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Infantile spasms,IS)疗效的差异,寻找ACTH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5例IS随机分为大剂量组(n=15)、中等剂量组(n=15)及小剂量组(n=15)。大剂量组ACTH 5 IU/(kg.d),×2周,随后2周减量至停药;中等剂量组ACTH 2IU/(kg.d),×2周,随后2周减量至停药;小剂量组每日1 IU/kg×2周,随后2周减量至停药。比较ACTH不同剂量治疗IS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后脑电图变化。结果:大剂量组治疗IS的有效率最高,中等剂量与大剂量治疗IS的近期疗效相似,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脑电图变化、痉挛复发及复发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剂量组有效率最低,与大剂量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中等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小剂量组,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与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等剂量ACTH治疗婴儿痉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回顾性对照实验评价两种不同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West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8例婴儿痉挛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小剂量组42例患儿(隐源性13例,症状性29例),给予ACTH 1 IU/(kg·d)静滴治疗;常规剂量组36例患儿(隐源性10例,症状性26例),给予ACTH 25 IU/d静滴治疗,疗程均为4周,4周后对其临床疗效、脑电图改变、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应用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小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有效率分别为71.4%和61.1%(P>0.05),脑电图缓解率分别为69.0%和63.9%(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和38.9%(P<0.05),疗效与病因及病程显著相关(P<0.05),隐源性与症状性有效率分别为86.3%和57.1%(P<0.05),病程小于等于1月者与大于1月者有效率分别为79.4%和54.5%(P<0.05).结论 小剂量ACTH短期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患儿耐受性良好,可以在临床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妥泰(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TS)的临床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对42例TS(治疗组)患儿采用妥泰治疗,剂量从每天0.5~1mg/kg开始,每周递增每天0.5mg/kg,最大剂量为每天4mg/kg;选择31例采用氟哌啶醇1~6mg/d治疗为对照组。观察12周后进行对比疗效和副作用。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中、重度副作用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妥泰治疗TS效果满意,且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早产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rhEPO每次250U/kg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持续6周,同时每天口服铁剂5mg/kg,维生素E25mg,维生素C25mg;对照组患儿仅服用同等剂量维生素E、维生素C、铁剂,未用rhEPO治疗,两组病例均观察至生后7周。结果:两组早产儿生后血红蛋白(Hb)均逐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网织红细胞(R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铁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rh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文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2):168-169,171
目的 :观察伍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HIE)的疗效。方法 :将 44例 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大剂量纳络酮治疗组 2 4例 ,小剂量纳络酮治疗组 2 0例 ,两组除进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外 ,大剂量组给纳络酮 0 .1 mg/kg加 1 0 %葡萄糖2 0 ml 2 h滴完 ,每 8小时 1次 ,连续 3d。小剂量组给纳络酮 0 .1 mg/kg加 1 0 %葡萄糖 2 0 ml2 h滴完 ,每日 1次 ,连续 3d。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 ,同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 NBNA)评分。结果 :大剂量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NBNA评分明显提高 ,与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伍用大剂量纳络酮治疗中、重度 HIE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维脑路通对照组、纳络酮大剂量治疗组(Ⅰ组)(6~8mg/d)和纳络酮小剂量治疗组(Ⅱ组)(2mg/d),疗程15d;治疗前后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纳络酮治疗大剂量治疗组(Ⅰ组)和纳络酮小剂量治疗组(Ⅱ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Ⅰ组明显,而且无明显副作用;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纳络酮治疗脑梗死疗效与剂量有关,大剂量纳络酮对患者病情改善程度优于小剂量组、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小儿重症肺炎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外每天加用肝素8~10U/kg静脉滴注,疗程5~7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肝素治疗重症肺炎安全有效,可以提高疗效及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促皮质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IS)临床疗效及随访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IS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分析初期疗效,随访远期发作、智力运动发育、脑电图了解其长期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远期发作预后与病因、病程及ACTH治疗效果相关(P<0.05),与发病年龄无关(P>0.05);智力运动发育预后与病因相关(P<0.05),与发病年龄、病程、ACTH治疗效果无关(P>0.05);脑电图随访至1年脑电图正常率51.9%,随访≥2年正常率66.7%。