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同种血管移植后的慢性排异反应.将低温保存的SD大鼠的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异位植入Wistar大鼠的腹主动脉,经过200例移植手术.最后50只鼠成功率达80%.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止出血和血管阻塞,本实验模型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种简便可靠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攀峰  赵彦宗  岳中瑾  秦大山 《江苏医药》2006,32(2):154-156,F0002
目的 为开展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 用雄性Wistar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左肾原位移植,HGA离体肾保存液原位低温灌注。供体肠系膜上动脉套叠吻合于受体左肾动脉;供体下腔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保留直径约3mm的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结果 供、受体手术时间共约100~120min,成功率为89%。34例术后6~30d病理检查显示移植肾动静脉通畅,无缺血性损伤。结论 此模型可以在条件比较简陋的实验室开展,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供体腹主动脉进行肝动脉重建小型猪肝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10头(供、受体各5头),在取供体时,切取与腹腔动脉相连的一段腹主动脉,在供肝植入时用该段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进行肝动脉重建,以获得植入肝理想的入肝血流。结果 5例受体巴马小型猪肝血流再通后在胆管吻合前均见金黄色胆汁流出,受体猪术后24 h均存活,手术获得成功。结论在巴马小型猪肝移植术中使用供体腹主动脉进行肝动脉重建是可行的,为使用供体腹主动脉进行肝动脉重建的肝移植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复制改良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体会.方法 健康远交系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各80只,将供心移植于受体的腹腔内,供心的升主动脉及右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做端侧吻合;术后第3、5、7天各取5例移植心脏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成功建立75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缺血时间(28±5.5)min,手术成功率93.75%(75/80).大鼠移植后均呈急性排斥反应改变.结论 通过调整动脉吻合口与静脉吻合口管径比率进一步完善改良移植模型,可稳定诱导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复制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体会。方法健康远交系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各80只,供心的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分别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做端侧吻合,将供心移植于受体腹腔内。结果共建立80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缺血时间(20±5)min,手术成功率91.3%。结论手术成功的关键:(1)合适的麻醉剂量和深度;(2)注意供心的保护缩短供心缺血时间;(3)提高血管吻合质量;(4)术后的妥当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于刚  张轩  徐泽宽  苗毅 《江苏医药》2007,33(9):921-923
目的 建立大鼠门脉回流、胰液肠内引流的胰肾联合移植动物模型.方法 以近交系雄性封闭群SD大鼠为供、受者,血管吻合采用供胰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肾静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肾静脉分别行端侧、端侧和端端吻合(袖套式);供体输尿管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最后将供者的十二指肠与受者的近端空肠相吻合.结果 60只大鼠,手术成功率为85%;成功的胰肾移植后1 d血糖、肌酐即下降,3 d基本正常, 14 d后基本稳定.结论 该模型符合正常生理特点,可以用于胰肾联合移植的免疫和生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洋制剂金蓝宝在减轻排斥反应、改善同种带瓣主动脉移植远期疗效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分别行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腹主动脉的异位移植,实验组移植后给予金蓝宝(JLB)0.5g·kg-1,共2周。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术后2,4,8,12周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CD25和CD71的表达,免疫组化测定移植物CD28的表达,同时进行标本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在移植后早期(2~4周)CD25、CD71和CD28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海洋制剂金蓝宝可抑制同种异体瓣膜移植后早期的免疫排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小型猪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术中管理措施。方法:40只小型猪随机配对行胰腺十二指肠移植20次,用氯胺酮、速眠新基础麻醉后,气管插管,氯胺酮加依托咪酯维持麻醉。颈外静脉和颈动脉插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经供体腹主动脉放血400~800mL,术中输给受体,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开放血流时静滴地塞米松、多巴胺。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0%,受体动脉平均压在吻合血管开放后有明显下降,与血流开放前差异有显性(P<0.05),中心静脉压和血气指标无明显变化。经供体腹主动脉采血优于静脉,平均补液81.5mLkg^-1、输血400mL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多巴胺有助于开放血流后受体循环的稳定。结论:加强术中循环的监测、及时补液与输血,特别在开放血流后保持循环系统稳定是提高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体重180~210g,随机分成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和模型组10只。分离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后,在肾动脉上方约1cm处,将7号注射针头与腹主动脉一起结扎,然后抽出针头。术后应用超声诊断仪连续检测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7周后处死大鼠,取出并解剖心脏,计算HW/BW、LVW/BW,并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和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4周后,模型组IVSTd增加(2.34±0.11vs1.63±0.21,P<0.05,mm),LVPWTd和LVDd差异不显著(P>0.05);造模7周后,模型组IVSTd(2.40±0.03vs1.87±0.21,mm)、LVPWTd(2.52±0.24vs1.77±0.17,mm)和LVDd(6.83±0.28vs4.50±0.19,mm)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假手术组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解剖发现,模型组心脏明显大于正常组,左心室增厚显著。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直径增大,细胞排列不整齐、间质纤维化明显。结论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造模7周可以成功建立心肌肥厚模型。  相似文献   

10.
