增加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便利性;同时加强暴露源检测,减少对预防用药及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临床医师血源性感染职业暴露风险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职业防护的重点,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160名临床医师在2009年7月-2011年6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结果 51名医师发生63人次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其中,血液/体液喷溅12人,锐器伤51人;血液为最常见的暴露物;普外科与胸外科医师发生锐器伤的比率最高,其次为肿瘤内科医师;锐器伤的种类主要是缝合针占21.6%、注射器针头占19.6%、手术刀剪占17.7%;主要在医护间配合传递器械占31.4%、注射或穿刺占21.6%、处理使用后锐器占19.6%等环节容易发生锐器伤;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占46.0%,其次为梅毒抗体阳性患者,占14.3%,暴露后均进行了相关干预,经追踪随访,未发现有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感染者.结论 医师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管理者应帮助消除风险,并进行操作规程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35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状况,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对两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发生的135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暴露人群居前3位的依次为:护士54.81%,医生25.19%,工勤人员16.30%;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1.11%,常见于拔针及手术缝合时被刺伤;血源性病原体中,乙型肝炎病毒占20.18%,丙型肝炎病毒占2.63%,人免疫缺陷病毒占2.63%,梅毒螺旋体占6.14%。暴露者均及时进行了局部处理及预防性干预,经追踪检测无一例因此发生感染。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暴露后正确处理局部,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院研究生职业暴露监测资料。结果共监测3 362名在院研究生,发生职业暴露56例,职业暴露率为1.67%。最常见的职业暴露部位为左手大拇指(15例,占26.79%),职业暴露环节以手术中最高(29例,占51.79%),手术和诊疗操作过程中共发生职业暴露40例(71.43%),均属于锐器伤。暴露源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者46例,占82.14%。发生职业暴露者以外科学研究生居多(37名,占66.07%),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暴露率(2.31%)高于博士研究生(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5,P0.001)。经及时处理及预防用药,发生职业暴露的研究生无1人感染。结论加强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防护;暴露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减少医学研究生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68例锐器伤和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懿  何绪屏 《现代医院》2007,7(11):112-114
目的了解医院职工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调查本院职工2004年4月~2006年12月锐器伤和职业暴露状况。结果70%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发生在护士,发生原因前三位是静脉输液结束拔针、注射、整理医疗废物。76.47%的锐器伤是注射针和输液头皮针所致。锐器伤暴露后均进行紧急和进一步处理,追踪半年,未发现感染个案。结论应增强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意识,采取预防措施,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发生损伤和暴露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