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究急性颅脑损伤(TBI)血清Tau蛋白变化与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所有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均处于13-15分区间内,再选取同时期入院的患者家属或其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5、7、14 d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象进行血清Tau含量检测,伤后6个月利用GOS评分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TBI组患者伤后1、3、5、7、14 d血清Tau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健康人员,(P0.05);根据TBI组患者预后不同时间段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8例)及预后良好组(52例),其中预后不良组不同预后时间段血清Tau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不同预后时间段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Tau蛋白与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轻型颅脑损伤(TBI)血清Tau蛋白变化与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1例重度TBI 患者病历资料,以损伤3 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为预后指标,观察影响重度 TBI 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81例重度TBI患者平均年龄(52±14)岁,其中男59例(72.8%),交通事故伤 54 例(66.7%)。单因素分析显示与GOS相关的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手术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入院双瞳对光反射异常、受伤至入院天数、气管切开天数、昏迷天数、癫痫共9个变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GOS的独立风险因素有年龄、入院GCS、昏迷天数、癫痫(P<0.05)。结论:年龄、入院GCS、昏迷天数、癫痫可作为判断重度TBI患者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颅脑损伤(TBI)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段血清中的Tau蛋白浓度,对照比较TBI患者标准化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方法 筛选无TBI及相关颅脑疾病的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血清中Tau蛋白的浓度.收集临床确诊的TBI患者76例,于伤后的6 h及1、3、7 d分别采集患者血清标本.通过ELISA法分别检测对应时间段内的血清Tau蛋白浓度.于患者入院标准化治疗1个月后进行随访或复诊计算患者预后分数(通过Barthel指数评分计算).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患者血清中Tau浓度、GC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TBI组血清Tau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与轻中型组相比较,其血清Tau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轻中型组.预后不同的各组血清中Tau蛋白浓度相比较,预后差组、预后中组、预后良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差组与预后中组、预后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中组与预后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生TBI后,患者血清中Tau蛋白含量升高,升高的程度与TBI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BI的程度与患者预后有关,损伤越重,患者预后越差.预后差患者与患者血清中Tau蛋白含量相关,Tau蛋白含量极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TBI)后血镁浓度及早期补充硫酸镁对TBI的治疗意义.方法 检测231例TBI患者入院时的血镁浓度,并将其中62例重型TBI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n=32)及对照组(n=30).硫酸镁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硫酸镁2 g(16 mmol),稀释至100 mL于15 min内推注,另加硫酸镁7.80 g(65 mmol)稀释至500 mL静滴24 h.对照组不补充硫酸镁,其余治疗同硫酸镁治疗组.检测患者入院时、入院第3天的血镁水平及入院时、入院1周时的血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浓度.6个月后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各组治疗结果.结果 重型TBI患者入院时的血镁浓度与轻中型TBI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型TBI患者伤后1周时的血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结果(GOS)为较差和较好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后早期患者血镁浓度与伤情无必然联系;早期补充硫酸镁未能明显改善重型TBI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轻中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记忆受损与血清Tau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TB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TBI组(30例)与中度TBI组(30例).另选取20名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在入院时、伤后第72小时、2周、6周和3个月时,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对象的血清Tau蛋白浓度,同时运用神经心理学测试量表对受试对象记忆认知特点进行评估.结果 入院时,TBI组患者血清Tau蛋白浓度为(574.3±270.1)pg/mL、健康对照组为(79.9±36.3)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07,P<0.05).伤后第72小时,中度TBI组患者血清Tau蛋白浓度为(1051.2±333.9)pg/mL、轻度TBI组为(805.2±400.2)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P=0.012).伤后3个月,TBI组患者血清Tau蛋白浓度为(100.8±35.6)pg/m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1,P=0.051).TBI组患者记忆受损明显,且伤后第72小时患者记忆认知水平处于最低,至伤后6周,TBI组患者记忆受损逐渐恢复至健康对照组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72小时和伤后2周,TBI组患者血清Tau蛋白浓度与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早期检测TBI患者的血清Tau蛋白浓度不仅可以评估患者的受伤程度,而且能够有效地反映患者记忆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样1内源性配体13(Apelin-13)联合鹿特丹CT(Rotterdam-CT)评分对颅脑损伤(TB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53例TBI患者(TBI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为轻度TBI组62例、中度TBI组52例、重度TBI组39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为预后不良组42例和预后良好组111例,另选取同期49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通过颅脑CT检查计算TBI患者Rotterdam-CT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pelin-13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BI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和Rotterdam-CT评分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B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Apelin-13水平和Rotterdam-CT评分对TBI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TBI组血清Apelin-1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TBI组、中度TBI组、重度TBITBI组血清Apelin-13水平依...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入院时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对急性中毒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0例.急性中毒患者在入院时即刻进行PSS评分,并追踪观察,进行随访PSS评分,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入院时评分为3分者9例,死亡6例,入院时评分为2分者23例,死亡4例,病死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而入院时评分为1和0分的患者分别有16和2例,均无1例死亡.结论入院时PSS评分能比较准确的判断急性中毒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RP、PCT的特点及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T0)、入院第2天(T1)、入院第5天(T2)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RL)、CRP、PCT等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分组,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分)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分析比较两组在各时间点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RL)、CRP、PCT水平.