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岳兰  张纯 《甘肃医药》2014,(5):321-323
目的:通过对高校女教职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分析,了解该群体宫颈病变的发生情况以及TCT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TCT法,对我校615名年龄在20-76岁女教职工体检者进行筛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评价和诊断标准。结果:TCT检测与病理组织学检查比对检出符合率高,而且病理级别越高,符合率越高。 ASC-H符合率为66.67%、LSIL符合率为87.50%,HSIL、SCC的符合率为100%。在宫颈病变各年龄组构成比分析中,高校女教职工在40~49岁年龄组患病较高,各年龄组构成依次为3.45%、4.89%、10.32%、2.56%,经统计学分析40~49岁组与各年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T宫颈检查法对宫颈病变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妇女子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 .[方法 ]进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并进行相关情况问诊 .[结果 ]318例接受检查的妇女中属于 31~岁、41~岁年龄组的最多 ,占 6 5 4% ;文化程度以初、高中毕业为主 ,占 70 1% .第一次性交年龄和第一次妊娠年龄均以 2 2~岁年龄组最多 .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示阴性的占 6 2 6 % ,炎症占 35 2 % ,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分别占1 6 % ,0 6 % .非典型增生及癌症组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经历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 ]妇女应 1年做 1次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普通就诊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不刚年龄段及性别的分布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普通门诊、住院病人及部分体检人群3484例,男女分组,10岁为一年龄段分层作为研究对象。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采用Clauss法检查。结果男女性研究对象的年龄总体分布型一致;纤维蛋白原的异常与年龄有关(X^2=10.2323,P=0.0014),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别;FIB有随年龄上升趋势(X^2趋势=1.9615,P=0.0249);70~79岁及80~90岁2个年龄组,FIB异常人数较前几个年龄组明显增高。结论血浆FIB水平随着增龄有升高现象,FIB≥4.0g在70岁以上年龄段与70岁以下不同年龄组有显著差异。FIB异常王忡别善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门头沟地区妇女宫颈癌筛查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病变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并分析阴道镜检查下的病理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59岁行宫颈癌筛查巴氏涂片结果ASCUS的妇女,在阴道镜定位下多点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302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患者,45~49岁年龄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 I的发生率(25.53%)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44岁年龄组CINI~I I的发生率(16.67%)高于35~39组、50~54组、55~59组CINI~I I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2例ASCUS患者中,阴道镜诊断的≥LSIL 119例(39.40%),阴道镜指导下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109例(36.09%),病理学和阴道镜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1.59%。结论40~49岁ASCUS患者直接做阴道镜引导下多点取活检,其他年龄组ASCUS患者阴道镜检查若未发现病变,6个月后复查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以及阴道镜下取活检对ASCUS的处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南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的现状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09年9月—2013年12月我地区4 865例(20~70)岁因各种妇科疾病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的妇女,采用妇科常规检查、TCT检查进行宫颈癌筛查,用TBS-2001诊断系统进行分析,做出诊断。对细胞学异常患者,行阴道镜下取活检。结果:宫颈细胞学异常者408例,检出率为8.39%。各年龄组患病情况之间有差异。上皮内病变高发年龄组为(30~39)岁。高级别CIN高发年龄组为(40~49)岁,宫颈癌的高发年龄组为(50~70)岁。上皮内病变(CIN)检出率25.90‰,宫颈癌检出率3.49‰。经组织学活检确诊为CIN者109例,宫颈鳞癌20例。CIN检出率22.40‰,宫颈癌检出率4.11‰。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TCT检查,能够大幅度提高宫颈疾病检出的阳性率,提早发现癌前病变,早期治疗,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外阴瘙痒患者800例,年龄0.5~58岁。780例检查出病源菌,20例未果,多伴白带增多,有不同程度的异味,呈脓性、豆渣样、灰黄色等。