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K20 mRNA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CK20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CK20 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47例Dukes分期结直肠癌病人及肝转移病人外周血中的大肠癌细胞CK20 mRNA的表达。结果 2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均有CK20 mRNA的表达;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均无CK20mRNA表达;Dukes B,C,D期病人外周血中CK20mRNA阳  相似文献   

2.
肾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肾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取20例远离癌组织的旁肾组织作为对照。发现肾癌组织GEFR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EGFR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无相关性。肾癌组织的PCNA增殖指数随肿瘤分级的上升而增高。PCNA高表达组(增殖指数大于10%)术后生存时间显著较PCNA低表达组(小于或等于10%)短,强调指出那些临床低分期但PCNA高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胆管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探讨EGFR表达与血型A抗原的关系,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检测30例肝外胆管癌。结果发现15例(50%)为EGFR阳性,PCNA阳性7例(23.33%),对照组5例为非肿瘤胆总管,EGFR、PCNA均为阴性。胆管癌与非肿瘤胆总管组EGFR及PCNA表达率有显著差异,细胞分化差、有胆管外转移的胆管癌EGFR的表达率高于细胞分化好、无胆管外转移病例。胆管癌各组间PCNA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EGFR表达与血型A抗原无关。结果提示:检测EGFR表达是判断胆管癌增生活性的有效手段,而PCNA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的分析状态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PAP酶标法半定量检测(PCNA)在19例肝硬变、21例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和54例HCC中的标记指数(LI)。结果 PCNA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中。在HCCⅠ级、Ⅱ级、Ⅲ级中PCNA的标记指数(LI)分别为20.6%、42.2%、68.9%,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在肝硬变、LCD中的LI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类增殖性肾小球肾炎(PGN)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放免测定方法检测肾活检组织中的bFGFmRNA及蛋白质表达、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ECM)面积和有核细胞数、层粘蛋白(LN)和前胶原Ⅲ(PCⅢ)含量。结果在以细胞增殖和ECM积聚为特征的PGN组中bFGF表达水平、LN和PCⅢ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NPGN)组和正常组。结论过度表达的bFGF参与肾小球内细胞增殖和ECM积聚,从而影响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球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GSTPi表达与大肠癌化疗前后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胎盘型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 S T Pi) 表达与其化疗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对64 例经术前化疗的大肠癌病例化疗前后的标本分别作 G S T Pi 和核增殖抗原( P C N A) 单抗 L S A B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原位末端标记( T U N E L) 法染色,分析 G S T Pi 表达与大肠癌化疗前后核增殖抗原( P C N A) 计数值和凋亡指数变化的关系。 结果 64 例大肠癌组织呈 G S T Pi 免疫染色阳性42例(66 % ) 。 G S T Pi 阳性的病例化疗前后大肠癌组织 P C N A 计数值分别为78 ±7 和78 ±8 ,其凋亡指数分别为29 ±04 和29 ±04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05) ;但阴性组经化疗后 P C N A 计数值从78 ±8降至73 ±6 ,凋亡指数则从28 ±07 升至56 ±09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01) 。 结论  G S T Pi 在大肠癌组织中过量表达不仅可对抗化疗药物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尚可对抗其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我们认为 G S T Pi 过量表达与临床大肠癌化疗耐药性有关,可作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环孢素A(CsA)霉酚酸(MPA)和雷帕霉素(RPM)对CD28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胞IL-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PCR扩增方法获得了IL-4特异的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GEM-3Z载体中,以此作为探针对RT-PCR产物进行杂交定量,比较三种免疫抑制剂对CD28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胞IL-4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以抗CD3mAb+抗CD28mAb共刺激后,发现淋巴细胞稳定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方法 采用Northern印迹分析法,对手术切除的28例HCC和18例门静脉癌栓标本中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研究。结果 PD-ECGFmRNA在门静脉癌栓、HCC和癌周肝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7.8%、67.8%6 35.7%,VEGFmRNA则分别为88.9%、75.0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探讨血管形成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中作用及其与bFGF、PCNA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bFGF和PCNA在18例正常前列腺(NP)和62例BPH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关系。结果BPH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bFGF和PCNA指数均显著高于NP;BPH的MVD与间质的面积百分比、bFGF表达和PCNA指数均呈正相关,而与上皮面积百分比负相关;NP的MVD仅与间质的PCNA指数正相关。结论血管形成增多与BPH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对间质细胞增殖、增生的作用更为显著,而bFGF异常表达可能是血管形成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53、p16、Cyclin D1表达与胃癌细胞增生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8例胃癌中p53、p16、CyclinD1和PCNA的表达状况,并对PCNA免疫阳性细胞作半定量分析。结果 p53、p16、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30/58)、48.3%(28/58)、53.4%(31/58);p53、Cyclin D1阳性组织中,单位面积PCNA阳性  相似文献   

