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对肿瘤转移病机的论述,多围绕正虚邪实进行探讨。且以正虚为主。然深究其因,因病致虚者多。因虚致病者少。孙秉严按八纲、气血津液辨证,将临床各种癌证分为气滞毒结、血瘀毒结、寒瘀毒结、热瘀毒结、虚瘀毒结、实瘀毒结、痰湿闭阻毒结、津枯液燥毒结共8个证型。其中寒瘀毒结型最为多见。占肿瘤病人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2.
总结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临证经验。认为肿瘤的发生主要归结于癌毒致病,正气亏虚。对于肺癌术后患者而言,证型多属痰瘀郁肺,气阴两伤;治疗上以化痰祛瘀,益气养阴为主;组方用药上主张审因用药,多配合解毒、攻毒之归经药,并重视虫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癌性胸水属中医“癌性悬饮” ;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 ,本虚为脏腑虚弱、气化失调 ,标实为痰浊瘀毒聚结 ,水饮停蓄 ,治疗当急则救标 ,缓则治本 ,内外并治。临床可又分为水饮壅塞 ,痰瘀交结 ,气虚等证型  相似文献   

4.
癌性胸水的中医病机认识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性胸水属中医“癌性悬饮”;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虚弱,气化失调,标实为痰浊瘀毒聚结,水饮停蓄,治疗当急则救标,缓则治本,内外并治。临床可又分为水饮壅寒,痰瘀交结,气虚等证型。  相似文献   

5.
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是在肿瘤发病过程中体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病理因素,是导致发生肿瘤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癌毒一旦产生,继生痰浊瘀血,耗损人体气血津液,影响脏腑功能,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多种病理因素。基本证型是痰瘀郁毒证;基本病机是痰瘀郁毒、耗气伤阴;治疗则以消癌解毒,益气养阴为主。消癌解毒方正是在"癌毒"理论指导下,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而设计的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6.
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机经历了从阳虚寒凝、痰瘀痹阻到瘀毒互结等的发展及演变。本文从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出发,认为慢性冠脉综合征阻塞性冠心病、非阻塞性冠心病可统一对应中医“心脉癥瘕”,基于癥瘕的病因病机特点,同时结合慢性冠脉综合征现代证候学研究,本文进一步提出虚为心脉癥瘕之本,痰为心脉癥瘕之始,瘀为心脉癥瘕之基础,毒致心脉癥瘕之变。因虚可致痰、瘀内生,痰瘀互结日久酿毒,虚、痰、瘀、毒的互结互化构成了本病的发生及演变基础。在治疗方面,则应参考治疗癥瘕的温通之法,首辨气血之虚实,后辨痰、瘀、毒之偏重深浅,从补虚扶正、化痰降浊、活血化瘀、解毒稳脉四方面,结合病机特点,随证侧重用药治之。  相似文献   

7.
王瑞平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肺癌术后病理变化归结为正虚与邪实相争,正虚责于脾肺气虚,邪实则为术后残留之癌毒与用药稽留之药毒,二者常与血瘀、痰热、水湿等病理因素交结攻伐人体,而致正气虚,邪气盛。王教授认为一病多期是肺癌术后的基本病理状态,根据术后临床表现与癌毒动态变化可分为毒留期、毒郁期、毒恋期,并与肺癌术后瘀阻毒炽、痰热毒聚、正虚毒结证相合诊疗。治疗时权衡标本虚实之轻重,遵循“急攻缓补”的治疗原则,酌情施以化瘀、清热、补虚之法并将补脾益肺与抗癌解毒贯穿治疗始终,从而改善“血液高凝”“炎-癌转化”“免疫抑制”相关肿瘤微环境,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探讨曾普华教授“癌毒致虚”和“态靶辨证”治疗胰腺癌的临证经验。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极高,其总体五年生存率不到5%。外因多为湿邪入侵,内因多为长期七情郁结或饮食不节导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进而导致湿热互结、瘀毒内蕴,形成癥瘕。中医药联合手术、放化疗能发挥减毒增效、抗复发和转移作用,实现“带瘤生存”,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曾普华教授在恶性肿瘤防治领域经验丰富,对中医药治胰腺癌有独特见解。曾师认为“癌毒”大多是由大量尼古丁摄入、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急慢性胰腺炎等多种病理因素胶结而成的,进而导致机体多功能紊乱,抵抗力低下。癌毒与正虚互结变生诸证,导致恶病质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基于“癌毒致虚”和“态靶辨证”理论指导,曾普华教授总结胰腺癌常见临床证型可分为湿阻态、瘀毒态、正虚态,治疗上将整体调态与微观打靶相结合,以茵陈五苓散、膈下逐瘀汤、十全大补汤为基本方。固本消积饮可作为胰腺癌肝郁脾虚,瘀毒内结证的靶方,紧扣恶心呕吐、黄疸、腹胀腹痛、恶性腹水、恶液质等常见并发症以及术后、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导致的相关症状,参考现代药理研究选用态靶同调药物,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的病机复杂,变化多端,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危害。中医文献中凡提及“积聚”,基本归因正虚伴随痰、瘀、毒,认为恶性肿瘤始于机体虚损,正虚邪干,因邪致虚,渐致正虚邪实,其基本病机为“正虚”与“邪毒”两方面不断抗争的过程[1]。中药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中,随着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类中药的疗效观察和机制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攻邪法从痰、瘀、毒论治成为共识。在具体治疗方面,应发挥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优势,根据不同痰、瘀、毒的致病特点,以“病”概括肿瘤的病理因素夹杂与脏腑亏虚的基本特点,用“证”分类肿瘤发病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的个体差异,灵活使用化痰、祛瘀、解毒法,增加中药治疗肿瘤的效果,并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总结临床治疗癌性发热的经验.癌性发热以“毒”、“瘀”为中心,结合其他症状综合辨证施治,认为癌性发热可分为热毒炽盛、阴虚、气虚、血虚及痰瘀互结等证型,治疗往往将清热、透散、补虚、消积溶于一体,全面调节.  相似文献   

