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双切口手术野淋巴结转移清扫方法及其转移规律,指导临床实施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62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双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62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505枚,其中检出有癌转移的淋巴结102枚,淋巴结转移率20.2%(102/505).淋巴结转移区域特征为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的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肿瘤的浸润深度明显影响淋巴结转移,T1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0.0% (1/10),T2为20.0%(3/15),T3为43.3%(13/30),T4为57.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6,P<0.05),表明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转移率越高.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3%(2/14)、39.5%(15/38)、57.1% (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5,P <0.05).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双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两手术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胸段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80 例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标记各部位清扫淋巴结分别送检,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7.2%、10.5%和2.2%,上纵隔分别为22.6%、23.5%和3.7%,中纵隔分别为7.5%、69.3%和11.0%,下纵隔分别为0.9%、28.6%和33.8%,腹部分别为3.8%、19.7%和33.1%.胸部各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变长度愈长、肿瘤分化越低、肿瘤浸润越深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也越高(P <0.05).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段食管旁、锁骨上、上中纵隔转移多见,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上下双向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特点,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腹部、中下纵隔转移多见.建议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重点清扫颈段食管旁及锁骨上、下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胸下段食管癌可行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重点清扫隆突下、下胸段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传统开放三切口手术用于Ⅱ、Ⅲ期食管癌灶切除及二野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9月78例Ⅱ、Ⅲ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传统三切口(右胸、上腹、左颈)开放性病灶切除联合二野淋巴结清扫手术;研究组实施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行病灶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技术性并发症发生率(35.90%)明显高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功能性并发症发生率(2.56%)显著低于对照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胸腔镜、腹腔镜行食管癌切除及二野淋巴结清扫手术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但应加强对操作者的技术培训,降低术中技术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在治疗食道癌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进行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9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开放食管癌切除术进行二野淋巴结清扫,实验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9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131.52±16.59)min、术中出血量(205.31±54.65)ml、淋巴结清扫数目(28.51±7.56)个以及住院时间(7.84±2.15)d,优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59.25±21.58)min、术中出血量(251.21±68.52)ml、淋巴结清扫数目(21.36±6.87)个以及住院时间(11.25±1.98)d,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了对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11/45),低于对照组的35.56%(1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快、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优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左右胸不同路径手术在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将2014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分别行左胸、右胸路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胸二切口路径手术方法相比,应用右胸二切口路径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效果更显著,故该方案推广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胸单切口术式在胸中上段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58例,将30例胸中上段食管癌行右单切口术式的患者纳入试验组,另28例胸中上段食管癌同期行右胸及上腹双切口术式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由于对照组双切口范围较大,所以淋巴结清扫个数要多于试验组。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均为100%;3年生存率试验组84.62%,对照组84.00%;5年生存率试验组46.15%,对照组48.00%,3年及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单切口术式切口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胸三切口技术在胸中上段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182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右胸三切口组80例和左胸两切口组10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率等。结果右胸三切口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术后生存率高于左胸两切口组(P0.05)。结论右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增多,但清扫淋巴结更加彻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成A(n=26)、B(n=30)两组,A组行经左胸两切口(左胸、颈部)入路治疗方案,B组行经右胸三切口(右胸、上腹部、左颈部)入路治疗方案。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3年随访情况。结果两组肿瘤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引流时间、总引流量、总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淋巴结清扫个数均低于B组(P0.05)。3年随访期内,A组纵膈淋巴结复发率高于B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案在胸中段食管癌的临床治疗中各有利弊,需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后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6例(微创组),选取同期经传统开胸手术的相同病理分期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7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阳性率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微创组16例,清扫淋巴结总数228枚,均数(14.27±5.61)枚,阳性率为12.50%;传统组17例,清扫淋巴结总数241枚,均数(16.20±6.24)枚,阳性率为11.76%。两组不同病理分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转移淋巴结例数7例,转移淋巴结45枚,转移率为43.75%,转移度为19.74%;传统组转移淋巴结例数8例,转移淋巴结55枚,转移率为47.06%,转移度为22.82%。结论微创手术能够取得与传统开胸手术一致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在胸段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较高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经手术切除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8例(45.54%)发生淋巴结转移,共清除淋巴结4 063枚,转移淋巴结643枚,淋巴结转移度15.83%.