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凯  米永  陈业民  程波  余金 《临床军医杂志》2013,(12):1229-1230,1246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高原肺水肿(HAPE)对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HAPE患者98例,按人院时间顺序分为普通治疗组和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两组人院后都给予吸氧、利尿、镇静、扩张支气管、减轻心脏负荷等处理,在此基础上rhBNP组给予rhBNP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后血浆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进行测定,比较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h后,rhBNP组患者血浆NO、ET-1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rhBNP可改善HAPE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浆ET和NO水平,从而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效应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38例入选的重症瓣膜病患者随机化分为rhBNP组(n=21)和对照组(n=17).各组术前均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排指数(CI)].术后监护室治疗方案:对照组予以常规强心扩血管药物治疗,rhBNP组给予rhBNP及强心药物治疗同时不再给予扩血管治疗.rhBNP给药方式:首先以1.5 μg/kg负荷剂量冲击,再以0.0075 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24 h.以rhBNP组静脉给药前及给药后0.5、1、3、6、12、24 h为时间节点,测定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用药过程中所有不良事件,以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 rhBNP组较对照组PCWP在给药后0.5、1、3、6 h时间节点有显著下降(P<0.05),mPAP在给药后各时间节点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CI在给药后1、3、6 h时间节点显著上升(P<0.05).在药物不良事件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BNP能明显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效应,进而改善心脏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在治疗高原肺水肿中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自2007年3月~2008年11月的高原肺水肿病例118例,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两组人院后都给予吸氧、利尿、镇静、扩张支气管、减轻心脏负荷等处理,此外,重组人脑利钠肽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然后分别于治疗24、48h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48h后,重组人脑利钠肽组肺活量(VC)、残气量(RV)、肺总量(TLC)较普通治疗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1秒率(FEV1.0%)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改善高原肺水肿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重返平原肺动脉压力及右室肥厚指数参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氟西汀干预组(F组,91只),蒸馏水对照组(C组,91只),共低压低氧10天、20天、30天及重返平原10天、20天、30天、90天,合计7个时间段,共计14组,每组13只.各组大鼠全部置于模拟海拔5 000m低压低氧舱,每天22h,氟西汀组大鼠入舱当天开始给予3mg/(kg·d)氟西汀灌胃,C组大鼠按体重灌饲同等体积蒸馏水,持续灌饲30天,低压低氧30天后立即将F(4 ~7)组、C(4 ~7)组大鼠返回平原(陕西咸阳海拔386m)环境同等条件饲养.各组大鼠分别于上述7个时间段应用西门子6002有创血压监护系统,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右心室重/左心室+室间隔重(RV/LV+ S)比值.结果:①低压低氧时间段:低压低氧3个时间段两组大鼠MPAP及RV/LV +S缓慢升高,同时间段F组大鼠MPAP及RV/LV+S均低于C组;②重返平原时间段:重返平原4个时间段两组大鼠MPAP及RV/LV +S均缓慢降低,同时间段F组大鼠MPAP及RV/LV +S均低于C组,但重返平原90天时间段,两组大鼠MPAP及RV/LV+S无明显差别.结论:氟西汀在高原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具有降低肺动脉压力升高程度及右室肥厚指数增厚程度的作用;重返平原后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及右室肥厚指数下降速度与低压低氧环境下升高程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速尿、卡托普利对高原肺水肿(HAPE)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右心漂浮导管的研究方法,观察了应用速尿、卡托普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采用Lake louise评分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量评估。结果:速尿能明显降低HAPE患者的肺动脉压,而体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用药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应用速尿后,HAPE患者的病情定量分数亦明显低于用药前;卡托普利虽然也能降低HAPE患者的肺动脉压,但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体循环平均压在用药后显著下降,患者的病情分数也未见明显改善。结论:速尿能明显改善HAPE的临床症状,且有选择性地降低HAPE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自2007年3月~2008年11月收治的高原肺水肿118例,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两组入院后都给予吸氧、利尿、镇静、扩张支气管、减轻心脏负荷等处理,此外,对重组人脑利钠肽组同时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动态监测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 h动脉血气的变化,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变化情况.结果:重组人脑利钠肽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较普通治疗组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普通治疗组显著降低,总二氧化碳(TCO2)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能成为治疗高原肺水肿的一种新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华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4):456-45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与川芎嗪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临床研究。方法:选择AECO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给糖皮质激素与川芎嗪),比较两组呼吸困难、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改善情况及肺动脉平均压(MPAP)情况。结果: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川芎嗪联合治疗组呼吸困难分级评分和运动耐力评分及肺动脉平均压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3.3%。结论:糖皮质激素与川芎嗪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平均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使用Swam-Canz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意义.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白2003年起常规在OPCAB术中放置Swan-Ganz导管.随机选择2003年之前及之后行OPCAB的患者各100例,分别作为非Swan-Ganz组(对照组)和Swan-Ganz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24h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动脉楔压(PAWP),同时观察两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包括带气管插管时问、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主动脉球囊反搏使用率及ICU停留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无死亡,均痊愈出院.两组性别比、年龄、术前心功能、EF值、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合并症情况、术中搭桥支数及手术时间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各时间点MPAP及PAWP水平及术后早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主动脉球囊反搏使用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wan-Ganz组带气管插管时间(10.36±3.14h)及ICU停留时间(36.47±6.25h)均明显少于非Swan-Ganz组(分别为15.72±2.23h、56.12±7.31h,P<0.05).