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锐  周期  王春莲 《重庆医学》2011,40(6):581-582,58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美托洛尔辅助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实验组(Ⅱ组)。两组均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及吸入异氟醚进行控制性降压。Ⅱ组加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记录控制性降压开始时(T1)、手术切开鼻黏膜时(T2)、控制性降压30 min后(T3)、手术结束时(T4)和停止降压20 min(T5)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浓度及pH值。记录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和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结果Ⅰ组患者中有4例未能达到目标血压,Ⅱ组患者全部达到目标血压。Ⅱ组达到目标血压时的时间比Ⅰ组短,瑞芬太尼的靶浓度较Ⅰ组低(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血乳酸浓度在T3和T5时均较T1时高(P<0.05),Ⅱ组患者血乳酸浓度在T5时比Ⅰ组低(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中美托洛尔辅助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起效快、过程平稳、可控性强、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2.
王薇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10-151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下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和瑞芬太尼(R组)。麻醉诱导相同,微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R组)或芬太尼(F组)并吸入异氟醚及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需降压时R组临时静注瑞芬太尼2μg/kg降压并增大瑞芬太尼泵入浓度进行血压控制,F组以0.5μg/kg/min~6μg/kg/min速度泵入硝普钠,均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55mmHg~65mmHg,封闭颅骨瓣时停止降压,维持降压时间一般为60min左右。记录各时段的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情况及副作用。结果:在控制性降压期间F组与R组均可将MAP降至目标血压,与降压前相比,两组血压降低(P<0.05),R组心率(HR)降低(P<0.05),F组HR高于降压前(P<0.05),停降压后R组较F组血液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更迅速(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下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行控制性降压,降压过程方便、安全、有效,停降压后血液动力学平稳,无反跳性高血压的发生,麻醉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行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鼻内窥镜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瑞芬太尼组,Ⅱ组为硝普钠组。Ⅰ组术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以0.20μg/(kg·min)~0.50μg/(kg·min),Ⅱ组静脉泵入0.01%硝普钠0.1μg/(kg·min)~1μg/(kg·min)控制性降压,分别在控制性降压前(T1),降压后10min(T2)、40min(T3)及停降压后10min(T4),作血气分析,记录降压期间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瑞芬太尼、硝普钠总用量和控制性降压时间,计算瑞芬太尼、硝普钠输注速度。结果:两组血压均安全降至60mmHg~65mmHg;Ⅰ组血气分析大致正常,Ⅱ组血气分析呈轻度酸血症。Ⅰ组降压期间心率降低,Ⅱ组则增快(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异丙酚控制性降压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安全有效,为行鼻内窥镜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术野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和术野质量。方法:ASAⅠ~Ⅱ级择期鼻内镜手术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n=15):瑞芬太尼组(Ⅰ组)及对照组(Ⅱ组)。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手术时间缩短(P<0.05)、术野质量提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T1时心率、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与T0相比,Ⅱ组T1时心率、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可达理想的降压效果,术野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接受鼻内镜手术患者中选取84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使用硝酸甘油,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各时间段HR变化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降压期间HR明显低于对照组,SSFQ评分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鼻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中,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能有效提高减缓心率,促进血压稳定,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硝酸甘油组和瑞芬太尼+七氟烷组,各20例。观察3组麻醉前(T0),降压后10(T1)、20(T2)、30(L)及40(T。)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术野质量(SSFQ评分),术毕记录3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和苏醒时间。结果硝酸甘油组、瑞芬太尼+七氟烷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问均较对照组少伊〈0.05),在T1~T4 4个时点,硝酸甘油组、瑞芬太尼+七氟烷组MAP较对照组低,硝酸甘油组HR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瑞芬太尼+七氟烷组HR较对照组和硝酸甘油组明显降低伊〈0.05)。硝酸甘油组SSFQ评分在T1~T3 3个时点优于对照组(P〈0.05),瑞芬太尼+七氟烷组SSFQ评分在降压后T1~T4 4个时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T4时点优于硝酸甘油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技术用于鼻内镜手术,可实现平稳降压,防止反射性心率增快,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术野质量,是较为理想的降压方法。