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后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 d、3 d、5 d的眼部刺激症状、疼痛症状,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完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的眼部刺激症状评分、疼痛评分和术后1周、3周角膜上皮愈合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愈合时间为(22.91±3.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60±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基础上釆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可显著减轻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加速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应用贝复舒眼液控制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40例80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0.3%的氧氟沙星、氟米龙眼液和泪然眼药水;实验组给予0.3%的氧氟沙星、氟米龙眼液和泪然眼药水,并加用贝复舒眼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疼痛反应.结果 实验组术后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57±0.53)d,对照组为(3.65±0.36)d,异物感持续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短,疼痛症状术后第一天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轻.结论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应用贝复舒能够加快角膜上皮愈合和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黄准  柯建林  张文兰  蔡吉梧  李树铭 《吉林医学》2011,32(23):4748-4750
目的: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翼状胬肉手术后角膜面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对比法将41例36~73岁的胬肉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术后给予包眼,术后第2天统一使用托百士及贝复舒眼药水,术后3 d改用典必舒眼药水,观察组术后给予戴角膜接触镜,给予同样眼药水局部滴眼,戴镜期间,接触镜视情况消毒,角膜面恢复后取出。观察比较翼状胬肉手术后患者的症状及角膜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角膜3 d治愈率89.7%,5 d治愈率100%,对照组角膜3 d治愈率75.4%,7 d治愈率100%,观察组患者戴镜后90%以上畏光、流泪现象消失。结论:在翼状胬肉术后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面恢复及缓减刺激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1125-1127
目的评价医用生物蛋白胶联合自体结膜移植加治疗性接触镜配戴治疗单纯性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方法36例(46只眼)患单纯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6例22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医用生物蛋白胶应用及自体结膜移植加治疗性接触镜配戴,对照组20例2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缝线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1、7 d和1个月时异物感,3 d时上皮愈合情况及1 a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8.23±2.29)min和(27.04±5.16)min,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t=10.67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异物感患者在术后1 d分别有8眼(36.4%)和21眼(87.5%),术后7 d分别有2眼(9.1%)和11眼(45.8%),观察组患者术后1、7 d明显异物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2.883、7.64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 d角膜上皮未愈合者分别有2眼(9.1%)和11眼(45.8%),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未愈合率低于对照组(χ2=7.64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a复发患者分别为0眼和3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医用生物蛋白胶及自体结膜移植加治疗性接触镜配戴治疗单纯性翼状胬肉与单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相比,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舒适度,加快角膜创面恢复和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并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与干燥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36名(4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分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与干燥羊膜移植组.患者首先进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之后分别进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及干燥羊膜移植.术后给予抗感染、抗炎症治疗.所有病例随访观察6~24个月,观察两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6.22±1.90)d愈合,干燥羊膜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8.36±2.61)d愈合(P<0.01).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术后1例复发,干燥羊膜移植组术后2例复发(P>0.05).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与干燥羊膜移植均能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其中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更易于角膜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显微镜下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接诊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及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复发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观察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平均时间(4.1±1.9)d少于对照组(6.9±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切除术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可有效降低复发率,促进角膜创面上皮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20%无水乙醇钝性分离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随机表分组,73例(73眼)20%无水乙醇钝性分离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同期73例(73眼)20%无水乙醇钝性分离翼状胬肉切除术(对照组),术后随访2年.结果 两组术后主观症状评分(2.13±0.56)、(4.47±1.29)分;角膜上皮愈合时间(2.48±0.75)、(4.09±1.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观察组1眼复发,2眼结膜增厚,1眼局部囊肿,治愈率为94.52%;对照组2眼复发,5眼结膜增厚,2眼局部囊肿,治愈率为8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醇钝性分离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明显改善术后主观症状、减少创伤、安全、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老年患者的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戴镜组(术后第1天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及对照组(单纯纱布加压包扎)。对照组44例44眼,戴镜组40例4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眼部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6月后胬肉复发率。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在术后1d相比无差异。配镜组的眼部刺激症状在术后3d及7d明显减轻,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配镜组在术后3,7d的上皮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两组6个月后胬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翼状胬肉术后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角膜面恢复及缓减刺激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中用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 60 例翼状胬肉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中运用安达芬眼液棉片敷巩膜暴露面。 结果 观察组术后 2 mo 的 SIt(9.13±0.13) mm/5 min、术后 2 mo 的 BUT(21.29±2.33) s 优于对照组,随访 6 个月的复发率(0.00%)、随访 12 个月的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结膜拆线时间(4.13±0.98) d、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2.63±0.51) d 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时,运用安达芬棉片敷巩膜暴露面可降低复发率,改善泪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牟晓燕 《现代医学》2003,31(6):360-361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患者46例(46眼),分为对照组(单纯胬肉切除)和治疗组(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观察术后角膜愈合、角膜缘新生血管及复发率.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对照组中8例复发(28.6%),治疗组无一例复发.