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及筛选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检测方法较多.其中化学法邻联甲苯胺法为198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方法.但易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发展的单克隆抗体免疫一步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逐步完全取代化学法的趋势.笔者对本院91例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粪便隐血进行了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认为单克隆抗体免疫一步法检测粪便隐血克服了原化学方法检测粪便隐血时假阳性、假阴性率高的弊端.且不受饮食限制,安全、快速、简便、特异性高,方便临床应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及筛选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检测方法较多.其中化学法邻联甲苯胺法为198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方法.但易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发展的单克隆抗体免疫一步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逐步完全取代化学法的趋势.笔者对本院91例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粪便隐血进行了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认为单克隆抗体免疫一步法检测粪便隐血克服了原化学方法检测粪便隐血时假阳性、假阴性率高的弊端.且不受饮食限制,安全、快速、简便、特异性高,方便临床应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Hb)试验和转铁蛋白(TF)试验联合检测粪便隐血在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肿瘤科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363例以及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标本100例,受试者标本均采用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和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粪便隐血检测。结果肿瘤患者血红蛋白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试验单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联合试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患者血红蛋白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试验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患者血红蛋白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试验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消化道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便转铁蛋白检测在消化道出血中有较高的检出率,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同时检测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查粪便中转铁蛋白(Tf)和血红蛋白(Hb)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健康人及135例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用Quick Chaser便潜血法检测Tf和Hb;"速而准"便隐血法检测Hb;便潜血A、B板法检测Hb。结果Quick Chaser便潜血法同时检测Tf和Hb,一项结果阳性者即为符合诊断。阳性率健康组2.2%,上消化道出血组40.2%,下消化道出血组68.4%;用"速而准"法检查人Hb,阳性率健康组2.2%,上化道出血组33.0%,下消化道出血组55.3%;便潜血A、B板邻联甲苯胺(A)法阳性率健康人组19.6%,上消化道出血组26.8%,下消化道出血组26.3%;愈创木脂(B)法阳性率健康组人19.6%,上消化道出血组13.4%,下消化道出血组7.9%。结论Quick Chaser法同时检测粪便中人Hb、Tf是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更有效的一种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100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血管造影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后接受介入治疗,血管造影组患者接受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有效率、粪便隐血试验结果、红细胞输注量、止血时间、隐血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血管造影组的止血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两组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均降低,且血管造影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组的红细胞输注量少于常规治疗组,止血时间、隐血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止血有效率,降低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缩短止血时间、隐血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化学法和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粪便隐血在辅助诊断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及二者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230份,分别用单克隆胶体金试纸和化学法(匹拉米酮)检测隐血,与内窥镜检查的结果比较。结果检测230份粪便标本,实验组110例经胃镜或者肠镜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粪便隐血阳性为77例,灵敏度为70.0%(77/110),特异度为97.5%(117/120),与内镜诊断(金标准)符合率为84.35%[(77+117)/230)];单用化学法的灵敏度为85.5%(94/110),特异度为91.7%(110/120),与内镜诊断符合率为88.7%[(91+110)/230]。当两者联合检测,与内镜检查结果对比,灵敏度为94.5%(104/110),特异度为90%(108/120),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2.2%[(104+108)/230]。结论免疫-化学双联法在辅助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时与单用免疫法和单用化学法相比较,既能减少免疫活性丧失所致的免疫法假阴性,又能减少化学法对少量出血的漏检,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也提高了和内镜检查结果的一致度。同时,因其检测简便,又有很好的患者福利,在临床上可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初筛和普检方法,用于辅助诊断消化系统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Quik法在下消化道出血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Quik检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对我院247例行胃肠镜检查前的胃肠道相关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粪便作隐血检测。结果 Quik法、胶体金检测法和乳胶凝集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较高,dBest一步法的检测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较低,Quik法下消化道出血检出阳性率为94%,结、直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为100%,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9%。结论 粪便隐血Quik检测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在下消化道出血,尤其在结、直肠肿瘤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粪便隐血的改良化学法。方法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为主要原料制备成干片试纸,将试纸浸入粪便样本液,试纸呈蓝色即为阳性。结果能够检测到样本中血红蛋白(Hb)含量范围为5~10 000μg/mL,消化道中蛋白酶对Hb的消化对本法无影响。高浓度Hb样本能够引起免疫法钩状效应,在本法中无影响。结论改良的TMB方法要比目前常规使用的化学法更有优势,快速、简便、能够单人份检测,尤其是检测的灵敏度高和检测范围宽。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中同时应用化学法可以检出假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系指经胃镜、结肠镜和(或)X线小肠钡餐未能发现出血部位的间歇性或慢性消化道出血,可分为:①不明原因隐性出血[反复缺铁性贫血(IDA)和(或)反复粪便隐血试验阳性];②不明原因显性出血(反复血便)。对不明原因  相似文献   

10.
