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生长发育、免疫、代谢等方面均密切相关,但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目前无菌动物已成为探索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多项研究使用无菌动物模型探讨肠道菌群在宿主代谢、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等方面的作用,其中包括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及预后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作为环境因素之一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然而其因果关系未明。本文将对使用无菌动物探讨肠道微生物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和动物肠腔内寄生着一群种类和数量都极为庞大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总称为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肠道菌群发挥着许多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在受宿主因素影响的同时,也能参与宿主生命活动的调节。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不断涌现,肠道菌群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生物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平衡关系;这种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与生物钟关系的新进展,包括肠道菌群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的节律性,以及肠道菌群活动与宿主生物钟(中枢钟和外周钟)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用来描述胃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复杂网络关系的“脑-肠”轴应运而生。它是基于肠道菌群的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双向信息调节通路,在人体健康和疾病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郁症是区别于简单情绪障碍的一种持续时间长并且反复发作的慢性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脑-肠”轴对宿主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基于肠道菌群综述了抑郁症的研究现状和机制,旨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体表面、口腔和肠道存在着数量可观的微生物群,目前研究最多的是肠道菌群.肠道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等组成.微生物群落的种群构成是宿主特有的,通过宿主与微生物的共同进化,形成了一种几乎体现在所有的生命形式中的互利共存的关系[1].宿主的肠道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的地方,并以未消化的食物提供营养,细菌参与肠道组织和免疫发育.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宿主免疫系统、遗传和环境因素等.  相似文献   

5.
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哺乳动物进化出与肠道菌群间一个精密的共生关系。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群平衡失调可以促进人类疾病的发展,其中包括不断增加的炎性肠炎。修复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是一种有效的阻止和治疗疾病的策略。在本文中,我们着重描述了在正常生理状况和肠道炎症背景下肠道微生物群的功能,着眼于宿主和微生物复杂关系的机理和病原基础。尽管有目前研究进展,但肠菌研究还面临很多挑战,缩小基础科学和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困难。我们认识到如果缺少肠道菌群及其对哺乳动物生理影响的深入理解,共生菌用于治疗("从肠菌到药物")的前景便无从谈起,所以本文也讨论用于操控肠道微生物群的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学研究发现,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共生菌群,其中大部分寄居在人体肠道中。定植于宿主肠道内的菌群与宿主、环境3者之间构成了呈动态平衡的统一体。对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健康人体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以及菌群结构紊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用微生态干预手段引导宿主向健康方向发展。而中医学之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由于肠道微生物参与人体诸多方面的生命活动,菌群的变化可以反映宿主的生理病理状态,采用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医体质,将对个体化诊疗产生重要意义。中医体质理论的4个基本原理和3个科学问题与肠道微生态学基本理论互相存在着很多关联性和阐释性。根据现代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成果,将中医体质理论与现代肠道微生态理念结合起来,对中医体质的4个基本原理和3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微观阐释。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学已开始从致病性研究为主转向了生理功能研究为主。正常菌群可促进机体代谢与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也具有保护宿主对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作用。而研究肠道菌群的生理病理功能对动物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菌(germ free,GF)动物的微生物背景清晰,且在解剖与形态学、代谢生理及免疫系统方面与常规实验动物相比有明显的特点,现已成为研究肠道菌群的生理病理功能的最佳动物模型。本文就GF动物在肠道微生态、免疫系统发育、代谢性疾病、药物代谢及肿瘤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及健康的关系研究的深入,已证实肠道菌群不仅构成黏膜屏障、参与食物消化、刺激免疫及胃肠功能发育,而且作为内化的环境因素参与肥胖、糖尿病、IBD、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及健康关系研究的深入对动物模型提出了新要求.无菌动物作为微生物背景最清晰的动物,可有效地对菌群、基因及其它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是研究肠道菌群对人类疾病及健康的影响的最有效的动物模型.利用无菌动物构建的悉生动物模型及菌群人源化动物(HHA动物)模型已在肠道茵群对宿主生理功能的影响、代谢性疾病发生、药物代谢等研究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gut microbiota,GM)在宿主细胞的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M早已被发现与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等疾病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几年,很多研究表明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与骨骼代谢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菌群涉及影响骨骼健康的各种机制,例如肠道微生物菌群可以打破骨形成之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此外,肠道微生物菌群通过调节钙的吸收、免疫系统以及肠道激素等影响骨代谢,从而影响人体骨骼健康。本文综述肠道微生物菌群与骨代谢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20,(3):381-385