11.
从痰瘀互结是肿瘤发病的主要病机、痰瘀于肿瘤相关的临床表现、化痰祛瘀法在临床治疗肿瘤的应用等方面论述痰瘀与肿瘤。指出:痰瘀同源,痰瘀互结,应把化痰祛瘀作为基本法则,贯穿治疗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丹溪心法》首次基于痰瘀致病理论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这一见解。痰瘀互结,阻滞脑络是肺癌脑转移的基本病机,其根柢在于正气内虚,气机不畅。文章基于“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这一理论释义阐新,以“痰瘀”为出发点探讨肺癌脑转移辨治法则,并提出“扶正调气,升清降浊治其本,化痰祛瘀,通络解毒清其源”的论治思路,结合临床验案实例分析,证-法-方-药环环相扣,浅析肺癌脑转移的疏调之法,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痰瘀证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就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探讨痰饮、瘀血致病的临床基本特点。结果显示 ,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痰证及痰瘀相兼证多见于男性 ,而瘀证则以女性多见 ;痰证、瘀证及痰瘀相兼证均与增龄有关 ,且多有眼底动脉硬化的改变、血液循环障碍及微循环障碍 ,尤以痰瘀相兼证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孙桂芝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孙桂芝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认为肝癌病位在脏,与肝、脾、肾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湿聚、气滞、血瘀、痰凝、毒蕴为标,脾虚、肝郁、肾亏为本;治疗以疏肝健脾益肾扶正固本,辅以解毒化湿、行气开郁、祛瘀散结、化痰软坚、消积导滞以祛邪。  相似文献   

15.
袁东  章永红 《世界中医药》2013,8(6):645-647
章永红教授认为肺气亏虚是导致晚期肺癌的主因,痰瘀搏结,癌毒内蕴是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在晚期肺癌的临证治疗中,强调益气补肺与化痰祛瘀解毒并举,重视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本文重点介绍章教授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经验,并附两则病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临床医案数据,探索运用复杂网络模型发现核心病机以及病机对应方药规律。方法 针对肺癌临床医案数据,基于关联度和亲密度构建病机带权网络,挖掘出分层病机,并提出核心中药社团划分算法。结果 临床上肺癌患者最常见的主导病机是痰瘀郁肺、气阴两虚和癌毒走注,构成内层核心病机,同时痰瘀郁毒、热毒痰瘀阻肺、热毒痰瘀互结和痰瘀阻肺为外层核心病机,找出了四对高频病机对并挖掘出它们的核心中药社团。结论 利用复杂网络构建病机模型、病机-中药模型,探索病机与中药间的紧密关联,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肺癌作参考,为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做铺垫。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的"久病入络"学术思想,其理论揭示了一般疾病发展的共同规律和邪气入深的共同通路,并指出其主要病理机转为络中气滞,血瘀或痰阻,在治疗上主用清络宣通、虫蚁搜剔之法,形成了系统的"久病入络"体系。笔者根据多年临证,体会到痹症日久迁延不愈,痰浊、瘀浊相互搏结,蕴结成毒,浊毒流注全身,导致恶性循环。故在从毒论治痹病的基础上,宗叶氏之法,以涤痰祛瘀,搜剔经络,解毒排毒为治法,运用涤痰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  相似文献   

18.
首先,痰饮、瘀血是人体水液及血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和病理性产物,现代医学认为,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从传统中医理论看,低度的血管炎症必然导致痰饮停聚,瘀血内停.其次,从低度血管炎症的微观表现看属于中医痰饮、瘀血的范畴.再者,对低度炎症后期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恰属于痰饮、瘀血.因此,认为痰饮、瘀血是低度炎症的主要病理产物.因痰瘀相关,痰可致瘀,瘀可致痰,从而痰瘀交结,致痰瘀同病.所以,痰瘀互结是低度炎症的基本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归纳总结曾灵芝主任医师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并整理相关病例和资料,从晚期肺癌的病因病机、分期辨证等方面,介绍曾灵芝主任医师的临证经验及遣方用药思路。并列举验案1则,加以佐证。结果曾灵芝主任医师认为,肺气阴两虚是是肺癌的主要病因病机,热毒、痰饮、血瘀是主要的病理环节。拟定了益气养阴为主,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为辅的治疗原则。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显著。结论曾灵芝主任医师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晚期肺癌,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总结雷忠义教授从痰瘀相关理论论治冠心病的临证经验。认为痰浊、瘀血常相兼为病,提出痰浊说与瘀血说融为一体的痰瘀互结说,并根据冠心病患者临床具体表现进行辨证施治。临证需痰瘀并治者,法以化痰宣痹、活血化瘀为主,予舒心片治疗;需痰瘀虚并治者,法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主,予养心活血汤;需痰瘀毒并治者,法以涤痰化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予丹曲饮治疗;需痰瘀毒风并治者,法以补益气阴、祛风宣痹或化痰行瘀、熄风定悸为主,方以养心活血汤加祛风之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