4种粪便隐血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匹拉米洞法(化学法)、胶体金法(单克隆法)、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联合检测法(双联半定量法)、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法(联合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消化道疾病或非消化道疾病的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218例,分别用改良匹拉米洞法、胶体金法、双联半定量法、联合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 218例标本中改良匹拉米洞法阳性率最高,为56.0%;其次是联合免疫法和双联半定量法,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7.2%;单克隆法阳性率为42.2%。结论同时检测粪便中的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可以更为准确地测定粪便中隐血,能尽可能排除化学法的假阳性及单独检测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假阴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同时检测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检查粪便中转铁蛋白(Tf)和血红蛋白(Hb)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6例健康人及135例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用Quick Chaser便潜血法检测Tf和Hb;“速而准”便隐血法检测Hb;便潜血A,B板法检测Hb。结果 Quick Chaser便潜血法同时检测Tf和Hb,一项结果阳性者即为符合诊断。阳性率健康组2.2%,上消化道出血组40.2%,下消化道出血组68.4%;用“速面准”法检查人Hb,阳性率健康组2.2%,上消化道出血组33.0%,下消化道出血组55.3%,便潜血A,B板邻联甲苯胺(A)法阳性率健康人组19.6%,上消化道出血组26.8%,下消化道出血组26.3%;愈创木脂(B)法阳性率健康组人19.6%,上消化道出血组13.4%,下消化道出血组7.9%。结论 Quick Chaser法同时检测粪便中人Hb,Tf是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更有效的一种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化学法和单克隆法检测大便潜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学法和单克隆抗体法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筛查时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 002例常规查体检测大便隐血分别采用匹拉米洞法和人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法(Hb法)进行检测,再用转铁蛋白法(TF法)检测所有的阳性标本.结果 匹拉米洞法检出的阳性数73例(7.29%),Hb法检出的阳性数45例(4.49%);以上两种方法检测为阳性的标本共74例用TF法检测,结果阳性有43例.结论 化学法特异性差,敏感度差,假阳性率高,应予以淘汰;Hb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特异性高,敏感度好,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应作为首选检测方法.而针对它的假阴性,TF法可以作为补充试验,以提高消化道隐血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粪便隐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是诊断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筛查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法和免疫法两种。化学法是传统的粪便隐血试验方法,其敏感性好,操作简便,但影响因素较多,多种药物及食物都有可能造成化学法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相似文献   

14.
