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远洋分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3例因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者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病人,3例有一侧中央组淋巴结有转移,23例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有转移。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9.70%(23/33),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8.79%(26/33)。术后6例(18.18%)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其喉返神经或神经内支直径<1mm。3个月后声音均恢复正常;9例(27.27%)术后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有1例(3.03%)发生永久性低钙血症。该10例均为年龄>50岁女性病人,其中6例在中央组淋巴组织中发现有甲状旁腺组织。结论 虽然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后会出现一定比例并发症,但多为暂时性。因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有必要施行这一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55例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对照组41例行一侧腺叶切除对侧腺叶近全切除,一侧颈清扫;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无出血、无淋巴瘘,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声音嘶哑3例、手足麻木7例、饮水呛咳6例;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声音嘶哑2例、手足麻木5例、饮水呛咳5例。两组并发症均为暂时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同期双侧颈清扫是安全的,要选择适当的清扫方式,术中应用喉返神经全程显露和甲状腺被膜精细解剖技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各类甲状腺疾病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也可能不同。本研究探讨甲状腺不同术式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31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111例(单侧切除组)、行甲状腺双侧腺叶切除107例(双侧切除组)、行甲状腺双侧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术71例(双侧切除+VI区清扫组)、行甲状腺双侧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清扫术+侧颈区淋巴清扫术30例(双侧切除+II~VI区清扫组)。术中在患侧近峡部周围被膜选择1~2点,每点注射0.1~0.2 mL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所有患者均采取精细被膜解剖法原位保留甲状旁腺,若术中发现甲状旁腺无法原位保留则立即将该甲状旁腺剪成薄片或匀浆移植包埋于胸锁乳突肌中。观察并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PTH)与血钙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低钙血症发生率。 结果:各组术前一般资料及PTH与血钙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各组术后PTH和血钙浓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1),但两者的下降幅度在术后相同时间点随着手术范围扩大而明显增大,即单侧切除组<双侧切除组<双侧切除+VI区清扫组<双侧切除+II~VI区清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同样随着手术范围扩大而升高,单侧切除组、双侧切除组、双侧切除+VI区清扫组、双侧切除+II~VI区清扫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别为9.9%、32.7%、56.3%、73.3%,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0、1.9%、19.7%、5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24周,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 结论:各种甲状腺手术均对甲状旁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手术范围越大,甲状旁腺受损的几率越大,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越高。因此,无论何种术式术中均应对甲状旁腺实施保护,术中精细操作,减少对甲状旁腺血运影响,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手术后低钙血症3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规律和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2357例行甲状腺手术病人,分析监测术后血清钙的变化。结果 甲状腺手术后出现低钙血症386例.其中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3例,均无症状;双侧腺叶全切术14例,一侧腺叶全切除并时侧腺叶次全切除术304例,双侧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3例,一侧腺叶全切除并对侧部分切除术2例。专科医师手术出现低钙血症222例(11.8%,222/1886),非专科医师手术出现低钙血症164例(34.8%,164/471)。结论 双侧叶甲状腺全切除、一侧腺叶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双侧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包括再次或二次以上手术,术后易出现低钙血症。甲状腺手术引起低钙血症与医师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10年9月手术治疗的4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40例,提示甲状腺癌29例(72.5%).手术方式包括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例、患侧全切对侧大部切除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25例、双侧全切及淋巴结清扫术11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报告甲状腺乳头状癌38例,滤泡状癌5例.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3例,饮水呛咳1例,无声音嘶哑和大出血,无再手术和死亡病例.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无甲状腺癌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术前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预防和术后低钙血症治疗。方法选择134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双侧甲状腺叶全切除及中央区淋巴清扫术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状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实施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单侧腺叶次全切除及对侧腺叶部分切除术及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叶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甲状腺手术后1 d,患者血清Ca2+水平均有所下降,除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叶大部分切除术外,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血清Ca2+水平开始回升,术后5 d时,仅有一侧腺叶全切除及对侧腺叶部分切除术以及双侧甲状腺叶全切除及中央区淋巴清扫术两种术式较术前的血清Ca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低钙血症。结论为患者实施甲状腺手术时,应避免伤及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可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术后意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IPTMC)的诊治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1例和解放军八五医院诊治的13例PIPTMC病人资料。34例病人分组:A组(9例),初次手术仅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B组(25例),初次行双侧甲状腺手术。B组又分为:B1组(18例),一侧患甲状腺癌行侧腺叶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另一侧行次全切除术后发现PIPTMC;B2组(7例),双侧次全切除术,其中一侧术后证实为PIPTMC。结果 A组和B2组残留甲状腺未见癌组织,中央区淋巴结未见癌转移。B1组12例再次术前B超发现有残留结节者中,5例残留甲状腺发现有微小癌灶,且中央区淋巴结有癌转移,这5例首次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非PIPTMC侧为多灶癌;余B1组13例残留甲状腺未发现癌组织,中央区淋巴结未见癌转移。A组术后发生1例(11.1%)暂时性神经麻痹;B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神经麻痹4例(16%),暂时性低钙血症6例(24%),永久性低钙血症3例(12%)。结论 PIPTMC者多数情况下可以先观察随访,不必急于再次手术。