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与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在鼻内镜手术中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  韦国温  赵建立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68-407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中全静脉麻醉时瑞芬太尼与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循环、出血量、调节血压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64例均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所制定的Ⅰ级~Ⅱ级的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进行降压,降压幅度为诱导前平均动脉压(MAP)的30%~40%,最低不能低于50mmHg。分别麻醉前、降压即刻、达到预定值时、降压维持一段时间、停降压15min时刻,监测循环变化,记录手术总出血量,降压用时及恢复血压用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变化无差异(P>0.05),两组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降压用时及恢复血压用时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有效、迅速、稳定地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在鼻内窥镜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或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静吸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surgery,FESS)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及苏醒期的特点。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A)及异丙酚(B)两组。A组(n=45)诱导采用瑞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5mg/kg及琥珀胆碱1.5mg/kg后气管插管,维持采用瑞芬太尼每分钟0.25μg/kg 异氟醚。B组(n=45)诱导采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5mg/kg及琥珀胆碱1.5mg/kg后气管插管,维持采用异丙酚每小时4~6mg/kg 异氟醚。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切皮后20min、切皮后60min、拔管后、拔管后20min、拔管后60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t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记录术中所用肌松药总量,所需艾司洛尔或麻黄素的总量;由同一术者在MAP稳定于60~70mmHg后行术野质量(scores of surgical field quality,SSFQ)评定;记录患者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病人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比B组病人平稳,拔管时间较短,手术视野渗血少,且A组病人实施控制性降压所需的艾司洛尔用量小,且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静吸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有较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在颅内肿瘤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德良  高润兴  李恒 《广东医学》2008,29(7):1154-1155
[[摘要] 目的 观察异氟醚、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瑞芬太尼的控制性降压效果。 方法 择期颅内肿瘤患者30例,在吸入异氟醚1.5-2.0%同时微量泵泵注丙泊酚100-300mg/h,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降压组和硝普钠降压组,术中均使MAP下降20-30%,瑞芬太尼组(Ⅰ组)瑞芬太尼开始泵注速度为0.1-0.15μg/kg/min,使MAP降至目标水平后,泵注速度减至0.06-0.1μg/kg/min维持;硝普钠组(Ⅱ组)以3-9μg/kg/min微泵泵注,使MAP降至目标水平后泵注速度减至1-6μg/kg/min维持。对降压前后及降压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PETCO2进行监测以观察降压效果及血压恢复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的控制性将压效果满意,但Ⅱ组控制性降压期间,HR明显增快,出血量相对增多,停用硝普钠后可致HR升高和MAP反跳。而Ⅰ组控制性降压平稳,停用瑞芬太尼(4.0±0.5)min后血压自然恢复至术前水平,无"反跳"现象。降压期间HR明显减慢外,CVP、SPO2、PETCO2及ECG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瑞芬太尼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与硝普钠相比,效果更确切,且出血量相对更少而且更安全、易于掌握。 [关键词] 瑞芬太尼;硝普钠;控制性降压;颅内肿瘤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target continue infusion,TCI)瑞芬太尼复合吸入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开颅手术患者3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组(ISO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组(RF组),每组15例.2组麻醉诱导后至打开硬脑膜前均吸人1%异氟醚维持麻醉,打开硬脑膜后ISO组逐渐增加异氟醚吸入浓度,RF组开始TCI瑞芬太尼行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h pressure,MAP)降至术前的70%,维持30 min后,ISO组降低异氟醚吸入浓度,RF组停止TCI瑞芬太尼,终止降压.采用CO2复吸入法无创心肺功能监护系统(NICO2<'TM)连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分别于手术前(T0)、降压前(T1)、达到目标血压即刻(T2)、5 min(T3)、10 min(T4)、20 min(T5)、30 min(T6)及停止降压5 min(T7)、10 min(T8),30 min(T9)时记录MAP、HR、CO、CI、SV并计算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结果 与降压前比较,ISO组T2~8时SVR降低,T6,7时SV降低(P<0.05),RF组T2~8时HR减慢、CO、CI、SVR降低(P<0.05),SV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SO组比较,RF组T2~8时HR减慢、CO、CI降低(P<0.05),降压达到目标血压及血压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 开颅手术TCI瑞芬太尼复合吸人异氟醚控制性降压,达到目标血压时间短,效果确切,可控性好,并且降压期间不增快心率,不抑制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