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晓萍  靳玉惠  王海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11-2013
[目的]了解合肥市2004-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高发原因,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合肥市2004~2006年共发生流脑261例,平均发病率1.9/10万;2006年发病率高达2.74/10万,较前10年上升了11倍,病死率10%.病例的阳性检出率逐年上升,C群流脑比例逐年增高,至2006年检出的全部是C群.病例中大于16岁142例,占54.4%;较前5年(22%)上升了32.4%.3年共发生聚集性病例6起,有5起明确诊断是C群;密切接触者带菌率检测C群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分别为52.6%、60.1%和85.7%,与病例的菌群分布基本相符.[结论]该市流脑流行菌群发生了变迁,从A群转变为C群,应合理制定防治对策.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同时要大力推广A C流脑多糖疫苗的接种,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广泛宣传,提高疫苗接种率,以增强人群对C群流脑的免疫力.另外还要做好重点人群尤其是大专中院校、宾馆饭店等行业的流脑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一起学校流脑爆发疫情的预防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C群流脑爆发疫情特点,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合肥市包河区某职业学校流脑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自2003年12月10日到2004年4月12日,共发生8例流脑病例。从其中1例的血液中分离培养出C群脑膜炎双球菌。对5名病例的134名密切接触者进行鼻咽部脑膜炎双球菌采样调查结果:C群带菌率为15.6%,B、Y、X、H群各占0.74%。55名教职员工调查结果:C群带菌率为12.7%,B群5.5%,Y和29E群各占1.8%。对该校师生员工分别施行应急服药和接种A C流脑疫苗等综合性处理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发生C群流脑爆发疫情后,应急接种A C流脑疫苗,可迅速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4年度我市流脑疫情和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为做好合肥市流脑疫情的预测预警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病例作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样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分析。结果2004年全市新发流脑病例70例,发病率为1.5/10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30.8%,病例以20岁以下儿童和学生为主,3~4月份是发病高峰。对28名病例的1 092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样检验发现,C群带菌率在1.3%~30.9%之间,A群带菌率在2.2%~8.5%之间。发生疫情学校的学生采用应急服药和接种A C流脑疫苗等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结论预测2004年冬2005年春我市局部地区A、C群流脑病例可能增多。在流脑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应做好疫苗和相关药品的储备,同时对重点人群(20岁以下)进行大范围的A C流脑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苏州市20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1992-2012年流脑疫情、2005-2012年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和抗体水平调查等资料进行综合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苏州市1992-2012年共报告流脑病例164例,年均发病率0.11/10万;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占73.78%);流脑发病高峰为2-4月份(占62.20%);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22.56%);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为0.64%;健康人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A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9.16%,C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4.88%。结论近年来,苏州流脑发病处于低发水平,然而健康人群流脑C群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健康人群B群流脑的带菌水平较高,应加强B群和C群流脑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新疆CDC保存的1960-2019年流脑发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分离培养和荧光PCR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开展健康人群带菌调查。采用玻片凝集和荧光PCR方法检测菌株的血清群,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检测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分子分型特征。结果 1960-2019年新疆流脑年发病率为0.02/10万~81.32/10万,病死率为1.05%~20.78%。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与和田地区发病数位居前5位。1990年以前,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均以A群为主(81.82%);1990年以后,出现B、C、W和Y群病例(14.00%),密切接触者没有明显优势的血清群,B、A、W、Y、C群分别为23.28%、18.53%、15.52%、9.91%、7.33%。健康人群带菌率为15.50%,16~岁带菌率最高(25.53%),菌株主要血清群为B(52.11%)、W(20.66%)、C(12.21%)和Y(9.39%)。MLST分子分型结果显示,新疆Nm菌株主要克隆群为ST-4821、ST-175和ST-5克隆群,病例Nm菌株以ST-5和ST-4821克隆群为主。结论 1960-2019年新疆流脑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健康人群带菌率高,Nm菌株血清群正在发生变迁。应在重点地区加强流脑疫情的防控,防止流脑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重点监测省及国家级监测点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结果,评价流脑监测现状,为预防控制流脑爆发、流行及探索经济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重点监测省及监测点上报的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脑实验室检测资料及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资料,对2006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国2006年流脑报告发病率<0.2/10万,重点监测省中以安徽省发病数较多(261例);监测重点省<15岁儿童平均发病率为0.45/10万,儿童、学生报告病例数分别占重点监测省报告病例总数的25.35%和41.31%。重点监测省报告病例中检出A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占44.83%,C群Nm占41.38%;健康人群中检出A群Nm占17.76%,B群Nm占48.68%,C群Nm占17.11%;健康人群A群Nm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8.36%,C群为58.67%。结论流脑流行菌群仍以A群Nm为主,C群Nm检出增多;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Nm为主,C群Nm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A群。应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加强流脑监测,防止流脑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流行性奈瑟氏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疑似病例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流脑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155例流脑疑似病例进行全血培养、脑脊液培养、流脑特异性抗原、流脑DNA、急性期和恢复期IgG抗体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果155例流脑疑似病例中实验室确诊79例,阳性率54.1%;其中流脑C群为77例占97.5%。密切接触者带菌129例,阳性率为8.1%;其中C群为103例占79.8%。样本和样本组合阳性率以双份血清阳性率最高,脑脊液阳性率次之,血培养阳性率最低。结论C群流脑仍然占绝对优势,密切接触者菌群与流行病例一致。考虑到快速诊断的要求,样本采集中,应以脑脊液和双份血清为主。  相似文献   

8.