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特征就可以确诊,不典型病例需结合阴道分泌物悬液镜检、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醋酸白试验,必要时行PCR检查,以及血糖、尿糖检查。其中阴道滴虫、霉菌感染率最高,霉菌感染多见于40-58岁年龄组,淋球菌感染多见于20~40岁年龄组,滴虫23~50岁年龄组,感染率霉菌68%,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7):128-131+134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下生殖道疾病状况女性HPV感染情况和宫颈病变情况。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靶点DNA,采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14种HPV高危型别,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技术检测宫颈病变情况。结果 5 176例女性中,高危亚型HPV感染率为19.1%,其中≤20岁年龄组和61~65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11 968例TCT检查女性中,TCT阳性率为7.47%,其中ASC-US和LSIL患者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4.24%和2.32%,26~30岁年龄组和31~35岁年龄组TCT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阴道炎组、宫颈炎性疾病组和宫颈肿瘤组女性HP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体检组(P<0.01)。结论 不同年龄段不同下生殖道疾病女性患者间HPV感染和宫颈病变情况存在差异,应加强对低龄女性、高龄女性和具有下生殖道疾病女性的宫颈癌筛查力度,从而更好地控制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4416例已婚女职工宫颈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已婚女职工宫颈糜烂与发生年龄的关系及宫颈情况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对太原铁路局4416例已婚女职工普查的宫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宫颈糜烂以25岁~46岁组最高。占90.64%,与低于25岁高于45岁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氏Ⅰ级组,宫颈光滑为82.49%,宫颈糜烂占17.51%。巴氏Ⅱ级组,宫颈光滑占40.84%,宫颈糜烂占59.16%。巴氏ⅡB及巴氏Ⅲ级以上组,宫颈光滑占16.67%,宫颈糜烂占83.33%;经阴道镜宫颈活检,有4例为炎症3例为宫颈癌,发生率为42.86%,其中1例为巴氏Ⅲ级,宫颈Ⅲ°糜烂,2例为巴氏ⅡB,1例宫颈光滑,1例宫颈Ⅱ°糜烂。结论:重视妇女病普查工作,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使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1962年1月~1991年12月我院妇门诊对30岁以上就诊患者共194,996人次进行了阻道细胞学检查。对有异常涂片者除临床拟诊为Ⅱ期以上宫颈癌外,常规作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必要时作颈管刮术。共发现异常涂片(Ⅱ_b、Ⅲ、Ⅳ、Ⅴ级片)1822例,对其中1392例作了宫颈活检或宫颈活检加颈管刮术。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切片对照结果如下:Ⅱ_b片446例中发现宫颈小区原位癌8例、I_b期腺癌2例、宫颈非典型增生127例、宫颈湿疣38例.Ⅲ级片502例活检证实宫颈原位癌86例、早浸癌17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下生殖道疾病状况女性HPV感染情况和宫颈病变情况。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靶点DNA,采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14种HPV高危型别,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技术检测宫颈病变情况。结果 5 176例女性中,高危亚型HPV感染率为19.1%,其中≤20岁年龄组和61~65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11 968例TCT检查女性中,TCT阳性率为7.47%,其中ASC-US和LSIL患者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4.24%和2.32%,26~30岁年龄组和31~35岁年龄组TCT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阴道炎组、宫颈炎性疾病组和宫颈肿瘤组女性HP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体检组(P0.01)。结论不同年龄段不同下生殖道疾病女性患者间HPV感染和宫颈病变情况存在差异,应加强对低龄女性、高龄女性和具有下生殖道疾病女性的宫颈癌筛查力度,从而更好地控制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4-03~1995-05使用波姆(POME)光疗仪治疗宫颈疾病106例,并于治疗后的三个月内先后进行跟踪随访,定期复查,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6例,均经临床诊断为宫颈疾病,治疗前作宫颈刮片巴氏分级法,以除外恶性病变。年龄最大为50岁,最小为24岁。其中单纯性糜烂:I”32例,巫”48例,亚110例;糜烂合并息肉《例.合并肥大7例,合并旧裂2例,并宫颈腺体囊肿3例。1.2治疗方法:1.2.l月经过后3~7天,于门诊常规作宫颈细胞涂片,做巴氏分级法,一般状况检查后均为正常者,方可治疗。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门诊595例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19例占检查人数的3.19%,CIN 10例占检查人数的1.68%,CA1例占检查人数的0.17%.