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84例不能耐受全肠道营养的符合条件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组均在生后12~24 h内给予小儿专用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等治疗,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和微量喂养。干预组氨基酸从2.0 g/(kg·d)开始,增至3.0 g/(kg·d)。对照组则从0.5 g/(kg·d)开始,以0.5 g/(kg·d)递增,增至3.0 g/(kg·d)。监测两组患儿入院后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恢复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情况、平均肠道外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出院体重、相关生化、血气分析指标、肝功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6.4±1.4)d,短于对照组的(9.9±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新生儿恢复出生体重后每日体重增长为(28.7±2.5)g,高于对照组的(17.4±2.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新生儿平均肠外营养时间为(7.4±1.2)d,短于对照组的(9.7±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新生儿出院体重(2 053.0±244.1)g,高于对照组的(1 951.1±216.1)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复测血清中前白蛋白、血尿素氮,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86、7.345,P均<0.01);而第7天复测BE、HCO-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93、1.760,P均>0.05),第4天两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634、1.656,P均>0.05),第7天两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476、1.748,P均>0.05)。 【结论】 早期足量应用小儿专用氨基酸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鄂州市孕期被动吸烟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1日间在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 080名20~30岁非主动吸烟的产妇孕期被动吸烟情况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产妇被动吸烟发生率(47.5%)明显高于对照组 (28.3%,P<0.001)。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孕期每周平均累积被动吸烟时间为1~3 d或超过3 d的产妇发生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风险相比无被动吸烟的产妇增加1.54倍(OR=2.54,95%CI:1.81~3.57)和3.29倍(OR=4.29,95%CI:2.62~7.04),相应归因分值AFe分别为60.6%和76.7%。孕期产检次数增加到7次以上可以减少被动吸烟组产妇约53%(OR=0.47,95%CI:0.30~0.73) 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 结论 孕期被动吸烟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密切相关,且暴露时间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风险存在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产期保健对孕妇地中海贫血妊娠期血红蛋白(HGB)和血清铁蛋白(SF)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本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轻型地中海贫血孕妇11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规范产检组(n=67)和空白对照(n=43)。规范产检组给予规范产检及干预;空白对照无干预措施;同时选取健康孕妇52例作为健康对照。检测3组各孕周HGB和SF水平,比较三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健康对照孕11~13周、孕24~27周和孕37~41周HGB和SF均明显高于规范产检组和空白对照;规范产检组孕11~13周、孕24~27周和孕37~41周HGB分别为(112.3±17.4)g/L和(90.1±7.4)ng/ml、(101.0±21.0)g/L,SF分别为(64.4±9.4)ng/ml、(104.2±18.1)g/L和(67.3±9.8)ng/m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空白对照产后出血比例为16.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规范产检组与健康对照产后出血比例比较,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产期保健能有效减缓轻型地贫孕妇HGB和SF的下降幅度,同时可获得与健康孕妇一样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调查人群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西城区7个街道调查2 977名已分娩妇女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父母双方危险因素的接触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探讨影响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 【结果】 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3.6 g,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9%,巨大儿发生率为7.4%。经单因素χ2检验,母亲有早产史、此新生儿为早产、孕期有先兆流产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前贫血、孕期有糖尿病、孕期精神不愉快者巨大儿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OR=37.457)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较高;孕期心情愉快(OR=0.737)者巨大儿发生率低,而孕期有糖尿病(OR=2.940)及父亲孕前吸烟(OR=1.407)巨大儿发生率高。 【结论】 调查人群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较低,巨大儿发生率与全国水平相似,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为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以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出生且收治入院、出生体重<1 500g的16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为干预年,2018年收治的87例新生儿为对照组,2019年收治的73例新生儿为干预组,采用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分析两组患儿质量改进评价指标情况。结果 干预组开始泵奶的时间、禁食次数、禁食天数、静脉营养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7、2.666、2.222、3.187,P<0.05),两组泌乳开始时间、平均每日泵奶次数、第一次亲母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期间亲母母乳量、开始喂养时间、微量喂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喂养不耐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8、3.963,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新生儿胆汁淤积综合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可以缩短开始泵奶及静脉营养持续的时间,减少禁食次数、禁食天数,降低喂养不耐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临床救治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提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陕西省64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为降低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5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64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产妇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生活状况及患病等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是文化程度低、有自然流产史、有人工流产史、孕期有被动吸烟史、孕期患病的新生儿体重较低,孕期补充足量叶酸和性别为男性的新生儿体重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孕期接触二手烟、母亲有自然流产史和母亲孕期患病均等导致新生儿体重降低(β=-205.555;β=-210.675;β=-102.709,P均<0.05)。