但对于一侧为甲状腺多灶性乳头状癌,一侧为PIPTMC者,由于存在残留癌灶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建议尽早再次彻底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手术在甲状旁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2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组(14例)和腔镜组(10例),开放组行传统开放甲状旁腺手术,腔镜组行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手术,所有患者接受围手术期“5A”模式整体管理。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切口疼痛和颈前区功能指标。结果 开放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声音嘶哑,5例术后第1天发生低钙血症,6例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腔镜组3例发生低钙血症,3例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组术后无切口血肿及感染病例。2组的术后第1天低钙血症发生率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病例均未出现疼痛≥3分的切口疼痛、吞咽痛而不敢或不愿咳嗽排痰者。术后第3天及6个月,开放组的吞咽障碍指数均高于腔镜组(P<0.05),且开放组术后6个月的瘢痕评估评分和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均低于腔镜组(P<0.05)。结论 相比较于传统开放甲状旁腺手术,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甲状旁腺手术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常见甲状腺手术时甲状旁腺误切和术后患者发现低钙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腺叶大部切除术18例,一侧或双侧腺叶全切术74例和六区清扫术34例。结果 126例患者中,共有25例(19.8%)病理证实存在旁腺误切,有30例(23.8%)术后出现低钙血症,25例(19.8%)出现低钙临床表现,经治疗后症状在2 d内消失。低钙血症的发生(23.8%)和旁腺误切(19.8%)之间是相关的(r=0.87,P=0.0333)。随访6个月,低钙血症消失时间平均为4.25(1-12)周,没有患者出现永久性低钙血症。六区清扫术的总体旁腺误切率为41.2%(14/34),高于大部切除术的5.6%(1/18)(P〈0.01),亦高于腺叶全切除术的13.5%(10/74)(P=0.0013)。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六区清扫术后短暂的低钙血症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旁腺误切可以导致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六区清扫术有很高的旁腺误切风险。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双侧病变患者一般多采用甲状腺根治性全切术式(双侧甲状腺切除+双侧VI区淋巴结清扫),但该术式常带来医源性甲状旁腺损伤,导致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本研究探讨利用甲状旁腺多重联合保护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根治术中预防医源性甲状旁腺损伤的临床意义,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的130例双侧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范围为双侧甲状腺全切+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据术中是否应用多重联合甲状旁腺保护技术,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与优化组(66例)。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病例术后1个月内均未采取任何补钙治疗措施,以免影响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检测术后第1、3、7、30天血清钙水平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低钙血症、低PTH发生率,以及术后常规大体组织病理之中甲状旁腺意外检出(误切)情况。 结果:优化组患者术后第3、7、30天低钙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1% vs. 28.1%、9.1% vs. 37.5%、7.6% vs. 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优化组患者术后第3、7、30天低PTH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4.5% vs. 26.6%、7.6% vs. 34.4%、6.1% vs. 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中甲状旁腺意外被检出率高于优化组患者(37.5% vs. 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重联合甲状旁腺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性全切术中防治甲状旁腺医源性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手术切除的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远洋分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中20例(71.43%)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均发现转移,8例(28.57%)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未发现转移。13例术前伴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者,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1例发现微小癌。3例术前伴一侧多发结节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有3例出现暂时性声嘶,7例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结论 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对伴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者,同时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但对仅峡部单发癌结节或一侧腺叶多发结节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或结节侧腺叶切除及对侧无结节侧腺叶次全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在双侧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01年3月至2010年3月68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全组病例行全甲状腺切除+颈淋巴清扫术,Ⅰ期颈部淋巴结清扫65例,Ⅱ期再次颈部淋巴结清扫3例,双侧淋巴结均阳性21例(30.8%),单侧淋巴结阳性32例(47%).平均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数7.5个;8例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顽固性低钙血症;1例乳糜漏;2例饮水呛咳,无声音嘶哑病例.68例均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随访时间平均7年2个月,无死亡及声音嘶哑病例. 结论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双侧甲状腺癌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可为术后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全面的综合方案创造条件,术中强调双侧喉返神经显露保护,并有效识别保留甲状旁腺及即刻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方法是减少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甲状旁腺的术中观察及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甲状腺手术中认识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及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系,探讨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258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结果其中对721例双侧甲状腺侧叶全切者行术中探察,发现甲状腺病理状态下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位置及数量变异大,探察到的每种情况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各不相同,其中上下甲状旁腺双侧均不明显组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1例。2453例手术中行甲状腺部分切除、单侧叶次全切除、单侧叶全切除、双侧叶全切除、双侧叶全切及颈淋巴结清扫者(即甲状腺癌根治)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依次增高,其中以双侧叶次全切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最高。且又因甲状腺疾病病种各不相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亦各不相同。结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与手术操作、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及其变异、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巨大甲状腺及其内巨大包块对双侧甲状腺后被膜深面组织的压迫,甲状腺疾病病种不同而手术难度各异等皆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甲状旁腺疾病需要讨论的问题有:多腺体抑单腺体病变、手术切除量、范围和术后永久性和暂时性低钙血症的确切发生率.