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TB/HIV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状况,为制订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10个工作较好的国家TB/HIV控制重点县治管的TB/HIV病人临床治疗与管理资料,采取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落实DOTS管理、发现延误、胸部病变X范围、CD4数量、抗结核治疗副反应、抗病毒治疗副反应、抗病毒治疗7个单因素对TB/HIV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显著;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落实DOTS管理、发现延误、胸部病变X范围、抗病毒治疗副反应、抗病毒治疗5个单因素对TB/HIV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显著。结论应早发现、早落实病人的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落实DOTS下治疗与管理并及时处理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副反应,以提高TB/HIV病人临床结核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吉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现况,为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效果评价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吉林省的常住人口(12-65岁)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结果 共调查居民7 193人。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56.96%,男女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农村居民知晓率高于城市(χ^2=92.65,P〈0.05),不同户口类型居民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 吉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需加强结核病知识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云南省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病现状及流行特征,为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云南省2010-2013年TB/HIV双感患者的基本特征和流行趋势。结果从HIV/AIDS中TB阳性检出率4年平均为1.01%;从TB中HIV抗体阳性检出率4年平均为0.53%。2010-2013年,HIV/AIDS中TB阳性检出率(χ2=1 074,P0.05)和TB中HIV抗体阳性检出率(χ2=11.22,P0.05)都呈下降趋势。1 526例双感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1。双感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组(81.85%)。3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TB/HIV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2.47,P0.05);其中25~29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Z=-1.99,P0.05)。职业分布中以农民居多,占63.30%。TB/HIV双感患者检出率与TB报告登记率及HIV报告登记率之间都呈现了相关性,前者r=0.756(P0.05),后者r=0.679(P0.05)。结论应重点加强结核病或艾滋病高疫情地区、重点人群的TB/HIV双感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苏倩  余雅  庞艳  雷蓉蓉  刘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5,(15):2826-2827
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结核分枝杆菌(Mtb)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双向筛查情况,为Mtb/HIV双重感染(简称“双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建议。方法 整理2012-2014年重庆市39个区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双重感染防治管理工作年度报表资料,使用卡方检验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结核病(TB)筛查率、TB检出率、TB患者的HIV抗体检测率和HIV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年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1)2012-2014年重庆市HIV/AIDS人群的TB筛查率呈显著上升趋势(χ2趋势=444.035,P<0.01)。TB检出率呈显著下降趋势(χ2趋势=19.185,P<0.01)。(2)TB患者接受HIV抗体检测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61.399,P<0.01),HIV阳性检出率未见显著变化(χ2趋势=0.041,P=0.839)。结论 Mtb/HIV双向筛查是发现TB/HIV双感患者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Mtb/HIV双向筛查工作,提高双感患者发现率和治愈率,才能有效控制TB/HIV双感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21年新疆阿克苏地区6个区(县)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阿克苏地区6个区(县)2021年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检测其抗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的病毒载量(VL)结果,采用单因素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检测3 034例HIV/AIDS患者,其中541例VL≥1 000 copies/mL,2 493例VL<1 000 copies/mL,为治疗有效,抗病毒治疗有效率为82.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药物方案及治疗时间的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率不同(P<0.05或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264)HIV/AIDS患者ART有效率较高;维吾尔族(OR=0.382)、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OR=0.549)、药物方案中3TC+AZT+EFV(OR=0.649)与其他方案(OR=0.420)、治疗时间>2年(OR=0.674)的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有效率较低。结论 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制订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00例,回收有效问卷1078份。