母亲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和新生儿性别是男性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较重(β=147.772,β=100.733,P均<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重受多种因素影响。孕妇应提高自我孕期保健意识,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孕期营养,定期进行产检,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系统化心理管理干预对初产妊娠孕妇社会行为、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产检及分娩的300例初产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以社会心理学视角下进行系统化心理管理干预,评价干预前后妊娠压力、焦虑、抑郁评分及其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 结果 两组干预前妊娠压力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三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后干预组妊娠压力量表评分和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顺产率(68.67%)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剖宫产率(2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产后感染、产后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极低体重儿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管理干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显著改善初产妊娠孕妇不良社会心理行为状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隋敏  邹珺  张秀枝 《中国妇幼保健》2014,(31):5055-5057
目的:评估妊娠中晚期孕妇膳食结构及心理状态与产科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产检的91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于孕20周及30周时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计算机分析平均每人每天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并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抑郁量表(CES-D)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孕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随访产检过程及妊娠结局。结果:在调查的孕妇中初产妇78例(85.7%),经产妇13例(14.3%)。21例孕妇有产科并发症,平均出生体重(3 275.8±746.0)g。孕期能量摄入及蛋白质摄入与新生儿体重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水化合物等其他因素摄入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关。焦虑抑郁状态组18例,新生儿出生体重(3 160.8±366.0)g,非焦虑抑郁状态组7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3 284.8±356.7)g,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早产儿中焦虑抑郁状态组有3例,非焦虑抑郁组有4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晚期能量摄入及蛋白质摄入过多与新生儿体重增加相关,焦虑抑郁状态是否与早产增加、新生儿体重减轻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合理加强妊娠期间所缺乏营养及元素的摄入,控制过多能量摄入,有针对性地对妊娠期心理过度焦虑、抑郁的妇女进行疏导或治疗是降低产科并发症、改善产科结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孕期负性情绪与孕期体重管理行为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常州市的孕妇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抑郁、焦虑和孕期体重管理行为(运动管理、饮食管理和管理目标)的情况。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负性情绪与孕期体重管理行为的相关关系。结果 在784名参与者中,孕期抑郁137(17.5%)例,孕期相关焦虑330(42.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负性情绪两组间的体重管理量表得分有差异(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负性情绪与运动管理行为(β=-1.108, P<0.01)、饮食管理行为(β=-0.737, P<0.01)和管理目标行为(β=-0.602, P<0.01)呈现负向相关。结论 妊娠期负性情绪对体重管理行为有负向影响。孕期体重管理的干预需要考虑孕妇的心理状态,对经历负性情绪的孕妇应当采取个性化的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及其婴儿的体格发育情况,为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高危婴儿喂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39组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及其新生儿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114组婴儿在6月龄时进行了回访及体检,了解其体格发育情况。结果 母亲孕期血糖控制不好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OR=4.44,95%CI1.69~11.69,P<0.05);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量是出生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OR=1.18和1.11,95%CI1.06~1.30,1.04~1.18,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与母亲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以及其6月龄年龄别体重(WAZ)、年龄别BMI(BAZ)、年龄别身高(HAZ)呈正相关(P<0.05);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量、新生儿出生体重为GDM产妇剖宫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母亲子代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较多,孕期血糖控制好能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发生。为预防GDM患者子代远期并发症,不仅要加强围生期保健,且从新生儿出生起就应将其纳入高危儿童管理体系,严密随访其喂养与营养状况、体格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补充维生素D(VD)对NAFLD的疗效,为VD用于儿童NAFLD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1)2020年1月—2021年8月,纳入102名6~14周岁的肥胖儿童,依据肝脏超声分为肥胖合并NAFLD组和肥胖无NAFLD组;并纳入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血清25(OH)D、血脂、转氨酶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差异。2)将58名肥胖合并NAFLD患儿随机分为:VD干预组和VD非干预组。两组儿童均予以饮食运动指导,VD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补充骨化三醇800 U/d,共16周。