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Ghrelin抑制多柔比星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的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MTT、流式细胞检测、Tunnel法和Western blot观察酰基化Ghrelin对多柔比星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检测证实多柔比星能有效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流式细胞检测及Tunnel法检测发现Ghrelin能有效抑制多柔比星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发现Ghrelin抑制多柔比星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的同时伴有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下降、bcl-2/bax值升高。结论:Ghrelin能有效抑制多柔比星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推测其抑凋亡机制可能与抗线粒体凋亡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USP47促进乳腺癌进展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验技术检测USP47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BT-549和正常乳腺细胞系MCF-10A(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细胞系均购自ATCC细胞库)中的表达。利用siRNA-USP47敲低MDA-MB-231、BT-549中USP47的表达。应用Transwell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利用细胞计数实验(CCK-8)、平板克隆和EDU实验检测MDA-MB-231、BT-549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USP47在MDA-MB-231和BT-549中USP4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癌细胞MCF-10A(MDA-MB-231:2.70±0.53, BT-549:2.50±0.65, MCF-10A:1.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A-MB-231:t=4.49,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高甲基化1(hypermethylated in cancer 1,HIC-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恢复HIC-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活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乳腺癌组织芯片中80例癌组织的HIC-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HIC-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关系,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抑制甲基化后细胞HIC-1的表达水平变化。应用CCK-8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恢复细胞HIC-1表达对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组织HIC-1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平均染色积分9.00±0,乳腺癌组织HIC-1染色明显降低,平均染色积分为4.58±1.22(P<0.001)。HIC-1的蛋白表达与病人年龄、发生部位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相关(P<0.05)。MDA-MB-231细胞HIC-1基因启动子区域呈完全甲基化,用5μM的5-aza-CdR处理后可抑制HI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恢复HIC-1表达,并呈现浓度依赖性。恢复HIC-1基因表达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HIC蛋白表达和癌细胞HIC-1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去甲基化药物可恢复肿瘤细胞内HIC-1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雷诺昔芬(RAL)对乳腺癌中过表达雌激素受体(ER)β1的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 方法用含ERβ1基因的HIV慢病毒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获得稳定表达ERβ1的乳腺癌细胞株。采用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ERβ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ER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各细胞亚型分别于0、1、10 μmol/L的RAL共培养48 h,观察RAL对ERβ1高表达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治疗作用的差异。 结果HIV慢病毒转染后细胞绿色荧光表达效率达到90%以上;RT-PCR检测显示阳性转染组MDA-MB-231/ERβ1细胞中ERβ1 mRNA水平较阴性转染组提高了12.9倍(P<0.05);阳性转染组细胞中ERβ1蛋白水平也相应提高;细胞实验表明高浓度(10 μmol/L)的RAL对MDA-MB-231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特别是对ERβ1高表达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F=9.273,P=0.015)。 结论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ERβ1高表达可以使细胞对RAL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受体β1上调p53基因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外源性雌激素受体β1(estrogen receptor β1,ERβ1)基因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对p53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ERβ1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应用脂质体法将ERβ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分别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ERβ1与p5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转染外源性ERβ1真核表达质粒后,MDA-MB-231细胞中ERβ1及p5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1)。结论在乳腺癌中,ERβ1可以通过上调p53基因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iR-299-3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为对照,qRT-PCR检测乳腺癌MDA-MB-231和MDA-MB-468细胞中miR-299-3p和PAX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和MDA-MB-468细胞中PAX...  相似文献   

7.
Shi L  Song HP  Liu CP  Huang T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7):483-486
目的分析乳腺癌细胞雌激素依赖性与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ell 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雌激素受体(ER)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T47D、MDA-MB-435s中PCDGF的表达,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雌激素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存活情况。以ER阳性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对照,用RNA干扰技术抑制ER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PCDGF基因的表达,观察抑制前后雌激素依赖性的变化。结果PCDGF在4株乳腺癌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MDA-MB-435s中表达量最高,PCDGF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的雌激素依赖性较高,PCDGFshRNA可以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13中PCDGF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1.1%和86.7%)。MDA-MB-231细胞系雌激素依赖性增加的程度高于MCF-7细胞系(P〈0.05)。结论PCDGF高表达于ER阴性乳腺癌细胞,抑制其表达可能会更好的逆转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68、SK-BR-3、MCF-7中人平衡型核苷载体(hENTS)的表达及其对5氟尿嘧啶(5-Fu)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MDA-MB-231、MDA—MB-468、SK-BR-3、MCF-7细胞常规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种细胞株中hENTlmRNA及hENT2mRNA的表达。每种细胞分别在含有一定浓度序列(1.28×10^4ng/L~2.00×10^8ng/L)5-FU的培养液中培养48h。MTT法检测4种细胞株增殖,并计算其5-FU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①bENT1及hENT2mRNA在MDA-MB-231、MDA-MB-468、SK-BR-3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其在MCF-7细胞中(P伊〈0.05),但其表达在MDA-MB-231、MDA-MB-468、SK-BR-3细胞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NT2mRNA表达在4种细胞中均较hENT1 mRNA表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TT结果显示,5-FU的IC50在MDA-MB-231、MDA-MB-468、SK-BR-3细胞株中均较在MCF-7细胞株中低(P〈0.05),在MDA-MB-231、MDA-MB-468、SK-BR-3细胞株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5-FU的IC50 较低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DA—MB-468、SK-BR-3)中高表达hENTs,而在5-Fu的Ic50较高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低表达hENTs或无表达。结论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细胞膜上hENTs的表达情况能显著影响5-FU的作用效果,其结果提示,在临床上可能需要依据hENTs的表达情况来选择核苷类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9.