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结果 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9.61%,χ2检验显示不同性别(χ2=4.84,P=0.028)、城乡之间(χ2=5.53,P=0.019)、不同年龄组(χ2=44.16,P<0.001)、不同文化程度(χ2=54.21,P<0.001)、不同职业组(χ2=17.75,P=0.001)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一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中,公众对核心信息“出现哪种症状,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的知晓率最高,为96.75%;“肺结核能治好吗?”的知晓率最低,为79.68%。53.99%的人群通过电视宣传接受过结核病的宣传教育。31.73%的人希望选择视频、动漫等影像材料。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高中及同等学历OR =1.483,95%CI:1.158~2.626 ;大学大专OR =1.645,95%CI:1.144~2.388;本科及以上OR =1.142,95%CI:1.001~1.273)、接受过宣传教育(OR =2.847,95%CI:1.994~4.064)是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结论 青岛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已达到国家规划指标,但文化程度较低者及未接受宣传教育者的公众知晓率相对较低,今后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采用异烟肼(INH)对PPD+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湖北省13个艾滋病疫情比较严重的县、区中能随访到的PPD+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9个月的INH预防性治疗,随访观察自愿服药者和拒绝服药者1年和5年后的结核发病情况。结果 213例PPD+阳性HIV感染者中,166例自愿接受9个月INH预防性治疗,47例拒绝INH预防性治疗。自愿服药组和拒绝服药组1年结核发病率分别为0.60%和6.38%(χ^2=6.64,P〈0.05),5年结核发病率分别为3.60%和17.02%(χ^2=10.72,P〈0.05),5年结核死亡率分别为1.80%和14.89%(χ^2=14.02,P〈0.05)。结论 INH预防性治疗能有效降低HIV/TB双重感染者结核病发病率,但仍需探讨HIV/AIDS患者中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以及PPD低阳性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5个艾滋病防治示范县/市的796名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704(88.4%)人服药依从性好;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收入水平(χ2 = 7.674,P = 0.022)、确诊年限(χ2 = 5.203,P = 0.023)、社会支持程度(t = 2.870,P = 0.004;t = 2.500,P = 0.013;t = 2.337,P = 0.020)等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确诊年限(P = 0.006,OR = 0.401)、收入水平(P = 0.003,OR = 0.364)、客观支持(P<0.001,OR = 1.180)、主观支持(P = 0.002,OR = 1.075)、支持的利用度(P = 0.005,OR = 1.163)。结论 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仍需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抗病毒治疗中,应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梁河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ET)人群中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云南省梁河县2008--2011年所有VCT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1年梁河县共有1452名VCT求询者,其中33人(2.3%)HIV检测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61,P〈0.01)、配偶或性伴HIV阳性(OR=17.90,P〈0.01)以及注射吸毒者(OR=4.39,P〈0.01)HIV感染率较高。结论云南省梁河县VCT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应针对男性、HIV感染者配偶或性伴、注射吸毒人群进一步加强VCT工作力度,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水平,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结核病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311名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对象(肺结核患者)采用结构化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了解患者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认知态度及知识来源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23 进行。结果 311名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核心知识总的知晓率为80.02%(1742/2177)。对结核病归口管理政策的知晓率最高(94.86%),对结核病治疗转归的知晓率最低(46.95%),结核病防治7条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79.459,P<0.01)。不同民族和职业分类患者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613、18.178;P值分别为<0.001、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职业是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311名患者中,70%以上患者对结核病的认知态度比较正面,欢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为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患者获取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途径比较分散,从医生处获得最高(28.63%),从学校教育中获得最低(1.83%)。结论 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总的知晓率仍未达到结核病防治规划提出的85%的指标要求,今后需要在继续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在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中的作用、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部门将结核病健康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中去及探索针对不同人群特点的健康促进方式,最终提高总人群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西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结核病(tuberculosis,TB)双重感染影响因素,为针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来自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AIDS治疗门诊和感染科住院部就诊和住院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单纯感染者、TB单纯感染者和HIV/TB双重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4名被调查对象中,AIDS单纯感染者83人(47.7%),TB单纯感染者56人(32.2%),HIV/TB双重感染者35人(20.1%);与HIV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了解TB免费治疗政策(OR =2.85,95% CI:1.03~7.85)、接受过有关预防AIDS宣教咨询等服务(OR =0.17,95% CI:0.06~0.49);与TB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现居住地在钦州百色或其他地区(OR =3.44,95% CI:1.26~9.42)、仅通过医生、医院咨询服务了解AIDS(OR=3.68,95% CI:1.28 ~ 10.56).