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 1)肥胖合并NAFLD 组血清25(OH)D水平[(20.94±6.88) ng/ml]显著低于肥胖无NAFLD组[(24.31±7.69) ng/ml, P<0.05]及健康对照组[(29.19±5.44) ng/ml, P<0.01]。且血清25(OH)D水平与BMI及HOMA-IR呈负相关(r=-0.37、-0.71, P<0.01)。2)肥胖合并NAFLD 组的VD缺乏及不足率(84.48%)高于肥胖无NAFLD组(68.18%)及健康对照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85, P<0.01)。3)干预前,VD干预组和VD非干预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干预 16周后VD干预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VD非干预组(t=2.22, P<0.05),血脂、转氨酶、BMI、HOMA-IR水平均显著低于VD非干预组(P<0.05),脂肪肝病变也有显著改善。 结论 肥胖合并NAFLD儿童普遍存在VD不足。补充VD能有效提高其血清25(OH)D水平,改善肝功能、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脂肪肝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早期平衡木运动对新生鼠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32只新生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各16只。运动组进行平衡木运动训练4周。应用动物行为学平台(旷场试验)对36~37日龄新生鼠进行心理行为测定。结果 1)运动组中心区域活动时间短(1.441±0.946)min,对照组(2.237±0.7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3,P<0.05);2)运动组中心区域活动距离少(326.633±106.218)cm,对照组(427.116±102.18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7,P<0.05);3)运动组周围区域活动时间长(8.559±0.946)min,对照组(7.735±0.7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6,P<0.01);4)运动组周围区域活动距离多(1 208.667±176.794)cm,对照组(1 062.900±118.08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1,P<0.05)。结论 早期平衡木运动可增加新生鼠对新环境认知能力和情绪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影响。方法 6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在冠状动脉造影时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分为支架组(n = 400)和非支架组(n = 200),400例支架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心理干预治疗进一步随机分成干预组(n = 200)和非干预组(n = 200)。患者入院后1 d、PCI治疗后1 d、出院时分别采用焦虑自我量表和抑郁自我量表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不同时间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3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血红蛋白含量、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1 d,3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CI治疗后 1 d,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支架组(均P < 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焦虑(t = 11.21,P < 0.01;t = 9.96,P < 0.01)和抑郁评分(t = 8.56,P < 0.01;t = 6.73,P < 0.01)均显著高于入院后1 d。出院时,3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冠心病患者出院时焦虑(t = 21.57,P < 0.01;t = 15.77,P < 0.01)和抑郁评分(t = 24.33,P < 0.01;t = 15.01,P < 0.01)均显著低于PCI治疗后 1 d,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均P < 0.05)。结论 PCI治疗会加重冠心病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而心理干预治疗可减轻焦虑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和阿立哌唑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治疗前与治疗后病例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美国《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本(DSM-Ⅳ-TR)关于儿童TD中慢性抽动障碍(CTD)或Tourette综合征(TS)诊断标准。共有69例汉族TD患儿入组,其中CTD 38例,TS 31例,年龄在5~16岁。随机分为CES组(n=35例)和阿立哌唑组(n=34例),分别给予CES与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疗程为4周,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从治疗第2周末起两组YGTSS总分得分均下降,在治疗2周末CES组YGTSS减分率为(17.91±10.44)%,阿立哌唑组YGTSS减分率为(28.60±12.99)%,两组的YGTSS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S组下降率明显低于阿立哌唑组;在治疗4周末时CES组的YGTSS减分率[(33.03±19.65)%]也明显低于阿立哌唑组[(52.79±22.87)%](P<0.01)。治疗4周后,CES组和阿立哌唑组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45.71%和76.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ES组和阿立哌唑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14.29%和1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CES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有效,其疗效虽劣于阿立哌唑,但其副反应小,可以作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我国农村地区2岁以下婴幼儿离乳期家庭膳食改善方法,观察离乳食干预对预防儿童营养性贫血的短期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赵县农村6~11月龄儿童家长进行增加瘦肉摄入和增加蔬菜摄入的健康教育,评估干预措施改善婴幼儿的喂养行为和升高血红蛋白(Hb)浓度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49和114名儿童完成了6个月的干预和随访。相对于入选时,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的儿童自身Hb浓度升高值为(2.65±14.38)g/L,高于对照组[(-0.18±11.21)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6个月随访时干预组升高为(8.33±15.85)g/L,高于对照组[(4.32±14.0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的儿童的食物种类多样率(89.9%)高于对照组(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而6个月随访时,干预组(83.1%)与对照组(86.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干预组的儿童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24h瘦肉食入量[依次为(6.94±9.07)g和(7.96±13.90)g]皆高于对照组[依次为(2.42±6.10)g和(4.54±9.19)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24)。结论通过家庭膳食干预,离乳期儿童的食物种类和瘦肉食入增加,Hb水平显著提高,营养性贫血患病率降低。儿童24h瘦肉食入量有所增加,虽然仍低于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推荐量,但是营养改善效果已经明确初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技术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得分、泌乳启动时间及产后前72 h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2018年6-7月随机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自然分娩的89对初产妇及新生儿,分为干预组(n=45)及对照组(n=44)。