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肝病患者医院内感染364例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2004年12月收住本院的肝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肝病患者11687例中发生医院感染364例(3.11%),其中50岁以上的所占比例为65.32%,各型肝病中,肝硬化的比例最大,其次为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364例患者中有79例(21.70%)为乙型肝炎与其他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查出病原菌的有71例,其中真菌43例(60.56%),发生医院感染的病死率为10.71%。结论有重叠病毒感染的医院内感染患者的预后较差,侵袭性操作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加速肝衰竭的进程;慢性和重症型肝炎等基础疾病使真菌感染的几率增加,发生医院感染的重症肝病患者预后差;应加强肝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及肝癌患者血清泌乳素测定的结果分析浙江丽水市医院检验科(323000)管丽华,刘丽霞浙江丽水市医院肝病科朱安善为了观察慢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本文检测了95例慢性肝病和20例肝癌患者的血清标本,现将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外周血HBVcccDNA与HBVDNA及HBVM的相关性检测分析,探讨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后外周血HBVcccDNA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EIA法、荧光PCR法、PCR-微流芯片法检测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清HBVM,HBVDNA,HBVcccDNA,白细胞中HBVcccDNA,部分患者进行动态监测,以3例非乙型肝炎、3例HBV携带者、3例急性乙肝(AHB)、51例慢性乙肝(CHB)、29例肝硬化(LC)、10例慢性重症肝炎(CSH)、9例原发性肝癌(PHC)为对照。结果34例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外周血白细胞中14例HBVcccDNA阳性、20例阴性,血清HBVDNA均阴性。对照组108例患者中44例白细胞HBVcccDNA阳性、68例血清HBVDNA阳性,其中37例HBVcccDNA阳性者HBVDNA亦阳性,7例HBVcccDNA阳性者HBVDNA阴性,该7例患者HBVcccDNA或HBVDNA动态检测发现,HBVcccDNA早于HBVDNA出现,晚于HBVDNA消失。对照组中17例HBV相关慢性肝病与12例肝移植患者血清、白细胞中HBVcccDNA对照检测阳性率比分别为10/17,6/17,1/12,5/12。肝移植患者白细胞中HBVccc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清HBVDNA,HBVcccDN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清HBVDNA复制不活跃,外周血HBVcccDNA的存在可能为乙肝的复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南通市传染病医院(226006)罗文明本文对各类慢性肝病(CLD)及HBsAg携带者检测了抗HCV及HCV-RNA.现报告如下。一、检测对象147例患者系本院住院病人。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5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  相似文献   

5.
慢性肝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而成为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点人群,而医院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疾病转归。为了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笔者对2010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住院的137例慢性肝病并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类型及原因,并分析对因护理后感染率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00例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类型和原因进行分析。另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0例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对因护理和合理用药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感染率。结果慢性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为33.8%; 年龄、住院时间和侵袭性操作都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因护理后慢性肝炎、乙肝肝硬化和酒精肝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 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高,会影响治疗效果和转归,对因护理和用药指导有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HBsAg阳性患者中HBeAg变化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在我国人群中一直较高,HBV的感染率可以说超过了10%,根据血清HBeAg的状况可以分为HBeAg阳性和HBA阴性。本组对1996年5月~2006年5月期间在我院及兄弟医院检测的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进行分析,观察HBeAg阳性人员所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正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病毒性肝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也是急性肝炎及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主要的致病因子。1989年被研究者发现以来,全球约有1.7亿慢性HCV感染患者。约80%的新发HCV感染者转为慢性感染,其中10%~20%将进展为肝硬化,长期持续的慢性HCV感染患者中1%~5%进展为肝癌~([1])。因此HCV感染的准确诊断对于临床治疗以及患者心理影响等尤为重要。临床实验室检测HCV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血清检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断肝病的肝纤维化是近年肝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确立肝纤维化的检验指标日益重要,我们选择了目前国内外公认的W型胶原(CL-Ⅳ)、单胺氧化酶(MAO)和总胆汁酸(TBA)三项指标,自1996年3月起,对200例正常人和462例肝病患者进行了检测,提供了肝纤维化常规检测指标参数。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正常人200例,肝病462例,其中确诊肝纤维化68例,肝癌24例,慢性乙肝或丙肝370例进行检测。1.2方法:将上述病人分为正常人群组、肝纤维化组,肝癌组和慢性乙(丙)肝组。分别检测CL-Ⅳ(日本富士药品工业株式会社试剂盒),MA…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乙肝患者HBVDNAYMDD基序突变情况,为医院肝病临床治疗前评估、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7月间乙肝患者580份血清标本,进行HBVDNA检测和YMDD基序变异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80份标本有351份血清中HBVDNA〉1×103 copies/ml,发生YMDD基序突变的血清为43份;不同病毒载量区间YMDD基序变异患者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MDD基序变异患者分布与病毒载量高低存在负相关关系(卡方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P均〈0.05);高变异病毒载量的患者之一在接受ETV和ADV优化治疗3个月后,病毒栽量降至105copies/ml。结论YMDD基序变异会导致患者对NA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及时的基因突变检测能够对耐药进行预测,预防耐药发生,为肝病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焱 《山西临床医药》2001,10(6):447-448
目的:分析肝脏疾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就近10a有治440例住院肝病患者中的42例医院感染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9.55%,其中重症肝炎发生率最高(25%),其次为慢性活动性肝炎(11.5%0。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于首位,其次是肠道、腹腔等,肝病患者医院感染主要与临床分型、年龄、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及侵袭性操作有关。结论:积极治疗原刀生疾病和改善肝功能,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操作,是预防肝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PT、APTT、FIB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轻度肝炎的Pr,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中度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阿有显著性差异(0.05〉P〉0.01),对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性肝炎的阿,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轻度和中度性肝炎的APTT、FIB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的APTT、FIB有显著性差异(0.05〉P〉0.02),对重度和重型性肝炎的APTT、FIB,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PT、APTT、FIB凝血指标变化的检测,能反映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对肝病病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肝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的观察浙江丽水市医院传染科(323000)朱安善浙江丽水市医院检验科陈瑛,丁友法本科自1993年3~7月对59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进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测定,观察其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一、病例住院病人59例,男41...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65-2967
目的对总胆汁酸(TBA)与血清总胆固醇(TC)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肝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对这两组研究对象的TBA与TC水平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TBA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在观察组多种肝病患者中,急性肝病患者的TBA水平要明显高于慢性肝病患者(P0.05);在TC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则发生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中的急性患者要明显低于慢性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肝病患者展开总胆汁酸与血清总胆固醇检测,可将其肝损伤的进展情况充分反映出来,通过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可极大程度上促进肝硬化诊断灵敏性及确诊率的提高,在肝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HBV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活性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HBV慢性肝病患者血清LAP的活性,选择110例健康献血员做对照,对118例HBV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血清中LAP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HBV慢性肝病组中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LAP活性升高最明显,与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LAP活性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S)。结论LAP活性在HBV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但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最高,此可作为HBV慢性肝病鉴别诊断的一项初步指标。  相似文献   