结果 T0时,92例患者中性粒细胞、NLR升高,淋巴细胞、CRP、PCT基本正常;T1时,中性粒细胞、NLR、CRP、PCT升高,且中性粒细胞及NLR明显高于T0时(P<0.05);T2时,中性粒细胞、NLR均低于T1时,CRP、PCT均明显高于T1时(P<0.05).入院时GOS评分低的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OS评分(OR=1.701,95%CI:1.378,2.099)为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出现炎症机制异常,中性粒细胞、NRL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脑水肿发展趋势,但中性粒细胞、NRL、CRP、PCT不影响患者预后;入院时的GOS评分可作为评估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120例TBI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重度组64例、轻中度组56例,另选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RDW、PDW及su-PAR水平,ROC曲线分析其在预测重度TB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结果重度组相较于轻中度组和对照组,RDW和PDW水平均升高,三组su-PAR依次下降(P<0.05)。随访3个月,重度组预后不良33例,预后不良组RDW、PDW及su-PA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重度组RDW、PDW、su-PAR与入院时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su-PAR与RDW和PDW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三指标联合预测重度TBI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最高。 结论重度TBI患者RDW、PDW及su-PAR均异常升高,可作为评估TBI病情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杨向丽  王毅  陈旭义  祝捷  张赛 《重庆医学》2016,(6):721-723,726
目的 比较中重度颅脑外伤(TBI)患者受伤1年后与健康人群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观察TBI患者睡眠障碍与伴发不良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观察中重度TBI患者,通过随访方式观察TBI患者1年后的睡眠状况,及伴发焦虑、抑郁及疼痛.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同样方法观察睡眠状况和伴发不良状态.睡眠障碍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问卷(PSQI),抑郁状态使用患者健康状况问卷-9 (PHQ-9),焦虑状态使用广泛性焦虑异常量表(GAD-7),疼痛评分采用类比标尺法.结果 连续入选TBI患者129例.患者平均年龄38岁,入院时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9.37分,77.52%患者为男性.TBI组患者PSQI整体评分为(5.54±3.94)分,与对照组(2.67±1.7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19%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PSQI>5分,总分21分).结论 睡眠障碍是中重度TBI患者受伤1年后的常见病症,经常伴发抑郁、焦虑或者疼痛.  相似文献   

11.
刘静波  黄萍 《医学综述》2013,19(8):1491-1493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对急诊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监护室老年患者158例,入院后分别给予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MEWS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差别,分别比较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的区别及MEWS评分≤3分、4~6分,7~9分、≥10分患者病死率的区别,研究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MEW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分别为(8.06±2.71)分和(24.60±4.20)分,存活组分别为(4.80±2.47)分和(19.06±3.93)分(P<0.01),MEWS评分ROC下面积为0.814,与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EWS分值增加,病死率升高(P<0.01);MEWS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r=0.647,P=0.001)。结论 MEWS评分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评分系统,和APACHEⅡ评分一样能够评估急诊老年危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在ICU创伤患者病情评价和预后预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综合ICU收治的190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ICU时即刻作为观察起点,通过查阅病历记录对每一例患者分别进行MEWS及APACHEⅡ评分,以经过治疗转出ICU为观察终点,资料收集完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EWS与APACHEⅡ评分分值段越高,病死率越高,各分值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WS与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441、0.525;以死亡为预测指标时,MEWS评分界值是4分,敏感度是88.1%,特异度是51.2%,其ROC曲线下面积AZ=0.763(95% CI:0.693,0.832),P=0.000;APACHEⅡ评分界值是21分,敏感度是86.6%,特异度是54.5%,其ROC曲线下面积AZ=0.810(95% CI:0.744,0.876),P=0.000。结论MEWS与APACHEⅡ评分均可判断ICU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其预后均具有中等程度预测价值,而MEWS操作简单快捷,费用低廉,可实现对患者快速动态的评估病情,更适用于ICU创伤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危险病人评分(PARS)对急诊科抢救室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 931例急诊科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体温(腋温)、意识水平及持续4 h尿量等,并于病人入院0、2、24 h分别采用MEWS和PARS评分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时点MEWS和PARS评分对病人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病人入院0、2、24 h,PARS预测病人预后的AUC分别为0.936、0.950、0.827,MEWS的AUC分别为0.915、0.932、0.825,2种评分各时点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人入院后2周的MEWS及PARS评分为依据,MEWS≥4.5分病人死亡率(11.04%)高于MEWS<4.5分病人(6.30%)(P<0.05);PARS≥4.5分病人死亡率(12.73%)明显高于PARS<4.5分病人(6.19%)(P<0.01)。结论:MEWS和PARS评分对急科抢救室病人预后均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其中MEWS评分参数更少,更加简便、快捷,入院即刻即可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外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TBI)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浓度及动态变化,探讨其在TBI患者早期诊断、分型、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选取北京市延庆区医院收治的TBI患者106例为病例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根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的损伤类型将其分为硬膜下血肿组、硬膜外血肿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简称血肿出血肿组)、脑挫裂伤组、弥漫性轴索损伤组及未见明显异常组;通过3个月的回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同时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病例组第1、3、5天血清NSE的浓度,分析血清NSE浓度与外伤性脑损伤及其主要临床特征的关系;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血清NSE浓度作为患者预后评估标准的诊断效能。结果 TBI各组患者血清NSE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NSE的浓度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中度组动态水平呈下降趋势,而重度组是先升高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在CT诊断的损伤类型分组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NSE动态浓度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患者入院时血清NSE浓度与其GCS、GO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评价显示,对TBI患者伤后3个月预后的预测效果以第3天血清NSE浓度最佳,此时预测结果与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漏诊率较高(30%)。