结论 应加强社会对AIDS和TB的宣教工作和血液的管理,注意把两种疾病联合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束后对河南省TB/HIV防治工作的影响情况。方法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河南省报告的TB病人信息,收集分析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束前后的TB/HIV病人数据进行x2分析。结果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束前后的TB/HIV病人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P>0.05);项目县与重点县TB/HIV病人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7,P>0.05);非重点县较非项目县TB/HIV病人发现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结论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束后,河南省TB/HIV防治工作因推广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经验并未出现工作滑坡,并且非重点县TB/HIV防治工作得到促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结核病患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艾滋病筛查影响因素. 方法 对云南省16个县2007年9- 12月期间,所有新登记的结核病人进行艾滋病筛查. 结果 993例新登记的结核病患者中,921例患者接受了艾滋病筛查,筛查率92.75%.其中,11例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阳性率1.19%.双重感染患者年龄为20~40岁,男性占72.73%,农村占63.64%,91%患者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72.72%患者来自艾滋病中高疫情地区.同时,不同人群接受艾滋病筛查率不同,来自农村(OR调整后=5.26,P<0.01),文化程度低(OR调整后=3.99,P<0.01)、主动就诊(OR调整后=2.18,P<0.05)、痰涂片阴性/未查痰(OR调整后=2.38,P<0.05)和艾滋病疫情较低地区(P<0.01)的患者中艾滋病筛查率较高. 结论 在艾滋病高疫情地区,结核病患者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青壮年,应及时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咨询,尽早发现双重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湖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核(TB)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该省各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以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对各地区的现患HIV感染病例进行HCV抗体和TB抗体检测;用SPSS软件对不同因素下HIV合并HCV或TB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978例病例,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33.95%(332例)。其中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的患者合并HCV感染率为81.06%(321/396);30~44岁年龄组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42.60%(262/615);无业人员HIV合并HCV感染率为61.89%(302/488),上述3组HIV合并HC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其相关的其他各组(分别P<0.0125,P<0.0125,P<0.0045)。HIV合并TB的感染率为26.99%(264/978),其中静脉吸毒感染HIV者并发TB率35.86%明显高于性传播感染者的19.65%(P<0.0071);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HIV患者合并TB率为41.59%,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125)。结论首次报告湖南省HIV合并HCV、TB的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30~44岁年龄组和无业人群合并感染率较高。HIV合并TB的感染率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感染者中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云南省少数民族自治州影响肺结核治疗转归的非治疗因素。[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得到2008年至2011年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33,876例数据,以"疗程结束原因"为因变量,其他变量为自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得出影响因素。[结果]影响云南省少数民族自治州肺结核治疗成功的保护性因素为:少数民族(P0.01,OR=1.468);危险因素有:年龄41~60岁(P0.01,OR=0.717)、年龄≥61岁(P0.01,OR=0.426)、外地户籍(P0.01,OR=0.610)、复治病人(P0.01,OR=0.481)、非涂阳病人(P0.01,OR=0.808)、症状出现到首诊天数≥61天(P0.01,OR=0.799)。[结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肺结核治疗成功率应针对治疗成功率低的人群,同时加大结核病就诊延迟危害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1-2017年广西结核杆菌(T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TB/HIV双重感染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7年广西TB/HIV双重感染患者及其死亡病例信息,分析双感死亡病例三间分布;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TB/HI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11-2017年共有2421例TB/HIV双重感染患者,其中死亡375例,平均病死率为15.49%。2011-2017年TB/HIV双重感染患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各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14.451,P=0.001)。