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炒莱菔子水提取液中的萝卜苷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莱菔子水提液中萝卜苷在人工胃液NE(未加胃蛋白酶)、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NE(未加胰酶)、人工肠液中不同时间的峰面积,计算各自质量浓度及平均降解百分率。结果:萝卜苷在人工胃肠液中均较稳定,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时间点降解百分率与0 h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萝卜苷在人工胃肠液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9,(8)
目的考察淫羊藿苷在不同条件(pH、温度、缓冲液)下的降解动力学行为。方法 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含有量后,计算其在不同pH(1.0、3.0、4.5、6.0、6.8、8.0)、温度(4、25、37、60℃)、缓冲液(0.1、0.3、0.5 mol/L磷酸盐、柠檬酸盐、醋酸盐)下的降解动力学参数。结果淫羊藿苷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pH 6.8时降解速率最小,稳定性最强。其降解速率随着温度、磷酸盐浓度升高而增加,随着醋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在不同浓度柠檬酸盐缓冲液中无明显变化。结论淫羊藿苷降解与pH、温度、缓冲液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生物黏附剂卡波姆对淫羊藿总黄酮酶解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淫羊藿总黄酮与卡波姆混合,加入蜗牛酶酶解,采用HPLC测定酶解液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等主要黄酮成分及箭藿苷A、箭藿苷B、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宝藿苷Ⅰ和淫羊藿苷元等主要酶解产物的含量变化,并与未加入卡波姆时淫羊藿总黄酮的酶解过程比较。结果:在37 ℃,含1%卡波姆的缓冲溶液中,淫羊藿总黄酮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酶解速率变慢,约需4 h才能完全酶解转化成次级苷,所需时间为无卡波姆时的2倍;酶解液中宝藿苷Ⅰ质量浓度始终高于未加卡波姆时的,最高量48.43 mg·L-1,6 h时趋于稳定时12.99 mg·L-1,最高量和稳定量分别为未加卡波姆酶解时的2.2,7.2倍;2~6 h内箭藿苷A和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质量浓度都略高于未加卡波姆时的;之后次级苷被继续水解生成苷元,且苷元生成速率基本相同,约7.60 mg·L-1·h-1结论:卡波姆会减缓淫羊藿总黄酮的酶解速率,促进次级苷的生成,对苷元的生成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铁汉  王毅  王本祥  吴立军 《中草药》2000,31(11):834-837
目的:在考察淫羊藿苷(icariin)于人工胃液中稳定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肠道内细菌对淫羊藿苷的代谢作用。方法:于人工胃液或肠内菌培养液中。加入淫羊藿苷温孵培养一定时间后,以薄板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喷雾质谱仪,对培养物成分做定性分析检查。结果:淫羊藿苷在人工胃液中有较高的稳定性。离体培养人肠道内细菌可代谢淫羊藿苷,且其说要代谢产物为淫羊藿苷的苷元(icaritin)及其苷元的异戊烯基位置异构体。在大鼠整体实验中,从粪便和尿液中均检出一主要代谢产物,并初步确定此代谢产物为宝藿苷Ⅰ(baoliuosideⅠ)。结论:在离体条件下,淫羊藿苷可被人肠内菌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淫羊藿苷的苷元。大鼠灌服淫羊藿苷后,吸收人血的主要代谢物为宝藿苷Ⅰ。  相似文献   

5.