保守性甲状旁腺手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2~24%;较大手术作多个甲状旁腺活检则升至38%;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为26~68%;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后为100%.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双极电刀联合精细被膜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因甲状腺肿瘤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至少一侧腺叶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8例,行传统手术;观察组105例,采用双极电刀联合精细被膜解剖技术。对比2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暂时性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血钙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03例患者的手术过程基本顺利,无手术死亡。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24±16.59)min比(64.78±14.20)min,P0.05],但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却高于观察组[(25.44±8.35)mL比(16.58±5.44)mL,P0.05]。术后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25例,其中对照组18例,观察组7例;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8例,其中对照组24例,观察组14例。2组患者的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χ~2=6.426,P0.05)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χ~2=4.147,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均较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对照组有17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表现,观察组有14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表现,但2组患者均未出现饮水呛咳等喉上神经损伤表现。2组患者的声音嘶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7,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双极电刀联合精细被膜解剖法能够减少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且双极电刀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小、止血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甲状旁腺素(PTH)、血钙的变化,总结预防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的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检测2012年1—5月191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PTH、血钙,比较术前、术后的变化,并按照手术范围分7组,比较各组之间术后PTH、血钙的变化。结果:各组术后较术前比较,血钙、血PTH均明显下降(P0.05)。同组术后1 d与4 d血PTH、血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低血PTH、症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PTH下降幅度的比较:全甲状腺切除+双侧颈中央区淋巴清除组、全甲状腺切除+一侧改良颈清+对侧颈中央区淋巴清除组甲状腺双叶切除组甲状腺单叶切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全甲状腺切除,以及同样范围的颈中央区淋巴清除的基础上,是否行改良颈清,对于术后低PTH血症及症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以及PTH下降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钙的发生率比较: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与其他6种手术方式比较、甲状腺双侧腺叶切除与全甲状腺切除+一侧改良颈清+对侧颈中央区淋巴清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甲状腺术式对甲状旁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越大。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根本,就在于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全切除术76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及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全切除手术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甲状腺切除范围、手术技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探讨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方式.结果:全组患者均接受双侧甲状腺全切术.首次手术患者64例,其中5例(7.8%)术后出现一过性或短期完全恢复的低钙血症,无喉返神经损伤病例;复发病例12例,其中4例(33.3%)患者发生一侧喉返神经受损并伴有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其中一例患者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可作为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桥本氏甲状腺炎及分化型甲状腺癌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手术后需测定血钙值 ,对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后长期测定很费时 ,如能在术后第一天就能采用一种方法预测低钙血症则很有价值 ,因为习用的血钙测定方法受术后血液稀释而不精确。应用术中甲状旁腺激素 (PTH)测定可预测低钙血症的发生。作者研究 38例甲状腺手术病人 ,计男 6例 ,女 32例 ,中位值年龄 35岁 (15~ 80岁 ) ;甲亢 2 6例 ,甲状腺肿 10例 ,Plummer病 (毒性甲状腺腺瘤 )和乳头状甲状腺癌各 1例。 18例行近似甲状腺全切除 ,2 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 ,保护好甲状旁腺。比较习用的生化性低钙血症 (非症状性 )测定方法 (血清钙术后次晨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病风险及其与PTC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间2 478例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PTC患者676例,良性结节性甲状腺疾病(BTND)患者1 802例。比较并分析了两组的合并HT情况、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以及其他影响因素。 结果:与BTND组比较,PTC组的HT合并率、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以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均明显升高、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明显降低(均P<0.05),而性别比例与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排除HT患者后,PTC组TGAb与TPOAb的阳性率仍然高于BTND组(均P<0.05),此外,无论在全组患者还是HT患者中,PTC的比例随TSH水平升高而增加;伴与不伴HT的BTND患者比较,前者的男性比例明显减少、TSH浓度明显升高、FT3、FT4水平则明显降低(均P<0.05);伴与不伴HT的PTC患者比较,前者男性比例明显减少、平均年龄下降、TSH浓度升高、肿瘤直径减小、肿瘤分期降低(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HT、高TSH水平、男性以及TGAb阳性为PT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HT增加PTC风险,其原因可能与HT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趋势引起的TSH水平升高有关;但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HT却可能改善其PT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26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资料。结果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7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1例(占1.3%),低钙血症1例(占1.3%);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13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4例(占2.9%),低钙血症9例(占6.6%);甲状腺全切术50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占4.0%),低钙血症11例(占22.0%)。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无统计学差异;甲状腺全切术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