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性和跳跃性,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及病变长度则影响不大.结论: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强度的主要因素,对胸中段食管癌早期病变患者可行三野淋巴结清扫,对胸下段食管癌行二野淋巴结清扫即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手术在食管胸中下段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食管胸中下段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右胸腹二切口食管胸中下段癌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手术治疗食管胸中下段癌,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较右胸腹二切口食管胸中下段癌切除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三野根治治疗胸中段食管癌236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的切除途径和方法,证实右颈、右胸、上腹正中切口三野根治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对行右颈、右胸、上腹正中切口三野根治术的236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从淋巴结清扫情况、上切缘癌残留、手术时间、生存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6例患者右颈气管旁三角淋巴结癌转移率67%(158/236)、转移度30%(213/710),无一例上切缘癌残留,手术时间比左侧进胸左胸内或左颈部吻合平均延长1h,与右胸、上腹正中二切口手术相当,术后恢复时间与既往术式无区别。结论右颈、右胸、上腹正中切口三野根治术可作为胸中段食管癌的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术后并发症防治以及可行性。方法将该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所收治的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对其进行X线断层扫描(C T )加彩超的常规检查,其中有31例患者疑似下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其给予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结果在31例疑似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有27例被确诊为下颈部淋巴结转移(87.1%),其中胸下段癌、中段癌、上段癌的转移率分别为80.0%、92.9%、83.3%,它们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出现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25.0%,有20例患者被诊断为喉返神经链的淋巴转移,其转移率为64.5%;在术后2年的随访中,患者的生存率为46.2%,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41.9%。结论在对下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与否进行判断的过程中,CT加彩超的常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因此可以将其用在胸段食管癌的术前常规检查的过程中,此外,利用三野淋巴结清扫的方式来对胸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外科医师[1]发现近40%的可切除的食管鳞癌病例伴有孤立性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从而提出食管癌三野清扫术的概念.Akiyama等[2]回顾近20年的食管癌根治术的经验,比较393例二野清扫术和324例三野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R0切除的三野清扫术术后5年生存率55.0%,而二野清扫术为38.3%,具有显著差异.Nishimaki等[3]报道的食管癌三野清扫术的5年生存率更是高达68%.Isono等[4]回顾分析日本2 800例食管癌二野清扫术和1 800例食管癌三野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隐性颈部淋巴结转移,同时进一步证实食管癌三野清扫术较二野清扫术在生存上具有优势.从此三野清扫逐渐成为日本食管癌手术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12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常规组(n=47),扩大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组(扩大组)(n=79)。评价两种手术清除淋巴结效果及临床可行性评估。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扩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及淋巴结清扫数显著升高(P0.01);而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6个月,常规组出现肺炎、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人数分别为4、4、6例,并发症发生率40.4%,而扩大组出现肺炎、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人数分别为4、5、10例,并发症发生率17.7%,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行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相对常规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食管癌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前、术后7 d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自然杀伤细胞(NK)],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CD4^(+)、NK细胞水平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0%(4/100)]低于对照组[15.00%(1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8.33%(8/96)]低于对照组[22.34%(2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患者,不会影响淋巴结有效清扫,并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恢复进程,避免复发,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出院后一年进行随访,统计分析患者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生活质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群(CD4+、CD8+)及NK细胞含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切口总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的CD4+、CD4+/CD8+及NK细胞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而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及NK细胞含量显著高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手术,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另外还可以降低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术,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比较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能达到与常规开胸术相当的治疗效果,且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键  方文涛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93-1896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肿瘤,外科手术一直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经历了经食管裂孔食管切除术、经胸食管切除术、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痛根治术等阶段.其中后两种术式强调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三野淋巴结清扫由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学者提出,其原因是研究发现,食管癌术后早期死亡的病例有50%是由于局部复发而不是远处转移[1],而在二野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在30%~4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患侧腺叶+峡部+对侧次全切术与甲状腺全切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120例cN0期PT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60例,A组接受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对侧次全切术,B组行甲状腺全切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测定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患者血钙(Ca)、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统计两组随访1年复发率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肿瘤直径、中央区淋巴结受累情况、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d两组Ca、PT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B组术后1d、3d Ca水平低于A组(P0.05);B组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率低于A组(P0.05)。结论 cN0期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行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降低患者术后转移及复发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