刘聪燕  高霞  黄萌萌  彭静  陈彦 《中草药》2016,47(20):3610-3617
目的以淫羊藿总黄酮为模型药物,蜗牛酶为水解酶,加入制剂辅料制备可实时酶解、实时吸收的淫羊藿总黄酮仿生酶解肠溶胶囊,对其处方工艺进行优化和评价。方法以淫羊藿总黄酮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UV法和单因素实验筛选制备淫羊藿总黄酮仿生酶解肠溶胶囊所需的填充剂种类、用量,崩解剂种类、用量及润湿剂种类等关键因素,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制剂处方,同时采用HPLC法对肠溶胶囊中4种主要黄酮苷(淫羊藿苷及朝藿定A、B、C)的酶解过程进行考察。结果淫羊藿总黄酮仿生酶解肠溶胶囊的最优处方为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100 mg,蜗牛酶68 mg,α-乳糖65 mg,低取代羟丙纤维素11.7 mg,该制剂在人工肠液中45 min内的总黄酮累积释放率可达85.43%,同时能够在肠道排空时间内(3-6h)酶解完全。结论所制备的淫羊藿总黄酮仿生酶解肠溶胶囊有利于促进淫羊藿总黄酮在体内的水解转化,为研发高效的淫羊藿总黄酮新制剂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薄层色谱法鉴别金乌骨通胶囊中的淫羊藿苷。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含有淫羊藿苷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法检出淫羊藿苷,且斑点清晰。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金乌骨通胶囊中淫羊藿的定性鉴别方法,结果稳定性、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4,(7)
目的研究制粒因素对淫羊藿总黄酮酶解的影响。方法将蜗牛酶、淫羊藿总黄酮和糊精混合经湿法制粒制成含酶淫羊藿总黄酮颗粒,HPLC法测定其酶解过程中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和朝藿定C以及酶解产物(宝藿苷Ⅰ、箭藿苷A、箭藿苷B、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和淫羊藿苷元)的含有量变化。结果与未经制粒的淫羊藿总黄酮粉末酶解相比,经糊精湿法制粒得到的含酶淫羊藿总黄酮颗粒在37℃缓冲溶液中酶解时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和朝藿定C的酶解速率变慢,但在肠道排空时间(46 h)内可以完全酶解转化成次级苷宝藿苷Ⅰ、箭藿苷A、箭藿苷B和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次级苷继续被水解可生成淫羊藿苷元。结论糊精湿法制粒对淫羊藿总黄酮的酶解转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藿芝降压滴丸及其片剂中淫羊藿苷的溶出曲线,并比较两者的溶出的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0nm处测定藿芝降压滴丸、藿芝降压片中的淫羊藿苷的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结果:藿芝降压滴丸中的淫羊藿苷溶出速度明显高于其片剂。结论:淫羊藿苷在滴丸剂中的溶出速率优于片剂,本处方选择滴丸剂型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淫羊藿肠吸收成分及其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收集高、中、低质量浓度淫羊藿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采用HPLC检测肠吸收液样品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计算累计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常数,比较淫羊藿提取物与肠吸收液中指标成分的比例变化情况。结果:提取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均可在肠吸收液中检测到,针对其中5种主要成分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与淫羊藿次苷Ⅱ成功建立了定量分析方法。提取液中、低质量浓度时,这5种成分分别在空肠前、中段的累积吸收量最大,而高质量浓度则后移至回肠段;3种给药质量浓度下,5种成分的肠吸收均为线性吸收(R2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吸收速率常数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提示各成分的体外肠吸收为被动运输;不同质量浓度淫羊藿肠吸收液的成分间比例与原提取物中各成分间比例存在差异。结论: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次苷Ⅱ与淫羊藿苷5种成分均可被小肠吸收,外翻肠囊法可有效地评价各成分的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哈巴俄苷在生物样品中的稳定性及其大鼠灌胃后的入血成分。方法:利用HPLC测定哈巴俄苷的含量,流动相0.03%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计算其在各样品中的剩余率,研究哈巴俄苷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大鼠胃肠内容物及相应p H溶液中的稳定性;利用LC-MS检测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液样品,对哈巴俄苷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研究。