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研究患儿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为合理选用药物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1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抗菌药物联合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84例为试验组,单纯抗菌药物治疗84例为对照组,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一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84例患儿治疗前呼吸道感染占56.0%、消化道感染占27.4%、其他感染占16.7%;试验组84例患儿呼吸道感染占53.6%、消化道感染占31.0%、其他感染占15.5%,两组患儿治疗前均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一周后,对照组患儿显效34.5%、有效45.2%、无效20.2%、总有效率为79.8%,试验组患儿显效42.9%、有效47.6%、无效9.5%、总有效率为9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发生感染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合理抗菌药物联合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控制患儿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单用与联用万古霉素对治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液肿瘤患儿的疗效。方法6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血液肿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联合应用头孢他啶和万古霉素,B组30例单独应用头孢他啶。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4.4%,高于B组的60.0%(P<0.05),A组退热时间亦较B组有降低的趋势,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他啶和万古霉素联合应用的抗菌谱广,疗效优于单用头孢他啶,可作为治疗血液肿瘤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经验性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3.
夏菜荣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38-138,140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小儿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统计.方法 对本院2011年3-11月间收治的30例小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研究,观察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的护肤效果,对患者治疗以及预后处理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0~5岁)患儿的发病数量为22例,占到患者总人数的73.3%.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总数减少;患者白细胞总数相对正常,中性粒细胞数量发生减少,淋巴细胞率显著增加;患者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数量维持不变或者微量减少,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降低.患者病因主要由于病毒感染为主,或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结论 学龄前儿童(0~5周岁)出现白细胞及中心粒细胞减少症的比例较大,并且.男性患儿感染率更高,患儿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与体内免疫系统的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郦江英  陈丹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253-5254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诸暨市红十字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7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儿采取思密达及常规补液治疗,观察组38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用于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可起到显著的协同作用,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综合性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44)按综合性基础治疗,包括按常规给予抗生素、止咳、扩张支气管等药物治疗,治疗A组(n=47)在综合性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10~15 min/次,2次/d,治疗组B组(n=45)在治疗A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疗程为1周。结果:对照组44例患儿中1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45.5%,治疗A组47例患儿中2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0.2%,治疗B组45例患儿中30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8.9%。治疗A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治疗B组总有效率与治疗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3,χ2=4.89,P<0.05);治疗B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辅助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确切,而且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芪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诊断均符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卧床休息、抗病毒治疗、营养心肌、免疫调节、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汤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可以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程淑兰 《现代保健》2010,(25):100-101
目的 观察在常规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休息、抗病毒药物、能量合剂、维生素C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抗病毒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痰热清和阿奇霉素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人,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和痰热清联合治疗,疗程为1周。比较两者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起效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医院儿科治疗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PCT、TNF-a、IL-8含量,治疗前、后hs-CRP、白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比率,治疗前、后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及FEV1/FVC值,两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CT、IL-8、TNF-α、hs-CRP含量及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比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FEV1、FVC、FEV1/FVC值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经过阿奇霉素+抗病毒常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抗病毒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就临床效果而言,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就证候疗效而言,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观察组为5.00%,对照组为26.67%,组间比较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的时候,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抗病毒常规疗法可以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并提高证候疗效以及临床效果,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许俊华 《工企医刊》2012,25(5):27-28
目的讨论人性化护理在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乙肝病毒定量的变化、肝功异常变化时间长短、对乙肝抗病毒治疗知识掌握情况、定期复查情况、服药依从性等。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肝功、乙肝病毒定量及对抗病毒治疗知识的掌握、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控制慢性乙肝复发、提高服药及定期复查的依从性和对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的知识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瞻性管理在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重症手足口患儿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科治疗的110例重症手足口患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前瞻性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96.4%,对照组为8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2.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管理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提高了护士对手足口病抢救护理的整体水平,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清开灵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应用前景。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抗病毒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清热解毒类代表性药物清开灵口服液结合抗病毒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高烧消退时间、呼吸道并发症改善时间、治愈平均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嗜睡无力、烦躁、易惊等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清热解毒类代表药清开灵口服液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面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为挖掘中医药的潜能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胸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加强气胸预防、呼吸道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儿的气胸及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中有1名患儿发生气胸,气胸发生率为0.55%,4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19%;对照组中有8名患儿发生气胸,气胸发生率为4.37%,20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9%;试验组气胸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气胸、感染等并发症,对治疗效果和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加强对气胸及其他并发症的预防,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盼 《中国校医》2019,33(6):45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联合营养护理对营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收治的90例终末期肾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比较2组患儿营养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营养正常率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78%(P<0.05)。实验组患儿生理职能、情绪职能、心理职能、认知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9%、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联合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营养水平与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中用降钙素原(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收住ICU的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HAP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CT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治疗方法使用抗菌药物,PCT治疗组通过检测血清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率、抗菌药物治疗结束后炎性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PCT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治疗组CPIS评分为(4.1±1.2)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6±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中除白细胞计数外,中性粒细胞、CRP、CPIS评分及PC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CT治疗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11±4)d,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延长(均P<0.01).结论 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HAP患者中参考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2月间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4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儿四肢肌力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四肢肌力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的吉兰-巴雷患儿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吉兰-巴雷综合征病情的进展,提高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相关知识水平与遵医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0~2012年在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与生活护理干预,1月后,比较2组患者对乙肝抗病毒治疗知识知晓情况与服药、定期复查的遵医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慢性乙肝相关知识得分,观察组护理前为8.23±2.16分,护理后为18.78±1.48分(P<0.01);对照组护理前为8.65±3.37分,护理后为12.19±1.71分(P<0.01);2组护理前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得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每天按时服药、每次按量服药、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者所占比例,护理前2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后均高于护理前(P<0.01)。[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实施长程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慢性乙肝相关知识水平与服药、定期复查的遵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分娩助产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是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5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A组在进行常规的助产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应用心理护理,B组仅进行基本的助产护理。在治疗期间详细地记录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大出血比例以及产后抑郁的概率,并用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12.8%,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比例为6.4%,产后抑郁的概率为5.1%,B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30.8%,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比例为23.1%,产后抑郁的概率为16.7%,A组的三种情况均低于B组患者,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分娩助产护理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地降低患者产后大出血、产后抑郁的概率,同时降低剖宫产的比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分娩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何丽艳  贺琼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73-1474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实施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感染预防、术前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饮食干预、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中有13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包括5例术后呕吐,4例皮下血肿,4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6.46%;对照组中有30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包括16例术后呕吐,7例皮下血肿,7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7.97%,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应用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感染预防、术前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饮食干预、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