4例食道异物损伤主动脉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提高食物异物损伤主动脉壁手术成功率。方法 通过总结连续 4例食道异物损伤主动脉壁成功救治的经验 ,对该疾患手术指征、术中注意事项、手术方式、手术技巧上与传统救治对比分析。结果  4例手术均获成功 ,平均胸主动脉阻断时间 2 0 .4± 5 .32分钟 ,住院时间 10 .8± 2 .6 2天。结论 食道异物损伤主动脉壁是食道异物最危险的并发症 ,必须立即施行胸心外科手术 ,避开异物炎症水肿区 ,切开胸主动脉行内修补是救治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对老年人腹主动脉瘤的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68例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人的腹主动脉进行超声检测,观察腹主动脉形态、走行、测量腹主动脉内径、中一内膜厚度及回声变化及管腔内血流情况。结果在268例检查的病例中,发现腹主动脉瘤11例,其中一例腹主动脉破裂死亡,腹主动脉粥样硬化140例,硬化斑形成15例。结论运用超声进行腹主动脉瘤的普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以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2.
曹旭  王嫕  秦彦文 《中国医药》2014,(2):225-229
目的 联合应用弹力蛋白酶和氯化钙浸润的方法建立病理学特征符合腹主动脉瘤特点的大鼠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模型.方法 选取雄性Sprague-Dawle大鼠的左肾动脉远心端1 cm腹主动脉段给予腔内弹力蛋白酶(40 U/ml)和腔外氯化钙(0.5 mol/L)处理(模型组,n=9),灌注组(n=6)(弹力蛋白酶和氯化钙溶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和假手术组(n=6)(仅正常开腹游离血管)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7和10 d超声检测腹主动脉(瘤)直径变化.术后10 d取材固定,游标卡尺测量腹主动脉(瘤)直径,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弹力蛋白Elastin yon Gieson(EVG)染色,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比较3组血管壁厚度,弹力纤维含量参数的变化.结果 每组手术均在20 min内完成,围手术过程无技术失误和死亡.术后10 d,模型组腹主动脉直径以及扩张率分别为(2.75 ±0.49)mm、(68.4±22.6)%,高于灌注组[(1.86±0.16)mm,(6.3±3.7)%]和假手术组[(1.81±0.11)mm,(4.6±3.4)%].模型组、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术前、术后3、7和10 d动脉内径依时间变化分别为(1.68 ±0.18)mm,(2.37±0.26) mm,(2.69±0.34)mm,(2.81±0.38)mm;(1.71 ±0.15)mm,(1.79±0.21)mm,(1.83±0.19)mm,(1.82±0.24) mm;(1.66 0.19)mm,(1.64 0.14)mm,(1.63 ±0.22) mm,(1.61 ±0.13)mm.其中模型组动脉直径依时间变化明显,灌注组和假手术组2组无明显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示术后10 d模型组血管壁厚度为(136 ±6) μm明显小于灌注组的(177±5)μm和假手术组的(178±6)μm,灌注和假手术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力蛋白EVG染色示模型组弹力蛋白含量为(5.8±2.9)%明显低于灌注组的(17.1±6.4)%和假手术组的(16.7±7.1)%,上述结果灌注组和假手术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腔内弹力蛋白酶灌注和腔外氯化钙浸润处理可简单、有效地构建稳定性高、可复制性强的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该模型在病理学特征上可有效模拟人腹主动脉瘤细胞外基质破坏特点,为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和干预治疗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储斌  陶峰  程边媛  秦田瑞  陈红波 《安徽医药》2018,22(9):1733-1736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的效果及方法.方法 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前置胎盘产妇22例,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后行剖宫产术,对孕妇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2例孕妇中凶险型前置胎盘2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1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血小板减少1例.腹主动脉球囊充水量7(5~9)mL,术中出血量1000(600~1625)mL,12例输注血制品.术中均配合应用各种保守性手术方法止血,6例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2例行子宫切除术,1例术后出现休克并发阔韧带血肿,新生儿轻度窒息3例.结论 对高危类型的前置胎盘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的风险;该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测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位置、长度、管径、夹角等,为适应临床上选择性动脉造影、动脉栓塞疗法和动脉插管化疗等技术的运用提供解剖资料。方法本文采用血管X线造影、剥离、血管铸型,对60具(成人32具、儿童28具)尸体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位置、长度、外径、夹角进行了观测。结果腹主动脉长(144.64±1.79)mm。裂孔处外径(19.68±0.63)mm,中段外径(16.54±037)mm,分叉处外径(18.73±0.35)mm,腹腔动脉外径(6.77±0.16)mm。其分支肝总动脉外径(4.72±0.12)mm,脾动脉外径(5.87±0.51)mm,胃十二指肠动脉外径(3.84±0.09)mm,肠系膜上动脉外径(8.42±0.18)mm。阑尾动脉外径(1.36±0.04))mm,右结肠动脉外径、中结肠动脉外径(2.37±0.07)mm。肠系膜下动脉外径、长度等。结论了解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位置、管径、夹角,有利于临床上选择性动脉造影、微创术、动脉栓塞疗法和动脉插管化疗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SCP)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10月,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条件下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2~59岁。