结果:哈巴俄苷在人工肠液、大鼠小肠内容物、大鼠大肠内容物中较稳定,降解率10%;在稀酸液、人工胃液、大鼠胃内容物中哈巴俄苷可发生降解,但降解率15%;大鼠灌胃给予哈巴俄苷后的血液样品中检测到了哈巴俄苷、哈巴苷、肉桂酸。结论:哈巴俄苷在人工胃肠液、大鼠胃肠道内容物及相应p H溶液中较稳定,少部分在酸性环境可分解成肉桂酸及哈巴苷苷元的脱水产物;哈巴俄苷大鼠灌胃给药后主要以原型入血,在体内可代谢为肉桂酸及哈巴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蠲痹抗生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鹿衔草、淫羊藿、莱菔子(炒)进行鉴别;用HPLC法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用薄层色谱法能较好的鉴别制剂中鹿衔草、淫羊藿、莱菔子(炒)。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的淫羊藿苷,淫羊藿苷在61.5~143.5μ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0.47%。结论:本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金鑫  张振海  贾晓斌 《中药材》2012,(7):1148-1153
目的:比较环糊精包合和表面活性剂对淫羊藿苷酶解制备宝藿苷I的速率、产率以及产物纯度的影响,为宝藿苷I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泊洛沙姆188、吐温80辅助纤维素酶酶解淫羊藿苷制备宝藿苷I。以宝藿苷I的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制备宝藿苷I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酶解工艺。在最佳的酶解条件下,比较环糊精包合和表面活性剂对淫羊藿苷酶解制备宝藿苷I酶解速率、产率以及产物纯度的影响。结果:在酶解体系中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或者加入表面活性剂均能显著提高酶解速率,表面活性剂的效果优于环糊精;但是产物的纯度只有90%~91%,环糊精制备的产物纯度能够达到98%以上,β-环糊精与羟丙基-β-环糊精在提高酶解速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环糊精辅助酶解技术更适宜于规模化制备宝藿苷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脑忆源片中淫羊藿苷在大鼠血浆中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淫羊藿苷的血药浓度,药-时曲线数据经DAS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色谱柱:Phenomenex lunaC18(150 mm×4.6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0∶7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淫羊藿苷在0.25~13μg/m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大鼠灌胃脑忆源片后,淫羊藿苷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一级吸收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t1/2α(1.554)h;t1/2β(1.692)h;ka(0.463)h-1;Tmax(3)h;Cmax(4.423875)mg.L-1;AUC0~t(25.877)mg.L-1.h-1;AUC0~∞(25.889)mg.L-1.h-1。结论本法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淫羊藿苷的血药浓度测定,为含淫羊藿制剂的药动学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型双相酶水解体系制备宝藿苷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成药》2018,(12)
目的构建新型双相酶水解体系制备宝藿苷Ⅰ。方法单因素试验优化缓冲液pH值、酶与底物质量比、酶解时间、反应温度,并在淫羊藿苷处理量、酶重复使用、操作方便性方面上与传统酶水解法进行比较。结果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 4. 0)和乙酸乙酯构建的双相酶水解体系中,当β-葡萄糖苷酶与淫羊藿苷的质量比为1∶1时,于55℃下反应6 h后水解率达到100%,双相水解法可将淫羊藿苷处理量提高到60 mg/mL,是传统酶水解法的2倍,并且制备步骤得以简化。此外,双相酶水解体系中酶液使用2次后,淫羊藿苷转化率仍能达到98. 58%。结论该方法可高效、便捷地水解淫羊藿苷以获取宝藿苷Ⅰ,并实现了酶的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淫羊藿苷的解离常数及在不同p 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淫羊藿苷新药制剂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淫羊藿苷的解离常数,采用摇瓶法测定淫羊藿苷在正辛醇-磷酸缓冲盐溶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25℃时淫羊藿苷在饱和水溶液中p Ka为6.58,说明淫羊藿苷为弱酸性化合物。25℃时淫羊藿苷的P_(app)随缓冲液pH值的升高而增大,当pH为6.8时,P_(app)达到最大值64.85后逐渐趋于平稳。