结论小剂量ACTH治疗婴儿痉挛初期疗效显著,其远期临床发作和智力运动预后隐源性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 (BTX A)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性下肢瘫的效果 ,将痉挛型下肢瘫患儿1 2 0例均分为 3组 ,均采用国产BTX A进行痉挛肌肉局部注射 ,用量 :1组 1U/kg ;2组 2U/kg ;3组 3U/kg。应用PRS法 ,评价治疗前、治疗后 2周各组间的疗效差异 ;随访 1、2、3、6个月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PRS指标明显改善 ,较大剂量组比较小剂量组疗效明显 (P <0 .0 1 )。治疗中及治疗后无 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果提示 :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适当增加BTX A剂量 (≤ 6U/kg)比较安全 ,且可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硫酸镁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滴硫酸镁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及不同剂量硫酸镁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56例喘息性疾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静脉点滴,其中36例用大剂量,44例用小剂量。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剂量硫酸镁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硫酸镁组副作用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静滴小剂量硫酸镁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西沙必利混悬液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最佳剂量。方法 将 80例早产儿胃食管反流随机分为四组 ,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西沙必利混悬液治疗。结果 第 2、3组 (每次剂量分别为 0 .1mg/kg ,0 .15mg/kg ,每天 4次 ) ,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副作用少 ,而第 1组疗效差 ,第 4组副作用大。结论 使用适中剂量西沙必利混悬液 (每次剂量为 0 .1mg~ 0 .15mg/kg ,每天 4次 ) ,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84-1685
目的:分析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起始用量的不同对早产儿呼吸综合窘迫征(RDS)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82例RDS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各41例,小剂量组PS起始给药量为70mg/kg,大剂量组PS起始给药量为100mg/kg,初次给药后按需重复给药,PS同起始剂量;检查记录两组的胸部X影像、气血分析、并发症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大剂量组X线显像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24h后两组的PaO2、pH值明显增大,PaCO2、OI值明显减小(P<0.05),且大剂量组pH值显著大于小剂量组,而PaCO2、OI值显著小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PS应用次数、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的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RDS患儿起始应用大剂量PS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肺顺应性,改善内环境,减少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与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4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与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同时给予泼尼松标准化治疗(每天1mg/kg),连用8周;并与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标准化治疗(每天1mg/kg)维持12周]两组做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82%,显著优于对照组(28%),两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实验室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与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能提高缓解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7,(7):823-825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高血压大鼠(自发性)心肌纤维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HR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各8只,分别为大剂量组[银杏内酯B120mg/(kg·d)]、中剂量组[银杏内酯B90mg/(kg·d)]、小剂量组[银杏内酯B60mg/(kg·d)]、氯沙坦组[氯沙坦30mg/(kg·d)]及对照组(SHR大鼠模型)。前四组大鼠均每日灌胃给药,1次/d;对照组用等量的CMCNa溶液代替。12周后,测量五组小鼠动脉血压,并称重后处死。计算左心室质量与体质量之比。染色后算出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明显上升(P<0.05);其他各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均明显降低(P<0.05);用银杏内酯B的组中大剂量组收缩压下降最明显,但明显低于氯沙坦组(P<0.05);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LVMI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和其他各组比较,LVMI明显降低(P<0.05);结论:银杏内酯B能改善大鼠高血压导致的心肌重构,并抑制SHR大鼠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婴儿痉挛症为婴幼儿期常见的灾难性癫痫,对多种抗癫痫药物反应欠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作为其首选用药,有效率在60%~80%。