唐波  彭志红  姜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5):538-540,i001
目的观察肼苯哒嗪对雌激素受体(ER)α阴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MDA-MB-435ERα基因诱导表达作用;肼苯哒嗪联合三苯氧胺(TAM)对ERα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肼苯哒嗪处理ERα阴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MDA-MB-435,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Rα mRNA表达;肼苯哒嗪、TAM分别或联合作用于MDA-MB-231和MDA-MB-435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肼苯哒嗪能诱导MDA-MB-231和MDA-MB-435细胞表达ERα mRNA。当肼苯哒嗪浓度≥10μmol/L可抑制MDA-MB-231和MDA-MB-435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诱导这两种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11.20%和8.71%;TAM对MDA-MB-231和MDA-MB-435细胞生长、细胞周期无影响;联合用药组显著抑制细胞生长,诱导这两种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48.8%和53.1%。对照组和TAM组细胞形态较好;肼苯哒嗪作用组细胞变性改变多见;联合用药组主要表现为细胞坏死,但未发现有凋亡小体的存在。结论肼苯哒嗪能诱导ERα阴性乳腺癌表达ERα mRNA,恢复ERα阴性乳腺癌细胞对TAM的敏感性,联合TAM能协同抑制ERα阴性乳腺癌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从而为ERα阴性乳腺癌开辟新的内分泌治疗途径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iR-30a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寻找作用靶基因。方法:用q RT-PCR法检测miR-30a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SK-BR3、MDA-MB-468、MDA-MB-453、T47D)和人乳腺正常上皮细胞(HBL-100)中的表达。构建miR-30a过表达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iR-30a、MDA-MB-231-miR-30a,分别用CCK8法、transwell法检测过表达miR-30a对于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靶蛋白的表达,并通过Luciferase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其抑制作用。结果:与乳腺正常上皮细胞相比,miR-30a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均呈低表达(P<0.05)。在MCF-7、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30a后,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miR-204对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其与细胞生长、增殖的关系。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别转染mi R-204模拟物或miR-204抑制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 R-204与TFAM蛋白的表达;构建荧光酶报告基因质粒(mut-TFAM/wt-TFAM),将其与mi R-204模拟物或miR-204抑制物共转染MDA-MB-231细胞后检测荧光酶活性变化;构建pc DNA3.1/TFAM质粒,将其单独或与mi R-204模拟物共转染MDA-MB-231细胞后检测TFAM蛋白表达,并用MTT法和Brd U法检测细胞生长与增殖情况。结果:MDA-MB-231细胞转染mi R-204模拟物后mi R-204的表达明显升高,而TFAM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转染miR-204抑制物后则呈反向变化(均P0.05)。wt-TFAM与mi R-204模拟物共转染时荧光酶活性明显下降,与mi R-204抑制物共转染时荧光酶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转染pc DNA3.1/TFAM后,MDA-MB-231细胞的TFAM m 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细胞生长与增殖能力明显升高(均P0.05);mi R-204模拟物后,MDA-MB-231细胞在TFAM表达降低的同时,细胞生长与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而与pc DNA3.1/TFAM共转染后其上述作用均被部分抵消(均P0.05)。结论:mi R-204能靶向抑制乳腺癌细胞TFAM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croRNA 101(miR-101)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运动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iR-101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再用脂质体介导转染的方法将miR-101模拟物及阴性对照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方法 )、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运动、迁移能力。通过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miR-101发挥功能的可能机制。结果: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或癌旁组织相比,miR-101在乳腺癌细胞或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体外增殖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01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无明显影响,但是能显著抑制细胞的运动和迁移能力(P<0.001)。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在外源性过表达miR-101模拟物的MDA-MB-231细胞中,EZH2的表达明显下降,而E-钙黏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miR-101的表达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发生了下调。miR-101抑制乳腺癌细胞运动和迁移能力可能是通过靶向抑制EZH2,间接上调E-钙黏蛋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防己诺林碱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细胞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刃天青(Alamarblue)方法检测防己诺林碱对MDA-MB-231抑制的IC50,流式检测防己诺林碱对MDA-MB-231凋亡的影响。结果:防己诺林碱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活力有影响,IC50为9.71μmol/L;同时防己诺林碱也可以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和死亡,随浓度升高,作用增强。结论:防己诺林碱可以显著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基因siRNA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乳腺癌Bcap-37、LCCI、MCF-7、MDA-MB-231、MDA-MB-435、MDA-MB-468及ZR75-1细胞株,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K基因mRNA表达;筛选出MK表达最高者.