肠道微生物菌落在出生时已开始建立,婴幼儿期是微生物菌落和宿主建立关系的重要时期,也是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在生命的前2~3年,婴儿的肠道菌群迅速繁殖,逐渐变得多样化和丰富,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生命早期肠道微生态的异常建立与婴幼儿罹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关系密切,而目前对ASD的诊断一般在3岁以后,诊断后治疗困难,故对ASD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筛查与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主要回顾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的生理、病理状态下的主导菌群及ASD相关微生物-肠-脑轴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对可能患有ASD的高危人群在肠道菌群稳定之前进行早期干预,使其肠道菌群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达到降低ASD发生率的可能,希望能够为临床早期筛查及预防AS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肠道和肝之间通过肠-肝轴紧密相连,肠道疾病可以影响肝功能,肝疾病也可以诱发肠道菌群和功能的改变。无菌动物是一种身体所有部位都没有任何活的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的动物,无菌动物的出现为研究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工具。同时,由于无菌动物缺乏正常肠道菌群的特点,它在肠-肝轴的研究中也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本文将对无菌动物在肠-肝轴中的应用前景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种类最多、密度最大的微生物群落的总称。肠道菌群可通过与宿主共代谢,调控宿主多种生理功能、维持体内免疫平衡,进而维护人体健康。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与宿主的骨代谢密切相关。在多种病理状态或药物等引起肠道菌群改变后,可引起继发性的病理性骨丢失。随着高通量测序、基因敲除、无菌鼠繁殖等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直接调控,或通过内源性物质代谢调控,或改变与骨代谢相关的激素水平影响宿主的骨代谢。拟在全面阐述肠道菌群与骨代谢关系的基础上,总结肠道菌群调控骨代谢的潜在途径和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对主要骨代谢异常相关疾病在临床治疗和药物靶点研究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作为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宿主建立了密切联系,在调节与营养、免疫系统激活和宿主防御相关的生理功能中起着核心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代谢产物。色氨酸(tryptophan,TRP)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功能,影响人体的生长和健康。TRP代谢的异常与许多疾病有关。肠道菌群产生的TRP分解代谢物是微生物群落以及宿主-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信号分子,在维持健康和疾病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系统阐述肠道菌群的分类和功能,肠道菌群对TRP代谢途径及其相关疾病影响的研究,以及肠道菌群影响TRP代谢的潜在机制,为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等临床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动物体表及体内存在的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的关系是微生物与其宿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这些菌群对其宿主不仅无害,而且是有益和必要的,因而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微生态学(Microecology)就是研究这些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是在人体胃肠道处生存的复杂、动态的微生物群体,能够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调节、共同进化,对宿主体内平衡和健康起重要作用。在宿主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是免疫稳态维持和宿主防御的关键参与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功能,影响宿主免疫反应,进而参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综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宿主Treg、Th17、Th1、Th2等T淋巴细胞分化和稳态的影响以及相关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膳食干涉对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医学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发展来看,肠道菌群有可能会成为研究饮食方式、保健食品、中药制剂等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重要靶标。然而,肠道菌群由于其复杂性,研究它和饮食干涉的关系对动物模型有高标准的要求,无菌动物体内外不携带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在生物医学及人体疾病和健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应用和研究,是当前肠道菌群研究中应用最多的基础动物模型。采用无菌动物构建人源菌群动物是研究饮食、菌群与健康关系的常用方式。本文主要综述无菌动物构建人源菌群动物的研究应用及饮食干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肠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各组分如肠道菌群、免疫系统和病原体之间可以相互调节、相互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对于维持肠道稳态意义重大。肠道寄生虫可与肠道微生物群落互作,改变宿主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平衡;同时,肠道菌群亦可影响寄生虫的感染与活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寄生虫感染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肠道微生态作为人体中最大的微生态系统,被认为是调节宿主代谢的一个器官。存在于人体肠道的大量微生物被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的种类变化、数量失调、定位转移及其代谢产物等均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主要从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探讨高尿酸血症、痛风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人体肠道多种微生物菌群可以维持宿主的内环境稳态。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中起着不同的保护性作用或致病性作用。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了解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有助于临床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及治疗。而微生态制剂对人体能发挥保护作用,可用于预防及辅助治疗结直肠癌。肠道菌群对于人体健康关系重大,值得更多、更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慧  孙涛 《医学综述》2014,(3):468-471
人体肠道内寄居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正常菌群参与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免疫、抗肿瘤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并维持机体健康。一旦受到宿主及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平衡状态被打破,则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发和加重各种疾病。该文就肠道菌群失调的类型、致病因素、临床表现、相关疾病及治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