11.
对术前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的47例胃及大肠癌组织标本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RNA基因(MDR1mRNA)表达水平,对其影响肿瘤细胞mdr-1基因表达的因素采用多因素电子计算机Logistic回归模型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胃及大肠癌细胞MDR1mRNA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大小、分沦程度及淋巴结转换无关;与肿瘤的生长部位、分期及局部组织浸润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胃泌素和胃泌素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胃泌素在大肠癌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粘膜组织胃泌素,同时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胃泌素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组织胃泌素、胃泌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胃泌素、胃泌素mRNA表达水平和大肠癌的Dukes分期及转移成显著正相关。结论证实胃泌素具有自分泌促肿瘤生长作用,且胃泌素表达的增加很可能发生在肿瘤中晚期,可作为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黄芪当归合剂降低肾病综合征大鼠血脂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97,自引:2,他引:95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合剂降低肾病综合征(NS)大鼠血脂的机制。方法 采用加速型肾毒血清肾炎致NS模型。治疗组灌服黄芪当归合剂,正常组和肾病对照组灌水。检测各组血清脂谱,以Northern 杂交检测肝脏羧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 还原酶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结果 肾病大鼠呈高脂蛋白血症,该组肝脏HMGCoA还原酶的mRNA在早期呈短暂上调( P < 0-001) ,LDL受体mRNA 表达随病程逐渐下调( P < 0-001);黄芪当归治疗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低于肾病对照组,虽肝脏HMGCoA 还原酶mRNA 无明显变化,但LDL受体mRNA表达较肾病对照组显著上调( P< 0-01) 。结论 黄芪当归组显著降低NS大鼠血脂水平,这一改善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可能部份是通过肝脏LDL受体mRNA 表达上调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多药耐药基因在泌尿系统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泌尿系统肿瘤多药耐药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方法对肾颗粒细胞癌细胞系GRC1,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RCC949,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IU87、T24、EJ,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和对照的白血病细胞系HL60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只有GRC1同时表达P糖蛋白(PGP)和MDR1基因mRNA,其他肿瘤细胞系均无表达。结论泌尿系肿瘤细胞系多数无PGP也没有MDR1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只有GRC1例外  相似文献   

15.
黑色素瘤抗原-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Cai S  Zhao H  Leng X  Cheng J  Gong S  Peng J  Cong X  Wang Y  Rui J  Hui Y  Du R  Chen W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93-696,I037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3(melanoma antineg-3,MAGE-3)mRN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探计用MAGE-3基因编码蛋白作为疫苗对HC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在理论上的可行性。方法 用RT-PCR方法对45例HCC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肝组织以及16例肝硬化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的MAGE-3 mRNA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对3例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  相似文献   

16.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研究16例胰头癌组织中(PCNA)表达及其意义,PCNA是在细胞周期S期广泛表达的一种核蛋白,是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36kD多肽。近年有作者发现PCNA表达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现就胰腺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报告如下。  本组16例患者的胰腺组织标本,男12例,女4例,男平均年龄56.1岁,女平均年龄61.2岁,乳头腺癌12例,囊腺癌2例,粘液腺癌2例。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切片(厚度4μm)。PCNA染色方法为ABC免疫组化法,细胞核呈棕黄色至深棕色为PCN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丹参提取物Rxa 对正常肝细胞(L02 细胞) 增殖速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测定L02 细胞Rxa 处理组(La 组) 和未处理组(L组)0、2、4、8、12 小时G0G1 、S、G2M 期细胞指数,同步进行Ki67、Cyclin D1 、PCNA 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La 组细胞增殖速率较快,Ki67 抗原表达相对较强,CyclinD1、PCNA 表达相对提前。结论 Rxa 可能促进L02 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5种多药耐药(MDR)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建立MDR的基因诊断标准。方法 用逆转录PCR、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组织中5种MDR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用MTT法检测抗癌药物对肝癌原代细胞的IC50值。结果 肝癌耐药涉及mdr1、MRP、LRP、GSTP1和TopoⅡα基因。mdr1 mRNA≥0.5、MRP mRNA≥0.6、LRP mRNA≥0.8、GSTP1 mRNA≥0.7T TopoⅡαmRNA≤0.4为耐药联合诊断标准,符合率为98.00%。结论 多重MDR是肝癌耐药的主要形式。用逆转录PCR方法联合检测5种MDR基因mRNA表达在肝癌化疗敏感性预测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期大肠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NDPK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30例青年期大肠癌癌组织中nm23-H1基因产物/核苷二磷酸激酶(nm23/NDPK)的表达,结果:青年期大肠癌nm23/NDPK表达阳性率63.33%,在组织分化低、原发灶浸润程度(T3、T4)、淋巴结及远处转移,DukesC、D期和血清CEA阳性的大肠癌中表达明显减  相似文献   

20.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位检测肝外胆管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其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LSAB法)研究肝外胆管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40例肝外胆管癌PCNA阳性29例,定位于肝外胆管癌细胞核,PCNA标记指数(PCNALI)范围为9.5%-81.3%,PCNA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有关。PCNALI与肝外胆管癌术后生存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CNALI越高,生存期越短,预后越差。结果说明:PCNALI是肝外胆管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