采用MK siR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吗啡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并对PI3K-AKT-c-Myc信号通路的激活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组)、1μmol/L吗啡组(1μM组)、10μmol/L吗啡组(10μM组)以及100μmol/L组(100μM组),分别予无血清培养基、含1μmol/L吗啡的无血清培养基、含10μmol/L吗啡的无血清培养基及含100μmol/L吗啡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处理后对各组细胞行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VEGF、c-Myc的表达及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N组相比,不同浓度吗啡处理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细胞内VEGF、c-Myc的表达及AKT蛋白磷酸化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以10μM组作用最为显著(P0.05)。结论 10μmol/L吗啡可促进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VEGF的表达,此过程可能与激活细胞内PI3K-AKT-c-Myc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表达的调控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IGF-1刺激前后目的基因VEGF-C mRNA及其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检测细胞内相关信号传导分子Akt、ERK1/2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改变。结果:IGF-1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株的VEGF-C表达(P0.05);VEGF-C表达与IGF-1间呈浓度依赖关系;在IGF-1作用下,p-Akt及p-ERK1/2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IGF-1能显著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VEGF-C表达,信号传导分子p-Akt与p-ERK1/2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HPSE 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并筛选出最显著抑制HPSE表达的shRNA干扰序列。方法:体外化学合成针对HPSE基因的siRNA序列,在慢病毒载体介导下转染MDA-MB-231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HPSE mRNA表达水平。结果:HPSE shRNA转染MDA-MB-231细胞72 h后,RT-PCR结果表明:所设计的siRNA1组、siRNA4组针对不同靶点的shRNA与对照组相比均可有效抑制HPSE的表达,且成功筛选出最有效抑制HPSE表达的shRNA4序列(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HPSE 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其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显著抑制了HPSE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乳腺癌的侵袭转移机制及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 5-Aza-dc)对恶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Slit2启动子的去甲基化作用及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5、10、20 μmol/L 5-Aza-dc分别处理MDA-MB-231乳腺癌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筛选能够恢复MDA-MB-231细胞Slit2表达的5-Azadc最适浓度为10 μmol/L;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对照组和10μmol/L处理组Slit2mRNA的表达;划痕实验和趋化实验检测5-Aza-dc给药后,乳腺癌细胞的非定向与定向运动能力的变化;聚集实验检测5 -Aza-dc对MDA-MB-231细胞间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RT-PCR结果中,对照组和10 μmol/L 5-Aza-dc处理组Slit2/GAPDH的密度比值分别为0.630±0.042和1.307±0.057,表明5-Aza-dc可有效恢复乳腺癌MDA-MB-231细胞Slit2的表达(P<0.05).体外趋化实验显示10 μmol/L 5-Aza-dc处理的MDA-MB-231细胞定向运动能力降低(P<0.01),趋化凶子上皮生长因子(EGF)浓度为10 μg/L时实验组穿过膜的细胞数为49.46±2.92;对照组为99.44±2.54.伤口愈合实验发现10μmol/L 5-Aza-dc处理的MDA-MB-231细胞非定向运动能力降低(P<0.05),24h时实验组运动的距离为(0.330±0.016) mm;对照组为(0.440±0.045) mm.聚集实验显示10 μmol/L 5-Aza-dc处理的MDA-MB-231细胞间黏附能力增加(P<0.01),60 min时实验组聚集指数为0.300±0.028,对照组为0.600±0.034.结论 5-Aza-dc可以使MDA-MB-231乳腺癌细胞Slit2启动子区去甲基化,使Slit2基因表达升高,恢复其抑制肿瘤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CCK-8法测定紫杉醇对TNBC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25%抑制浓度(IC_(25));用IC_(25)浓度的紫杉醇作用MDA-MB-231细胞后,分别用免疫荧光化学法、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LC3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紫杉醇呈浓度依懒性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P0.05),其IC_(25)为3.11μg/m L。IC_(25)浓度的紫杉醇处理后,MDA-MB-231细胞后LC3的表达量以及LC3B/LC3A比例明显升高、凋亡蛋白Bax与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总凋亡率与早期调亡率均明降低(均P0.05)。结论:紫杉醇可诱导TNBC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升高,该作用可能降低细胞凋亡,从而导致TNBC细胞产生紫杉醇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腺病毒(adenovirus,Ad)介导的ING4基因(Ad-ING4)表达对人乳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Ad-ING4腺病毒感染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RT-PCR、Western blot 法检测ING4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四唑盐(MTT)法、Hoche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ING4基因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周期变化和凋亡效应;半定量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人血管生成素1(Ang-1)的分泌水平;在乳腺癌的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上检测Ad-INCA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检测Bc1-2,Bax,Caspase-3等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ING4基因可在MDA-MB-231细胞中成功转录及表达,并对乳腺癌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G_2/M期阻滞达(24.86±1.24)%;Ad-ING4显著抑制移植瘤生长,瘤重抑制率达4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ING4上调Bax和Caspase-3的表达,下调Bc1-2、Survivin和CD34的表达.结论 ING4基因在体内外均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