结论 应用漂浮导管监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6例老年R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首先给予rhBNP 1.5μg/kg静脉负荷量,而后以0.0075μg/(kg·min)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72 h。治疗3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测量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1例(1.6%)出现低血压,给予减慢给药速度后不良反应消失,其余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hBNP治疗老年RHF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3700m高原地区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体外循环(CPB)围术期呼吸指数(RI)、肺顺应性等肺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肺动脉高压与CPB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6月至2001年7月在海拔3700m高原地区开展的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0例,根据术前肺动脉平均压(MPAP),将患者分成肺动脉高压组(n=5,术前MPAP>2.66kPa)和对照组(n=5,术前MPAP≤2.66kPa)。各组均分别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CPB结束时以及CPB后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测定气道平台压(PPLATEAU)、气道峰压(PPEAK)、胸肺顺应性(Cs)、动态肺顺应性(Cd)和RI的变化;结果:无早期死亡。与CPB前相比,肺动脉高压组在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至CPB后180分钟,其PPLATEAU、PPEAK和RI均显著升高(P<0.05),Cs、Cd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在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至CPB后120分钟,其PPLATEAU、PPEAK和RI亦较CPB前显著增加,Cs、Cd明显降低,但在CPB后180分钟上述各指标均恢复至CPB前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开放后5分钟、CPB结束时以及CPB后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肺动脉高压组PPLATEAU、PPEAK和RI均明显升高(P<0.05),而Cs、Cd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原地区CPB可引起明显的肺功能急性受损;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加重CPB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血常规、血气及血生化改变在高原肺水肿(HAPE)早期诊断中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应用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评分表,对24200例急进高原人员进行评分,筛选出高度疑似HAPE患者作为重点观察及随访对象,并给予卧床休息及吸氧。对所有重点观察及随访对象的血常规、血气及血生化(含电解质、肝功、肾功)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重点观察对象中,确诊HAPE组进入高原第1、2、3d的血白细胞总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均显著高于非HAPE组(P〈0.01);两组血气结果比较,HAPE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FiO2/PaO2)在进入高原第1、2d均显著低于非HAPE组(P〈0.01),HAPE组pH值显著高于非HAPE组(P〈0.01);两组血生化比较,HAPE组除钾(K^+)第2d显著低于非HAPE组外,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白细胞计数增加及低氧血症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与HAPE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疑似HAPE患者早期血常规及动脉血气的监测,有利于HAP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高原肺水肿(HAPE)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对其规范化治疗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400例HAPE患者或随机分为A、B、C、D4组,A组给予吸氧、地塞米松、氨茶碱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速尿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D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左旋精氨酸治疗,并对4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包括副作用及肝肾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对其中安全、疗效显著的一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化。结果 4种治疗方案对HAPE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通过对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肺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B组均显著低于A组、C组及D组(P〈0.01或P〈0.05),A组、C组及D组之间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4种治疗方案安全性比较,C组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B组及D组(P〈0.01),A组、B组及D组之间副作用及4组肝肾功能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以吸氧、地塞米松、氨茶碱、速尿组成的HAPE治疗方案具有使用方便、高效、安全的特点,可作为HAPE规范化治疗方案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检测22例HAPE患者治疗前及治愈后血浆ET-1、血清NO、TNF-α、mPAP和PaO2,并与3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治疗前,HAPE患者ET-1、ET-1/NO、TNF-α、mPA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O、Pa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HAPE患者ET-1、ET-1/NO、TNF-α与mPAP呈显著正相关,NO、PaO2与mPAP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治愈后血ET-1、ET-1/NO、TNF-α、mPAP显著降低,NO、PaO2显著升高(均P<0.01),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HAPE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失调,这种变化可能在HAPE患者PAH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不伴呼吸衰竭)的患者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无创呼吸机组(试验组)各24例。两组入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和平喘对症治疗。平喘治疗包括氨茶碱、雾化治疗等;试验组同时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改善明显;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试验组血气分析PO2、PCO2和PH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两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试验组较对照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无创呼吸机可以看作做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孔法与三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肺大疱106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情况,其中行单孔法切除术51例称单孔法组,行三孔法切除术55例称三孔法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程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孔法组较三孔法组手术切口总长度小[(4.1±0.4)cm vs(4.9±0.5) cm],术后胸管引流总量减少[(186±79)ml vs(219±80)ml],胸管留置时间缩短[(2.3±1.6) d vs(2.9±1.6)d],术后疼痛程度比对照组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三孔法相比,单孔法有利于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组负责制对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以小组负责制进行护理,人院第1、3.5、7、14d进行肺部感染CPIS评分。结果入院后第1、3d,对照组和干预组肺部感染CP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5、7、14d,干预组肺部感染CPIS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量表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有助于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