廖卫  邢志广  王华 《中国临床研究》2014,(1):100-101,105
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匹拉米洞法)、免疫法(转铁蛋白胶体金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2 910例住院患者粪便隐血试验中查出阳性的5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两种方法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590例粪便隐血阳性患者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448例,非消化道出血疾病142例.化学法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4.6%、17.9、0.04、0.82和0.99.免疫法分别为93.8%、99.2%、115.4、0.06、0.97和0.98.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时分别为91.3%、99.7%、321.1、0.09、0.99、0.98.结论 匹拉米洞化学法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阳性似然比和阳性预测值免疫法高于化学法,两种方法的阴性似然比和阴性预测值接近.总体评价,免疫法优于化学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均为阳性时,对诊断消化道出血的特异性和确证价值最高.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能提高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效率,减少误诊.且两种方法都简便易行,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Hb-mAb)法]和转铁蛋白试验[转铁蛋白单克隆抗体(TF-mAb)法]联合检测粪便隐血在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且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患者粪便标本,分别采用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和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检测粪便隐血。结果 785例患者粪便Hb-mAb法阳性检出率1.27%;TF-mAb法阳性检出率19.62%,2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提高至24.46%。结论 TF-mAb法对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2种方法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对提高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免疫双联法检测粪便隐血,分析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血红蛋白免疫法、转铁蛋白免疫法和免疫双联法(双联法用于定性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对72例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的粪便进行隐血检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6例,胃肿瘤病变11例,消化道溃疡25例,大肠肿瘤病变10例。结果血红蛋白免疫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3.8%、72.7%、44.0%、60.0%;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7%、81.8%、52.0%、80.0%,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即应用双联免疫法(其中任何一项为阳性则均判定为阳性),其阳性率分别为88.5%、100%、64.0%、100%。结论粪便隐血的检测仍然是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筛查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它更快捷,更直接,更经济有效的反映消化道出血情况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应用双联免疫法即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的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更高,特异性强,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其恶性肿瘤病变的粪便隐血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及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CFOBT)对上下消化道癌的检出率.方法 对20例上消化道癌和30例下消化道癌粪便标本进行两种方法的检测,以“十”、“一”报告结果.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上消化道癌IFOBT和CFOB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60%;P<0.05.CFOBT优于IFOBT.下消化道癌IFOBT和CFOB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53.33%;P<0.05.IFOBT优于CFOBT.结论 上消化道癌的筛检应首选CFOBT,而下消化道癌筛检应采用IFOBT.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粪便中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对象的粪便标本,分别应用单克隆双抗体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与转铁蛋白(Tf)。统计比较两种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效果。结果转铁蛋白单独检测方式,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50.00%,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54.00%,健康人员的阳性检出率为2.00%;血红蛋白单一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48.00%,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58.00%,健康人员的阳性检出率为0.00%;联合检测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阳性检出率为86.00%,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88.00%,健康人员的阳性检出率为2.00%,联合检测方式诊断效果显著高于转铁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单独检测方式,误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能够大幅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同单一诊断相比,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林颜玉  劳小斌  王柏旺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304-1305,1308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品牌的免疫胶体金粪便隐血试纸条敏感性、特异性、干扰试验检测结果,了解和探讨免疫胶体金潜血试剂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血红蛋标准液对3种隐血试纸条的灵敏度进行比对测定;选取中山市古镇医院本院消化科确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标本2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标本50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粪便标本60例,对3种隐血试纸条进行临床标本验证试验;采用8种动物抗凝血、4种不同浓度维生素C、5种不同浓度过氧化物酶、铁剂对这3种隐血试纸条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3种试剂条的最低敏感度血红蛋白均达到0.18 μg/mL,干扰试验结果显示均为阴性;在临床标本验证实验结果中,健康体检者的粪便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对高度怀疑上、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临床标本,建议稀释该标本或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复测.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建立-种检测粪便隐血的改良化学法。方法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为主要原料制备成干片试纸,将试纸浸入粪便样本液,试纸呈蓝色即为阳性。结果能够检测到样本中血红蛋白(Hb)含量范围为5~10000μg/mL,消化道中蛋白酶对Hh的消化对本法无影响。高浓度Hb样本能够引起免疫法钩状效应,在本法中无影响。结论改良的TMB方法要比目前常规使用的化学法更有优势,快速、简便、能够单人份检测,尤其是检测的灵敏度高和检测范围宽。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中同时应用化学法可以检出假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