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家庭干预对经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3个艾滋病治疗点98名吸毒艾滋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干预组给予为期9个月的家庭综合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2组患者进行综合家庭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2组家庭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进行为期9个月的综合家庭干预后,对照组家庭功能得分为(4.26±3.73)分,显著低于干预组的(6.53±4.29)分;干预后干预组的家庭功能等级评价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家庭干预是改善吸毒艾滋病患者家庭功能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衡阳地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病理改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9例HIV感染者(HIV组)、50例AIDS患者(AIDS组)、31例健康体检人员(正常对照组)的抗凝血,用流式细胞仪单平台技术检测外周血T4及T8淋巴细胞。结果正常对照组、HIV组、AIDS组外周血T4细胞计数分别为(673±362,337±278)、(129±124)(个/μl),组间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HIV组和AIDS组(P〈0.01);T8细胞计数分别为(478±243)、(940±844)、(707±636)(个/μl),HIV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4细胞与T8细胞比值(TH/S)分别为(1.49±0.90)、(0.39±0.38)、(0.18±0.17),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HIV组和AIDS组(P〈0.05)。结论综合分析T淋巴细胞不同亚群的改变,能反映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免疫受损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长期观察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一线药物抗HIV及免疫重建效果和主要毒副反应,探索我国艾滋病长期抗病毒治疗的规律。方法 437例HIV/AIDS患者先后启动HAART,一线方案为2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加1个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随访监测CD4+T细胞数量、HIV病毒载量,追踪血常规和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观察发生的机会感染和药物毒副反应并及时处理,对出现病毒学失败或严重毒副反应者及时调整用药。结果对437例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平均追踪了4.69年(3.15~7.34年),总病死率6.86%,大部分死亡发生在HAART启动的6个月内。启动HAART 12个月时,90.80%的患者HIV载量小于可检测下限;至治疗4、5、6、7年(±1个月)时,仍分别有63.46%、69.41%、70.00%和72.22%的患者病毒载量小于可检测下限。CD4+细胞数量在治疗的O、1、2、3、4、5、6、7年(±1个月)时分别为115、246、301、334、363、356、386和373个/μL。67.73%出现过各种可能与药物毒副作用相关的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肝功能损害、骨髓毒性、皮疹和血脂升高等,多发生于治疗启动12个月内;血脂分布异常和乳酸酸中毒较少见,多发生于启动2年以后;41例患者先后发生过Ⅲ/Ⅳ级毒副反应。因毒副反应而更换为其他一线药物者占19.22%,因病毒耐药或毒副反应而更换为二线药物者占11.67%。结论通过对HIV/AIDS患者HAART3~7年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明确我国2个NRTI加1个NNRTI的HAART一线方案对大多数HIV/AIDS患者长期有效,病毒持续抑制,CD4+细胞增加;主要的毒副反应和死亡多发生在启动治疗12个月内。大多数HIV/AIDS患者可长期坚持一线药物治疗,少数因药物毒副反应或病毒耐药须换为二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湖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核(TB)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该省各医院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以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对各地区的现患HIV感染病例进行HCV抗体和TB抗体检测;用SPSS软件对不同因素下HIV合并HCV或TB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978例病例,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33.95%(332例)。其中通过静脉吸毒感染HIV的患者合并HCV感染率为81.06%(321/396);30~44岁年龄组HIV合并HCV的感染率为42.60%(262/615);无业人员HIV合并HCV感染率为61.89%(302/488),上述3组HIV合并HC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其相关的其他各组(分别P<0.0125,P<0.0125,P<0.0045)。HIV合并TB的感染率为26.99%(264/978),其中静脉吸毒感染HIV者并发TB率35.86%明显高于性传播感染者的19.65%(P<0.0071);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HIV患者合并TB率为41.59%,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125)。结论首次报告湖南省HIV合并HCV、TB的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30~44岁年龄组和无业人群合并感染率较高。HIV合并TB的感染率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感染者中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肝病中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临床表现特点以及与其它肝病的关系 ,我们从 1996年 9月~ 1999年 3月对住院肝病患者进行了HGV检测 ,并作出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共检测同期住院肝病患者 10 38例 ,其中男 74 1例 ,女 2 97例 ,年龄 16~ 69岁 ,平均 36.7± 13.7岁。按 1995年 5月北京第 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和分型标准选择病例 ,急性肝炎 381例 ,慢性肝炎 368例 ,重型肝炎51例 ,肝硬变 2 18例 ,肝癌 2 0例。1.2 试剂与方法全部病例除作三大常规、肝功能、B超检查…  相似文献   
6.
7.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胸部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及CT影像学表现. 结果卡氏肺囊虫肺炎胸部影像学表现多为双肺弥漫性或多发局部毛玻璃密度为主(14例),5例以双肺弥漫性或多发局部网线状和粟粒结节为主,4例以双肺弥漫或多发性肺实变影为主,1例影像学表现正常;上述病变合并肺大泡2例,肺气囊2例,合并气胸2例. 结论当临床确诊为艾滋病且出现上述肺部影像学表现者应该考虑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11名静脉注射吸毒感染HIV/AIDS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中文版测量其生活质量。结果:静脉注射吸毒感染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4个领域的平均得分为:生理领域13.03±s2.54,心理领域10.68±s2.65,环境领域11.05±s2.53,社会关系领域11.11±s2.86,均低于正常成人,P<0.01。抑郁、脱毒时间、CD4+淋巴细胞计数、家庭功能为生活质量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影响着静脉注射吸毒感染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1996年12月起在传统护肝、降酶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乙肝丙氨酸转氨酶升高9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小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按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选择病例。慢性乙肝186例,其中轻度132例,中度41例,重度13例。血清HBsAg阳性至少6个月。ALT均持续升高:1~3个月123例,3~6个月54例,6~9个月9例;其中ALT持续波动在59.88~119.8u/L86例,125.8~179.4u/L72例,>200u/L28例。病例分治疗组96例,对照组9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7、32岁,全属男性。除治疗组有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湖南衡阳地区AIDS患者的基本情况。方法 对主动到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328名患者的基本情况作了统计分析。结果 328例中男性269例(82%)。经吸毒感染的285例(86.9%),经性传染的男、女平均年龄差异具有显著性(t=2.39,P〈0.05),未婚201例(61.3%),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84例(86.6%),城镇283例(86.3%)。结论 该地区艾滋病患者,男性多,吸毒的多,城市较集中,未婚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