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病,近20年来世界各地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死亡率逐步下降。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其早期确诊率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未破裂的异位妊娠得以保守治疗,氨甲蝶呤(MTX)是公认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药物,近年来大剂量米非司酮用于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也得到学术界的公认。本文对比了两种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异位妊娠在妇科急腹症中占首位,其发病率日益上升严重威胁育龄期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然而随着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异位妊娠孕妇的死亡率日益下降,并且为保守治疗提供了时机,其治疗策略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育情况决定,对于HCG较低、异位灶较小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否则手术治疗应当首选,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取得了良好效果,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更有利于患者日后生育。  相似文献   

3.
殷泳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20-2520
异位妊娠是我国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其中99%以上是输卵管妊娠。以往大多数均因急诊而手术,今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敏感性的提高,使得大部分异位妊娠得到早期诊断,为许多未破裂的异位妊娠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免除了手术创伤,保留了输卵管。笔者选择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28例,米非司酮、甲氨蝶呤配合中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异位妊娠是一科妇科常见疾病,由于大量内出血而导致患者死亡,所以视其为高度危险的妊娠并发症。手术治疗一直是治疗异位妊娠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随着血清及尿HCG测定以及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异位妊娠得以早期诊断。所以保守治疗日益得到重视。保守治疗已成为异位妊娠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位妊娠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正在国内外普遍开展。药物保守治疗可免除手术,保存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目前,MTX已广泛地用于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并取得一定效果。米非司酮是近年用于药物流产的新药,且疗效肯定,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米非司酮尚在临床探索阶段。笔者进行了口服米非司酮配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据文献报道 (1)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为 1/ 4 3~ 1/ 5 0 ,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传统的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 ,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 ,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尤其是血 HCG测定、B超及腹腔镜的广泛应用 ,使异位妊娠在早期即得到诊断和治疗 ,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 ,有许多患者要求进行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简便经济、副作用小、疗效好 ,已经成为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重要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在 2 0 0 0年 ,对在我院确诊为异位妊娠 ,并住院接受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了临…  相似文献   

7.
随着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放射免疫测定β-hCG法及阴道超声检查的普及和妇科腹腔镜的应用,异位妊娠早期未破裂型能够被及早发现,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具备什么条件的患者才能保守治疗成功,国内外此方面文献众说不一。笔者将1990—1994年保守治疗的76例异位妊娠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保守治疗成功的相关因素做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76例为1990年1月~1994年12月在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行药物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29.5岁。孕次最多为5次,平均2.16次,均为首次异位妊娠,并…  相似文献   

8.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血β-HCG检测及B超等诊断技术的应用,使异位妊娠能得以及早确诊,为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已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且,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在化学药物治疗同时予中药干预已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方红霞 《河南中医》2007,27(9):61-62
异位妊娠是受精卵在子宫以外着床并生长发育。现代影像设备的应用,高敏度血β-HCG的测定,使得异位妊娠早期确诊成为可能,为非手术治疗奠定了基础。西医对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常单纯应用米非司酮、天花粉、高渗葡萄糖、5-氟尿嘧啶等保守治疗,2005年5月~2006年12月,我们应用氨甲喋呤联合活血化瘀类中药保守治疗,成功率高,安全快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妊娠是我国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其中99%以上是输卵管妊娠。以往大多数均因急诊而手术,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及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敏感性的提高,使得大部分异位妊娠得到早期诊断,为许多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免除了手术创伤。保留了输卵管并恢复其功能。笔者选择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38例,采用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7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100例)和手术治疗组(70例),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保守治疗组在日常生活情况及关节疼痛两方面的评分均优于手术治疗组(P〈0.05),而手术治疗组在力量方面评分及骨折端的对位情况评分均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保守治疗组总体疗效优良率为88.0%,手术治疗组总体疗效优良率为85.7%,两组总体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笔者认为在临床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各有长短,对于无移位骨折和NerrⅠ、Ⅱ型骨折均可采取保守治疗,对NerrⅢ、Ⅳ型或移位较严重、粉碎复杂的骨折可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屈曲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9例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了内固定手术治疗,对173例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垫枕复位治疗。结果: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均取得满意疗效,2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中,Ⅰ、Ⅱ度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而无需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个体化期待治疗对中央性前置胎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收治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78例,将期待治疗方案的39例设为观察组,常规治疗方案的39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终止妊娠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婴儿体重、Apgar评分、病死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项目。结果:采用个体化期待治疗的观察组分娩时孕周、婴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产后出血量、RDS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褥感染率(2.6%)与对照组(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超检查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中,无致命性活动性阴道出血者,可选择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期待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陈旧性官外孕的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予中药灌肠、金黄散下腹部外敷、TDP-F腹部照射治疗,对照组25例予期待疗法。结果:治愈率治疗组92%,对照组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陈旧性宫外孕疗效优于期待疗法。  相似文献   

15.
邓高丕  姜萍 《新中医》2003,35(1):5-6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为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对早期的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输卵管妊娠的期待治疗、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预防等方面提出了中西医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陈文  谭敏  梁立安  翁泰来 《中国针灸》2006,26(3):161-165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并对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序贯试验设计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悬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采用基本对症治疗20天。以经颅多普勒观察随机配对设计的成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功能变化,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各研究指标的试验线都达到序贯试验图的有效边界,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悬钟对脑血管舒缩反应、脑血流自动调节、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加味宫外孕Ⅱ号方治疗早期异位妊娠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宫外孕Ⅱ号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口服中药加宫外孕Ⅱ号,对照组30例采用期待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3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宫外孕Ⅱ号治疗早期异位妊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保守和手术治疗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骨折后6个月、12个月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及GW评分。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桡骨高度和尺偏角较对照组差,GW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仍明显差于对照组,但GW评分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在6个月时较开放手术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疗效差,但术后12个月2种治疗方法腕关节功能无差异,且保守治疗更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联合硫酸吗啡缓释治疗多发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选择恶性肿瘤伴多发性骨转移、初始为重度疼痛、经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14 d以上疼痛未达到中度以上缓解患者54例,给予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前疼痛评分为7.1分,联合治疗后降至1.2分(P<0.01);联合治疗总有效率76%,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9例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体温当日降至正常。结论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多发骨转移性顽固性疼痛疗效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0.
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8例进行 6个月临床疗效观察。对照组采用抗炎、镇痛等对症治疗 ,同时 ,结合电针、理疗等 ,治疗组则加用温针方法。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 .5 5 % ,类风湿因子转阴率 96 .5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7.5 % ,类风湿因子转阴率为 6 8.9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