结论 血清NSE作为一种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客观、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在TBI的诊断分型和病情进展以及预后评估方面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漏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不同评分系统对严重外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00例严重外伤患者分别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简单临床评分(SCS),对比三种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效果。结果随着病死率的上升,三种评分亦随之逐渐升高。APACHEⅡ评分的误差值最小(0.026),MEWS评分的误差值最大(0.034);APACHE评Ⅱ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66),MEW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最小(0.749)。结论 MEW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SCS评分均可以有效地对严重外伤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但APACHEⅡ评分的评估准确度最高,MEWS评分准确度最低。而SCS评分系统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度较好,更有利于早期对严重外伤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80例肺部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依据患病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比较2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RDW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APACHEⅡ评分及RDW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 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RDW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均P<0.05);经相关性分析,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015,P=0.001);脓毒症患者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SOFA、PCT、RDW水平均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PCT、APACHEⅡ、SOFA及RDW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可知,4项指标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922、0.878、0.888、0.935,RDW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DW诊断的临界值为14.92%,APACHEⅡ评分诊断的临界值为16分,SOFA评分诊断的临界值为6分,PCT诊断的临界值为24.02 ng/mL。 结论 RDW水平越高,脓毒症病情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 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NPPV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NPPV治疗的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5例,按治疗转归分为NPPV治疗成功组和NPPV治疗失败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生理生化指标、动脉血气、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以及治疗过程中NPPV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治疗2 h后的动脉血气(pH、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失败组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NPPV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功组,而GCS评分明显低于成功组(均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②两组患者NPPV治疗前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通气治疗2 h后,成功组的动脉血pH值明显高于失败组,而PaCO2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治疗前和治疗2 h后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失败组治疗前和治疗2 h后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APACHEⅡ评分、低GCS评分、治疗2 h后动脉血气改善不佳和治疗过程中出现NPPV的并发症是AECOPD患者NPPV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AECOPD患者NPPV治疗失败的可能性较大,应尽早考虑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8.
胡浩  张胜利  邵敏△ 《广东医学》2023,44(2):182-18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47b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6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50例普通感染患者(普通感染组)作为研究对象。查阅患者病历,记录年龄、性别、感染部位等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浓度。计算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 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Ⅱ,APACHEⅡ)。观察或随访脓毒症患者的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147b的表达水平。结果 脓毒症组和普通感染组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患者的TNF-α、CRP水平、SOFA评分和A...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ET、IGF-Ⅱ、CNP水平和APACHE II评分及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型组(GCS 13~15分)、中型组(GCS 9~12分)、重型组(GCS 3~8分),入院时采集血清并测定ET(内皮素)、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CNP(C-型利钠多肽)含量,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评价全身情况;外伤后6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预后情况.结果:不同严重程度颅脑外伤患者的APACHE I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型组和重型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低于轻型组,重型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低于中型组.不同严重程度脑外伤患者的血清ET、IGF-Ⅱ、C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型组和重型组患者的血清ET水平高于轻型组,IGF-Ⅱ、CNP水平低于轻型组;重型组患者的血清ET水平高于中型组,IGF-Ⅱ、CNP低于中型组.预后良好的脑外伤患者的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的脑外伤患者,IGF-Ⅱ、CNP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的脑外伤患者,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的脑外伤患者.结论:血清ET、IGF-Ⅱ、CNP评分与脑外伤患者的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能够用于近期及远期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 proBNP)在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创伤后24 h)血浆中的浓度,探讨其在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6例颅脑创伤患者,依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分为轻度(GCS 13~15,n=27)、中度(GCS 9~12,n=21)、重度(GCS 3~8,n=18)颅脑创伤3组;检测创伤早期血浆NT-proBNP,血糖,白细胞,比较GCS评分,头部简明创伤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core,AI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依患者出院时GOS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1~2,n=16)和预后良好组(GOS 3~5,n=50);比较各组NT proBNP浓度,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NT-proBNP对预后判断的价值及其与GCS、头部AIS评分及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重度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均<0.05),预后不良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NT-proBNP判断预后的最佳阈值为112 pg/mL(灵敏度0.875、特异度0.900),其与头部AIS评分、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NT-proBNP在早期颅脑创伤患者血浆中的浓度可作为评估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