结论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hEGF) on ocular surface re-epithelization and the efficacy of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terygium. METHODS: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on 40 eyes of 36 patients with pterygium after removal of pterygium. All the ey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20 eyes received rhEGF ophthalmic solution and the other 20 drug vehicle. The healing rates of the corneal and conjunctival epithelium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Follow-up study lasting for 3 to 12 months was conducted in all the cases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The healing rate of both the corneal and conjunctival epithelium in rhEGF-treated group (74.983+/-18.998 micrometer/h and 36.584+/-7.888 micrometer/h respectively)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e control (59.372+/-17.197 +/-m/h and 29.18+/-5.450 micrometer/h respectively, P<0.01 for both comparisons). Follow-up witnessed no recurrence of the disease. CONCLUSIONS: rhEGF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healing of ocular surface epithelium defect, and 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 is a good surgical procedure for treating pterygiu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术后应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BCL)的临床疗效,并阐明该疗法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0例70眼老年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处理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BCL组)35例3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术,术毕术眼立即配戴BCL;对照组35例35眼,术毕常规纱块敷料包眼。观察患者术后1、3和7和10 d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和眼痛的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SC)评分和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结果:术后第1、3和7天,观察组患者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和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和7天,观察组患者FSC评分和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 2组患者不适症状、FSC评分和角膜上皮缺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角膜感染和植片脱落等并发症。结论:BCL能明显缓解老年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不适感,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栀子胜奇散联合氟尿嘧啶(5-FU)结膜下注射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53例(57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栀子胜奇散口服,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每天角膜上皮平均愈合速率均较对照组快.术后并发症较少,治疗组角膜上皮平均痊愈时间为(77.4±11.6)h,而对照组角膜上皮平均痊愈时间为(136.5±14.3)h。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栀子胜奇散联合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对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缺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讨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的方法。方法原发性翼状胬内6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30眼)。B组行单纯胬肉切除术(30眼),术后随访6~12月。术后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采用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者,2眼复发;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者,8眼复发。两组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能有效治疗、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吴冰华 《广州医药》2010,41(5):44-45
目的比较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辅用中药治疗(简称中药组)与普通治疗(简称治疗组)的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对比研究。将89例97眼原发性翼状胬肉随机分为中药组与治疗组,中药组术后内服中药治疗,治疗组术后普通治疗,对比观察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及复发率。结果中药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4.68天,复发率8.3%,治疗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6.75天,复发率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辅用中药治疗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抑制胬肉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原位缝合术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病人,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原位缝合手术治疗。比较2组角膜切口愈合时间、结膜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病人主观不适感及复发率。结果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2、3天, 2组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P < 0.05), 且观察组各时点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角膜切口愈合时间、结膜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前泪膜破裂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后1个月眼部不适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原位缝合术中覆盖结膜瓣供区可促进翼状胬肉病人术后角膜上皮损伤恢复, 促进结膜切口愈合, 增加术后舒适度, 并能延长病人泪膜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张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0):1335-1337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4例(98眼)翼状胬肉患者, 随机分为A、B 2组。A组42例(50眼)予以常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 B组42例(48眼)予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 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治愈率、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B组复发率4.2%, 低于A组的20.0%(P<0.05), B组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4.1±1.9)d, 少于A组的(6.9±2.3)d(P<0.01);B组患者术后明显不适者2例(4.2%), 少于A组的13例(26.0%)(P<0.01)。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并促进角膜创面上皮愈合, 降低复发率, 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轻,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潘智  黄光初 《海南医学》2012,23(4):45-47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及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角膜缘翼状胬肉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角膜移植组给予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组给予手术切除胬肉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单纯手术组仅给予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术后随访两年,角膜移植组、单纯手术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羊膜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移植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单纯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移植组术后治愈28例,复发2例,羊膜移植组术后治愈25例,复发5例,单纯手术组术后治愈22例,复发8例,三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75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1例(34眼)接受异体新鲜羊膜移植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B组36例(41眼)接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3个月),观察植片生长情况、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翼状胬肉再复发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植片生长情况:所有病例植片生长良好,未发生排斥反应及植片溶解;角膜上皮愈合时间:A组平均愈合时间为5.88 d,B组平均愈合时间为5.63 d,两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复发率:A组为20.59%,B组为4.88%,两组再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新鲜羊膜移植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均能缩短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自觉症状,而后者能显著降低术后再复发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