2005年合肥地区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流脑流行前期采集不同人群咽拭子于卵黄双抗琼脂培养基进行脑膜炎奈瑟氏菌分离培养。结果不同人群共采集标本1047份,检出阳性32份,阳性率3.06%;菌株分别为A,B,C,H,29E群,其中B,C群各占34.4%。高中生组流脑带菌率最高,为6.67%,经统计学检验,与小学生及幼儿组阳性带菌率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带菌率3.89%,女性带菌率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区人群带菌率2.17%,农村人群带菌率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肥市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率较低,高中生组人群中流脑带菌率较高。要警惕C群流脑菌群引起的流行,进一步探讨B群带菌率增多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宏  杭惠  须勤燕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64-1866
目的:为我市流脑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市1995年至2004年流脑疫情、2004年至2005年流脑病原菌监测、健康人众流脑带菌率和抗体水平调查等资料进行综合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苏州市1995~2004年平均发病率为0.11/10万,2004年流脑发病率(0.17/10万)比2003年(0.02/10万)上升了7.5倍,并且高于平均年发病率(0.11/10万)54.54%。流脑发病季节性高峰为1~4月份。收集到11份病人血样中6份培养出流脑菌,包括3株A群和3株C群。健康人众带菌率为1.71%,B群和C群带菌率各为0.85%。健康人群流脑抗体免疫水平:A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8.50%,GMRT平均为5.80;C群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6.99%,GMRT平均为3.42。结论:该市流脑发病率,人群流脑C群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应加强C群流脑防治工作,积极推广使用A+C群流脑多糖疫苗,提高接种率,以增强人群对A群和C群流脑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2004年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对全省各县、市进行流脑流行病学监测。选择广州、湛江、韶关及东莞4个市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脑流行前期(10~11月)各监测点按流脑监测方案采集市内0~、5~、10~、15~、25~、35~及45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同时对2004年广东省发生的一起流脑局部暴发疫情进行深入调查。结果2004年4个监测点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Nm)的带菌率为0.75%(14/1876),健康人带菌以B群Nm为主。全省共报告流脑27例,死亡1例。2004年3月广东省发生一起由C群Nm引起的暴发疫情,共发病3例,调查发现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分厂的外来工及相邻厂外来工总的Nm带菌率高达13.1%(14/107),检出B群、C群及1892群Nm,未检出A群Nm。用Epsilometertest法对所分离到的15株各群Nm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所有菌株均对青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对甲氧苄氨耐药。结论广东省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但流行菌群发生变化。今后要加强流脑的病原学检测,并适当对流脑预防控制措施作相应调整,一旦发生C群流脑疫情,应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对密切接触者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大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大连市防疫站站志、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脑个案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资料对1996-2010年流脑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96-2010年大连市流脑报告发病162例,年均发病率为0.1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3/10万.国...  相似文献   

12.