结果所有病人无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78.6±45.5)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102.6±23.5)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6.4±13.4)min。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脑梗塞1例;经治疗后治愈。全组出院病人随访期间,无晚期死亡或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可成功保障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刘韬帅  董然  郑居兵  宋跃 《中国医药》2010,5(8):740-742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总结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间我科收治的76例急慢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效果。患者于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于术后1个月、半年及以后每年1次行胸腹主动脉增强CT扫描,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内漏类型及夹层真假腔最大直径。结果6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10.9)个月。术中DSA造影发现I型内漏5例,术后1个月胸主动脉增强CT扫描发现I型内漏1例,术后8d闪大量内漏致胸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术后半年随访时自行封闭2例,3例少量内漏持续存在,但假腔直径未进一步扩大。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6例,无脑干缺血发生,亦未见窃血综合征及左上肢缺血发生,1例封闭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开口致急性右上肢缺血,术后6h急诊取栓并行腋-腋转流术治愈。术后支架段假腔内血栓完全形成7例,降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与术前比较[(56.3±11.7)mmVS(65.7±17.8)mm,P〈0.05]有明娃缩小。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期随c方结果满意。内漏足该术式主要并发症,许可导致患者死亡,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氯沙坦(Los)对腹主动脉缩窄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缩窄(COA)+Vehicle组,COA+Los组,假手术(Sham)+Vehicle组,Sham+Los组。药物干预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室插管法评估心功能,计算左、右心室质量指数(LVMI、RVMI),比色法检测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和比值,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常规苏木素-伊红(HE)、Masson三色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COA组相比,COA+Los组大鼠心功能和LVMI等指标明显好转,心肌HYP和Ⅰ型胶原含量降低,Ⅰ/Ⅲ型胶原比值降低;心肌Ang Ⅱ和ALD水平降低;心肌组织形态改变明显好转。结论Los通过阻断Ang Ⅱ与AT1-R结合,抑制心肌Ang Ⅱ和ALD生成,从而改善心肌肥厚和胶原重构所致心室重塑,提高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8.
缪丙荣 《中国医药》2012,7(12):1500-1502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在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将需要进行心瓣膜置换术的42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术前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脉给药。对照组:5%葡萄糖液250ml术前静脉滴注。2组均行胸骨正中切口,全身进行肝素化,建立体外循环通道,上下腔静脉插管,降低心脏表面的温度并阻断主动脉后,灌注心脏停搏液,主动脉阻断问隔时间超过30min后再次灌注心脏停搏液,术中均采用间断缝合置换瓣膜。记录主动脉阻断前、阻断后4、12、24h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恢复搏动情况、多巴胺用量、术后辅助呼吸的时间、在ICU中恢复的时间、24h胸腔引流量,记录麻醉诱导完成时、开放主动脉时、停止辅助循环时、手术结束和术后1d采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eTnI)、丙二醛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主动脉阻断后12h这个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氧分压分别为(97±4)mmHg(1mmHg=0.133kPa)、(924-4)mmHg,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乳酸含量分别为(5.324-1.46)mmol/L、(8.334-1.85)mmol/L,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ICU内恢复时间为(9.34-2.3)h、(404-7)h,短于对照组(14.24-6.7)h、(504-11)h,2组ICU内恢复时间和术后辅助呼吸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麻醉诱导到术后1d的各时间点,试验组的CK—MB、eTnI、丙二醛含量、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提高,开放主动脉及术后1d时,CK—MB及eTnI降低比较明显(P〈0.05);在停止辅助循环及手术截止时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并未发现其他危险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屏气二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2D-FIESTA)在磁共振主动脉夹层(AD)多时相的成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例采用2D-FIESTA多时相成像AD患者,Debakey Ⅰ型1例,DebakeyⅡ型1例,Debakey Ⅲ型3例,均采用心电触发的2D-FIESTA序列,呼气末屏气采集,采用主动脉长轴切面(平行主动脉弓斜位扫描)及横断面扫描,使用工作站AW4.2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AD真、假腔显示率100%,内膜片显示率100%,内膜破口显示4例,附壁血栓显示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显示2例,内膜破口血流喷射2例.结论 二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2D-FIESTA)磁共振多时相成像在AD显示图像对比度高,伪影少,内膜片、内膜破口等显示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