37℃时淫羊藿苷的P_(app)随缓冲液pH值的升高而缓慢增大,且37℃时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稍低于25℃。结论:淫羊藿苷为弱酸性化合物,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淫羊藿苷与金丝桃苷的HPLC法,结合指纹图谱技术评价淫羊藿配伍狗脊煮散对二者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淫羊藿苷与金丝桃苷的含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评价两种溶媒的提取效果,分析合煎液主要色谱峰的来源。结果:淫羊藿与狗脊水合煎液中淫羊藿苷与金丝桃苷溶出量降低,50%乙醇合煎液中两种成分溶出量基本不变。结论:淫羊藿与狗脊配伍合煎后指标成分发生了量变,但未产生新成分;50%乙醇的提取效果优于水。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0,(11)
目的:寻找一种能将淫羊藿苷水解成淫羊藿素的简便、收率较好的方法。方法:以淫羊藿苷为原料,通过酶解和酸解两步制备淫羊藿素。水解酶选择纤维素酶或β-葡聚糖酶,酸为5%稀硫酸。结果:以淫羊藿苷为原料,先用β-葡聚糖酶,再用5%稀硫酸水解,总产率达到62.5%。结论:本法简便,收率较好,是制备淫羊藿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研究余甘子鞣质部位主要药效成分在人工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为余甘子体内代谢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胃液、肠液,体外温孵,HPLC-UV法测定余甘子鞣质部位中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分别考察余甘子鞣质部位主要药效成分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结果:余甘子鞣质部位中主要药效成分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在人工胃液中比较稳定,含量变化不明显,降解剩余量在100%左右波动,半衰期大于90h;在人工肠液中不稳定,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降解剩余量在100-300%之间波动,半衰期大于10h。结论:余甘子鞣质部位主要药效成分在人工胃液中比较稳定,各成分含量变化不明显;余甘子鞣质部位主要药效成分在人工肠液中不稳定,主要成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推测大分子可水解鞣质可以转化成小分子成分,但是随着时间延长所有成分均在降解。  相似文献   

19.
彭文达 《中医药导报》2010,16(6):100-102
目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益肝颗粒与淫羊藿提取物中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别,探讨配伍对药效成分代谢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益肝颗粒、淫羊藿提取物后,于不同时间点尾静脉采血,通过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及样品处理法,检测大鼠血浆中淫羊藿苷的浓度.采用药动学程序3P87对所得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确定药动学模型及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益肝颗粒及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呈二室开放模型,益肝颗粒与淫羊藿提取物在Tmax、Cmax、AUC、t1/2(a)、CL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对淫羊藿苷的体内过程有显著的影响,益肝颗粒中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增加,分布及达峰时间延长,血浆清除减少,生物利用度较淫羊藿药材高,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复方中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马益华  陈彦  刘聪燕  高霞  周静 《中草药》2015,46(22):3326-3332
目的制备微球固定化蜗牛酶,优化微球固定化蜗牛酶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物转化淫羊藿苷的工艺条件。方法利用微乳化-凝胶法将蜗牛酶包埋固定于海藻酸钡中,单因素优化蜗牛酶的固定条件。考察微球固定化蜗牛酶生物转化淫羊藿苷的最适反应温度、p H值、底物比、底物质量浓度,并与游离蜗牛酶比较,同时考察微球固定化蜗牛酶的酶学性质。结果利用1.0%海藻酸钠、1.0%Ba Cl2及适量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5%司盘-20和1.5%聚山梨酯80),通过微乳化凝胶的方法制备微球固定化蜗牛酶。与游离蜗牛酶相比,微球固定化蜗牛酶的热稳定性、p H值稳定性均增强。微球固定化蜗牛酶转化淫羊藿苷的最适条件:转化温度50℃,p H值5,微球固定化蜗牛酶与淫羊藿苷质量比3∶1,淫羊藿苷质量浓度为0.4 mg/m L,转化时间为2.0 h,经3次转化,转化率仍可保持(53.84±3.41)%。结论微球固定化蜗牛酶转化淫羊藿苷工艺简单,酶学性质稳定,可重复使用,为淫羊藿苷生物转化的工业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