从异常病例的构成比看,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发生率 31-40岁和41-5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加强31-50岁女性宫颈疾病的防治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的常见病,病理表现为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腺囊肿、宫颈息肉等.我院采用宫腔镜下宫颈环状契形切除术(TCRC),取得良好效果.现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12月,我科门诊及病房经检查确诊为慢性宫颈炎患者108例,年龄23~53岁,无生育要求,均有妊娠分娩史.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 1 988年 9月至 2 0 0 0年 8月对 1 1 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KS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来自妇科门诊 ,已婚妇女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 ,经宫颈刮片 ,细胞学检查除外癌变 ,年龄在 2 4岁~ 5 0岁之间 ,以 30岁~ 4 0岁年龄组为多。1 .2 诊断标准1 .2 .1 按宫颈糜烂的面积分为Ⅲ度 轻度 (Ⅰ度 ) :宫颈糜烂面积小于宫颈总面积的 1 /3;中度 (Ⅱ度 ) :糜烂面积占宫颈总面积的 1 /32 /3;重度 (Ⅲ度 ) :糜烂面积占宫颈总面积的 2 /3以上。1 .2 .2 按糜烂的深浅程度 分为 :单纯型、颗粒型和乳头型。1 .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9 802例妇女进行防癌普查普治工作,其中3 502例妇女进行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对检查异常的366例作了阴道镜定位下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 细胞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307例,符合率为83.88%;阴道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325例,符合率为88.80%;病理诊断为CINⅠ和CINⅡ共115例行宫颈LEEP治疗,CINⅢ16例送住院行宫颈LEEP大环切治疗(其中2例切除组织病理冰冻切片结果为浸润癌而改行广泛性根治术),3~6个月宫颈复查TCT均正常.结论 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的筛查、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宫颈组织病理活检及宫颈治疗,能有效防治宫颈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年3月~2009年9月门诊及妇科住院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的63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0例均进行阴道镜活检,阴道镜发现慢性宫颈炎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9%;CINⅠ92.44%;CINⅡ87.5%,CINⅢ89.2%;宫颈癌90.5%;CIN患者中20~30岁年龄组占36.1%;31~40岁年龄组占30.1%;41—50岁年龄组占16.5%,51—60岁年龄组占10.0%,〉60岁年龄组占7.2%。结论:阴道镜是诊断CIN和早期宫颈癌的安全方便和准确可靠的方法,尤其对年轻女性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 《中国医刊》2007,42(5):56-58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01年9月至2006年6月360例阴道镜检查结果联合病理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 阴道镜活检病理确诊为慢性宫颈炎27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75例,宫颈鳞癌1例,宫颈腺癌1例,宫颈尖锐湿疣12例,阴道镜图像对CIN诊断敏感性为84%,主要分布在20—39岁年龄段。宫颈癌好发年龄为30~49岁。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下活检结果有一定相关性,阴道镜图像可纠正假阴性的细胞学结果。结论 阴道镜检查能早期发现宫颈尖锐湿疣、CIN和宫颈癌,可作为宫颈疾病常规检查方法和宫颈癌筛查诊断项目。  相似文献   

18.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好发于青年的一种良性病变,本文总结1980~2007年间骨科送检的动脉瘤样骨囊肿32例,结合文献复习,着重就其病因及发病机理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复习本院近30年问骨科送检动脉瘤样骨囊肿材料32例,其中7例为切除的大块骨组织,其余25例均为搔刮标本,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6~66岁,以10~30岁年龄组居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触诊法与超声诊断甲状腺肿大情况的符合率,并了解儿童甲状腺肿的发病情况。方法选择触诊法初步筛查出2900名甲状腺肿大者,进行超声检查,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差异,分析儿童甲状腺肿的情况。结果各年龄组触诊法诊断甲状腺肿明显高于超声检查;6—9岁年龄组,男、女儿童超声检查阳性率相近。10-12岁及13~15岁两个年龄组,男性超声检查阳性率低于女性。132例超声检查发现其他异常。结论触诊法诊断甲状腺肿假阳性率较高,甲状腺肿普查时应触诊法与超声检查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陈苹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2):188-189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病人中,诊断为慢性宫颈炎轻~重度,经常规检查白带、宫颈刮片,排除阴道炎及宫颈恶性变,自愿接受光谱治疗者312例,年龄为22~52岁,平均31.2岁,其中宫颈轻度糜烂93例,中度糜烂160例,重度糜烂5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