各地平均病死率最高的为北部城市(其中柳州市最高),最低的为南部城市(其中防城港市最低),各地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26.799,P<0.001)。抗TB治疗持续时间≥180天(OR=0.799,95%CI=0.337-0.996)以及接受抗病毒治疗(OR=0.141,95%CI=0.087-0.230)是TB/HIV双重感染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最近一次CD4+细胞计数值小于200个/ul(OR=22.639,95%CI=11.159-41.095/OR=17.590,95%CI=7.500-41.252)是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监测、发现以及健康宣教工作力度。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四川省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结核病人发生HIV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对四川省15个县(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在2009—09—01/12—31期间所有新登记的结核患者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确认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其结核病相关信息和HIV抗体检测结果,对HIV阳性者收集其艾滋病高危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在接受HIV检测的1779例结核病患者中,共有29例HIV阳性者,HIV感染阳性检出率为1.63%。组间比较发现,15~44岁组(2.4%),彝族(5.8%),离异或丧偶(8.7%)和复治结核病患者(4.5%)中HIV检出率高于其他组(P〈0.05)。29例双感患者中,23例(79.3%)为男性,16例(55.2%)为涂阳结核病患者,23(79.3%)咳嗽咳痰大于等于2周,22例(75.9%)最可能的感染途径为注射毒品。结论四川省TB/HIV双重感染疫情较为严重,应将中青年男性结核病患者、复治患者以及吸毒人群结核病患者作为‘FB/HIV双重感染防治的重点人群并着重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MDR-TB)病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月到某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的MDR-TB病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患者服药、复查等情况,分析影响MDR-TB病患者治疗管理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299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总依从率为81.94%(245例);规律服药者249例(83.28%),服药不规律者50例(16.72%);按时复查者254例(84.95%),未按时复查者45例(15.05%);中断治疗者37例(12.37%),调查截止日仍在继续治疗者260(86.96%)。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依从性(包括规律服药率、按时复查率、中断治疗率和总依从率)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治疗时间,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的MDR-TB病患者中存在差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DR-TB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时间(β=-1.47,Waldχ2=24.28,P0.05)和不良反应(β=-2.02,Waldχ2=24.24,P0.05)呈负相关,而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β=0.79,Waldχ2=6.50,P0.05)。结论治疗时间延长和发生不良反应会降低MDR-TB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文化程度越高的MDR-TB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掌握这一人群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流行现状。方法依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对阜阳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哨点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ml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09-2013年共调查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2 011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介于62.50%至81.24%之间;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和样本来源的调查对象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人群的AIDS知识知晓水平较高;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OR=5.434,P〈0.001)、自己知道HIV检测结果(OR=30.909,P=0.003)可促进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监测对象HIV、丙肝抗体阳性检出率均在0%-1%之间波动,梅毒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阜阳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且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需要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有关结核病预防行为和就医意向的情况,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分析预防行为和就医意向影响因素中的作用,为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相关健康行为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3省6市18~50岁的1154名流动人口中进行一对一询问式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流动人口中,59.4%自己咳嗽、打喷嚏时会捂住口鼻,57.8%在他人咳嗽、打喷嚏会回避或遮掩口鼻,90.8%会在连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主动就医。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显示,肺结核知识对自己咳嗽时遮掩口鼻的行为具有正向作用(OR=1.129,P<0.01,95%CI:1.040~1.224),而感知到疾病的严重性对他人咳嗽时遮掩口鼻的行为有正向作用(OR=1.075,P<0.01,95%CI:0.999~1.156),感知到健康行为的益处对以上两种行为均有正向作用(OR值分别为1.390和1.252,P<0.01)。具有肺结核知识,感知到行为的益处,对政策的认知都对主动就医行为意向有正向作用(OR值分别为1.168、1.388和1.233,P<0.01)。结论通过健康信念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和解释影响流动人口结核病预防行为和就医意向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