寻找影响ACTH疗效的因素,并加以利用而提高ACTH有效率,成为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之一。目的 探讨ACTH对不同黑素皮质素受体2(MC2R)基因型婴儿痉挛症疗效及高度失律缓解的影响,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部行ACTH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婴儿痉挛症56例,进行体格检查、视频脑电图、基因全外显子检查等。根据MC2R基因启动子区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构成的单体型类型分为TCCT携带组(n=46)即TCCT/TCCT或TCCT/0,TCCT非携带组(n=10)即0/0型。均给予ACTH治疗:1 U/kg×3 d+2 U/kg×25 d(共28 d,最大量不超过25 U)。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及高度失律缓解率。结果 治疗28 d后,TCCT携带组有效36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8.2%;TCCT非携带组有效3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3/10。TCCT携带组有效率高于TCCT非携带组(χ2=9.26,P<0.05)。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高度失律检出率为43例,占76.8%(43/56),TCCT携带组36例,治疗28 d后,缓解24例,未缓解12例,缓解率为66.7%;TCCT非携带组7例,治疗28 d后,缓解3例,未缓解4例,缓解率为3/7。两组高度失律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P>0.05)。结论 在婴儿痉挛症治疗中,ACTH对MC2R基因TCCT携带型的痉挛发作治疗效果显著,而两组高度失律缓解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婴儿痉挛症治疗中促肾上腺皮质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作为首选和非首选治疗药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确诊为婴儿痉挛症的住院患者50例,其中ACTH首选组19例,非首选组31例。比较近期(8周内)痉挛无发作率,药物选择次序对无发作率的影响。结果首选组取得近期无痉挛发作疗效14例,占74%,非首选组近期无发作疗效14例,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9,P<0.05)。其中一种抗癫痫药物失败后用ACTH的15例,无发作8例(53%);2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失败后用ACTH 10例,无发作4例(36%);3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失败后用ACTH 5例,1例(20%)达到无发作效果。5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失败后用ACTH 1例,也达到痉挛无发作效果。结论婴儿痉挛症治疗首选ACTH可以获得较高近期痉挛无发作率(74%),其抗癫痫药物失败后的患者,ACTH治疗获得无痉挛发作的机会较低(45%),但仍然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的婴儿痉挛症患儿,发作控制以后脑电图对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婴儿痉挛症患儿50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患儿接受初始ACTH治疗后,发作均得到控制。根据发作控制1月左右的视频脑电图结果,将患儿分为3组,即正常组(无癫痫波,n=11)、不正常组(有癫痫波但无高度失律,n=33)及高度失律组(n=6),比较3组的复发率。 结果 经过1~5年的随访,50例中,癫痫复发22例(44%),其中癫痫性痉挛18例,局灶性发作4例。复发与治疗后脑电图密切相关,脑电图正常组、不正常组及高度失律组的复发率分别为9.1%,48.5%及83.3%,3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婴儿痉挛症患儿经过初始ACTH治疗发作控制后,其脑电图对癫痫复发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口服SASP1.0g/次,每天4次,SASP2g加入100ml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对照组口服SASP1.0g/次,每天4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5.2%和34.8%;有效率分别为91.3%和5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SASP口服联合灌肠治疗UC比单纯口服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实验动物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平分为四组,对照组、地塞米低剂量组(1mg/kg)、地塞米松中剂量组(2.5mg/kg)和地塞米松高剂量组(5mg/kg),处理后分别进行骨生物指标测定、细胞凋亡与Caspase-3活性检测。结果: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骨矿含量逐渐降低。地塞米松低剂量组的最大压缩载荷明显少于其他三组(P?0.05)。地塞米松三组成骨细胞的凋亡率与Caspase-3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低剂量组的凋亡率与Caspase-3活性少于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的应用能降低骨生物学质量,诱导成骨细胞凋亡,Caspase-激活是一条主要途径,而小剂量的应用对于这种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实施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120例肺透明膜并新生患儿,经筛选均纳入至样本中。根据首次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各60例。大剂量组首次给药200 mg/kg,小剂量组首次给药100 mg/kg,后续以患儿的病情恢复为依据,间隔12 h再给药100 mg/kg,比较两组的接受第二剂、第三剂的比例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大剂量组分别有2例(33.3%)和0例接受第二剂和第三剂治疗,小剂量组分别有9例(15%)和0例接受第二剂和第三剂治疗,大剂量组接受第二剂量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剂量组接受第三剂量治疗的病例数与小剂量组均为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aO_2、PaCO_2、p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中,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PaO_2、PaCO_2均要明显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H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时,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效果良好,首次实施大剂量效果要好于首次低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