干预组新生儿实施EENC,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采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进行母乳喂养评分,并在产后24、48、72 h随访记录产妇泌乳启动时间及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干预组首次母乳喂养评分为(10.84±1.36)分,对照组为(10.23±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5,P=0.040);干预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48.51±10.71)h] 早于对照组[(53.66±10.99)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P=0.028);干预组产后24、48、72 h的纯母乳喂养率(33.3%、51.1%、71.1%)均高于对照组(13.6%、29.5%、5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4.788,4.295,4.155,P<0.05)。但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或成功率和泌乳启动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对母乳喂养评分及产妇泌乳启动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早期纯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足量蛋白质摄入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rith weight infant,VLBWI)早期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将出生体重1 000~1 500g并治愈出院的61例VLBWI随机分为研究组[n=31,氨基酸2.0g/(kg·d)开始,1.0g/(kg·d)递增]和对照组[n=30,氨基酸0.5~1.0g/(kg·d)开始,0.5g/(kg·d)递增],比较两组蛋白质、能量摄入情况及蛋白/能量比,血生化指标、体格增长及合并症等,并对两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及蛋白/能量比与体格增长速率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体重下降幅度比对照组低(6.2%vs 9.5%),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比对照组早(6dvs10d)(P均0.05);平均每周头围增长速率比对照组快[(0.75±0.32)cm vs(0.45±0.25)cm)](P0.05);每日平均体重增长速率比对照组快[(22.3±3.2)g/kg vs(15.1±2.3)g/kg(P0.05);平均每周身长增长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第7天总热卡及蛋白质摄入、蛋白/能量比与恢复出生体重后每日平均体重增长速率及平均每周头围增长速率呈正相关(均P0.05)。两组患儿平均血清总胆汁酸及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平均白蛋白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足量蛋白质摄入能够降低VLBWI出生早期的体重下降幅度,更早恢复至出生体重,加速住院期间的体重及头围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病房1998-2012年来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早产儿病例, 总结在治疗措施方面的进展。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1998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4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病例, 记录母孕期情况和围产期情况, 出生史和采用呼吸支持方式(有创或无创呼吸支持), 是否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 用药剂量以及患儿的合并症和结局。结果 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为A组, 63例;2005年1月-2012年12月病例为B组, 151例。B组患儿出生体重[(1 284.50±252.15)g]明显低于A组[(1 424.27±329.44)g](t=3.292, P<0.001), 分娩前应用激素促进肺成熟的病例数明显增加(B组139例, 92.1%;A组44例, 69.8%;χ2=17.704, P<0.001);B组应用PS总量为(195.00±59.87) mg, A组中应用PS总量为(169.66±57.97)mg,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计算PS与体重比值, B组为(147.71±42.09)mg/kg, A组为(115.86±37.11)mg/kg, 差异显著(P<0.01)。B组85(70.8%)应用有创呼吸支持, 较A组39例(90.7%), 显著降低(χ2=6.86, P<0.01)。B组33例(27.5%)诊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较A组4例(9.3%)显著增高(χ2=5.97, P=0.02)。住院天数、NICU住院天数、氧疗天数都是B组显著长于A组。A组12例死亡, 病死率27.9%, 而B组14例死亡, 病死率11.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 P=0.01)。结论 在过去十余年来, 随着分娩前应用激素促肺成熟及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引入, 采用适宜的呼吸支持方式, 使越来越多的RDS早产儿得以存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询模式的心理资本团体心理辅导对留守初中生心理资本的干预效果,帮助留守初中生提升心理资本水平并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方法选取广西百色某初级中学39名留守初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19)和控制组(n=20),对实验组留守初中生进行8周的心理干预,控制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采用自编的心理资本量表(初中生版)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结果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主效应(F=15.71,P0.001)与组别主效应(F=4.79,P0.05),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F=7.493,P0.001)均显著。实验组后测心理资本得分(4.17±0.41)显著高于前测(3.73±0.45),但与追踪测试(4.18±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研究型心理咨询模式为基准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提升留守初中生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脐血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 以期为BPD的早期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5月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105例, 出院后根据出院诊断将其分为3组: NRDS组22例, BPD组20例, 对照组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脐血血清中CCSP水平。比较3组患儿脐血血清中CCSP水平, 分析CCSP在早产儿BPD的诊断效能及与胎龄、体重的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PD组患儿脐血中CCSP水平(20.332±8.066)ng/ml, 与对照组(46.237±19.991)ng/ml和NRDS组(33.132±10.132)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26, P<0.001), LSD检验两两比较, 对照组与NRDS组的CCSP水平均高于BPD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与早产儿脐血中CCSP水平成正相关(r=0.533、0.550, P<0.01)。截断值为31.560 ng/ml时诊断效能最大, 约登指数为0.582, 灵敏度90.0%, 特异度68.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0.886(95%CI: 0.814~0.957, P<0.01)。结论 早产儿脐血CCSP低浓度可能反应早期肺损伤, 与BPD的发生有关, 可以作为预测BPD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