16.
徐娟 《当代护士》2009,(4):76-77
目的分析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提出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肝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调查慢性肝病患者的睡眠状况,与常模比较,并统计影响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状况的主要因素。结果本组患者SRSS总分为26.38±7.80,高于常模的22.14±5.48(p〈0.05);中、重度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7.5%和6.67%,高于常模的9.6%与0.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为疾病症状、外界环境、心理因素,其中疾病症状又以多尿、腹胀及皮肤瘙痒为主。结论慢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睡眠问题应引起重视,护理时应对患者多尿、腹胀及皮肤瘙痒等疾病症状进行控制,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并对失眠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亮氨酸氨基肽酶在HBV慢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BV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活性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HBV慢性肝病患者血清LAP的活性,选择110例健康献血员做对照,对118例HBV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血清中LAP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HBV慢性肝病组中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LAP活性升高最明显,与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LAP活性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S)。结论LAP活性在HBV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但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最高,此可作为HBV慢性肝病鉴别诊断的一项初步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见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查阅北京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及社区内小型事业单位职工体检结果,并在北京3家三级甲等医院就慢性乙型肝炎(CHB)、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月均就医费用、对于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认识及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之间合作转诊的态度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社区中,352例60岁以上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33.7%~36.9%,其中93.5%的患者血脂升高。在小型事业单位中,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3.5%,91.2%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共完成调查问卷970份,其中慢性肝病患者800份,社区医师170份。CHB和脂肪性肝病患者月均花费分别为994.2元和279.3元。57.2%的CHB患者和80.9%的脂肪性肝病患者愿意接受社区管理。大约85.6%的患者希望通过社区医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转诊至三级医院,98.2%的患者希望由三级医院安排患者回到社区医院就诊。91.4%的城区和96.0%的郊区社区医师愿意参与慢性肝病的管理。结论对CHB和脂肪性肝病的社区管理,具备必要性和一定的可行性,应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社区医师专业知识培训以及基本药物制度。  相似文献   

19.
华玲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103-104
2006年2月-2008年2月,我们对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因慢性乙型肝炎在我院诊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排除参加过健康教育和已使用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与中华感染病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等肝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等肝脏疾病患者273例,日期正常体检人群60例,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Hp抗体(Hp-IgG),定量PCR检测HBV DNA。结果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Hp感染率73.3%,正常体检人群为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3组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2.7%、77.0%、79.7%,后二者Hp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P<0.05);按病毒载量分级,HBV DNA阴性组Hp感染率低于HBV DNA阳性组,而阳性组按低、中、高分组,各组间Hp感染率分别为69.4%、65.0%、66.1%(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sh分级后,A、B、C各级之间的Hp感染率分别为51.9%、63.4%、65.6%(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参与乙肝肝病患者肝脏损伤,显示Hp具有肝细胞毒性作用;肝硬化、肝癌感染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提示Hp感染与慢性肝病疾病进展和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