许晓玲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43-2744
[目的]为了检测流行性脑膜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脑膜炎奈瑟氏菌带菌状况,有效控制流行性脑膜炎的流行。[方法]依据《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GB16884-1997附录A、B、C方法,对采集的2004~2006年发生的流行性脑膜炎9起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共计56份进行检测。[结果]3年流行性脑膜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脑膜炎奈瑟氏菌检出率为9%;其中检出3株C群,2株A群。[结论]北京地区流行性脑膜炎除A群外C群已经在传播流行,北京地区重点防控人群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正常人群A群流脑抗体水平及免疫成功率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流脑流行前期人群A群流脑抗体水平、带菌率的监测和A群流脑多糖菌苗基础免疫成功率的监测,评价江苏省流脑多糖菌苗的接种状况、工作质量,以及人群A群流脑免疫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正常人群A群流脑血清抗体水平、A群流脑免疫成功率,以及采集咽拭子进行人群带茵情况调查。结果:2001-2002年流脑流行前期全省7个年龄组1152人中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89.5%,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6.6,其中2002年人群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高于2001年,人群A群、C群流脑带茵率<1%。2003年A群流脑多糖菌苗基础免疫成功率为89.6%,GMT为1:17.5,抗体4倍增长率为88.0%。结论:江苏省正常人群A群流脑多糖菌苗基础免疫成功率较高,抗体水平具有保护作用,人群带菌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随州市近年来流脑的流行趋势及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流脑的流行。方法对2001~2006年随州市健康人群进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和带菌率进行了分析。结果随州市监测期内未出现流脑病例;健康人群带菌率为5.17%,以B群为主;人群A群抗体阳性率93.51%,GMT为11.53;A+C流脑疫苗免疫前GMT为1.62,抗体阳性率2.76%,免疫后GMT为14.93,抗体阳性率93.66%。结论近几年内随州市出现A群流脑流行的机率很小;A+C流脑疫苗接种后,人群对C群流脑有了一定的抵抗力,但要继续做好流脑监测工作,密切关注流脑流行菌株的变迁,预防和控制流脑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江宏宝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078-1080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流脑流行特点。方法对流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采用Excel进行分析。结果全市流脑报告发病率自2004年的0.513/10万(最高值)下降至2009年的0.0204/10万,发病率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全市2004~2009年1~4月发生的流脑占总病例数的75%,发病年龄集中在0~19岁之间,占总例数的92.31%,尤以10~14岁较多,占比44.23%,发病职业分布中以学生占比最多(67.31%),正常人群流脑免疫水平监测A群、C群阳性率分别为57.24%、63.16%。结论该市流脑发病率呈逐年波动下降趋势,此现象与该市流脑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及流脑疫情监测敏感性的增强有关。15岁以上正常人群中C群流脑的隐性感染率高,加强易感人群的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沂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6~2006年临沂市流脑疫情、病原学检验与血清抗体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6~1980年合计发病212985例,年均发病率为81.14/10万,死亡14121例,病死率为6.63%;1981~1986年合计发病6781例,年均发病率为10.76/10万,死亡246例,病死率为3.63%;1987~2006年合计发病609例,年发病率均在0.30/10万以下,死亡34例,病死率为5.58%。2005年检测33例流脑病人的脑脊液、血液、皮肤淤点,检出脑膜炎双球菌12株(A群9株、C群3株)。2005年检测健康人群血清417份,流脑抗体阳性率,A群为95.20%,C群为39.33%(P<0.0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A群为1∶26.67,C群为1∶9.91(P<0.01)。[结论]目前临沂市流脑发病率很低,已出现C群菌株引起的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7-2009年宿迁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群、C群抗体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健康人群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流脑A群、C群抗体水平。结果2008年健康人群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73.50%,2007年、2009年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均大于75%;2007-2009年健康人群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均低于75%,小于3岁的低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均较低。结论宿迁市存在C群流感暴发或散发的可能,尤其是低年龄组儿童。因此应该加大流脑的防控力度,做好低年龄组儿童A+C流脑疫苗接种工作,保护易感人群,减少流脑的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德州市健康人群A群与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称流脑)抗体水平,为预防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年12月对德州市386名健康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流脑A群、C群IgG抗体.[结果]检测血清386份,A群抗体阳性率96.11%,GMT 1:20.59,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群抗体阳性率19.95%,GMT 1:4.50,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A、C群性别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州市部分健康人群对A群脑膜炎双球菌有较高的免疫力,在加强A群流脑预防监测的同时,亦应强化C群流脑的预防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